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每天沸騰的社會 何以推不動國家進步?


【udn發燒車訊】與媒體合作,挑選重點車款試駕,以車主角度剖析車質與特色,讓你瞭解車壇新聞、動態。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8/05 第35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且問「人是怎麼來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每天沸騰的社會 何以推不動國家進步?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從郭董的進擊 看台灣如何突圍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球場上沒有標準課綱
民意論壇 沈富雄:蔡英文 正抱著牌位渡河
課綱爭議/原住民或原住民族? 別染紅抹獨了
向海峽最後海戰陣亡者致敬
課綱爭議/慰安婦非被迫? 別傷台灣阿嬤
課綱爭議/認識歷史 彼此尊重
課綱爭議/多元史觀 給學生思考空間
遵守法治 賴市長請進議會
去梯言/把駭客當刺客看待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且問「人是怎麼來的」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課綱事件在台灣鬧出如此風波,孩子哭哭跪跪,大人煽風點火,多數民眾嘆息無奈。清大校長賀陳弘說,厚道的人對此難過而選擇沉默,聰明的人卻看出有機可乘。今之台灣,是厚道的人多,還是「聰明人」多?

當有人自認為在打一場「聖戰」,民眾或可換個心情,看看另個問題:人是怎麼來的?你是虔誠教徒,相信「神創造人」;或者你傾向相信達爾文,人是經歷演化過程而來?

文明、科學先進如美國,「創造論」和「演化論」的爭辯長期持續,宗教信仰和科學知識的拔河時有進退,鬧進校園,也鬧進過憲法法庭。或許有人懷疑,當今還有人為「上帝和亞當夏娃」之說或「人的祖先是猴子」而吵架嗎?事實上,直到二十世紀,美國某些州還立法禁止學校裡教授達爾文的演化論,後來被宣判違憲。另方面,直到一九八○年代,也仍有某些州立法規定,學校若教導演化論,就必須同時也教導創造論,以求平衡。

不客氣地講,很多台灣人的目光不超過自己的肚臍眼,心裡唯有政治盤算,誰管「人是怎麼來的」?但創造論和演化論的爭議過程,在美國漸漸產生了一些啟示和共識:嚴謹的科學家,虔誠的宗教信徒,就算面對科學證據,仍有尊重對方「主觀性」信仰存在的空間;換言之,創造論和演化論不必然處於漢賊不兩立,在教育領域尤然。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台灣人,說起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首都,會有人回答「南京」嗎?思及戰爭期間慰安婦的悲慘遭遇,會因課本有沒有寫出「強迫」二字而心中暗忖「她們可能是自願的吧」嗎?政客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美國的創造論和演化論爭議,應可使我們學到一些教訓。

   
聯合報社論
聯合/每天沸騰的社會 何以推不動國家進步?
社論/聯合報
教育部長與學生的課綱座談,以學生失望痛哭收場;議題隨即轉由立法院接手,別有盤算的政客企圖插上一腳,讓棘手的問題更顯複雜。反課綱學生的悲憤讓人動容,但歷史及教育問題要聽從少許抗爭學生的指揮,恐怕也是令人難以苟同的事。更大的問題是,每天沸沸揚揚如同沸騰的台灣,為何無法將爭議討論的熱量化為進步的動能,卻始終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倒退?

不可否認,課綱爭議的出現,是台灣社會認同的板塊壓力變化已到達某個能量釋放點,必然帶來震動。但是,如果我們還自認為是一個民主社會的話,教科書的課綱爭議,應該是由歷史學界、教師團體、乃至政治或社運團體提出討論,或透過法律程序提起訴訟,怎麼會讓高中生直接去衝撞教育部?這除顯示政府的行政、陳情或代議體制功能太不健全,也反映台灣民主政治只是虛有其表,有些機構不知自己的角色界線何在,許多公民未學會以正當手段表達訴求,卻只想藉特殊身分強迫別人接受其意見,媒體則熱中於煽風點火,這在在皆是民粹。

台灣社會的焦慮與躁動,其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早年內憂外患交加時代,即已如此。比較令人不安的是,近幾年社會上每天擾擾攘攘風波不斷,媒體上名嘴網軍七嘴八舌日夜批判,社會輿論如同一個熊熊燃燒的鍋爐;但是,這麼多的火力四面八方而來,卻無法累積為推動國家進步的能量,台灣反而節節倒退。這種現象,能不讓人憂心?

