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六日禮拜六,張信哲開演場會,我招募實習生,這兩件事有一個共同點。那晚,好幾位朋友的臉書都貼了演唱會的照片,留言帶著感嘆,而且用「愛如潮水」的句型:「既然結婚了就不後悔,再多的苦我也願意背」、「我的房貸如潮水,房貸如潮水將我向你推」。我當然立刻按讚。我臉書上比較年輕的朋友沒聽過「愛如潮水」,都一頭霧水。
同一天下午,我招募新一屆實習生。我帶大學生研究企業案例,每三個月一屆,進入第十三屆。每次招募活動,同學一進場都安靜地像走進告別式, 一小時後開始交換LINE,結束後站在門口不走。我中年的朋友無法理解,為什麼可以那麼快熱起來?為什麼在同一個空間還要用LINE?
每個世代,有各自的歌、溝通方法、行為模式。但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
當張信哲唱「我的朋友對我說,美麗的女子容易變」,五年級同學聽到的,不只是一首歌,而是那個壓抑時代的初戀。那時我們沒辦法跟美麗的女子用LINE聊天。打電話到她家,得先回答她爸爸的十個問題。「你哪個學校的?」一定是第一個。
當我們騙她爸爸說我們是台大醫科時,那個心態跟我的實習生用美膚軟體自拍,其實一樣。
而當實習生在臉書上放閃,跟廿三年前張信哲唱「不願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一樣,都是在宣示主權。
所以,兩個世代聽的歌變了,但他們都有那樣不變的東西,叫人性。
因為相信人性沒變,所以我帶大學生時,都會告訴他們我對商業和人生的價值觀。
有些,他們了解、同意、願意執行。有些,他們了解、同意、不願執行。有些他們了解,但不同意,也不願執行。
前幾屆,我很挫折。後來,我想通了。唉呀,我那些價值觀,就像張信哲的歌,之所以好聽,不只是因為旋律,而是摻雜了那個特定時代的光榮與沉重、甜蜜與哀愁。
而價值觀跟歌一樣,未必能跨越世代。
於是我改變做法。帶實習生,強調他們認識彼此,跟彼此學習。而不是認識我,跟我學習。我讓上一屆實習生去選下一屆人選。不管選誰,我都來帶。
同世代的他們可以一起走五十年,跟我只能走三個月。他們一起能為同儕做的事,遠比一起能為我做的事重要。我該做的,不是把他們變成我的信徒。而是提供舒適環境和基本品味,讓他們去創立自己的宗教。
我領悟到:從小到大前輩耳提面命,而我自己也念茲在茲的「薪火相傳」,未必適用於每一件事。有些事,讓新世代「重新點火」,也許更好。我們別用太多的「愛如潮水」,澆熄他們。
張信哲演場會後那幾天,我一直複習他的歌。想起有一次我騙美麗的女子的爸爸我是台大醫科後,他竟然說:「這麼巧,我也是!你老師是誰?」
我當然接不下去,胡扯了一些「我永遠愛你女兒」之類的話。
因為幹過這種事,所以看到實習生灌水的履歷或誇大的熱情時,我看到我自己。
世代交替,像在重拍同一部經典電影。角色和情節沒變,場景和技術更新。每個人都要演童星,有一天也要演老旦。晚輩和前輩,是過去和未來的你。沒有誰一定對,一定錯。「愛你愛我,愛你愛我,我們愛這個錯」。(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