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正視網路爆料氾濫引發的社會盲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06 第37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來查巴拿馬避稅祕密
聯合報社論 聯合/正視網路爆料氾濫引發的社會盲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監督兩岸協議:開黑箱或關黑牢
民意論壇 「反政治」崛起 誰愈狂選民愈愛
巴拿馬文件曝光 全球官場現形記才剛開場
先稅收再保險? 不如「長保0.5」
願景回響/偏鄉教育 從師資和政策著手
願景回響/師資流動 共享創意教學
願景回響/生命帶領 散落在偏鄉的珍珠
「一進一出」 公然違反難民公約
去梯言/天下沒有跨不過的鴻溝
菜價飆 試試煎炒芭樂湯吧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來查巴拿馬避稅祕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巴拿馬文件」曝光,顯示多國元首之家人或親信利用避稅天堂隱藏財富,甚至洗錢、避稅,不少知名企業家、球星、演藝人員也赫然在列。根據「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稍早的資料,蔡英文之兄蔡瀛陽也透過同一律師事務所成立境外公司,唯其律師稱雙方早已解約。

根據ICIJ網站的資料,僅二○一三年即有一萬六千筆台灣投資者的檔案,數量可觀。而這次「巴拿馬文件」首日曝光的消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之姊夫、李鵬之女、俄國總統普亭的密友、南韓前總統盧泰愚之子、英首相卡麥隆之父,都透過此一管道操作或隱藏海外資產,台灣仍是未知數。

一旦名單揭露,下一步要問的就是:如何查緝這些人有無非法逃漏稅?在國際大型金融中心中,巴拿馬是唯一一個拒絕遵守新的國際透明法規的地方,在該國註冊的公司常涉及貪腐案件,因而查緝困難。對此,我財長張盛和對相關逃稅查緝也反應消極,忽而說「調查難度很高」,忽而說「就算兩國簽有租稅協定,也不一定拿得到資料」。如此推託,又適逢政權交接的空窗期,恐怕難以指望他採取行動。

五二○之後,這項調查任務就會交到下任財長手上。屆時,蔡英文又如何面對自己的兄長接受調查?當然,有錢不是罪,擁有海外公司也未必違法,重點是「透明」和「合法」的要件必須滿足。請問:台灣在巴拿馬的祕密,誰能調查?

   
聯合報社論
聯合/正視網路爆料氾濫引發的社會盲動
社論/聯合報
內湖女童遇害後數日,網路一起爆料指台南也發生女童割喉事件;消息一出,迅速演成民眾包圍警局要求交出嫌犯的暴亂。事後證明此事與割喉案大相逕庭,群眾卻不肯干休,警方甚至被迫讓群眾派「代表」進入警局「檢查」有無人犯,事情才告落幕。此事從謠言的散播,到警方的處理,都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如果各界再不正視,未來類似狀況恐將層出不窮。

首先,引發此次恐慌的「爆料公社」,是一擁有超過六十萬會員的臉書社團;該社團成立以來,確實曾爆出不少一手社會事件,引發討論。然而,在臉書並非「實名制」的情況下,爆料的真偽和目的都不易查證。錯誤的訊息,無論爆料者是出於無心或故意,一旦內容聳動引發關注,經過數十萬人在網路的二手、三手傳播,就很難避免謠言四散,引發社會盲動。

若只是網路傳播,效果還可能有限;但如果再加上媒體的擴大效應,即可能更雪上加霜。現今不少媒體往往以「求快、求聳動」為第一要務,查證成了其次;在這種情況下,網路爆料、媒體跟進,便成了謠言傳播的SOP。若事件的性質為民眾所關切,或是容易被操作情緒的議題,原本立意良善以「揭弊」為目的的「爆料」,很可能成為煽動民粹或群眾暴力的溫床。

執法機關的嚴正態度,原是阻止這類不當爆料的最後防線;但在此次台南「疑似女童割喉案」的爆料裡,台南警方的處理卻明顯降格以求。民眾聚集要求警方「交出凶手」,企圖私刑處理,是公然挑戰公權力;而基於偵察不公開原則,警方本無「說明」義務。但是,台南警方不僅不執法驅離群眾,竟還讓「代表」檢查警局內的槍械室、女警寢室,簡直是荒唐之至,也讓警方的威信掃地。