每天沸騰的輿論,卻無法推動社會前進,追根究柢,有幾項主要因素。第一,是議題的破碎化:類型繁多的媒體雖然反映了社會的多元意見,但許多時候炒作的只是假議題,利用片面、不準確的事實或旁生的枝節,製造社會的談資。表面上看,許多議題煞有介事,但經過釐清或驗證,卻是無事生非,但已平白浪費了公眾的時間和精力,例如三億男事件、松菸文創皆屬此類。而真正事關國家宏旨的議題,諸如經濟轉型、能源議題、修憲、財政危機等,朝野反而根本無法坐下來談。

第二,論述的淺薄化:由於網路和自媒體的發達,人們每天接觸到的公共討論數量極多,但意見也變得極扁平而淺薄;如此一來,形成人人有「言論自由」、卻事事缺乏「深刻思考」的遺憾。如果只是談論八卦,「百家爭鳴」倒也無妨;但若要談論深刻的國家大政,便陷入「雞同鴨講」的窘境。例如,談國家的未來產業競爭力,只懂ABC的人如何論道XYZ層次的事?就如沒讀過幾年歷史的學生,用荒誕的理由來反對課綱。

第三,體制的失能化:兩次政黨輪替帶給台灣民主的影響,除表面上政權和平交接,實質是導致政治愈發向總統權位的爭奪集中,也使得普通文官行政中立的保持愈發困難,乃至憲政機構的制衡設計日漸被忘卻。陳水扁時代的硬拗惡搞,讓藍綠對峙在政府及社會滋長生根;而馬英九時代的怯戰懦弱,則讓公部門的權威和正當性逐漸失去尊重。去年,太陽花學生輕易占領國會並進攻行政院,寫下民主國家的可恥紀錄;今年,區區一兩百名學生就能發動反課綱,突襲教育部,這都是公部門權威日漸剝落的寫照。再看,賴清德僅以李全教涉賄拒絕出席議會至今,因而遭到彈劾,亦是如此;作為民進黨的明日之星,賴清德將「個人」與「機構」混為一談,因李全教一人而否定整個議會,顯示他對民主體制的設計缺乏認識,因而缺乏應有的民主精神。

根據物理原理,物質燃燒產生的熱量若妥善應用,可以推動許多大型機器,用來完成人類想要的目的。然而,台灣每天幾近沸騰的民意輿情,為何不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反而阻滯了國家的正常運作呢?癥結就在,我們的社會不僅缺乏一致的認同和目標,有些人甚至視其他成員為仇敵,不斷攻擊牽制;只要對方跨出一步,另一方必定設法把他擋下來、推回去。亦即,台灣社會散發出的許多熱力與能量,最後都被用於內部的自我抵銷和摧毀;如此激烈的內耗,又如何能推得動這部國家機器?

土爐和菜刀煉不出鋼,這是當年「大躍進」顯示的簡單道理。我們很難說課綱到底有多重要,但大家都知道,台灣已原地踏步了很久,那是比課綱迫切許多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從郭董的進擊 看台灣如何突圍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最近日本NHK拍的紀錄片「郭董的進擊」在台播映,內容談到鴻海力求突破代工瓶頸,加強投資新一代有機顯示面板技術,並延攬日本許多優秀退役人員為鴻海效力。這部紀錄片原名「亞洲黑衣人行動了」,「黑衣人」形容鴻海的代工模式,有如歌舞伎表演中穿著黑衣的幕後工作人員,如今鴻海董座郭台銘不再甘心於隱身幕後,將開始走向台前大力出擊。

NHK會拍這部紀錄片,與近幾年鴻海屢屢在日本掀起許多新聞話題有關。從三年前夏普巨虧,郭台銘以大筆資金挹注夏普堺工廠,後來又有鴻夏戀引出許多風雨,此外,鴻海代工的蘋果手機、軟銀Pepper機器人席捲日本,都讓日本人對鴻海集團及郭台銘個人充滿興趣與問號。

從日本人如何看鴻海,以及在產業興衰過程中抱持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帶來幾個層面的省思,當然也可做為台灣思考未來產業發展的參考。

首先,鴻海能夠延攬日方技術人才進行最先進面板技術的開發,是因為日本面板廠多已無力投資,大量優秀人才失去工作,如今鴻海願意砸錢投資,讓這些畢生投入研發的人才夢想得以延續,技術能夠在台灣企業中復活,這也是此紀錄片中傳達出來對日本衰敗的反省、無奈,以及對鴻海從懷疑到感謝的思辯過程。

早在80年代,日本引領亞洲高科技產業達到顛峰,但其後南韓、台灣快速追趕,日本在半導體、面板及3C電子產業逐步撤退,究其原因,在於日本雖掌握高階技術與製造,但能夠國際化的企業並不多,而且在商業模式與產業創新都少有突破,此外也受限於企業決策速度慢,無法及時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日本走過的這些軌跡,同樣可做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殷鑑。

