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次沒有全面停課,但教育現場的「超前部署」,老師們不得不開始接觸線上教學工具,有位學校主任跟我說:「這波疫情,一定會改變未來。」當世界劇烈變動,每個人都需要重新思考: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些事情有沒有好好做?老師也要去想: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
線上教學廣泛使用 重塑第一線教師價
值現在使用的軟體、會議平台,或線上應用工具、線上教育資源,如Google Classroom、ZOOM等工具存在已久,這次因為疫情,老師們開始認真去使用這些線上工具和資源,會發現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課程影片,那老師還有必要在課堂重述一次嗎?
老師唯一無法取代的是「對學生的認識」與「對學生學習的掌握」,應該將力氣花在專業能夠發揮的地方,能夠透過線上資源講述的知識就多運用,老師有更多時間觀察學生的程度和狀況。
如果這些工具和資源用得好,學生也會驚覺:原來在線上可以學到這麼多東西!孩子們就會自己展開學習,這就是一○八課綱想推動的「自主學習」,而不是由老師逼著學生去學。
結合教學現場需求 思考如何延續「元年」
大家稱今年為線上教學元年,但需要延續,不然所謂「元年」就會消失。要被稱為元年的條件是,教育主管機關確實把握住這次契機,結合教學現場課程實際需要、幫助老師們運用,同時將易上手的經驗分享給更多老師。
例如一○八課綱高中要開設選修課,老師認為教學負擔變重,線上資源就可以是助力,老師一樣做課程,但可以用更輕鬆的方式去做。
這需要有人分享經驗,告訴老師們該怎麼做,就像教學生如何使用平台,來累積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怎麼運用這一波線上教學趨勢,是教育部可以去思考的。
至於偏鄉學校,學校資源不見得比都會區學校差,老師們的參與意願也沒有比較低,偏鄉孩子缺乏的是家庭資源,家裡不見得有數位工具可以使用,這些孩子更需要盡量在學校完成所有學習。
只要讓老師們上手,他們就會愈做愈好。
「假如我是陳時中」 帶領孩子適應變動
現在進入後疫情時代,學校的防疫工作慢慢減少了,下一步可以停下腳步思考,怎麼幫助孩子面對未來不可預期的挑戰與變動?
社會過去什麼行業容易賺錢,大家就一窩蜂搶著去做,但這次疫情重創航空業和旅遊業,我女兒現在念護理系大四,同學原本規畫一畢業要去考空服員,現在計畫被迫更改,反倒護理工作機會更多;某校長的女兒念觀光系,這屆學長姐畢業後工作難尋,只好轉向去念研究所…
教育可以帶領孩子去想:若你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應對?要怎麼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這次全球貿易受衝擊,課堂上也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產業問題,當遇到疫情,哪些產業不能完全依賴貿易?哪些產業應該要留在台灣,才能讓國家保持穩定?例如口罩是傳統產業,但若生產線完全外移,遇到疫情就完蛋了,這些都可以帶孩子去思考。
有學校已經在小六開設選修課,課名叫「假如我是陳時中」,藉由課程幫助孩子練習在複雜狀況下,判斷情勢和做決定,也讓孩子認識國際組織。疫情過後,可以有更深刻的事情在學校發生。
家長、老師回頭思考 檢視什麼是重要的
疫情現在還沒過,但至少目前穩定了,現在對家長、老師都是時機,可以回頭想想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家長前陣子可能很擔心,孩子不去安親班,自己學習可以嗎?但家長可能因此有更多時間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當大家都適應用線上工具聯絡,家長和老師有機會建立更好的合作。
老師則可以藉此讓家長知道,學生可以運用的學習資源是什麼、如何讓學校學習延伸到家庭,有些家長不擅長安排孩子的學習,但老師如果提供大量資源,家長就比較知道怎麼安排。如果還是一直將孩子送去安親班、一直寫參考書,跟廿年前有什麼差別?
老師藉由這些線上平台,也要重新去想,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備課重點在哪?如果更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孩子的幫助會不會更大?
衝擊發生時,最能檢視自己對他人的意義是什麼,應變能力好的人,就有機會在這一波有更好的發展,或新的突破。
(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口述,記者洪欣慈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