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政府坑人:被逆轉的罰單與法拍屋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01 第47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是在幫香港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坑人:被逆轉的罰單與法拍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抗疫 面臨兩難考驗
民意論壇 制裁香港 川普嘴砲一枚?
川普要退出…加入WHO?台灣陷兩難
市政一棒傳一棒…「光復高雄」 忘本曲解歷史
敦南誠品熄燈…收拾後勇氣更強大
蘇揆問車位 酷吏羞辱人
修菸法如防疫 阻絕境外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聯合筆記/新反中聯盟:經濟繁榮網路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是在幫香港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北京制定「港版國安法」,對港人戴上枷鎖,這是對香港自治的侵犯。美國接著宣布取消對香港的關稅等特殊待遇,無異對香港經濟心臟又捅了一刀。美國的作法,有誰看得出是在幫助香港嗎?

要讓川普總統做出有利於他國的事,真的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為了打擊對手,他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為了壓制中共崛起,他發動美中貿易戰並全面圍堵華為,台積電還被迫赴美設廠;香港之役,只是他順手丟出的大石頭罷了。為了轉移美國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的憤怒,他胡亂說自己吃奎寧並稱可以把消毒水打入體內;黔驢技窮後,他近日負氣宣布退出世衛組織。

川普是一位自我中心的總統,絲毫不在乎美國扮演的領導世界角色。他就任後陸續退出許多國際組織,諸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北美自貿協定、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武器貿易協約等;他甚至揚言,要退出北約和世貿組織。這種不在乎美國地位的總統,會把香港的民主人權放在心上,才是奇怪的事。

這兩天,川普計畫六月底在華府召開「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會議,不料德國總理梅克爾以疫情考量為由婉拒出席。川普原想藉此塑造疫情緩和的氛圍,卻遭梅克爾潑了一盆冷水,覺得很沒面子,據說還大發雷霆。

美國去年明裡暗裡資助香港反送中,現在卻跟進中共重手取消香港優惠待遇,川普哪在乎香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坑人:被逆轉的罰單與法拍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西濱快彰化路段區間測速,四月間有遭罰民眾發現測速結果竟與行車紀錄器相差達五十秒,因而揪出測速系統軟體有問題;最後,彰化縣警局被迫撤銷三千六百多張罰單。另一例子,基隆有民眾因欠繳一萬八千元交通罰單,房子竟遭法拍,經退休法律教授追查揭發諸多執行程序失當,終讓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收回成命。這兩起執法被逆轉的案件,都顯示公權力如何不當侵害了人民的權益。

先談第一個例子。「區間測速」是以通過特定路段的秒數來計算車速,取代現行單點測速照相;前年首度在新北市萬里隧道試行後,因為大幅降低超速事件,被視為超速剋星,成了交通部的新寵。在交通部提高「科技執法」補助金的鼓勵下,不少縣市爭相在熱門路段設置,當成防制交通事故的萬靈丹。

西濱快彰化段出包後,外界才發現各地區間測速幾皆存在同樣的問題,除新北仍堅持使用外,不少縣市已宣布暫停。事實上,二月間就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指區間測速並未降低事故,反而造成壅塞,要求全面廢止。四月開協作會議,警方和學者皆搬出數據反駁,指區間測速有助改善車流,明顯減少交通事故。但從烏龍測速激起民怨,到公共政策提案一周就通過五千人附議門檻迅速成案,皆凸顯行政官僚「管制至上」心態造成的問題。

究其原因,許多道路速限設得根本就不合理。速限訂定原應考慮兩大要素:一是依照道路線型,二是根據車流少時的自由車流速度,以八成五駕駛開車的速度訂定合理速限。然而,公路管理單位往往以管制思維處處設限,把速限設低,一旦超速違規,就是駕駛人的責任。這種訂法,說穿了就是卸責。即使政府花大錢蓋好新路、提高道路安全係數,速限仍從嚴設定。以今年一月全線通車的蘇花改、南迴改為例,速限訂在六十公里,完全失去提高行車效率的用意。直到民眾多方反映,官方最近才有提高速限之議。