此外,日本被台灣與韓國追趕並超越的過程,對照現今大陸企業崛起對台、韓帶來的衝擊,角色互換的情況相當類似,可以發現歷史似乎總循著一定的路徑,相似的教訓一再上演。

「汰弱留強、不進則退」一直是高科技業的競爭鐵律,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廠商,不可能期待競爭者只會原地踏步,因此,就像日本面板業的研發人員要來鴻海找工作一樣,未來台灣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或是無法持續投資精進的行業,恐怕很多員工也只能放棄台灣工作,到對岸去圓夢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鴻海想投資夏普時,日本曾有輿論指出,郭台銘打著「聯日抗韓」的大旗,名為投資入股,骨子裡其實是想併吞夏普,不過如今三年過去了,夏普的衰敗沒有改善,與韓商的差距也沒有縮小,日本對此已有一些反省檢討,對照當下大陸對台灣的進逼,許多人無法正視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甚至流於情緒性的批判,似乎也有諸多值得台灣參考之處。

紀錄片帶來的另一個省思是,鴻海近年來不斷擴展國際版圖,努力要從「製造的鴻海」變成「科技的鴻海」,展現企業追求卓越的精神,但鴻海的銳意圖強,卻似乎只是台灣產業中的一個特例,對照當下很多企業還在努力奮鬥、想辦法存活下來的現況,郭台銘積極突破現狀向上提升,確實值得珍惜與喝采。產業要生生不息,一定要不斷有新投資,台灣有不少與郭台銘一起竄出來的企業家,很多賺到大錢後選擇退休,不再過問世事,龐大的資產也沒有協助投入新創事業,與矽谷很多創業家持續扮演推動創新及挹注新創事業資金的天使投資人,情況非常不同,台灣很多舊錢(old money)無法挹注到新事業,可能也是科技業無法像矽谷持續創新進步的原因之一。

台灣當然還有不少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但能夠像郭董如此積極,展現超強意志力與企圖心的企業家並不多,台灣產業要突圍,需要更多像郭台銘的企業家挺身而出,才有機會扭轉目前的困境。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球場上沒有標準課綱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U12世界杯少棒賽,中華隊在冠軍戰對決美國隊落敗,小將們流下不甘心的眼淚,如果事先有一本教科書,叫做「對上美國隊打者,該投什麼球」,或許中華隊先發投手李灝宇不會亂了手腳,投不到3局就退場,中繼投手陳浩恩大概不會被美國隊轟出兩支全壘打,連失四分,造成局勢難以挽回。

同時間在蘇格蘭進行的英國女子高球公開賽,是國際女子高球界最高等級的大賽,前三輪結束原本領先的台灣選手盧曉晴,如果手頭上有一本教科書叫「在英國公開賽第四輪,如何在每一洞抓鳥」,或許在第一洞就出現「雙柏忌」、第二洞再吞「柏忌」,最終以第六名作收。

NBA史上最成功的教頭「禪師」傑克森(Phil Jackson),執教生涯贏得最多的11冠,教育過無數球員,也寫了不少著作;他的「三角進攻」已被喻為籃球聖經,但就是寫不出「保證贏得NBA總冠軍」的勝利教科書。

代表台灣在國際比賽爭取榮譽的運動選手,在迎接考驗的過程中,同樣沒有標準課綱可參考。

決定勝敗的關鍵瞬間,往往取決於選手的抗壓力與心理建設;不僅得倚靠平常的扎實訓練,更重要的是挑戰終極勝利的心理素質。這些都無法從教科書中獲得,而是從一次次的考驗,磨練出不服輸的鬥志與堅強的毅力。

運動競技的過程如何看待輸贏,端視指導者要透過運動比賽,賦予選手什麼樣的教育目的。這次參加U12世界杯少棒賽的日本隊,就給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

日本隊在預賽第二場對美國隊賽前,有7名球員集合遲到,總教練仁志敏久決定下達禁賽令,不准7位選手上場,結果日本隊以0:8慘敗。顯然,教練看重的是運動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孩子要學會尊重團隊紀律,尊重比賽,因此寧願犧牲戰績,也要讓小球員了解,他們做錯了什麼?

