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不讓鬱金香專美 打造亞洲海芋傳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06 第28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不讓鬱金香專美 打造亞洲海芋傳奇
騎電動機車 不僅時尚更拯救地球
 
不讓鬱金香專美 打造亞洲海芋傳奇
文/蘇美真
若你也看過電影《第36個故事》,想必都對片中一幕印象深刻:由桂綸鎂飾演的女主角──朵兒,為佈置新開張的咖啡店而上山採購海芋,不料途中卻與運送海芋的卡車發生擦撞,兩位車主商議後決定用海芋作為賠償,於是朵兒載著一卡車的海芋回到店裡,還用海芋和客人交換了各種有趣的東西。淨白無瑕的海芋襯托出電影恬淡的氛圍與藝文氣息,不少人將它用來佈置浪漫的婚禮。至於哪裡可以找到這種脫俗的花卉呢?答案是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竹子湖。每年2∼5月,繼滿山櫻花盛開後,雲霧飄渺間,一株株優雅純潔的海芋相繼綻放。2003年起,臺北市產業發展局和北投區農會合力推廣「竹子湖海芋季」活動,成為陽明山竹子湖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受到暖冬及霸王寒流的影響,今年花季稍晚,海芋季自3月18日起,預計持續至4月17日止。

從黑色憂鬱蛻變白色傳奇

就農產值而言,北投區竹子湖在全台海芋坐擁極高的市佔量(90%),其他地方像是南投清境、宜蘭五結、新竹五峰、苗栗南庄雖也有海芋的蹤跡,不過規模都較小。海芋大約在1969年由日本引進台灣,當時還是新興花卉,加上老一輩的人認為是喪禮上在用的花,所以早先並不受大家歡迎。扮演產業輔導角色的北投區農會,為了提高市場銷量與售價,採取2項主要推廣策略:1.打造海芋純潔、高貴的花卉形象。2.以主要產地的名義參與各大型國際花展,藉此打開海芋知名度,並使海芋與竹子湖結合,吸引遊客與花藝愛好者前往造訪。喜歡海芋的遊客開始直接到竹子湖賞花、買花,發展至今已形成假日人潮絡繹不絕,遊客如織的盛況,「竹子湖」也儼然成為台灣海芋的代名詞。

正當海芋成功打入市場,由新興花卉成為市場寵兒,市場產銷也達到高峰時,卻遇到空前大危機──軟腐病的蔓延。軟腐病由病菌傳染,主要因熱、高溫所引發,冬天氣候冷涼尚無影響,到了4、5月後竟一發不可收拾,感染軟腐病的海芋,不僅花梗無法挺立,還會散發類似魚腥味的惡臭。眼看好不容易打響的名號及所建立的穩定產銷體系就要毀之一旦,農會趕緊請來市政府、桃園區農業改良廠,以及許多專家、教授,共同研究如何在有限的經費下為大片土壤殺菌。眾人齊力研究老半天卻苦思不著辦法之際,有位高姓農民指出據傳清境農場有新品種,或許可前往探尋,於是連夜馬不停蹄地直奔南投,甚至等不及園主開門,直接在門外窺視。農民發現新品種與竹子湖水生栽植的海芋不同,而是種植於旱地,相對不易受病菌感染,評估兩地氣溫及生態環境的相似度覺得可行,就向當地農民要了一些花球帶回竹子湖繁衍,總算解決了軟腐病所帶來的災害。這位聰明的農民,乃現今竹子湖農園之一「苗榜」的老闆;而目前竹子湖地區舉目所見一畦一畦的海芋,正是改良過後的新品種。

從農業1.0轉變為農業4.0

海芋復育成功讓竹子湖產業得以延續,由水生栽植改為旱種,也有個意料之外的收穫,那就是隨著2003年休閒農業在台灣如雨後春筍興起,以旱田方式栽種的海芋,方便遊客親自下田摘採,引起廣大迴響。由第一級農產品生產、第二級農產品加工製造,海芋正式升級至第三級休閒農業服務的階段,不僅舒緩大量生產不可避免的滯銷狀況,提升農業的附加價值,更活化了農村經濟,增加農業收益與利潤。

