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熱線邀請你一起成為I AM HIV+的一份子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05第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熱線邀請你一起成為I AM HIV+的一份子
文章選讀
FlyingV:熱線愛滋工作分享:填補汙名的隔離深溝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當孩子在青春期出櫃,他們該如何處理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汙名
熱線有格:當大人只關心通報,同志青少年變深藏自己的心事
新聞選讀
爽歪歪:香蕉裡有愛滋血?醫生說吃下可能感染?看愛滋恐懼滋養出一則又一則的網路謠言
酷新聞:蔡依林走進校園力挺中性廁所 為平權發聲
聯合新聞:台大機械系考題惹議 「家庭由一男一女組成」
活動快報
四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熱線邀請你一起成為I AM HIV+的一份子
因為隨機殺人案,最近台灣的社會不那麼平靜,充斥不同的聲音和各種情緒。精神障礙者同時被拿出來做各種討論,其中小編也看到這群人被不斷的貼上很危險、有問題、甚至需要強制就醫。同性戀早期被視為精神疾病一種時,待遇差不多也是這樣(不過現在還是有人覺得同性戀是有問題和需要就醫的就是)。熱線一直都秉持著不那麼快去評斷,而是去看見這個人本身,因為汙名化很容易,但去汙名是條漫長路,這條路同志依然在走,願我們都不要成為加深汙名的那一端。

本期文章選讀的部分,從熱線愛滋工作的分享開始,熱線flyingV《轉角遇見愛:全台愛滋零距離巡迴計畫》專案募資到4/22喔,如果支持我們請不要忘記贊助喔,還沒聽過的朋友也快點進來看看,我們有好精美的回饋禮喔(https://www.flyingv.cc/project/9230 每個人的改變與支持,將會是支持感染者的巨大力量,聚集起來,才能成為扭轉社會歧視的風潮如果認同我們!接下來兩篇都是跟青少年同志有關的文章,一則酷兒異想世界的書摘,另一則是本會社工主任的服務心得。

新聞選讀部分,首先是破除網路愛滋香蕉的謠言,推薦給大家爽歪歪網站做的相關報導。接著是蔡依林除了支持婚姻平權外,也力挺無性別廁所,快聽聽她怎麼說!最後則是近期台大機械系考題置入反同言論,本會社工主任提到:「該題目引用文句出自聖經創世紀篇,即使不論性別問題,也是對其他宗教與信仰的歧視,作為大學考題非常不妥。」

最後,天氣漸漸放晴,都來參加熱線的活動吧!

想了解更多同志議題,歡迎上熱線官網、或加入熱線粉絲頁

 
 
 
FlyingV:熱線愛滋工作分享:填補汙名的隔離深溝
愛滋小組義工、熱線理事 喀飛
有次受邀在中年感染者團體分享熱線老同工作,照慣例播放《其它人》影片。一對老拉進老人院,工作人員「勉為其難」讓她們同住一房,每天辛苦把分開的單人床合併,一早起來推開恢復原狀;其中一人過世,喪禮上,年邁伴侶只能是最後祭拜的「其它人」。

播完我請大家說心得,一位大哥沈默良久,「我好羨慕她們!我……我也想要有個伴。」

這是播過多次影片以來,聽到最令人揪心的話。

LGBT處境各有辛苦,當事人處境無法相比;相愛不能被祝福是遺憾,長年共同生活最後不被承認是遺憾,中老年感染者期待有人相伴,又豈是一個遺憾而已。

汙名深溝把許多感染者朋友囚禁在「不敢進入關係」的孤島,「轉角遇見愛計畫」希望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動手填補那隔離的深溝。

→原文網址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當孩子在青春期出櫃,他們該如何處理成長過程中的社會汙名
酷兒青少年其實是生命開路者,與身邊陪伴同行的人,一同踏上蛻變的旅程。

一旦孩子自我認定為性別少數個體後,就要面臨許多的任務。孩子必須處理非傳統生活方式招致的社會污名,學習面對具傷害性的環境;必須處理自我接納的議題,倘若孩子是在青春期出櫃,還得對抗外人的反感。雖然出櫃是一個持續的生命歷程,但跨出第一步卻是最困難的。

面對社會污名

性別少數青少年與異性戀青少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環境中的社會污名及文化假設創造出的環境是:異性戀被視為理所當然、應受保護,並且是高人一等。身處在如此強烈讚許異性戀的氛圍中,非異性戀青少年必須同時面對此特殊發展的挑戰,以及一般性的發展任務。

研究者指出,對大部分的青少年來說,從認同非異性戀者到向他人出櫃之前,大約要花兩年的時間(D'Augelli, et al., 1989; Newman & Muzzonigro, 1993; Savin-Williams, 2001)。為了發展出正向的認同,酷兒青少年必須跋涉穿越由異性戀主義及恐同思維所構成的泥沼。這種認為異性戀較高尚的想法,常常讓酷兒青少年難以探索並擁抱自己的性別少數身分(Strommen, 1989; Troiden, 1989)。與同性戀相關的污名,使酷兒青少年很難將性認同正向地融入自我觀感之中,甚至還可能將它擴大解釋(Hammersmith, 1987; Radkowsky & Siegel)。換言之,當遇到不順遂的事物時,青春期的孩子常會懷疑是否與自己身為酷兒有關。