運動場上的競技,沒有標準的課綱,但一步一腳印的精神絕不可少;以扎實的球技為後盾,就有機會贏得最後勝利;即使輸掉近在眼前的冠軍,也不必氣餒,只要能繼續站在舞台上,機會永遠存在。

   
民意論壇
沈富雄:蔡英文 正抱著牌位渡河
沈富雄/前立法委員(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晚報發行人黃年出了一本厚書(「蔡英文繞不繞得過中華民國」),還寫了一篇長文為序(八月一日民意論壇--民進黨無法用兩小步跨越深淵),他有一個焦慮,他擔心北京和小英有一天會繞過中華民國,災難就要降臨台灣。憂國之情躍然紙上,我看了不忍,特為此文替他解惑。

習主席那邊比較單純,不管柱姐的選情多艱困,他早已繞過「中華民國」,不會回頭,因為這事關千秋大業不得馬虎,以他們的本事,不用繞也繞得過,而且已繞過近七十年了。北京擔心的是經此一繞,久之會完全失去台灣民心,這是老共的兩難,目前看來無解。

小英這邊就更簡單了,經過多年來民進黨在兩岸論述上的轉折與反覆(見本書第二部),民進黨已經有所領悟並且練就一身功夫,他們的結論是小英不必繞過中華民國,因此,也就沒有繞不繞得過的問題。

不繞而且直接擁抱,小英目前正抱著「中華民國」牌位渡河,雖不能說輕舟已過萬重山,卻也九彎十八拐到宜蘭!她心裡恐怕也同意黃兄的「杯子理論」,三歲小孩都知道杯之不存,水將焉留?所以杯子不可棄,但正忙著將杯子的陶土從仰韶文化質變到卑南文化。

這種質變是被視為一個新興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建構國格的必經工程,它應該就是童舟先生所謂的「心靈台獨」(見七月廿九日民意論壇),建構進度是緩慢漸進的、節奏是可調整的;尤其是大選前,如對選情有利則加溫,不利則神隱,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在太陽花及反課綱兩次運動中都只強調過程黑箱,而不想在爭議的內容多所著墨。

擁抱「中華民國」牌位的借殼模式在平時游刃有餘,但選舉到來,顯然必須向對岸及彼岸兩位大哥進一步表態。華府之行可視為「裙擺搖搖」的轉身之旅,轉身的姿勢未必優雅,轉身的角度更不必到位,只要能讓山姆大哥放心,習大大無從動怒就行。所以當小英一再被媒體所逼而不得不對「九二共識」有所表態時,她唯一也是最後的回答是:「那就存異求同吧!」前面一個「那」,後面加一個「吧!」,這是政治人物碰到「存異求同」四個字時少有的口氣,既表達自己的無奈,也是對國內同黨同志及眾多支持者的交代。

「求同」當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這點藍、綠、紅三方口徑一致,無需多所申論。「存異」則玄機盡在其中,此「異」當指「一中」,國、共之異尚可各自表述,小英則連「中」字都不能啟口,越此一步,萬箭穿心,大選就不能躺著選了。雖然小英這回所表態的「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的憲政是「憲法一中」,但這也只能推論而不可言宣。至於內涵的矛盾,她會請你多看她的講稿。

至於藍營自以為拿手的老套,就是逼問小英「台獨黨綱」的存廢或處理,其實這一招難不倒小英,她只要說:「大選期間,候選人說的算!」或「後來的決議文優於前行的文字。」黨內教義派如不吭聲,你也無可奈她何。

因此黃兄所念茲在茲的「杯子」,北京早視之如無物,民進黨則將杯子捧在手上質變。杯子依舊在,只是朱顏改,黃兄您可以釋懷了,還是您的憂更深了。

   
課綱爭議/原住民或原住民族? 別染紅抹獨了
pasuya poicon□/鄒族人、東華大�/聯合報
在高中課綱「微調」與否的爭議中,本來應有充分合理原因主張回歸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歷史、文化脈絡的原住民族,卻在兩方相互抹統、抹獨的情境下,未能發出清晰的聲音。公共場所可以看到海報告訴我們:八月一日是原住民族日,但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告示顯得寂寞。唯在需要原住民或原住民族議題的時候,搖旗吶喊的團體總不忘消費、拉攏、甚或是用己意詮釋原住民族。

居住在台灣已有六千年的南島民族,究竟該稱「原住民」或「原住民族」?兩個詞彙在一九九四年國代修憲時就開始在正式的法律文書出現,而最早提出的是一九八○年代的「原住民族權利促進委員會」。當時爭取正名時,有人主張用「先住民」、「九華民族」等,或沿用「土著」等,但是原權會的運動菁英堅持應該用原住民,之後,再以「原住民族」指涉集體的、而「原住民」指涉個人的意義。後來這些詞彙在《原住民族基本法》等都有清楚的定義。