一條道路若會造成多數駕駛人違規,極可能是道路設計出了問題,或者是用路規則不合理。遇到這種情況,政府主管機關應先思考改善設計或檢討用路規則;手段都已窮盡,執法才是最後利器。但公路或警察單位不思檢討改善,一味便宜行事普設區間測速;政府迷信科技執法,卻不問執法品質與設備維護管理。爆發烏龍罰單事件後,外界才驚覺區間測速不僅遭到濫用,且根本未經國家標準檢定驗證,就被政府拿來當成搶人民荷包的武器。

另一樁近日也引起社會關注的案件,一名男子因未繳一萬八千元的交通罰鍰,其價值兩百多萬的透天厝竟遭行政執行署以一百多萬元法拍。經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陳志龍協助追查,竟發現執行單位聲稱的查封封條根本不存在;提供給媒體的查封日照片,也被發現跟查封日當天的街景、天氣有諸多出入。這些疑點,終讓執行單位承認查封不周延而撤案,無異自打嘴巴。

行政執行署以該男子多次欠繳罰單而堅持法拍其房屋,卻不顧執法的比例原則,也不思考其他可能的追繳途徑,執行過程便宜行事又疏漏百出。若非熱心教授協助,一般不具法律知識的民眾有能力對抗大鯨魚般的國家機器坑殺嗎?國家公權力如此侵害人民權益,事後以為撤銷處分即可了事,但號稱「有政府、會做事」的蘇內閣,難道不必好好追究相關責任嗎?

撤銷烏龍罰單和撤銷法拍屋,是兩個獨立的事件,但它們都是國家公權力不當侵害人民權益的具體案例,結果都嚴重斲喪政府執法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被逆轉的罰單和法拍屋都是民眾藉由「自力救濟」抵抗國家機器的粗暴侵犯。然而,本該是保護人民的政府,卻成了坑人的機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抗疫 面臨兩難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全球大流行後,不僅令大多數國家陷入公衛危機,更重創全球經濟,讓各國政府深陷「拉平曲線」(flattening □the curves)的巨大挑戰。也就是既要透過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累計病例增長,拉平「傳染病曲線」(pandemic □curve);又要尋求解封之法,以激勵經濟活動,讓疫情造成的經濟下墜曲線能趨於平緩,即拉平「總體經濟衰退曲線」(macroeconomic □recession curve)。但很顯然地,這兩項挑戰有相互衝突之處。

就拉平「傳染病曲線」來說,各國相繼實施諸如邊境封鎖、居家令、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各項非藥物干預措施,致力減緩病毒傳播。例如台灣因迅速採行出入境人流控管、隔離與防疫觀念宣導等公衛政策,得以良好地控制疫情,而南韓、德國亦透過大規模篩檢、社交距離等政策,成功地使「傳染病曲線」趨於平緩;在歐美主要國家中,義大利、西班牙新增確診大幅減少,逐漸接近高原區;美國、俄羅斯似乎已過了轉折點;南半球國家疫情則方興未艾。

問題是,在拉平「傳染病曲線」的同時,將加劇經濟惡化程度。像各國實施管制後,全球經濟活動陷入急凍,如居家令造成多數勞動力閒置在家,其收入減少導致家庭削減支出;企業營收驟減連帶使其財務狀況益發脆弱,最終或將導致倒閉潮、失業率激增,甚至將衝擊傳遞至銀行體系等情形,都使「總體經濟衰退曲線」變得更陡峭。何況,當前各國藉由管制措施控制病毒傳播,相當於使多數人不具有抗體(不曾感染),若輕易放鬆管制措施可能使疫情再次爆發。因此勢必長時間實施管制,其對經濟的影響期間亦將拉長。