「一般人或許不曉得,開放遊客踏進園子裡採花,這項舉措其實是一大挑戰。」北投區農會推廣股李秉城先生透露,對農民而言,每一株海芋即便是未盛開的花苞,都是珍貴的資產,是1年辛苦的結晶,他們擔心不諳摘採技巧的遊客把花弄亂或隨意棄置在地,內心總是相當捨不得。李秉承先生擁有13年承辦竹子湖海芋季的豐富經驗,他和大家分享:做農業推廣一定要找到先驅者,先說服少部分的人願意做這件事,其他農民看到有利可圖,自然會群起效之。所以北投農會找了當時幾個較年輕、願意和農會配合的農民率先打頭陣,開放民眾入園賞花、採花,輔以地景設計比賽作為宣傳吸引人潮的亮點。談到舉辦比賽的最初目的,原先只是想提供農民補助,後想想多數農民都有花藝的底子,何不讓各家農場針對景觀做一些設計?

有了競爭,可刺激農民發揮最大創意爭取榮譽,效果也許比每戶一視同仁地補助1萬元要來得更佳。農會同時邀請台大、輔大園藝設計或造景系的老師和業界人士前來協助評分,結果,大家這才發現竹子湖的農民都是素人藝術家,不僅對主題充分掌握,在意境、花材運用的表現和創意方面都好得令人驚訝。從此,地景花藝設計展成為每年竹子湖海芋季中大夥引頸企盼的重頭戲,例如:2010年海芋季主題為「相遇在下一個國度」,李秉城安排農民們進行抽籤,抽到台灣的農場用海芋搭成小型101大樓、抽到中國的建出萬里長城,有人抽到埃及,真的用海芋做一個金字塔,用樹枝頭做成駱駝,營造出沙漠的感覺。「農民的創意能量真的十分驚人,而且他們很可愛,在正式評分前個個都『閉門造車』害怕自己的作品先曝光,甚至連農會都是到打分數那天,才第一次看到作品,大家都很緊張。」李秉城先生笑著說。有時哪怕最高補助款只有3萬,農民也願意花10萬元去佈置造景,他們的想法是,如果得到好名次,在媒體的宣傳加持下,將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得到更大獲益。不過於計較名次和眼前的利潤,而將眼光放遠到未來,可見農民的觀念逐漸改變。遊客在媒體的宣傳下紛紛前來賞玩拍照,農民也非一味做生意,熱情投入田園景觀的打造,整個竹子湖都動起來了。

從農田走到百貨公司

過去地方農政部門、農會體系在推動地方農產品,傾向用現有資源與通路進行行銷,活動內容、媒體宣傳方式風格也多較為傳統、不具吸引力。但在地方產業活動季與休閒農業成為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提高產值的有效輔導措施與重要出路時,如何善用政府資源,使異業結盟,整合不同產業領域的優勢,才能持續擴大市場與行銷通路。除了在建國花市舉辦特展,北投區農會也開始和婚紗業者合作,透過婚紗展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將竹子湖海芋往外推。此外尚有比較特別的廠商例如百貨公司高島屋。身為農產品推廣股的李秉城,年輕時總有許多想法和新的點子,他仔細分析:「會去建國花市,大部分都是愛花的人,而一般來講愛花的人自己平時就會留意與花相關的活動訊息,我們要吸引的應該是其他客群的民眾,遊客才會越來越多。」說起來也湊巧,竹子湖當地有位真美花藝的老師,平時常指導、訓練農民做花藝設計,當地許多農民都是他的學生。2005年,真美花藝預備在高島屋舉辦花展,展出學生的花藝作品,李秉城就順勢湊進去和他們談三方合作。於是該年所有作品皆以海芋、玫瑰、櫻花三種花為素材,開啟了大型地景佈置之外,遊客們對於用海芋作為零星花束,製作插花作品的想像。在百貨公司柔美的燈光襯托下,大家發現原來海芋也可以插得這麼高雅。與高島屋的合作前所未有地成功,吸引了人潮並獲得相當高的詢問度。