原運菁英為何要用原住民或原住民族這樣與歷史事實有差距的詞彙?(現在的原住民族之前尚有更早的「左鎮文化」、「長濱文化」,存在台灣距今超過萬年,這些文化的擁有者才應是真正的台灣原住民族;而今的原住民族是相較於後來的漢人、荷人、日人而更早,國際勞工組織《獨立國原住民及部落民族公約》一六九號公約等有清晰的定義),這在原權會會長夷將·拔路兒〈我們為何選擇原住民這個名稱〉一文有清楚說明。

原住民族的中央層級行政機關原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後來改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就是這些詞彙在法制上的具體化。官方認定的十六族固然是原住民族,尚未被認定的西拉雅、馬卡道、巴宰族等,都同屬南島民族,也有權利成為官定的原住民族,這是學術界都知道的事。

至於有人認為「原住民族」無法涵括歷史上所有的原住民/原住民族,事實上翻閱日本、滿清時期之前所有文獻,盡是番、生番、熟番、土番、兇番、歸化生番、蕃人、高砂族…等歧視性詞彙,絕無原住民、原住民族這樣的稱呼。所以這類說法難稱合理。

亦有人認為,使用原住民族一詞是統派企圖將台灣原住民族納入中國境內少數民族一支而成為第五十六族。其實中國慣用「少數民族」稱呼其境內非漢族群,不承認其境內有「原住民族」。對於台灣原住民族,中國慣稱「高山族」,也早在宣傳書冊列入其少數民族行列,所以不待「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類似的剽竊手法早已不勝枚舉。

兩個在一九八○年代方始出現的詞彙,讓有些人爭辯到臉紅耳赤、染紅抹獨,恐怕是私意渲染作祟,原運菁英們當初設想的應該不是那樣。多一字、少一字之爭,何如讓平埔族群(也是原住民族)早日正名?何如讓原住民族六千年以來的生存軌跡,成為台灣歷史涵納多元史觀的主軸?

   
向海峽最後海戰陣亡者致敬
鍾堅/清華大學教授(新竹市)/聯合報
五十年前初中畢業後的溽暑,我藉口去圖書館,卻騎鐵馬溜到左營軍港看艨艟巨艦。在東碼頭望著輪機隊的水兵光著上身,揮汗忙著將損管用的橫木抬上軍艦;看著看著心頭有點慌亂、一股涼意沿著脊椎湧昇。果不其然,六天後軍艦在海戰中沉損;她,就是甫接艦返抵國門成軍的劍門軍艦。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五日,我海軍檢派劍門軍艦與章江軍艦運送並接護國防部特種情報隊突襲共軍東山島陣地,執行海嘯一號計畫。艦隊雖採欺敵措施,仍遭共軍識破圍殲,隔日引發八六東山島海戰。劍門軍艦與章江軍艦先後沉損。

八六東山島海戰苦無空援,造成海軍建軍以來最慘重之犧牲,帶隊官巡二艦隊司令兼南巡支隊支隊長胡嘉恆少將戰歿,成為建國以來作戰陣亡的最高階海將。一般雙艦任務向由艦隊部指派上校戰隊長帶隊,編成特遣區隊,還不需要艦隊司令親征,復以胡少將榮調國防部總務局占中將局長缺的人令,早已發布。唯海軍總部助理參謀長建議他的官校同班同學親征立功,再風光地榮陞中將,卻因接戰時胡支隊長身旁的彈藥箱中彈爆炸當即陣亡,戰後以追晉中將黯然收場。

八六海戰原本也非檢派劍門、章江兩艦共勤。因原派旗艦太康軍艦在候遣時艦底受損,遂改派甫成軍的劍門軍艦為特遣支隊旗艦;在臨陣換將後胡司令幾經考量,堅持換掉原派的僚艦(彈痕猶在的東江艦,後述)改由其內弟李準率艦(章江艦少校艦長)出海歷練。

李準是位驍勇善戰的艦長,在八六海戰遭共軍切割落單後,章江軍艦一對八以寡擊眾,在擊毀兩艘共軍砲艇、重創一艘共軍魚雷艇後,中雷沉沒。

民國五十四年,台灣海峽整年動盪。除八六海戰外,還發生兩場不堪的海戰。五月一日子夜,東江軍艦航向東引,遭六艘共軍砲艇圍襲,引發五一東引海戰。東江艦水線以上中彈一五○餘枚,在重創共軍兩艘砲艇後,主機受損漂流。