那麼,在疫情當頭下,各國政府是如何拉平「總體經濟衰退曲線」?目前各國的救市措施在精神上亦極為雷同,像是央行藉由降息、購債等措施讓貨幣環境更寬鬆,政府也推出直接發放現金、失業補助、企業貸款補助等強力的刺激財政政策。台灣亦推出數波振興紓困方案,惟相關方案看似面面俱到,仔細檢視後卻不難發現該等政策規劃欠缺重大公共政策推出時應有的審慎思辨過程,僅是倉促搬出的救急措施。

從長期觀點而言,當前各國的直覺性政策反應,雖可救眼前之急,卻也可能帶來後遺症。首先,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當時各國政府以空前的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成功阻止危機惡化,卻衍生出流動性氾濫、各國政府債台高築、中央銀行賣權等弊病,並導致貧富差距愈趨惡化、民粹主義興起等問題。如今,市場再度認為央行賣權理所當然,而大規模擴張性財政政策,讓公共債務問題更趨嚴峻。

再者,就台灣來說,在紓困資金的撥貸上,相關執行單位應審視各紓困對象之資金運用狀況,確實掌握資金流與紓困目標具一致性。而且,當前種種資金援助皆須仰賴金融機構配合,降低貸放與擔保條件不免使銀行信用風險大幅提高,政府須設法於其中取得平衡,給予金融機構必要的空間,避免造成資源錯置。

由此可知,要同時拉平「傳染病曲線」及「總體經濟衰退曲線」,著實考驗各國政府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尤其日前多位醫療專家警示,新冠病毒極可能於冬季引發第二波疫情,甚至如流感般每年反覆出現。

所以,蔡政府執行解封時更須步步為營,並就疫情反撲的狀況進行推演,落實預防性措施。同時,針對當前部分救急措施不斷改版(如振興券)引發民怨之處,應使其由繁化簡與儘速上路,以改善其效力;長期而言,本次疫情不僅加速去全球化趨勢,亦將造成自由貿易限縮、美中關係變化等全球政經典範移轉,政府務必預先協助產業做好結構調整、對外貿易布局等長期發展策略規劃,以因應疫後全球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與變遷。

   
民意論壇
制裁香港 川普嘴砲一枚?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聯合報

川普大張旗鼓宣布兩大制裁中國措施,附帶以退出WHO相脅,反制港版國安法的立法;川普制裁一出,對兩岸經濟金融社會都造成相當震撼,尤其是台商,對於川普制裁殺傷力更有莫大惶恐;倒是原應戒慎不安的美國社會,卻以欠缺新意、制裁行動章法不顯,並沒有具體有效策略作為,政治姿態遠高過經濟攻擊力,以致美國股市先跌後大漲的異象。

川普制裁的核心是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台灣社會及工商企業界最關注三個重點:一是香港單獨關稅區優遇地位被取消,究竟台商以香港為中繼的兩岸經貿與全球化貨品貿易未來將遭遇如何衝擊;二是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真會因為川普制裁而全盤改觀?三是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動搖,會否肇致港元與人民幣價位,真如市井語謂「至少貶值卅%」悲劇?

香港之特殊關稅待遇地位,事實上是來自於聯合國貿發會決議與WTO機制,美國並沒有任何能力與條件可以一手遮天「取消香港特殊關稅待遇地位」。

一九六八年三月聯合國貿發會UNCTAD決議建置「GSP普惠制」,由廿二個歐美為主要的先進國家給予所有開發中國家輸往先進國家貨品「優惠進口/免稅進口」之特殊待遇;香港是最早期清單列名的單獨關稅地區。直到一九九五年WTO成立運作,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先進國家已經取消了GSP,香港還是繼續享受原有特殊待遇直到今天,但實際上其好處已比不上WTO體制下「複邊貿易協定」的FTA「零關稅」好處。所以川普制裁所謂「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優遇」,根本就是政治嘴砲一枚。

各方面原先預期川普叫囂的「強烈的,有意義的」制裁,應該會包括取消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但事實上並沒有。