雖然青少年普遍都會受到認同發展的內在感受驅使,而成為特定樣貌,但他們仍是各種獨特環境中的特殊個體。九○年代的研究指出,年紀較小就自我定位的孩子會面臨一些重大風險,不過與今日相比,當時的孩子出櫃時間較晚(Deisher, 1991; Remafedi, Farrow, & Deisher, 1991)。狄許爾(Deisher)發現,性別少數青少年每延後一年確立自我性認同,企圖自殺的機率便逐年降低80%,他認為相較於在青春期便確立性認同的人,成人具備較佳的能力去因應性別少數族群身分的污名。

哈迪與拉斯洛菲(Hardy & Laszloffy, 2002)提出酷兒青少年必須努力對抗的四大殘酷要素:貶抑、與社群分裂、被視為異己的失落、壓抑的忿怒。前三者引發壓抑的忿怒,對部分青少年來說,壓抑的忿怒也成為使用暴力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原因。在接納自我性傾向的過程中,青少年得學習面對這些要素。當青少年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為非異性戀者時,便遭受各種形式的貶低,從假設是異性戀,到對於異性戀以外的可能保持緘默,或是對任何有同性性慾的人公然的藐視及厭惡。「起初,這(上述一連串的想法)對年輕孩子會造成極大的困惑,如果他們從來不知道同性關係也是另一種可能,更別說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或是正常的。接著,這些孩子開始內化遇到的貶抑經驗。這會引發很深的羞愧感,因為他們大多數斷定自己的感受是錯的、不正常的,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Hardy & Laszloffy, p.10)

面對的環境

「男同志、女同志與雙性戀青少年在生命裡會經驗到獨特的壓力源,這些壓力源直接與他們的性行為與性認同相關。」(Savin-Williams, 1994, p.261)對於尚未出櫃的青少年來說,壓力源包括:孤立無援、自我懷疑、寂寞、缺乏自信,以及害怕被發現、被騷擾和被逐出家門。而在出櫃歷程中,可能得面對他人的反感、被趕出家的恐懼、失去經濟來源及被排擠。

大部分探討酷兒青少年困境的研究是在九○年代進行,我們相信對於今日的酷兒青少年來說,有些困境仍然存在,有些則否。九○年代的研究顯示,酷兒青少年必須承受來自同儕的言語及肢體威脅(D'Augelli, 1995; Hetrick & Martin, 1987; Rosario, Rotheram-Borus, & Reid, 1996)。50%的性別少數青少年表示曾因同性戀身分遭到嘲笑,46%表示受到肢體暴力攻擊,不過,最大的壓力源莫過於向家人出櫃,或是被他人發現而遭到騷擾(Rosario, Rotheram-Borus, & Reid)。愈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人愈有可能遭到虐待(Hetrick & Martin)。多數青少年因預期自己會再次遭受欺負,情願選擇躲避或遠離會引起他人懷疑自己性傾向的環境,而非向校方舉發霸凌事件(D'Augelli)。

即使是今日,仍有相當充足的證據顯示,酷兒青少年因害怕成為或是已經成為肢體及言語傷害的目標,而在許多情境下隱藏自己的真實認同。具傷害性的環境帶來的壓力,會引發許多後果。研究資料一致指出,20%到40%的男女同志、雙性戀及跨性別青少年曾試圖自殺,比例遠超過於異性戀青少年(Remafedi, 1987; Remafedi et al., 1991; Roesler & Deisher, 1972; Rotheram-Borus, Hunter, & Rosario, 1994)。

研究者發現,酷兒青少年的自殺企圖與其發展中的性的里程碑有關,例如:確認自己的認同是男女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者(Deisher, 1991; Remafedi et al., 1991)。研究者也發現,影響自殺企圖的因素相當多,不單是因為發現自己的性別少數身分;身體虐待、性虐待、失功能家庭、出櫃年齡較小、行為偏差與藥物使用,都會提高青少年的自殺風險。最常出現的原因為「家庭問題」(Remafedi et al.),種族差異、宗教、憂鬱程度與絕望感、內化的恐同想法與經驗則與自殺企圖無關(Deisher, 1991)。

羅德烏斯基和薛葛(Radkowsky & Siegel, 1997)認為,污名以及相信異性戀是較高等、是正常人唯一選擇的廣泛信念,讓酷兒孩子必須發展出因應的技巧。他們指出,許多孩子經歷否認與壓抑,嘗試當異性戀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告訴自己這只是過渡期。一些人以懷孕或是擁有許多異性性伴侶來否認酷兒身分;有些人則表現出引人注目的行為,例如過度認同酷兒身分、藐視傳統、鼓勵反抗等等;也有一些人則以嘗試樣樣做到完美來因應。