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我海軍檢派山海軍艦與臨淮軍艦編成特遣支隊,運補烏坵並後送傷患,卻遭十二艘共軍艦艇伏擊,隔日引發十一十三烏坵海戰。因帶隊官南巡支隊支隊長麥炳坤上校指揮錯誤、戰術迴避不當,致臨淮軍艦落單遭共軍艦艇圍殲致中雷沉損。

海峽最後三場全輸的海戰,我海軍一年內就折損了二三三名官兵、遭擊沉三艘作戰艦!固然敗軍不可言勇,但堅守崗位拚鬥到最後一刻倒下的陣亡官士兵,他們的犧牲換來兩岸從對戰一舉軸線翻轉為對談,台海緊繃情勢趨緩;他們的殉職,間接促成往後半世紀海峽的風平與浪靜。讓我們後輩向疾風猛浪與驚濤駭浪中作戰陣亡為國捐軀的海軍官兵致敬!

外一章:海峽動盪年代,美國也沒閒著。協防的美海軍第九二驅逐支隊在五一東引海戰後加強偵巡,卅六艘屬艦「營不留兵」傾巢而出,頂著巨浪即刻救援,也及時在海戰後撈救多名我海軍官兵。當然,美軍也會出包。七月十八日諾克斯號驅逐艦以十六節戰速疾駛一頭開上東沙環礁,擱在礁磐,坐礁動彈不得只能對鄰近的八六海戰乾著急,六周後始由五艘拖船拖帶脫險入塢大修。

   
課綱爭議/慰安婦非被迫? 別傷台灣阿嬤
朱德蘭/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聯合報
慰安婦問題是國際社會關注的戰爭遺留問題。慰安婦人數有多少?日本政府與軍方未做統計,學者推估人數多達三、四十萬人,包括漢族、朝鮮族、大和民族、亞太地區原住民,及澳、美、英、荷、西、俄等國婦女。慰安婦或死於戰場,或死於運輸、逃命途中,僥倖存活者忍辱度日,直到一九八○年代東亞民主運動興起、女性主義抬頭,此一歷史黑洞才漸露曙光。

有關台灣慰安婦的提出,起於一九九二年日本眾議院議員伊東秀子在防衛廳圖書館發現三通南方軍要求台灣軍派遣「慰安土人」到婆羅洲的密電,當時我國政府為回應民意,委託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設置電話申訴專線啟動調查,同年完成五十六件個案認證工作,其中有九名阿嬤委請八名日籍義務律師向東京地方裁判所提出損害賠償及謝罪請求之訴狀。

筆者以十年時間分赴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各大圖書館、文獻館蒐集資料,並隨同婦援會探訪全台灣阿嬤,深入訪問記錄。

日本自民黨政府主張「慰安婦是民間商業行為」、「慰安婦和公娼相同」、「慰安婦是自願賣淫」,堅決否認國家介入性暴力罪行。但日本防衛廳收藏密電文件顯示,一九四二年東南亞日占軍為方便徵集台籍慰安婦,向陸軍省提出允許他們簡化申請手續、便宜行事的要求。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收藏一份重要文件,記載一九四○年六月日軍撤到欽縣,聯隊長林義秀大佐為提升部隊士氣,請求駐台日軍讓台籍婦女前來慰安。在欽縣經營慰安所的台籍業者想追加六名台籍女子,高雄州知事為滿足日軍需求,便宜行事,允許業者僅憑軍隊核發的證明書即可返台帶同十四至十六歲的女孩赴慰安所。

戰時日本政府為防止掮客誘拐婦女從娼,損害皇軍名譽和影響動員情形,曾於一九三八年頒布「有關處理婦女渡華規定」,包括:限於目前在日本本土是妓女,年滿廿一歲;發給身分證明時須留意沒有買賣婦女和掠奪誘拐的事實等。不過,這項法規只適用於日籍婦女。殖民地政府默認人口販子、色情業者募集女童、貧窮婦女搭軍艦、御用船到日軍占領區充當軍妓。

台灣太魯閣族女孩Iwari-tanaha十三歲被駐防花蓮日軍叫去部隊做工,起初月薪十五日元,三個月後不發工資,白天洗衣打掃做完雜役後,晚上要她奉獻貞操。客家籍女孩滿妹十七歲被掮客騙去榆林食堂打工,被送進慰安所發現上當後,只能含淚望著大海屈辱就業。閩南籍女孩愛珠十七歲被藝旦騙去海口謀職,被送進慰安所時她要求離開,雇主不准,請問她們都是自願賣淫嗎?