香港之所以能夠與倫敦、紐約並列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地位的「紐倫港」盛譽,乃市場力量形成,而非美國所恩賜。香港以亞洲最開放自由城市,又有歐美金融機構密集深化投資建置營運,促成香港國際金融交易量值的規模經濟性與範疇經濟性;尤其中國改革開放、大國崛起後,更使香港成為可以直追倫敦、紐約的功能地位,這也就是川普制裁中絕口不提貿易制裁與金融制裁的原因,就是基於美國之不能也非不為也的難言苦衷。

改革開放前,港元兌人民幣八:一;九七歸時,降至四:一左右;而在習近平李克強體制之前,港元兌人民幣早已接近於等值狀況至今。

不過今天有幾個背景變數影響到人民幣兌美元的價位競爭格局:一是超額政府公共債務對美中國力強弱的直接影響;二是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的世界市場格局爭戰態勢;三是美國SWIFT系統已遭遇歐洲INSTEX及中國CIPES強力挑戰,早就不再全球唯一獨大;四是「全球第一內需市場」的規模與魅力消長競合情勢推移,中國內需市場規模已在去年實際超越了美國。

從中長期前景展望觀點看,美元強勢正在趨弱之中,而人民幣則已經明顯脫離「美元附庸貨幣」地位型態,正邁步朝向強勢獨立貨幣前行。

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是「美元下行、人民幣上行」的全新世界格局到來。

   
川普要退出…加入WHO?台灣陷兩難
黃惟冰/公共服務業(新北市)/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五月廿九日宣布,將終結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並將美國提供給WHO的資金,分配給其他的國際公衛計畫。對台灣而言,一個立即浮現又無法迴避的問題是,那台灣還要繼續嘗試加入WHO嗎?

一方面,WHO作為聯合國旗下組織,不論是議題內容的涵蓋範圍、交流層級的廣闊縱深,或是能見度與象徵性,在國際公衛領域都有其不可取代性。這也是台灣為何執著於加入的原因。如今,川普選擇拂袖而去,對美國而言不過是關上眾多國際之窗的其中一個,對台灣而言卻可能是長期努力的血本無歸,兩者的沉沒成本,難以等量齊觀。

另一方面,美國以WHO已被中國控制作為退出理由,姑且不論這項指控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有多少,但從結果而論,可得知美國對WHO的影響力,已不如中國,因此才不得不選擇自行退出,而非重新奪回主導權,甚或把中國逐出。如此一來,台灣在得不到美國支持,以及中國諒解的情形下,就算未來仍不放棄,但加入WHO的可能性與過去相較,更是微乎其微。

綜合以上,台灣確實陷入應該放棄努力,還是鍥而不捨的兩難困境,但又必須當機立斷,否則舉棋不定,對外,容易顯得投機短線,對內,也會打擊長期在相關業務辛苦付出人員的士氣。

   
市政一棒傳一棒…「光復高雄」 忘本曲解歷史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客座/聯合報

民國五十八年夏天,偕同大學同學同遊佛光山,這是身為中部人,卻在北部高中、大學念書的外地人,第一次到高雄,總覺得高雄與台北的發展差別實在太懸殊。民國六十年元旦,參訪高雄各項國防經濟建設,覺得高雄的港都,在硬體建設上已有一定的水準;尤其中鋼、中船及高雄港碼頭的規模,應該是台灣首屈一指。民國六十一年夏天,到鳳山衛武營接受三個月的預官養成教育,假日除非趕回台北,就都在各地景點遊覽。印象中,高雄是一個尚待投資建設的新都市。

五十年後的民國一○九年,到中山大學口試博士論文,回顧五十年來的高雄,就以佛光山和義大世界來說,誰能想像五十年前的情狀。當時是個一片荒蕪的山坡地,但五十年後卻都是一片人山人海,類屬全國性,甚至世界級的觀光勝地,國人到高雄、外人來台灣如有機會到高雄,誰不來這些勝地參訪呢?

