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流」的書就是指「好書」。讀完好書後的收穫,有些是知識性的、啟發性的;
有些是資訊性的、素材性的;有些是趣味性的、共鳴性的……
它的綜合效果是鼓舞大家產生一個共識:「共讀一流書,共做一流人」……
「讀書」早已概括「不限於紙本方式的閱讀與學習」。
瞬息萬變的年代,不讀「書」,一定「輸」。
(一)六十年前的警覺
六十年前(1959)秋天去美國讀書,正是尼克森與甘迺迪競選美國總統前夕,經歷了第一次的民主洗禮;尤其看到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當時台灣還沒有電視),一個台灣年輕人看得興高采烈。四十四歲的甘迺迪當選了美國最年輕的總統。就職演說中,講出了兩句扣人心弦的話:「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在這個處處有機會、處處是競爭的美國大陸,就立刻加深了自己的危機意識:要發展自己國家落後的經濟,先要求自己能在美國立足。那就是要變成一個有競爭力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靠認真讀書,做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及「書生」。「書生」就是為書而生:把書讀好,才能有好的「生活」,才能有尊嚴的「生存」,才能有安身立命的「生計」。
(二)與書共生
今天台灣社會中受到尊敬的朋友,沒有一個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走過清寒的青少年,脫穎而出。所有的努力中,最大的因素是靠閱讀。這些可敬的朋友包括了于宗先、孫震、曾志朗、賴英照、張作錦等等。他們成功的共同分母是:苦讀有成。閱讀不必然會帶來成就;不閱讀必然會帶來庸俗。這正是為什麼大家「相信閱讀」。
五年後(1964),開始在美國大學經濟系教書。此後一生,則是一路幸運;與「書」結了不解緣——認真地教書、努力地寫書,然後有機會回到台灣參與編書、評書、選書、出書。我變成了世界上最快樂的「讀書人」;或者說是一介「書生」。
回想年輕時,讀孫文的《三民主義》,它推翻了一個專制朝代;讀蔣中正的《中國之命運》,它燃起了青年的愛國熱情;做研究生時,讀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它鼓吹資本主義的興起;讀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它挽救了在危機中的資本主義;教書以後,讀傅利曼的《自由的選擇》,它使人增加了對市場經濟的信服;讀《鄧小平選集》,它指出大陸經濟要起死回生,唯有改革與開放。一本好書一定會帶給讀者一生深遠的影響。
(三)一流書□一流人
「第一流」的書就是指「好書」。讀完好書後的收穫,有些是知識性的、啟發性的;有些是資訊性的、素材性的;有些是趣味性的、共鳴性的……它的綜合效果是鼓舞大家產生一個共識:「共讀一流書,共做一流人」。讓我們彼此勉勵: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
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
在所有的自由中,沒有「不讀一流書」的自由;
在所有的選擇中,沒有「不做一流人」的選擇。
(四)觀念改變世界
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改變世界與改寫歷史最大的力量是觀念。因此一生的職志:就是在提倡、傳播、落實進步觀念。
「進步觀念」從學經濟的我來解釋,是指那些觀點、看法、立場、判斷,能增加經濟效率、人民所得、社會公平、文化品質、人性尊嚴、世界接軌。如果我們真能掌握這些進步觀念,那些偏激的、狹隘的、歧視性的、似是而非的言論,在台灣讀者就會變少;群眾就更少。
建立一個理性公民社會的第一步,就是透過閱讀讓進步的觀念驅逐低劣的偏見!讓「公平」變成一個普世價值,讓「正義」變成判斷人性的尺,讓「進步」變成值得追求的標竿。
(五)減少「資訊超載」
的焦慮
現在年輕一代最使自己困惑的大概是資訊太多,時間太少,形成Information over-load(資訊超載)。二位美國管理專家(T. H. Davenport, J. C. Beck)提出了要善用「注意力」,克服資訊超載的焦慮,「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一詞也就應運而生。
「注意力」的定義就是把精神集中,投注在特定資訊的項目上。「注意力」的重要功能是剔除資訊。得來容易的資訊減少,花時間與金錢取得的資訊加多。忙於閱讀四處收到的電子郵件,就少有時間專心思考。注意力有報酬遞增傾向,不能濫用注意力。
自己就根據經濟學上的優先次序、機會成本、比較利益,歸納出四點來善用「注意力」:
(1)沒有時間讀太多書,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流書」上。不需要把自己當成「消息靈通人士」;「捨」才會「得」。
(2)「注意力」難以聚焦的最大敵人,就是不會說「不」;講話拖泥帶水,決策左顧右盼。
(3)獲取資訊的原則:質比量重要;精確比快速重要;實用比免費重要。
(4)喪失注意力,就喪失自我;集中注意力,才能孕育創新,發揮生命力。
戴上了「注意力」的鏡片,它使你清楚地分辨哪些該做,哪些該放棄,哪些該調整。這樣你才會有時間,有心情,優雅地做一位現代人。
(六)「書」的自述與自信
數位革命潮流中,不限於紙本方式的閱讀與學習,帶來了知識傳播與普及的重大改變。讀紙本書的變少了,書變得孤獨了。且聽「書」的自述與自信:
(1)書是啟蒙的「種子」。
(2)書是溫柔的「鞭子」。
(3)書是學習的「階梯」。
(4)書是沉默的「老師」。
(5)書是跨越無知的「橋梁」。
(6)書是治療愚昧的「醫生」。
(7)書是打開封閉的「大門」。
(8)書是逃脫貧窮的「捷徑」。
(9)書是知識的「地圖」。
(10)書是前進的「思索」。
最後留言:離開書,你就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