「…五一勞動節勞工團體兵分二路,分別集結行政院前與總統府前凱格達蘭大道,約三萬多名勞工同聲抗議年金改革,『繳多領少假改革』」,這是二○一三年的勞工大遊行。馬政府時代,針對年金財務危機最大且人口數最多的勞保提出改革方案,自家立委為了選票不挺,黨內形成分裂!
基於前車之鑑,蔡政府知道勞工惹不起,但又不斷嘲諷前朝無能,只好拿人數較少的軍公教開刀,以維繫其改革形象。於是昭告社會,軍公教退休金有多優渥,不僅所得替代率高,月退金更高於年輕人的薪資…,在此氛圍下掀開了年改序幕。
由於確定給付制的年金財務運作,無法承受壽命不斷延長的事實,再加上一九九○年代之後國際經濟情勢不如前,國家運用這些基金已無法創造預期的報酬率,在雙重壓力下,許多採年金制度的國家紛紛改弦更張。這是大環境的變遷使然,不是當年政府愚蠢,更不是被保險人有任何過錯。
事實上,二戰之後許多國家能夠從廢墟中重生,全球經濟能逐步復甦,部分資金就是大家當年所繳或提撥的保費。現在的年輕世代能享有進步的公共設施,優質的醫療與環境,能說當前的退休長者沒有貢獻?
如今,因為環境變遷,人們又活得比以前久,年金財務壓力必然趨緊,政府當然要擔負起這個責任。遑論社會保險與退休制度,對軍、公、教、勞來說,都是被強制的。從開始工作繳保費那一刻,一直到領取年金或月退資格的認定,都是根據政府所擬,且由立法院所通過的法律;且在軍公教保險法規中明文,政府應負最後支付責任!當年立法時,不就是以此來說服人民支持這個制度嗎?現在,豈可怪罪退休後領得多,作為毀棄誠信的理由?
軍公教退撫自廿三年前改為提撥制,並廢除了十八趴優存,那個時候正是台灣錢淹腳目時代,當時的政府能有此改革,能說沒有遠見嗎?然而,有部分退休長者至今還兼領了新舊制與十八趴,其中具有高所得替代率者,是歷史留存的少數人,他們也都是依法領取,豈可用來汙名軍公教都在吃香喝辣?
若為減緩財務危機而要大家共體時艱,謙卑地進行調整費率與給付水準,原無可厚非;可是,過去兩年來所謂的年改,高調凸顯軍公教月退所得高過於勞工老年給付,卻沒有同時告知,軍公教每月所提撥遠高於勞工所繳的保費。陷軍公教於不義,讓勞工心生不平,這就是解裂族群。
更離譜的是,把年輕人的低薪歸咎於軍公教退休金的豐厚,而當軍公教為維護權益挺身而出,又被斥責為「貪得無厭」,這難道不是在製造世代的衝突?
年改至今,制度本身並未改變。年輕世代因進入職場較晚,且壽命會更長,未來退休面對的財務困境可能更糟!遑論當前的改革,已迫使軍公教盡量工作到屆齡,以減少年改所帶來的損失,如此一來,年輕人機會不就更少了嗎?且延退期間,國家支付薪資更高於月退;至於優秀人才出走,對國家的衝擊更難以估計!
七月一日新制即將上路,不知蔡政府是以為自己完成一項改革,還是領悟到自己是麻煩的製造者?切記,文物可能毀於敵對國之間的戰爭,文明卻會在世代衝突與解裂族群中終結。(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