高雄的發展是逐步漸進的,五十年來大家都看到高雄一直在進步;如說「光復高雄」那更是有些忘本和故意曲解歷史,真是失察之至。

身為研究地方發展的讀書人,看到高雄的發展,總覺得地方明顯進步。這是高雄人的驕傲,高雄人絕不是一群失敗政客說的那麼不真誠樸實。高雄有今天,是市政發展方針正確,但市政輝煌非一日可成;如果沒有台灣光復初期,陳啟川市長的規畫,以及陳家的財力支援建設,那有高雄港都的偉大前程。改制高雄市的王玉雲市長以一介平民執掌市政,如無企圖心那有後繼的蘇南成、吳敦義等人的一棒接一棒。打好基礎的主政者,應該值得尊敬,絕不宜一筆勾消。

民進黨執掌高雄市政,是近廿年來的事,不論謝長廷、陳菊均因執掌市政多年後,再榮任中央要職。這是高雄市民的選擇。但民進黨絕不是高雄發展的保證,廣大高雄的善良市民,才是高雄發展的動力。

韓市長頃就任伊始,即行提請罷免,這是很不符合高雄人純樸體諒的政治文化和傳統美德。如由高雄過去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來看,高雄人是能接納不同族群的台灣人。此期間有不少人是外地來的政治菁英,更有多位政治立場相對立的政黨人主政,卻都能在多數人利益的考量下,發展市政,建設港都。韓國瑜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政見,看似非典,但卻包含對高雄發展的諸多期許。誠然在一年半載很難看出成績;尤其在財政不佳,既有市政沉□亦還不少的現實下,如多數市民能成全韓國瑜,假以時日,相信高雄不必「光復」,即可持續的發展和成長。

大抵而言,高雄市在軟體建設上,最需要有魄力,肯犧牲,並有遠見的都市領導人來主政和督政,使高雄市政工作者都能動起來,並以「今日高雄以我為榮,我以明日高雄為榮」,自我期勉,相信高雄市可重回和諧敦睦的鄉土社會,大家一家親邁向港都無限的未來。

   
敦南誠品熄燈…收拾後勇氣更強大
劉美君/旅遊業(高雄市)/聯合報

「收拾有形的東西容易,收拾好自己的心卻無比艱難。」

敦南誠品吹熄燈號,心中難免不捨,畢竟最美好的畫畫時光都收藏在這棟大樓裡。這個具指標性的書店,除了它的名字叫敦南誠品外,它是一間便利店書店,廿四小時運轉。除敦南誠品外,誠品對外表示,還會再關幾間店,這真的是收拾的勇氣。

誠品書店陸續收拾,不禁想起今年二月初,因為疫情之故,公司老闆決定將九成員工資遣,永遠記得那天老闆臉上的表情,無奈之情多於不捨,或許這就是生意人至少表面上要有的強大內心吧!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選對經理人需要運氣之外,就是運氣了。老闆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生意人,一路從導遊做到老闆,在香港、台灣、馬來西亞都有旅行社、車行,也在各地置產。雖是有錢人,卻非常接地氣,對於公司的事親力親為,但因分身乏術,各地公司皆有經理人專門管理,往往經理人和老闆步調不一致時,對員工和公司經營就是潛在危機,因此朝令夕改、多頭馬車,極不喜歡這樣運作方式,問題爆發時也是經理人一手遮天。

因為疫情,對觀光產業補助各式各樣,旅行社、旅館、民宿、遊覽車、導遊、領隊等,但我們卻是從頭至尾堅持到最後的產業,最早關的是我們,最後開的也一定是我們。

大家知道飯店賣的價格早已低於成本,而一般民眾卻總認為疫情沒人出遊,所以飯店的價格要殺到見血見骨才覺得還可以、遊覽車彷彿是加水就能跑,大家知道整個觀光產業,特別是旅行社早哀號不已、屍橫遍野,存活下來的還能再支撐多久,或許連神明都不知道。

補助沒有不好,但產業真正的需要是什麼,誰知道?只有自立自強才能氣弱游絲存活下來,旅行社賣農產品、賣生活用品,導遊、領隊、相關從業人員能賣的都賣,就是為了堅持到最後,因為活下來才有迎來光明的希望,活下來才有本錢在第一時間面向市場,而收拾的勇氣在疫情後會顯現出無比強大的力量。

