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政治情勢的變化,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聲勢越來越盛,不同的民調顯示他領先川普十%至十四%,國際都考慮如何下注:希望川普連任?還是要拜登上台?美國總統大選,台灣立場何在?
川普想在選前召開G7峰會,德國總理梅克爾拒絕邀情,公開原因是新冠疫情未過,但實際上,梅克爾不願意成為川普連任的人形看板,她已經做出了選擇,而歐盟對川普的美國優先也已經受夠了。
中國是否幫助川普連任,根據波頓的回憶錄,更是屢屢出現在高峰會中的話題。習近平恭維他,希望未來六年都能與川普打交道,川普則暗示明示,中國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有助於他的選情。
紐時專欄作家弗里曼寫道,「唐納德,別再求了。習近平和普亭都決定投票給你,不用擔心!」其實不僅是中俄,北韓與伊朗領導人也知道,只要能夠掌握川普個人,就可以達成他們想要的交易,因為川普不會區分他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美國外交政策必須從他自己政治效益來衡量。
雖然川普在上任前與蔡總統通電話,讓台灣多有期盼,但川普把台灣比成筆尖,把大陸看成書桌;甚至波頓認為,川普背棄敘利亞庫德族後,台灣在川普的背棄清單上名列前茅。
台灣很多時候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川普。以軍售為例,不是因為在白宮的好友,而是台灣自己支付F-16所有費用,無須美國補貼;南卡為大選必爭之地,生產軍機創造許多工作機會;而且不對台軍售,將在國會有重大政治反彈,這才讓川普勉強首肯。
對於白宮國安顧問如此尖銳批評美國總統,親民進黨的官員學者們,幾乎是噤聲的。一邊是川普,台灣從沒有過的美國總統盟友,另一邊則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傳統共和黨友人。外交部只有尷尬重申台美關係緊密友好。
回憶錄所引發的騷動,也許暫時敷衍一下就過去了,但是真正嚴肅的問題卻無法迴避:十一月選舉,怎樣的結果對我們更好?是總統人選比較重要?還是人背後的政策更重要?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將面對這些問題。
有人認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餘地,只能被動接受十一月的結果,在此之前只能模糊立場,強調「我們向來是支持你的」,不得罪任何一邊;其次則是盡量強調兩黨政綱中對台灣有利的部分,畢竟兩黨現在對大陸都是強硬的。
中國的崛起,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都認定這是對美國權力的挑戰,對既存自由秩序的顛覆,但差別在於只要川普還是總統,美國就永遠無法聯合全球盟友,共同對付中國;民主黨的拜登強調國際合作,而且除了公平貿易,他會比川普更重視人權與民主。
可是拜登談國際主義、國際合作,甚至恢復聯合國機制,都是建基在既存的國際秩序之下,也因此會受到中國的牽制,所以大鬧天宮、不顧國際規範的川普,反而較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
雖然我們與大陸有戰略矛盾,但在選擇川普上,兩岸似乎是一致的,而選擇川普又與進步價值完全相反,這真的不是一個容易吞得下去的抉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