坊間有關慰安婦是「職業娼妓」、「自願」的論調,其實是日本社會對日籍慰安婦的認識,也是日籍婦女沒人出面指控的原因。

自一九九一年慰安婦受害者公開揭露日軍惡行以來,人權組織、婦女團體都站在受害一方,對日本政府提出謝罪與賠償的訴求;雖然日本法庭駁回各地慰安婦控告,然日本政府讓招募者利用各種途徑勸誘、拐騙婦女賣淫、獻身,殖民地官員、日軍、色情業者結構性的、「便宜行事」的讓未成年女孩和既無自願就業證明也沒勞務契約的非職業娼妓掉入火坑,卻是不容掩飾的歷史事實。

慰安婦受害國為聲援慰安婦,二○一二年起將每年的八月十四日訂為「慰安婦紀念日」,同時也積極向聯合國爭取將八一四訂為「全球慰安婦紀念日」。反課綱同胞認為慰安婦不能加上「被迫」兩字,對台籍阿嬤的身心創傷缺乏認識與同情,令人遺憾。

   
課綱爭議/認識歷史 彼此尊重
苗其傑/牧師(竹縣竹北)/聯合報
我的父親是抗日、反共的革命軍人,我的外祖父在日本時代是台籍參政菁英(擔任鄉助役)。在他們有生之年都彼此尊重立場差異,不會去醜化、否定或是刻意貶損對方。

不管日本是鬼子也好,是建設台灣的功臣也好,歷史就是這樣,端看你從哪個角度看。若是過去日本鬼子侵略殺人的歷史不可忘,為何我的叔叔在太行山參加剿匪游擊隊被殺是可以忘卻的?若是過去日本是鬼子就一直無法翻身,同樣的標準,為何過去是共匪,今天可以是同胞?

抗日或與日本戰爭過後,國軍高階將領就曾受教於過去跟他們打仗的日本將領(我的父親也在其中)。許多歷史若牽涉價值判斷,是跟描述的人跟讀的人所站的立場有關。我們不必否認描述者或是讀歷史者是有立場的,這本來就不可避免。

今天高中歷史課綱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教下一代讀歷史,其實是要誘發他們去發掘歷史事實的興趣,並且負責任地交代自己評斷歷史的標準是從哪裡來的。

從歷史教育的角度來說,教導下一代讀歷史,應當是鼓勵學生去多認識不同觀點的歷史事實,不是去抹煞當中的一段,或是任何一方的事實,而是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歷史事實。

或者讀到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或者讀到在日本殖民建設下,對台灣產生許多的貢獻;或者讀到國共鬥爭的歷史,或者讀到國共合作的歷史。要改的不是課綱,而是學測考試的方式,當考試領導教學時,課綱就成為必然。

在今日社會,歷史教學真的還要用課綱的方式嗎?當歷史考試要用「是非」(可能已經沒有這種考法了)或「選擇題」方式的時候,當歷史教育是期待一個標準的答案時,就一定會牽涉到意識型態,這就注定成為一個政治事件了。

   
課綱爭議/多元史觀 給學生思考空間
黃嘉莉/台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聯合報
從「何謂歷史」來看爭議不休的反課綱,教育部所提新舊課綱並存應是可接受的結果。所謂的歷史,不過是一種說明事件的敘事文體,一種由特定人士以當下觀念或特定立場撰寫的文本。或許歷史曾是真實的事件,但是由不同的歷史學家來寫,就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因此,社會形構歷程所成就的歷史,就不會是該時代下所有人群生活與認知的總和。

以國際間在處理戰爭或不同立場的歷史事件時,可以看出不同立場的歷史觀。例如:以色列在一九九九年通過教育部審定的九年級歷史教科書揭示猶太復國主義、猶太人與阿拉伯世界的衝突等看法,被當時評論為欺騙與扭曲事實。後來的教科書,則改從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和平進程來說明,但卻因有損以色列建國形象而未獲選用,當然也引起歷史界軒然大波;而日本目前也陷入二次大戰立場的爭論。因此,何種歷史觀才是正確,完全會因為強力介入而被定義,更顯現多元歷史觀點的價值。

又如:法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如何詮釋共同的歷史事件是個難題,但是從二○○三年法國Strasbourg會議開始,兩國以不再形塑他國為敵人或世仇所帶來的傷害為目標,共同編輯跨國教材。跨國共編教科書的國際案例,還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於二千年發行雙邊教材。上述都在闡明歷史觀點是可以多元的,更可以是包容的共編教材提供學生思考。

無論是「日治時期」或是「日本殖民時期」等等爭議,也同樣都是不同觀點切入的歷史敘事觀點,教育部既然可以讓新舊課綱並存,無非提供學校與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觀點讓學生思考歷史。