   
蘇揆問車位 酷吏羞辱人
趙承恩/服務業(高雄市)/聯合報

漢宣帝時丞相丙吉有次出巡在外,路上遇到有民眾鬥毆,丙吉並不多加過問;車隊繼續前行又看到有人趕牛,牛一副氣喘吁吁樣,丙吉卻下令停止前進,反倒去關心牛的狀況。左右不解,覺得丞相怎麼關心牲畜還多過於人?丙吉解釋,群眾鬥毆屬地方小事,由地方官處理就行;牛在這個時節卻走得氣喘吁吁,是不是節氣不順?這會連帶影響農收,屬於攸關天下百姓大事,身為宰相,當然要詳細探查。

報載行政院長蘇貞昌到屏東視察榮總屏東分院,當著眾人的面直問簡報的榮總林院長:「醫院建好後會有幾個停車位?」林院長回答大概五百多個,立即遭蘇院長打臉,怎麼回答不出精確的數字,而是「大概」而已。這次視察問有幾個停車位,下次視察問候診區提供多少座椅…問這種問題又是當眾單刀直入的問法,這不是注重細節,也不是考驗行政能力,這簡直是在羞辱人。

換位思考,如果今天蔡總統當著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的面直接提問蘇院長:行政院共有幾部電腦?有無資安疑慮?不准看資料、問幕僚,當眾洗臉蘇院長,然後說這是提醒留意資安問題,請問蘇院長又做何感想?行政院長理應拿出格局,關心大事、指引大方向,而不是盡問些芝麻綠豆小事,然後把自己包裝成嚴格酷吏。

希望位居要津的領導者是有格局、有遠見的領航員,而不是找那種背得出有幾個停車場、有幾支消防栓的貨色,一旦擺錯重點的歪風形成,導致人才反淘汰,將是國家莫大的損失。

   
修菸法如防疫 阻絕境外
溫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聯合報

報載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出爐,除跟進國際,將合法抽菸年齡提高到廿歲外,也新增「類菸品」入法,禁止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登台;但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對加熱菸定位不明,未來也可能經審查通過函釋為「特定菸品」而合法化。

其實對於新興菸品,全民大部分都無感,不置可否,開不開放與我何干?但是它們來頭不小,外國菸商財大氣粗,背後更有美國政府的撐腰。這景象,有如當年美國強迫台灣開放洋菸市場,明知吸菸有害健康,卻因認定美台雙方貿易不平衡,我們出超賺太多美金,美國就自訂所謂三○一條款,強迫我們開放美國菸。從此洋菸充斥超商,造成今日台灣有三四百萬人吸菸,而外國菸商每年賺好幾千億立即匯回本國,留下日後的肺癌心臟病,不但由全民埋單,還製造了多少孤兒寡婦的家庭,開放菸品後如此嚴重的後果,當年誰能料到?

電子煙對人體的傷害也是罄竹難書,對於青少年成癮性特強,幾年間美國高中生已經幾乎一半的人都在吸食享受各種口味的電子煙,這當然不是我們所願見到的景象。因為吸電子煙對青少年毫無益處,只有害處。記得去年美國電子煙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有數千名因吸電子煙產生肺部傷害而住院,得到一種怪病,簡稱EVALI。更有近百名因吸電子煙而確診死亡。死得這麼快,遠超過吸普通菸得菸害的速度。

而所謂加熱菸更是如假包換的菸品,說只加熱不燃燒,美其名曰「減害」,是披羊皮的野狼,這減害是一廂情願如意算盤的說法,日本有近千萬人吸加熱菸,大部分都戒不掉菸,三分之二持續吸加熱菸,反而是造成長期雙吸的局面,吸普通菸又吸加熱菸,對於吸者,只有加害,哪來減害?