此外,早期海芋季地景比賽其實並沒有特別訂定主題,也是在這一年,農會請來老師利用海芋進行繪畫,作品多是宙斯、維納斯等等西洋神話裡的人物,便突發奇想以此作為主題製作看板,請設計系的同學幫忙設計服裝,開幕時找model來走秀。回顧歷年海芋季自籌辦以來,2003年為期一周,2004年是10天,2005這年則長達一個月,正式當作一個「季」來辦理,與異業的結盟合作,不僅創造新商機,也令活動整體規模越來越大。

打造下一個「亞洲花園」

近年來全球經歷劇烈的產業結構轉變,在各種環境衝擊下,農業只有不斷因應調整、改變產銷作法。竹子湖海芋可說是台灣農業升級、轉型成功的案例與典範,隨著外國遊客日益增多,考量到外國遊客因不能帶農產品離開故採購海芋回家的意願較低,當地也有農場決定純粹以景觀吸引遊客而不開放採花,專心經營餐飲這一塊,以入園折抵消費。目前外來遊客仍以陸客居多,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居次。

除了休閒農業,高附加價值的精緻農業也是花卉市場中值得思考的走向。而談到精緻農業,必然會想起荷蘭這個國家。荷蘭是舉世聞名的「鬱金香王國」,是全球鬱金香最大的輸出地,也是精緻農業的典型,享有「歐洲花園」的美稱。台灣有無可能打造類似荷蘭的「海芋傳奇」?

前幾年,同樣以白色花束裝飾婚禮的韓國,對台灣的海芋很感興趣,竹子湖曾經嘗試將一批海芋銷去外貿公司,然而海芋是屬於海綿體的植物,莖部較軟,不像百合、鬱金香木質化枝條可以放比較久,離開植株後,最多只有7∼10天的壽命。從摘採、包裝、檢疫、飛機運送到韓國,再接受當地的檢疫、拆封、批發市場到花市,順利送到韓國人手中時已沒有辦法存放太久,這個問題始終是海芋外銷上的瓶頸。此外,竹子湖地處國家公園,建築物及設備受到法規的限制,目前各家農場僅能搭建簡易寮舍,無法像薰衣草森林蓋得那麼漂亮,也有待相關法令的協商與修訂。熱鬧的海芋季背後,如何晉升、拓展外銷,在開發與永續發展間尋求平衡,將是竹子湖即將面臨的挑戰且值得省思的課題。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4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騎電動機車 不僅時尚更拯救地球
文/蘇美真
在我城的一隅,阿哲為節省住宿開銷,租了一間個人套房。房間位在透天厝1樓,一牆之隔的屋外是大家停放摩托車的空間。每天清晨甚至半夜,樓友們進出的引擎聲不時傳入屋內,尤其有的樓友為了耍帥還特別改裝排氣管,震天價響的噪音總令他不堪其擾。更糟的是踏出家門撲鼻而來的廢氣,每天都帶著灰頭土臉出門上班,阿哲只能在內心反覆詛咒這些無良的機車騎士。

而在我城的另一街景是,星期天下午,與友人相約在寧靜的民生社區品嚐下午茶,巷弄中,行人愜意地遛狗、散步。一輛造型靚亮的電動機車輕巧滑過街角,停在不遠前的電池更換站,騎士俐落抽換車箱裡的兩顆電池,打開手機APP接收任務徽章,隨後滿意地繼續上路。機車成功捕捉到在場行人的視線,卻絲毫未曾打擾巷弄的靜謐,一切宛如詩人所說:「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曾幾何時,騎乘機車也可以是這樣優雅的事情。

