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讓學童吃得安全又健康 安心校園午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6/04/06 第2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讓學童吃得安全又健康
安心校園午餐
把每個小細節做到最好
中正國小的廚房用心上菜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要讓他們免於食安風暴的侵害,唯有重視營養午餐的品質和安全。

讓學童吃得安全又健康
安心校園午餐

文/李政青、林韋潔;攝影/澄攝影

孩子的營養午餐真的營養嗎?許多家長心中帶著疑問。近年來台灣食安拉警報,校園午餐更是問題百出,病死豬、過期肉、黑心油,蔬菜農藥超標、動物用藥殘留被驗出,基改食材疑慮……無辜的學生往往是最大受害者。台中市政府決定祭出「營養午餐5元加碼補助政策」和《台中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草案,希望能讓取代家長愛心便當的營養午餐,也可以吃得安全又健康。

拿著新出爐的《台中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草案,長期關注學校營養午餐議題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副主任張明純表示肯定,「很多條文都是創舉,是其他縣市所沒有的。」

張明純所指的「創舉」,主要是指在這份草案中,除了明文規定基改食品退出校園外,並要求學校必須搭配蔬食日做飲食教育,同時要求應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清潔劑則應力求環保標章。事實上,去年底立法院迅速三讀通過修正《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如果當時沒有列入「基改食品全面退出校園」條文的話,那台中市這份草案,將會是全國第一個明文規範的縣市。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談起草案精神,台中市政府教育局長彭富源強調。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長彭富源表示,市府加碼補助營養午餐每人每餐5元,是為了讓孩子「吃在地、食安全」。

加碼補助已有明顯成效

近年來,營養午餐議題屢屢成為新聞焦點,當中牽涉環節千絲萬縷,最源頭的食材安全關係到基改、栽培、飼養及加工方式等議題,而栽培方式又關係整體的環境安全,接著是檢驗機制如何運作、午餐價格多少才合理,乃至於學校食安教育,每個環節都是關鍵。

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營養、健康」已是當今普世的基本人權,提供全體市民安全、衛生、營養、健康的飲食環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為了達成這個理念,市政府已成立「食品安全專家顧問小組」,落實改善食安計畫,並朝著將台中市打造成「食安模範城市」,讓每間學校都成為「食在安全模範學校」的願景。

目前的食安政策推展方向,主要包括:讓學校午餐工作制度化、從農場到學校,層層把關、成立校園營養師專責輔導團、深耕食育和遴選食在安全模範學校。其中,為了確保安心食材的來源,除了繼續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外,也已展開學校午餐在地安心食材契作計畫,像農業局推動的「海線二期契作非基改大豆計畫」,就是為了「吃在地、食安全」。

為了提升學校營養午餐的質與量,台中市政府從104學年度起,加碼補助市立學校營養午餐每人每餐5元,讓各校午餐平均價格可由40元提升至45元,市府一年需挹注2億5,300萬元經費。

可別小看這5元的補助,它的影響效益卻很大。教育局長彭富源說明,「透過這五塊錢,我們希望學校的營養午餐能夠朝著有機蔬果、在地食材、非基改、食材精緻度、菜單變化性及採用本市三大市場(肉品市場、魚市場及果菜市場)之魚、肉及蔬果等生鮮食材等六個方向邁進。」

為了確保學校能確實將錢用在刀口上,教育局要求各校對這五塊錢的使用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並說明這五項原則的分配比例,例如一週提供幾次有機、在地食材。規劃好後,必須先在各校的午餐推行委員會中報告,獲得認可後,才可納入與團膳廠商的契約中。

「營養午餐5元加碼補助」的政策自去年9月實施以來,已經收到明顯成效。根據教育局體育保健科統計,該政策實施前後,使用有機食材的學校已從30校增加為228校,使用在地食材的學校由41校增為234校,採用非基改食材的學校則由32校增加為275校,且全市學校於蔬食日當天,原本使用基改食材的部分,一律改使用非基改食材。

補助5元之後,午餐的營養成分提高了。彭富源聽到不少學校向他反應,主菜的份量變多了,雞腿變大塊了,蛋白質含量更加充足,更能應付學生生長發育的需要。

 
為了讓孩子吃得健康又營養,營養師必須費盡心思設計和變化不同的菜單。

台中市致力投入校園食安

事實上,在此之前,台中市對營養午餐的運作機制,有許多做法是其他縣市所沒有的。

為了有效輔導各校午餐的品質,教育局聘請五十二位營養師,全部都具備公務人員的身分,讓這些營養師能夠專職處理相關事務,並派駐在班級數滿四十班以上且設有廚房的學校。這五十二位營養師更分區輔導台中市307所公立中小學,每人約負責六、七所,負責各校的營養教育宣導工作,並進行午餐工作輔導,另外,各校的午餐菜單由廠商的營養師開立之後,也要經過各區營養師審核通過後才可以採用。