修正草案提升買菸吸菸的年齡門檻至廿歲,因為九成吸菸者在廿一歲就已成癮,國外均以Tobacco 21來強調提高年齡的意外功效,會使新吸菸人數大幅下降,長遠而言,可減少很多菸害死亡,我們訂廿歲而非廿一歲,早一年的力道當然會打折扣,但是若能過關,已經是功德無量額手稱慶了。

我們這次成功抗疫的戰爭,關鍵在阻絕於境外,不容破口潛入,對新興菸品也要阻絕於境外,不要讓它化身為菸品之一潛入市場,造成社區傳染一發不可收拾。國健署提出這些草案,未來勢將面臨當年美國強迫開放傳統菸的歷史重演,法不修則已,一修就要強迫台灣開放。外國菸商會以洪荒之力關說,早就準備好數十億的公關費箭在弦上,就看我們立委屆時是否有招架之力,就像當年抗拒洋菸開放,不只是談健康道理,而是菸商利潤的政治壓力,但是若能有嚴道再世,讓立委感動,熟悉美國電子煙、日本加熱菸近年來歷歷的慘痛經驗及長遠禍害,成功阻絕於境外,避免青少年健康受害,有如成功防疫,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葉銀華/聯合報

近日,友訊因經營權之爭而更改股東常會日期,遭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處以違約金卅萬元。友訊公司派作法之目的,乃是企圖使市場派所取得的委託書無效。而證交所要求友訊於五日內改善,仍需於六月十五日召開股東常會,若友訊未改善,證交所將按次處違約金,或將其股票列為全額交割股。周日,友訊又召開董事會維持六月十五日舉行股東常會。

上市公司召開股東會,都必須在證交所平台公告,上市公司應於停止變更股東名簿記載日至少十二個營業日前,將召開股東會應公告申報的事項輸入證交所指定的網站申報系統。友訊在三月十八日董事會決議通過,訂於六月十五日召開一○九年股東常會(停止過戶期為四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五日),以及該公司二位獨立董事依證交法於六月一日召集股東臨時會(停止過戶期五月三日至六月一日),均於證交所上開規定期間內公告在案。

友訊於五月廿五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將股東常會日期由六月十五日變更至六月廿九日,公司雖主張停止過戶期仍為四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五日,但因六月十六日至六月廿九日間並未停止股東名簿記載,顯與公司法第一六五條「股東常會開會前六十日不得為股東名簿記載之變更」之內容有悖,而不予承認。

針對證交所的處罰,友訊公司派回應,股東會延後是因市場派壟斷委託書,嚴重傷害公司,股東會延期是不得不的自救辦法,並反問對於友訊二位獨董召集六月 一日股東臨時會的停止過戶日,與股東常會的停止過戶日重疊,質疑證交所是雙重標準。但上周五法院最新判決出爐,認為沒有辦法提出必須暫停臨時股東會必要性證明,故駁回公司派的申請,換句話說,六月一日臨時股東會確定登場。

其實,公司派為了阻擋市場派藉由改選董事取得經營權,終極目標就是讓市場派所掌握的股權與委託書不能行使投票權。為達此目標,所採取的手段眾多,有的合乎當時法規、有的遊走法律邊緣,有的則明顯違反法規。民國八、九十年代常用的手段,包括:不願召開股東會改選董事(即使召開也突然停電)、董事選舉改採全額連記法、委託書收購亂象(甚至黑道介入)、控告市場派炒作股票、排除外部股東提名的董事候選人與所提的股東會議案等。雖然上述有些手段已因法規修正而被禁止或有所改善,但有些手段仍持續被使用中。

還有衍生更多的手段,例如:上面所述之延遲股東會召開、以違法或有中資的理由排除異議股東或市場派持股的投票權(可能造成董事會雙包案)、利用奧步阻止市場派或異議股東出席股東會;甚至衍生出其他手段,包括:董事會認定持異議的獨董當然解任、臨時更改股東會主席、不照股東會議事規定進行等。