近年連續數起隨機殺人案,不僅造成社會恐慌,也屢屢令公權力維持治安的成效受到質疑;然而,這絕不意味著網路及其他公眾輿論平台可以成為散布謠言和恐懼的溫床,更不意味私刑可以取代法治。網路的錯誤爆料,或煽動包圍警局企圖對嫌犯動以私刑,都是公權力的挑戰者與恐懼的散播者,兩者本質並無二致。

其實,藉由網路爆料而操作群眾動員,並不限於社會犯罪案件,不少公共議題的動員也是如此。但當事過境遷,再重新檢證當初「爆料」的真實性,亦是真假混雜,同時可能夾雜政治動機。雖說公共議題屬「可受公評」之範疇,但假如所謂的「運動」是藉由虛構的謠言或錯誤的訊息而起,恐怕也很難禁得起時間的檢驗。

言論自由是民主國家必須保障的基本人權,限制言論自由斷無可能。但所謂的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為限。因此,未經查證或故意扭曲、加料的「網路爆料」,一旦造成社會重大損失,也應有適當的課責機制,才能防杜類似事件重演。

其次,是媒體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堅守過濾和查證的原則。一般網友缺乏充足的查證管道,但媒體不應捨棄自己的專業性和道德義務,對任何「爆料」跟進前,都應該先充分查證。事實上,網路平台也是新的「媒體」型態,經營者和管理者也應負起相關責任。

最後,在公權力掌握者這一端,近年多次群眾運動,常因「政治正確」的處理,反使執法者成了眾矢之的,讓員警在第一線處理類似事件時畏首畏尾,進退失據。這種現象,不僅是警察機關必須重建正確的執法認知,地方和中央首長更應該扮演警察的後盾,而不是絆腳石,才能讓法治真正的獲得伸張。

表面上,「台南女童疑似割喉案」最後只造成滿地的菸蒂和檳榔渣,警察公權力的內傷和民粹的放縱,都是看不見的傷害。下一次再有類似事件,誰有把握不出現群眾動用「私刑」的場面,把野蠻大戲搬上舞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監督兩岸協議:開黑箱或關黑牢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民進黨已通過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即將送立法院並付委審查。這部被民進黨立委稱為「史上最強」對行政部門監督的法案,目的是在防止重蹈「兩岸服貿協議」黑箱談判的弊病,但過於嚴格的立法監督亦可能讓未來兩岸協議寸步難移,形同關進黑牢。是以,各界有必要針對相關問題作更深入廣泛的探討,以促使立法的周延性。

從政治面來看,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再堅持「兩國」的名稱,而改以「兩岸」為名,雖未針對「兩岸」再作明確定義,但現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一般通稱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定位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補充立法,等同默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一國兩區」憲法定位,很顯然這是基於兩岸政治現實的考量,也化解了兩岸間的政治地雷,這樣的轉向應予肯定。

民進黨版監督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強」,是因為將兩岸協議監督區分為「談判前」、「談判中」和「談判後」三階段,每一階段都採高度監督設計,例如:在確定協商議題後,陸委會與權責單位須舉行公聽會,並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在擬定「談判計畫」後,向立法院報告備詢;在協議談判達成初步共識後,行政院須向立法院提出協議草案,經立院同意後才能簽署,或依立院修正意見繼續談判;在協議簽署後,協議文本須再送立法院逐條審查,雖採全案表決,但立委仍可作附加條件的決定。

如此嚴格的監督程序,可以說是國會自主意識高漲下的產物;民進黨雖在監督條例名稱上作出妥協,但在監督程序上則是向時代力量及民間版靠攏,換句話說,以往兩岸協議由行政部門全權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立法權已凌駕行政權,成為主導兩岸協議的最大力量。這樣的改變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必須審慎評估。