商業4.0 讓人生活更精彩

隨著高科技經濟型態興起,各種創新服務改變了商業市場的消費面貌,也為人們界定出全新的生活風格。作為電動機車商,Gogoro並非第一家,然而將機車與APP串聯,卻是其對趨勢潮流──科技化、智慧化以及行動化的聰明做法,為電動機車市場開創截然不同的新局面。Gogoro的電池系統,使消費者、車行、廠商三者關係更為緊密,徹底顛覆傳統機車的營運模式。每台車上2顆電池共含80個感應器,記錄騎乘的時間、路線及車況,從龐大數據分析出一般車主平均幾天換一次電池、每周騎乘的公里數,再根據數據評估該路段應設置多少換電站,堪稱利用大數據提供精準服務的絕佳例子。也就是說,商品不是重心,後續的服務才是亮點!今日人人皆持有智慧型裝置,車主登入APP,不僅可查看電池電量、導航並預約鄰近換電站的電池,一旦車身出現異常,手機和換電站上的螢幕都會顯示提醒,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目前,換電站分布雙北、基隆跟新竹已經有162座,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平均每1公里就能找到1座換電站,且仍在持續擴增中。「每台Gogoro都是個人專屬、獨一無二的。」Gogoro公關經理莊捷雅表示,當車主對外殼零件、顏色、里程數等等越是了解,對產品的情感也就越深。

任務徽章 騎車集點超Fun鬆

「騎機車有沒有可能變成一件好玩的事?」莊捷雅指出,當這個疑問在Gogoro執行團隊中被拋出之後,眾人開始集思廣益,以「如何讓騎機車這件事變得更有趣」作為起點進行發想。來自不同產業領域的成員紛紛提出各種可能,最後一致通過「搜集徽章」的想法,並由這個概念延伸出許多分別代表不同意義的徽章。

她舉例說明,當車主騎到第一個1百公里,會得到1枚成就達成徽章;第一次預約電池可獲得「名花有主」徽章;如果在半夜11∼12點甚至1點去更換電池,會得到一個德古拉徽章。徽章的設計不僅使廠商了解電池應預備多少數量,同時也鼓勵消費者避開尖峰,改在冷門時段前往更換電池。「我們現階段一共約有5千名車主,總騎程數約5百萬公里,為了與消費者建立更多連結,每達1百萬公里Gogoro就會新做一個徽章。」莊捷雅說。

時尚Icon電動機車大變身

就土地大小及人口數量來看,台灣機車分布的密度在世界上不僅居冠,甚至遠高於第2名泰國達一倍以上。大家怎麼會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斥廢氣與噪音的地方?既然市場早已推出電動機車,Gogoro仔細思考這項交通工具無法普及、廣受大家喜愛的原因,發現有以下3點:1.時速;2.外觀;3.續航力。莊捷雅指出,根據Gogoro做的市場調查,台灣機車族70∼80%的人都是騎125,市面上一般電動機車的CC數都還是50,無論是速度或外型給人的印象都還停留在矬矬的「買菜車」。姑且不論騎40∼50公里就沒電,限制了往返的距離,光是充電還得曠日廢時花上3∼4個鐘頭,不便、不美當然不受青睞。

為跳脫上述形象,Gogoro初期設定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突破電動機車輸出的馬力跟有辦法騎乘到的時數,目前最高時速已逼近每小時110公里,並且只需6秒即能完成充電。此外,騎機車的多半是年輕人,所以造型設計看起來不能太質樸,除了採用不同材質的混搭,創造簡約、極具未來感的設計風格,觀察到一般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和品牌密切關聯,決定藉由品牌故事、車款打造出的形象,彰顯車主的性格。比如買馬自達(MAZDA)的人可能是一個比較日系、走精緻路線的感覺,BMW則通常是年輕的CEO,莊捷雅說:「既然每天有這麼多機車在街上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讓它變成與生活緊密連結、文化潮流的一部分?」為能夠精準向消費者投射出一種Life-style的質感,Gogoro更提供客製化服務,車身面板、座墊、儀表板乃至尾燈搭配的聲音,消費者都能自行挑選或更換,如今在街上騎乘Gogoro,已不只是傳遞環保綠能的價值觀,更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品味。