本文並未引申公司派就是違反法規,亦不能視為支持市場派與異議股東的作為。只是每當有經營權爭奪,股市就多所亂象,實有需要快速的糾正措施。本次友訊公司派之反併購措施都被證交所糾正或法院駁回,現有規定有改進的必要。不管公司派或市場派的作為,聘任的法律顧問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建議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公司派或市場派,在做出有關股東會召開日期、議案之變更,以及解任董事或認定獨立董事當然解任,必須有律師出具之合法意見書,而相關決策與意見書自然須負有刑事、民事與行政責任。(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聯合筆記/新反中聯盟:經濟繁榮網路
郭崇倫/聯合報

美國去年五月要求南韓政府參與「反華為運動」,今年五月更在次長級經濟對話中提議組成經濟集團,在經濟上孤立大陸。

國務卿龐培歐廿四日甚至直接批評澳洲的維多利亞州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警告美國恐會因此中斷與澳洲合作,這引起反對黨議員痛罵,要求總理應該向川普抗議。

台灣的台積電則在五月中旬,被迫宣布投資亞利桑那州,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宣布使用美國設備的廠商,禁止對華為輸出晶片與零件,砍掉了台積電廿%的晶片市場。

看似無關的訊息,其實後面有一個美國宏大的計畫,就是美國要盡量減少對中國在生醫、敏感科技,以及武器系統等供應鏈的依賴,並預備開足馬力(turbocharging),轉移產業供應鏈回美國,或到其他的友善盟國。

這個由國務院經濟成長、能源及環保的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主管的計畫稱為「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 EPN),五月初正式開始後,全球矚目。

計畫的目標是打破中國的全球經濟主導,雖然之前就討論過這個概念,但是川普中國政策鴿派與鷹派互爭,大家對如何做才能減少對美國自己的衝擊,相持不下,但新冠疫情橫掃,造成十萬人病死,國家安全至上,美國要馬上減少對外國、尤其對中國的依賴,新的脫鉤計畫不僅大家都贊同,同時也取得兩黨一致。

這是一個新的國際聯盟,目的在取代現行的國際自由市場規範,但是美國不希望被看成是退縮、自私的「美國優先」孤立主義,而是要顯現美國的領導力,與友好國家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往前。所謂共享價值的國家名單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南韓、台灣、以色列與印度,另外紐西蘭與越南也在考慮之列,甚至包括某些友好的拉丁美洲國家,如哥倫比亞。

這聽起來很像在二○一六年之前,由美國主導的TPP,但是川普選上總統後,逢歐巴馬必反,所以要另立起爐灶,不考慮重回CPTPP,難怪有人稱為這是「歐巴馬的貿易政策回到未來」。

然而與CPTPP不同的是,EPN是以美國為中心,與各國的雙邊為基礎,而不是多邊的,而且加入的條件,除了共享的價值之外,還必須不能與中國、俄羅斯、伊朗與北韓的經濟糾纏在一起,換句話說,要經濟脫鉤。

美中新冷戰,經濟戰先行,新倡議讓許多美國盟友陷於外交兩難,因為這會讓他們難以在兩大強權中做出選擇;過去有些國家既是CPTPP成員,又是RECP成員,可以在美中之間兩邊得利,但是現在可能被迫要做出選擇。

台灣現在兩大經貿組織都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劣勢,但是從「經濟繁榮網路」開始,可能是優勢。過去美台之間的經貿磋商,每每卡在美豬等議題,現在新的情勢逼人而來,既然美國急於形成新的經濟繁榮網路,是否可能繞過舊的路障,以新思考來切入,但同時要權衡與大陸經濟脫鉤的利弊,這將是蔡總統面臨的新挑戰。

   
最新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出爐!
「兩岸三地市值1000大」排行榜出爐,除了各企業一整年的營運表現是重要因素外,疫情對股市的衝擊亦大幅影響本次排名。雄踞在金字塔頂端的,是連續四年占據前兩名、各項損益數據都十分亮眼的阿里巴巴與騰訊。

小學生的香奈兒?!
最近的小學生開始化妝、大量閱讀時尚雜誌,和女高中生沒什麼不同…正這麼想著,就聽到小學生的香奈兒!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什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