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後段測試龍頭京元電,突然宣布賣掉中國蘇州廠,引發業界關注, 究竟中國半導體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半導體製造在中國的生態環境產生變化,市場競爭日趨嚴峻……,經董事會決議出售京隆科技所有股權,退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務!」4月26日下午,全球半導體後段測試龍頭京元電子副總經理暨財務長趙敬堯宣布,將把在中國經營近15年的子公司京隆科技,以217.2億元出售。 京元電2002年在中國蘇州成立京隆,以便在中國提供通訊晶片、CMOS影像感測器的IC封裝服務。去年京隆營收96.6億元、對京元電營收貢獻度高達三成,淨利更有19億元,占母公司獲利三成。由於營收、獲利成長性佳,京元電一度計畫推動京隆在中國科創板上市,現在卻說賣就賣,引發業界關注。 趁賣相不錯「趕快換錢」 京元電總經理張高薰在記者會上低調表示,「事實上市場很多同業做過,所以我們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一名封測業內人士指出,賣廠影響短期營收,但趁子公司還有獲利,賣相不錯的時候趕快換錢,「讓資金匯回台灣投資,沒什麼不好。」 為什麼京元電要「趕快換錢」?IDC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分析,京元電退出中國、將資金轉入台灣,反映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應對策略,不僅降低風險,同時利用台灣在半導體的強勢,增強研發和生產能力,進而強化京元電在台灣的高階產品測試能力。 事實上,半導體封測公司早在4年前,已拉開撤出中國的序幕。根據本刊統計,由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在2020年開出第一槍,後續包括日月光、力成、南茂、菱生等台灣同業,陸續處分中國據點,就連美國Qorvo、威騰以及韓國SFA半導體,也在今年賣掉中國廠。 會讓一眾封測業者像說好一樣地逃離中國,業界推估與大環境變化有關。一名分析師觀察,在2018年以前,全球半導體業者一片看好中國市場、甚至紛紛在中國投資,就是為了搶市占,「但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就轉向了!」 隨著美國對中國祭起一道道禁令,中國政府的應對之道,就是扶持在地供應鏈,讓中國外商處境愈來愈困難。根據韓媒《The Bell》報導,SFA半導體封測廠內部人士表示,「公司與中國政府支持的本土對手做價格競爭,不容易。」最後SFA把中國封測廠賣給鴻海旗下訊芯-KY。 一家台系封測大廠也證實,「現在中國政府會把補助與資源優先給中國廠商,如果我們沒賣廠、成本不如人,就是會掉單,所以還不如把廠賣給客戶,替他們增加可控的產能。」 未來中國可能還會加大力度扶持本土供應商,一名分析師直言,「2025年中國有十四五規劃的KPI要打,所以今、明兩年都在盡量拉高國產自製率!」他進一步分析,「中國客戶不想用外商(封測廠),同業也可能出來搶單,繼續待在中國的意義已經不大,現在跑都算慢了!」 中國「內卷」陷削價競爭 另外,中國封測產業近年「內卷」激烈,也成為台灣業者出走理由之一。以這次京隆的買家之一、中國封測二哥通富微電為例,去年公司營收高達1000億新台幣、遠超過京隆,但扣掉中國政府補貼後,淨利僅2.7億元、只有京隆的零頭,顯見中國半導體削價競爭的嚴重。 只不過,隨著中國大量的成熟產能開出,過去在台灣投片的MCU(微控制器)、面板驅動IC業者,不管是中國政策要求或價格因素影響,都已陸續在中國晶圓廠投片,分析師指出,「未來這些業者有可能轉往中國當地做封測。」對此,一家台灣前十大封測廠坦言,「現在只能盡量拉開跟中國同業的技術差距,客戶如果對品質有要求,就會選擇在台灣做封測。」 而拉高技術門檻,成為現在台灣業者的重要差異化策略。以京元電來說,除了出售蘇州廠,也宣布大舉調高今年資本支出七成,看好未來高效能運算(HPC)、AI商機,將投資更高階的測試系統,以服務美系客戶。 至於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退出中國後,已在全球多點啟動布局。除了在桃園、彰化、高雄等地大舉擴廠外,更在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插旗,地緣政治緊張雖然為業者帶來了不少挑戰,卻也給台灣封測產業再次轉型升級的機會。 (閱讀全文…https://bit.ly/3JFWirv)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28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875 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