跨域合作也是一大特點。營養午餐關係到的環節,不只是教育局的事,更涉及許多相關局處運作,像農業局掌握食材源頭把關,衛生局握有食材的抽驗工具,廚餘回收則是環保局的業務範圍,必須透過跨局處的通力合作,才能讓營養午餐從產地到餐桌一整個機制運作完善。因此,從2012年開始,市府成立「台中市學校午餐健康促進委員會」,邀集各相關局處以及專家學者、民間代表、家長代表及學校人員,共同討論營養午餐議題。

而在市長主持的「食品藥物安全會報」中,校園午餐也是固定的討論重點,不僅遴聘國家級顧問諮詢團,更與八所大專院校締結產學聯盟,以及和大型醫療院所及檢察官合作,以擴大監督中市食藥安全規模。

「未來,除了市府內各局處,廠商、學校和農民都在政策推動的網絡內,我們希望可以結合大家一起努力,一同完成目標。」對於日後的努力目標,局長彭富源特別強調治理的理念。

 
為了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並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食物教育必須向下扎根。

食在安全 要向下扎根

為了讓市內各所學校能見賢思齊,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從104年度開始推動「食在安全模範學校」選拔,以發揮標竿學習的效果。先從學校午餐、校園食品及飲用水及食育等面向進行檢核,經書面資料、到校現勘兩階段審查作業後,上學期共遴選出東區成功國小、東寶國小、東光國小、九德國小、福科國中及梧棲區中正國小等六所模範學校,頒給「食在安全模範學校」的牌子,並頒發10萬元獎勵金。

以成功國小為例,校方除了會同家長會及志工不定期稽查上游食材廠商,要求廠商優先採用具有CAS標章的產品外,也會要求廠商隨貨附上產品檢驗證明,同時學校自身也會不定期抽驗食材,委具公信力的第三單位(如台灣SGS檢驗中心及弘光科技大學)協助檢驗,廠商檢驗室也要定期自我食材檢測(包括農藥殘留檢測、磺胺劑、抗生素等),相關的食材檢驗資料,都會在學校午餐網頁上公告,供師生、家長瀏覽。

成功國小每學年會針對各個年級學童,進行營養教育課程,為了幫助校內體位超重的學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特別辦理體重控制的「健康樂樂班」,由營養師陪同運動及用餐,教導正確飲食的觀念,並要求每週填寫三日「我的飲食日誌」,讓家長於當日簽名後繳交給營養師,透過互動交流,共同為學童的飲食健康而努力。

每年成功國小都會為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舉辦廚房參觀活動,幫助孩子了解餐食的製作過程,才會更加珍惜,不浪費食物。有趣的是,全校都在種植豆芽菜,希望讓孩子看到豆芽菜的成長過程,親身體驗種植、採收和變成午餐食材。學校老師也會教學生利用不要的果皮廢渣,製作成環保清潔劑,並帶領小朋友將油炸過後的廢油做成肥皂,讓孩子學到環保永續的觀念。

取代家長愛心便當的學校營養午餐,其實是很好的政策,不僅能提供孩子均衡的營養,也可以協助在地小農,發展地方的友善農業,只是在實務操作的環節上,需要更透明、也更落實每項要求。校園食安的把關,不單是政府、學校和廠商的責任,家長也要站出來關心,同時要讓食物教育也向下扎根,才能真到達到「食在安全」的理想。

TOP

 
 
 
 
取代家長愛心便當的營養午餐,攸關下一代的健康,營養和安全絕不能打折。

把每個小細節做到最好
中正國小的廚房用心上菜

文/李政青;攝影/澄攝影

要提供全校師生安全營養的校園午餐,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台中市西區的中正國小自設廚房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從他們如何把關每個細節、用心上菜的過程,可以看出端倪。

中午十一點多,接近午餐時間,一車車飯菜陸續從廚房送出,抵達各班教室。下課鐘聲鈴響後,各班由學生輪流擔任的打菜小廚工,陸續穿上打菜服就定位,其餘同學則拿著自備的餐具依序排隊取菜。每樣餐點都得拿,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請小廚工酌量增減。