→原文網址

 
熱線有格:當大人只關心通報,同志青少年變深藏自己的心事
同志諮詢熱線社工 智偉
這二週在某國中和一位國中小GAY聊聊天。

說聊天其實是他不相信輔導系統,知道他所講的都會被寫進個案記錄,而他也知道他想講想問想理解的那些,只要一講,大人們又要通報了。輔導老師有心,但也被結構卡住,所以找上熱線,我和義工們就用同儕的方式在輔導室中和他聊天。上一次不熟,所以就在建立關係,而國中生的確如老師說的古靈精怪比同期的孩子成熟,與我們的互動算非常的大人,但又有青少年對未來的不知所措。

今天是我單獨和他聊一堂課(也是原訂最後一次),開場我就請他提問,他笑說沒什麼好問的啊∼我就說沒問題我們就結束嚕∼逼了一下也讓場子空白,換到他問了不少問題,最多的是問我的同志生活,關於出櫃、父母、長期伴侶關係等。

說到一個段落後,他對著我說:你看起生活很好耶∼很羨慕∼

我說:我國小時也有想過自殺耶。(嗯,那是個痛苦的日子)

本來話不多的他接著說:我國小時也想過自殺,但怕沒成功,小學一年級我發現我喜歡男生,覺得自己跟每個人都不一樣很奇怪......

然後就聊更多啦∼也大概彼此把生命最谷底的部份說了出口,後來聊到父母的為難、如何有個較自由自在的未來、如何經營感情等事,他都很能分享也願意傾聽。結束前他問我還會有下一次嗎?他說他從來沒有好好跟別人聊這些問題。

—————

當輔導室仍把輔導焦點放在他的性他的交友及是否要通報,當爸媽還是把小孩的同志身份視為問題、當學校依然只在意每個學生最後考試的成績。

其實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已死了好幾次,或,真的死了。

然後師長父母朋友及媒體都表示:不知為何。

→原文網址

 
 
 
爽歪歪:香蕉裡有愛滋血?醫生說吃下可能感染?看愛滋恐懼滋養出一則又一則的網路謠言
2015年11月7日,一位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媽媽亞曼達安德瑞(Amanda Andrys)在臉書上貼出了幾張她不敢吃的香蕉照片,因為香蕉內部有著不明的紫紅色斑塊。2天之後,自稱是Andrys她妹妹朋友的安娜阿奎維亞(Anna Aquavia)也轉貼了這張照片,不過她自己加上了警語:

這是我住在內布拉斯加州的朋友她姐姐所發生的事情,請轉發並小心,有人把血液注入香蕉。醫院檢測後發現那的確是血液。在網路上搜尋後很明顯的最近有人正在將HIV陽性的血液注入香蕉與柳橙中。

→按此看完整原文

 
酷新聞:蔡依林走進校園力挺中性廁所 為平權發聲
蔡依林近年來力挺LGBT的立場越來越鮮明,像是在自己的巡迴演唱會上義賣商品捐給婚姻平權組織,以及在演唱會橋段播放關於跨性別與「玫瑰少年葉永鋕」的影片,呼籲大眾接受並理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這週他又現身出現力挺「台北市高中職學校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建置」的推廣活動,蔡依林表示這活動讓她想起葉永鋕離世前,就是因為性別認同問題遭同學霸凌而長期導致他不敢去上廁所。希望這樣的廁所往後可以讓不同性別傾向的同學可以安心的使用,蔡依林最後強調:「我覺得從學校裡面開始教育大家尊重跟包容各個和你不太一樣的人,然後對於性別氣質比較特別的人也給予尊重。」

→按此看完整原文

 
聯合新聞:台大機械系考題惹議 「家庭由一男一女組成」
台大機械系今年大學甄選入學第二階段筆試題目考申論題,以《聖經》為引言,提到「家庭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組成,這是社會和家庭的律,而工程師的工程創新不能違反自然的律」,要高中生申論「工程師的社會責任」;題目引發討論爭議;有工程師直言:「當工程師,跟有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也有網友認為題目是「極度誇張的性別歧視」、「是美江教授出的題嗎?」

台大教務長郭鴻基表示,該考題的題幹具有爭議性,且正好站在天秤的兩端,兩邊都會認為有對的地方,系上教授應該避免這樣的出題方式。

→按此看完整原文

 
 
 
四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四月份依舊有非常多在台灣各地的各主題活動,等著大家參加唷!欲知詳情,歡迎上熱線官網查看!

• 熱線年度募款計畫:轉角遇見愛-全台愛滋零距離巡迴計畫

• 【親密】2016年親密關係小組義工招募中

• 20160409(六)14:00【南部】櫃父母下午茶-父母支持團體,請來電報名07-281-1265(一∼五下午兩點至十點)

• 20160416(六)14:00【性權】青少年同志雙聚會@同志諮詢熱線(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 20160423(六)【老同】彩虹熟年巴士一日遊活動@金山

• 20160430(六)14:30【南部】讓心中的女孩走出來-聽曾愷芯分享她的認同與家庭@高雄市婦女館(高雄市九如一路777號)

• 20160430(六)【跨性別】跨性別巴士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