堅持「新課綱」或「舊課綱」,無非是強迫他人接受不完整的歷史。顯然,學校教育教師教學的專業與重要性即相當重要。教師應該清楚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從不同觀點切入讓學生思考與理解歷史,透過不斷提問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刺激學生思考養成具有批判力的歷史素養,才是教育的焦點。

   
遵守法治 賴市長請進議會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賴清德市長堅持不進議會開會,寧可衝撞體制,說是為了實質正義,並承擔所有法律責任。乍聽之下言之有理,如今監察院通過彈劾,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證明賴市長的作法禁不起驗證。

議長李全教涉及賄選,賴清德誓滅黑金,理念是正確的,但須經過司法審判,才能判定是否犯罪,豈可拒絕開會要脅,不接受議員質詢監督。

就地方自治法而言,民代經由票選產生,地方首長就應受其監督,若以「司法問題未釐清前不進議會」為由,迴避議員質詢,是絕對站不住腳的。民主法治時代,守法是基本的素養,政治人物就該信守承諾,不可違背人民的託付,棄離法治精神。賴市長自許民主守護者,進議會吧!

   
去梯言/把駭客當刺客看待
去梯言/公孫策/聯合報
國際駭客組織「匿名者」聲援台灣反課綱行動,已經癱瘓教育部網站二次,也駭進經濟部網站,並揚言攻擊台灣的銀行網站。

這件事不能當作反課綱新聞的插曲看待,這件事已經涉及國家安全層次。

「匿名者」曾經在「廣大興」事件時聲援台灣,並曾向毒梟嗆聲挑戰,所以我相信它是基於義憤(當然那是它的主觀認知)而做出此番舉動。然而,國安單位卻不可以因為此番只有「皮肉傷」而輕忽這個徵兆。如果都沒有因應,會被駭客當作軟腳蝦,哪一天他們開始肆無忌憚的進出政府網路,台灣將如同不設防城池。

個人認為,應該把駭客當作「刺客」,但不是視之為洪水猛獸。我們先看《史記.刺客列傳》裡的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聶政刺俠累。俠累是韓國宰相,他的政敵嚴仲子流亡國外,以義氣感動齊國勇士聶政,於是聶政為嚴仲子去刺殺俠累。

聶政到了韓國都城陽翟,宰相府警備森嚴,執戟衛士林立。聶政仗劍直入,衝上台階刺殺俠累,並擊殺衛士數十人,成功後為避免波及親人而切腹自殺。

第二個故事是荊軻刺秦王政。燕太子丹以官位、財寶、美女、車騎籠絡衛國劍客荊軻,為他刺殺秦王政。

荊軻去到咸陽,通過秦王侍衛搜身安檢(想必如此),最後在展開地圖時,一把淬了毒的「徐夫人匕首」在圖軸最末處出現,荊軻差一點就行刺成功,最終還是被殺死。

兩個故事的相似點是,聶政與荊軻都是「國際殺手」,不管是用義氣還是用收買,都可以為任何國家或團體去進行刺殺任務。易言之,我們的國安單位應該對所有的國際駭客組織有所掌握,甚至應該有所接觸(不管以何種身分)。對於一些「孤狼」駭客,更應該維持交往暢通,以備「不時之需」。

前述兩個故事還有一個相似點:刺客最後都不能生還。可是今天的駭客卻可以「駭人而我無形」,那就跟電影「聶隱娘」裡的殺手很像了。而對付那樣的殺手,只有比他更厲害才行,若自忖技不如人,就只有收買一途,否則難道等死?

從聶政到荊軻,相距整整一百七十年,秦王宮殿的戒備肯定遠遠超過韓國宰相府,可是仍然讓荊軻差點得手。

也就是說,刺客是防不勝防的,想跟他們打交道,光講道德是不行的。必要時,以刺客對刺客是必要的。

   
保衛立院 國民黨全靠「柱」定輸
團結、掌聲、凍蒜聲中,洪秀柱順利出線,將代表國民黨角逐二○一六總統大位。在掌聲的同時,黨機器推估她當選的機會微乎其微,在機率幾乎等於零的情況下,一種「恐懼紅利」的作戰構想應運而生。

法國狂銷近20萬冊!2014年最揪心的同志成長小說!《跟艾迪了結》徵文中∼
成長過程裡,您是否有過承受不了的苦處或往事,那些不愉快的記憶可能盤據你心頭許久,卻從未說出口?寫下「那些年,終於走過的年少陰霾」紀事,即可獲得《跟艾迪了結》新書一本,和過去的自己了結,也一同成長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