首先,涉外談判及兩岸政策原本是總統權限,兩岸協議又是推動兩岸政策的核心,現在因立法院嚴格監督,行政權限固受到節制,不致重蹈黑箱服貿覆轍,但立法權若過度膨脹,也可能讓總統推動兩岸政策應保持的高度和彈性,受到大幅限縮,其對兩岸關係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其次,高強度的事前監督,和國際談判慣例有很大落差,尤其是協議經談判完成後,協議草案及文本須經國會先同意才能簽署,雖說是避免重蹈服貿協議前車之鑑,但簽署前須先經國會同意,似又矯枉過正,限縮行政部門的談判空間及策略運用,且如對岸以不符國際談判慣例為由,拒絕配合,也可能讓雙方已談好的協議胎死腹中。

就以「兩岸貨貿協議」為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3月初表態,貨貿協議已經談完,無法簽署是卡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雖然馬政府趕忙否認,但研判陸方主觀認為貨貿協議可以談的已經談完,可以讓利的也都讓了,故沒有繼續再談的必要,既然對岸態度如此,未來監督條例如在立法院通過,新政府依法補正程序,並要求全面重開談判,北京是否願意重談,將成最大變數。

服貿協議問題更複雜,依新法或可不溯既往,但在目前這種政治氛圍下,民進黨敢強渡關山,照原案通過嗎?準閣揆林全說貨貿比服貿重要,可以先處理,很多專家學者也有同樣看法;但北京當局似乎將服貿協議能否通過作為兩岸關係指標,服貿過關,貨貿才有簽署的可能。果真如此,服貿、貨貿兩協議可能繼續拖延,如被關入黑牢,難見天日。

所幸,現在是民進黨完全執政,未來行政和立法兩部門應充分磋商,讓監督條例的立法和實際運作不致脫離兩岸現實,才能確保在開啟黑箱後,不致將兩岸協議關入黑牢,這也是我們對新政府的期待。

   
民意論壇
「反政治」崛起 誰愈狂選民愈愛
鄭志良/建築師(美國西雅圖)/聯合報
一年多來,美國政壇最令人關注的是總統初選候選人言行引起的爭議。民主黨還好,但共和黨候選人對彼此的攻擊已到不顧事實真相,只會破口大罵的地步。所以近來連共和黨大老們也開始擔心萬一美國下一任總統是位道德水平很低,沒有行政經驗,又不顧後果的人當選時,將怎麼辦?

不久前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討論「我們時代的反政治文化毒瘤」。它是一位保守派、偏於共和黨的資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David Brooks)所寫的。他提到我們活在一個大而複雜的社會,如果想維持社會秩序,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經由政治,另一個則是採取某種方式的獨裁來治理國家。

對於美國和許多西方民主國家,採取政治似乎是最合理的選擇。台灣也不例外。這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是認定每個社會都有不同意見的團體、利益集團和黨派。正確的解決方法是經過協商,達到大多數人都能認同的方案。當然民主政治的缺點是最終將沒有任何人或團體能完全得到他們所想要的。但這也是民主政治的優點。

當然因為爭議,任何議案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協商才能得到共識。雖不完美,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比被強迫來得合理,也可避免利用武力解決的可能性。

但近二、三十年,不論在美國或台灣,有一批人起來反對用政治的方法解決問題。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別人的意見,也常沒有討論或協商的餘地。他們也趨向選舉那些雖然沒有經驗,但想法和他們相同的人來管理政府。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美國總統候選人中,不論共和黨或民主黨,沒有行政經驗的人呼聲反而愈來愈高。台灣情形也類似。台北市一年多前就選出毫無從政經驗的柯文哲當市長。當選後,柯市長由於不善於和不同想法的組織或企業溝通和協商,而製造很多問題。大巨蛋爭議就是一例,將來倒楣的很可能還是台北市民。柯市長忘了有效率的政府靠的不只是市長一人,而要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下屬和顧問組成的團隊去從事長遠計劃,尤其許多大型公共工程的計劃超越市長的任期。任何地方該擔心只會批評、沒有見識、又沒有遠見的領導。其實國家也一樣。不幸這一新趨勢將使社會遠離政治,甚至造成反政治現象。

這個時代失去的是藉著協商以達成共識的政治理念,和追求共同理想的可能性。不幸的,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政局正走向混亂。不按牌理出牌的政客往往占了上風,尤其競選時,誰敢用大聲粗野的言語,說些不負責任的狂言,誰就可能討好選民。美國與台灣皆然。