Never say no 創新匪類成就大事

Gogoro在招募人才方面,非常重視──找到對的人。這也說明了為何核心團隊中不少人其實是執行長陸學森任職HTC時的昔日戰友,他們都了解陸學森做事的理念,之後再一個拉一個,吸引理念契合的夥伴先後加入。莊捷雅向大家講述一段有趣的故事:去年3月信義旗艦店開幕後,有天晚上陸學森利用下班時間親自到店巡視,偶然間聽到一名男士正在向女朋友解釋Gogoro的電池原理和作用,便主動上前攀談,談完後隨即邀請對方加入團隊:「我覺得你應該來我們公司上班。」這名男士目前正是Gogoro綠能相關的研究人員。由此可知Gogoro尋覓「對的人」,除了透過傳統制式的人力管道,也重視一些偶然、特殊的機會。「對的人進來後,自然會形成一種對的文化,一起成長。最重要的是理念相同。」莊捷雅說,企業招募人才一定要找認同公司理念的人,尤其新創公司,起步階段內部總有些反反覆覆的討論,故找來的人必須了解並能夠接受未來營運的彈性空間較大。Gogoro並不特別看重年齡和過往資歷,陸學森常用一句話激勵內部同仁:「Never say no.」勇於突破,跳脫框架,Gogoro願意提供年輕人失敗的空間及嘗試的舞台。

囊括3C、IT、服裝產業及公關廣告公司等跨領域人才,Gogoro核心團隊集思廣益發想:「一台Life-style的機車應該具備哪些功能?」不同背景的人齊聚一堂才能想出這麼多不同的點子,先前提到搜集徽章的概念,就是由過往任職於網路遊戲公司的同仁所提出。若是沒有跨領域思維相互刺激,恐怕便難以打破消費者騎機車的習慣和方式,也許Gogoro就不會是今天這樣子。

共享經濟 是競合不是競爭

Gogoro顛覆電動機車的線性商業模式,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其他同業競爭?莊捷雅指出,在無疆界的時代,商場上的對手已不再像從前那麼明確,潛在的競爭對手未必是其他機車業者,比較接近一種「競合」的概念,而除了競合,也應著重「共享經濟」。

「想當初Google要做無人車,它本身是網路公司,假如不和Fold、Volkswagen等公司合作,勢必還要自己去網羅熟諳汽車製造的人才進來。」莊捷雅也以自己老東家微軟為例,過去微軟的Windows系統相當封閉,完全不會想要和iOS系統共用,可是這幾年微軟強調開放,推出許多產品例如Microsoft Ofce For Mac,讓Mac的使用者也能使用到Of ec這套系統。就是因為他們察覺使用者及市場散播率已經到達一種飽和,想要有新的突破,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換個角度,將過去的競爭對手看成是可以一起合作的夥伴,才能邀請更多人來一起使用產品。

回首Gogoro的初衷,原本是打造一個能源平台,如今既然已完成一大半,未來有越多人加入,這套系統才越能達到它最高效能,獲取更龐大的數據針對交通政策作出改善。「以前是敵對,現在則是競合。這個時代如果不跟別人合作,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建立起來的話,無論時間、人力、資金成本都不堪負荷。」唯有採開放心態與他人合作,大家才能專注在自己的本業和專長,莊捷雅認為,若是把每個人都當敵人,不但自己很累,敵人也會越來越多。

下一站,Go where?

除了已針對中南部市場進行規劃,在台灣持續布建充電站,Gogoro也準備進軍第2座城市──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回首過去一年大眾對於Gogoro的討論,無論在價格、性能、置物空間以及個人隱私方面等,均有正反不一的評價,說明了創新行為背後潛藏的風險,消費者看待新的產品、新的消費模式難免具有對於未知的恐懼,這也是Gogoro將來仍要持續面臨及克服的問題。堅信好的設計與服務,能夠透過產品改變世界,Gogoro改變世界的決心與能量,值得你我拭目以待。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4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