這就是台中市西區中正國小每天中午的場景。學校很早就設有廚房,儘管勞退新制實施後,為了節省人事經費,營養午餐從公辦公營改為公辦民營,但二十多年來不變的是,全體師生在校的每一頓午餐,都是從自家廚房裡煮好後,直接送到教室的。

由於過往全校有八十幾個班級,中正國小的中央廚房很大,約有兩三間教室的規模,近年來學生人數減少,班級數縮減至三十六班,加上幼稚園四班,每天廚房要供應1,150人左右的午餐,在台中市的國小來說,仍具一定規模。

把每個不起眼的細節做到好

為了準時送餐,六、七位廚工每天早上七點以前,就要到學校開始驗收廠商送來的各項食材,接著洗菜、切菜、料理等各項流程。廠商會自行抽驗每日食材,學校這邊也會針對部分項目自行檢驗,例如油品酸價、豆製品是否殘留過氧化氫等,每周還會檢驗一次水質酸鹼度,餐具也會做澱粉及油脂檢測,以確保徹底洗淨。每天團膳廠商的營養師都會和學校的午餐祕書一同監廚,家長代表則不定期到場監廚,校長楊敏芸只要有空,每天也都會到廚房走一遭,以確保廚工有按照正常程序備餐,並做好現場的衛生管理。

中正國小設有午餐推行委員會,每月開會一次,參與成員有校長、各單位主任、各學年老師代表以及家長代表。「委員會最主要功能就是監督,有什麼改善提到這邊討論。」校長楊敏芸表示,每兩周有一次滿意度調查,教育部針對廠商也有一套扣點機制,如發現異物會扣一點到兩點,各校都會依照扣點機制執行,扣到一定點數就會處罰,這些資料在開會時都會提出。到了3、4月招標下個學年度的團膳廠商之前,校方會把要求的條件,如一個禮拜吃五次水果、水塔每半年清洗一次等等,列入招標需求中並對外公布。

做午餐聽起來是件單純的事,但每個細節統整起來,卻超乎想像的繁雜。教育部希望各學校廚房都能通過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認證,而這些認證包含了一連串的流程管理,包括病媒蚊防治措施、水質管理、設備保養等,像地板要保持乾燥;食材不能放在地板,也不能放在太陽直曬的地方;庫房每天都要填寫溫度和溼度紀錄表;切生、熟食的刀具要分開使用;砧板也要依照生、熟食,用明顯的顏色加以區隔。而這些要求,在中正國小的廚房都看得到。

 
學校午餐祕書每天都要填寫午餐食材紀錄表,並上傳「食材登錄平台」。

制度完善只缺人力

配合台中市政府發布的學校午餐工作手冊之營養教育實施要點規定,中正國小每個學期都舉辦各式各樣的「營養教育」實施計畫。從一年級開始,一入學就有營養講座,告訴小朋友各類食物的營養何在、應該怎麼吃;其他年級還有繪畫比賽、營養大會考等活動。最近學校也和亞洲大學合作推出行動劇,以麵包超人為主角,宣導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現在政府制度這幾年跑下來已經很完善了,剩下是人的問題。」楊敏芸表示。人力不足,經常是學校難以落實制度的主因。以中正國小為例,之前小學部班級數滿四十班以上時,教育局會派營養師到學校駐點,這名營養師同時身兼校方午餐祕書的角色,因為專業性夠,且有完整的時間,較能兼顧各項細節。然而,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後,由於班級數減少,不到四十班,營養師被調到其他學校服務,校方只好請老師身兼午餐祕書的工作。通常午餐祕書要處理許多行政業務,包括監督廚房流程、推廣午餐教育、訪視上游食材供應商,還要辦理廠商招標,每天還要負責填寫午餐食材紀錄表,並上傳「食材登錄平台」,同時要將每日菜色擺盤拍照,上傳學校網站,讓家長也看得到。「但老師又要上課又要看,真的很忙。」楊敏芸建議市府,增加公派營養師的名額,讓老師可以專心負責第一線的飲食生活教育。

由於本學期結束後,中正國小將進行校舍改建工程,屆時學校的廚房也將拆除,校內午餐改由鄰近的忠信國小提供。忠信國小的師生人數約300人,加上中正國小1,150人左右的規模,屆時的運作模式,則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四月號NO.14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