   
巴拿馬文件曝光 全球官場現形記才剛開場
趙哲聖/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助理教/聯合報
史諾登因揭露美國政府駭人「全球稜鏡計畫」的監控名單,洋洋灑灑包含政要、公司、個人,造成震撼;而洩露全球政要與富豪名流如何管理海外帳戶的「巴拿馬文件」,更讓人瞠目結舌。

國際版「大富翁遊戲」隱藏未爆彈,一千一百五十萬筆檔案公布,更為資訊行動力灌注意義。有別於維基解密透露的美國外交事務,這次德國媒體南德日報披露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的訊息,當權者公信力、富商金錢遊戲,以及媒體透明監督,正面臨顛覆價值觀念的進行式。

英國首相、俄羅斯總統、冰島總理等七十幾位現任與前任國家元首或其家人、親信跟「莫薩克」牽連,中國國務院官員也有人捲入其中。台灣政界商界是否捲入,正待解密。

有錢不是罪惡,但為政高官在擬定國家整體財政與經濟方針的領袖,已經享有強大的行政力量,然其背後的金錢物流卻還要透過第三方「地下化」,讓人感嘆掌權後的金權力量如此之大。

富商金錢遊戲造成財富分配不公外,這些境外避稅天堂,為政經菁英、政商家族、跨國企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透過第三地「看不到的陰暗角落」進行財產規畫或洗錢;雖然富人有運用複雜海外信託、空殼公司和轉投資結構的操作權利,但當權政府對富人避稅、政客隱藏版發財途徑,更因為這份文件而凸顯現實世界的不公和不滿。

當然,此次媒體挑戰與揭露陰暗角落不能戳的秘密,功勞頗大。巴拿馬文件洩露是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遠超過當年「維基解密」規模,揭密文件以網路電子郵件為主。網路快速的數位印記,成為強者工具,但也讓弱者藉由網路權力戰爭,戳破自由主義或共產主義背後「貪婪」的本質。

史諾登當年浪跡天涯,對於政府主權最黑暗的監控行為,曾說過政府最怕的是「光線」;巴拿馬文件照亮全世界的官場現形記,絕對才是開場,媒體在未來戳破虛構檯面上人物的現實泡泡,將占有重要責任。

   
先稅收再保險? 不如「長保0.5」
沈政男/醫(台中市)/聯合報
準閣揆林全考慮成立長照局,統籌管理增加稅收所徵集的每年四百億長照基金,卻又說四年後可能開辦長照保險,既如此,何不直接開辦長照保險?

行政院核定的《長照保險法草案》載明「本保險以健保署為保險人」,也就是由健保署負責長保業務,因為兩者性質相近,可將長保視為健保的附加險,相關基金徵收與運用只須搭健保便車即可,根本不必另外成立長照局。

醫療走保險,長照卻採稅收,如大狗鑽大洞,小狗鑽小洞,實在可笑。荷、德、日、韓四國之所以開辦長照保險,北歐等國之所以採稅收制長照,理由就在可讓長照與醫療同步,沒人像台灣這麼蠢。

至於四百億長照基金,不用等到四年後,現在就可確定不夠用。林全說「長照局將發展居家服務與日間中心」,但居服費一小時兩百元,日照一天少說七百元,四百億只能讓每位需長照阿公阿嬤每天分得一百卅元,怎麼買服務?長保打算每年徵集一千一百億元,道理就在此。

民進黨反對長保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服務量能不足,無法消化一千一百億基金,若果如此,開辦長保初期可先徵收一半保費,實施「長保0.5」,基金規模就與稅收制相仿,不至於造成浪費。

「長保0.5」比起「長照2.0」,還有給付快速、服務穩定的優點。現行「長照1.0」,平均要三個月居服單位才拿到服務費,要人家怎麼養家活口?稅收運用受限於招標法規,也往往趕不上照顧需求的變化。

沒有充足靈活的財源調度,不可能產生夠好的誘因,讓更多民眾與單位投入長照服務。想用長照局這樣的拼裝車帶領長照體系練兵,只怕自己成了需長照的失能單位。

   
願景回響/偏鄉教育 從師資和政策著手
林彥佑/國小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從去年開始,因為翻轉的浪潮襲捲而來,加上聯合報系列地報導了偏鄉教育的訊息,讓偏鄉小校的存廢與發展再度成了焦點。

因為受邀講座,這幾年來陸續走訪了一些特偏、偏遠的小校。讓我感受最強的,於老師部分,因為研習不易,所以格外珍惜與我交流互動的進修機會;於學生部分,因為鮮少接觸外界,所以他們對於我的到訪,特別驚訝,而我也約略感受到他們的程度與城市有些差異。有幾次,我幫孩子們上課,他們在我離去之際,紛紛朝我揮手,猶如上演著「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劇情。

今年,我特別申請了教育部「訪問教師」的首年計畫,準備與偏遠小校共同交流教學心得。這個計畫雖有助於逐漸弭平城鄉差距,但我認為,於此計畫之外,仍有許多政策是可以再思考的。

例如,長期以來,大家關注偏遠地方,企業紛紛投注經費,反而是「不山不市」的地方陷入困境。

其次,我認為可以在當地自行辦理教師甄試,錄取專長特色教師,規定年限,以免流動過於頻繁,也協助該校發展特色(前提是公平性);也可以為偏遠地方的薪資立法,除加給外,也可酌予減課,並落實小校行政減量,讓老師有多餘時間真正陪伴孩子。而目前常提及的教師巡迴、共聘專長教師、發展學校特色、在地遊學、專長教學換宿、混齡教學、實驗教育…,都是可行且值得肯定的。

協助偏鄉小校與學生發展,從師資與政策面著手,是最佳捷徑。期盼新政府上任後,能看見偏鄉小校的曙光。

   
願景回響/師資流動 共享創意教學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聯合報
筆者多年在偏鄉學校服務,有些具體意見提出分享。

偏鄉教育的問題是在心的距離、方法的落後。偏鄉老師如果人在心不在,只是貪圖壓力不大、家長要求少,才長駐不走,這是學校的悲哀。

學生的學習要在課堂完成。特別在偏鄉,因為家長辛勞,文教氣息稀薄,老師應承擔起學生的學習責任。資訊時代應該是偏鄉教育的救命仙丹,但老師是否能妥善運用,增進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效果,就看學生的命運了。

偏鄉教育的救命仙丹在於活水源頭的師資、完整的教師人力。應打破教師專屬某所學校的觀念,讓偏鄉有機會享受優秀創意的老師教學。除制度性調動,以大學區方式讓中大型學校師資也能和偏鄉小校分享;不僅滿足學生學習領域完整性,更可解決教師缺乏問題。

老師常態流動,教學創新活化,偏鄉生才能真正受惠。

   
願景回響/生命帶領 散落在偏鄉的珍珠
呂禮詩/偏鄉國中兼任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學校剛考完段考。趁著春假改著學生們演算繁瑣的數學考卷,時而扼腕、時而心喜;無論如何,學生願意嘗試,就是可貴的收穫。

對都會的孩子而言,方程式求解或許只是眾多數學「馬戲」中的小把戲,但對於多半是單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及新住民家庭的偏鄉而言,孩子不再繳白卷,願意用演算過程呈現他們的努力,顯現學校既減法又補救的教學設計,沒有白費。

如果補救教學淪為課本內容的重複,甚或是乏味的練習卷,自然看不到成效;數位教學若無法讓孩子發現數位連結的關鍵在於基本的學力,裝置再多的平板或電子白板,也是枉然。

讓孩子願意思考、動手計算的關鍵在:將學生最有興趣的資訊課與數學課產生連結。用coding概念說明他們最愛的線上遊戲,再帶入數學演算邏輯,讓對數學失去興趣的孩子們重新燃起對數字的想像,孩子自會願意在數學的交換律、分配律下,通分、擴分、約分,在加減乘除計算中尋找答案。

筆者任教偏鄉國中的退休教務主任,不但仍在學校擔任圖書館志工,還兼任補救教學老師。他曾以「用生命來帶領生命」來訴說我們這些偏鄉老師的責任:讓偏鄉孩子也能公平擁有教育資源與社會關懷。

每一位願意投身偏鄉的老師,都用不同的方式愛著他們的學生,讓散落在偏鄉的珍珠,不會因為地域的差異而遮掩了原本應有的光彩。而要能夠維繫下去,需要的不僅是教育部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年輕一代的老師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進一出」 公然違反難民公約
李鑑慧/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聯合報
繼圍牆、警棍、封鎖邊界與遣返等各種推拒難民之非法對策之後,歐盟廿八國於三月再度祭出另一項非法手段。歐盟與土耳其達成「一進一出」的交換協議,亦即歐盟每遣返一名敘利亞難民到土耳其的同時,也將安置一名敘利亞難民到歐盟;上限七萬兩千人,且將優先考慮合法入境者,旨在排除所有倉促逃離戰火而無法取得合法簽證的「非法」入境難民。如此一來,歐盟得以順利將已進入歐洲境內的難民逐出境外;近年積極爭取加入歐盟的土耳其也獲「考量」承諾,其國民六月起也將取得申請申根簽證之權利。

歐盟各國領袖從梅克爾到卡麥隆,皆樂見這項條件交換;但聯合國難民署及國際特赦組織等等卻紛紛提出譴責。究竟它有著什麼樣的問題?

首先,歐盟廿八國全數為一九五一年《難民地位公約》簽署國,法律上有絕對義務提供庇護申請者公正之審核程序,以確立其難民身分並提供庇護,但歐盟卻完全規避了此一國際公約下的義務;其次違反了《難民公約》中的「不遣返」(non-refoulement)原則:無人應遭遣返至有可能面臨迫害之國家。

國際特赦組織提供無數案例,指出土耳其自今年初開始,一改過去難民政策,除了封鎖敘利亞邊界、開槍射殺企圖入境者之外,同時也以一天大約一百人的速度,大規模遣返敘利亞難民,其中包括孩童、孕婦以及沒有父母伴隨的孩童。

是以這個所謂「一進一出」政策,絕非如歐盟所宣稱將難民安置於「安全第三國」,而是形同將其遣返戰亂地區。國際特赦組織英國總部主任凱特.艾倫(Kate Allen)說,「這些領導人設法逃避法律義務,是絕對可恥的做法。」特赦組織的歐洲暨中亞地區主任約翰.達會森(John Dalhuisen)亦表明:「唯有鐵石心腸才可能執行這項協議。」

自從三歲敘利亞男童亞藍溺斃土耳其海灘之後,國際媒體對難民議題多了些關注,但往往只呈現兩種眼光:一是歐洲本位的自利觀點,二是溫情式的人道關懷;兩者共同成就了一種態度,彷彿庇護難民只是各國得以私自裁量的人道施捨或「義舉」。

然而,即便不追究歐美強國須負起絕對責任的二戰以來最大難民潮之成因,庇護權正如同生命權及免於刑求權等等,不過是國際法體系所認可的基本人權之一;《難民公約》之外,《世界人權公約》、《日內瓦公約》、《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等諸多對於歐盟皆具有約束力之文件,無不保障著所有人於他國申請庇護以免於迫害的權利。這不但是各國的道德責任,更是法律義務。

諸如亞藍之無辜生命的受苦與消逝,在在提醒我們,難民庇護不過只是「基本人權第一課」,而歐洲國家近年來所有企圖推諉責任與傷害難民之舉,則是公然違反國際法。

   
去梯言/天下沒有跨不過的鴻溝
公孫策/聯合報
報載蔡英文有一份「治國書單」,其中一本是《國家為什麼失敗》。我未曾拜讀該書,然而在我的定義中,國家只有興亡,個人才有成敗。當然,國家領導人的成敗,肯定影響國家的興亡盛衰至鉅。那麼,領導人的成敗又繫乎什麼?

繫乎領導人的心態。

領導人的心態若是故步自封,國家就會衰敗;領導人的心態若是「與巨室共治」,國家就會腐敗;領導人的心態若能突破舊框架,國家才能開創新局。

春秋時的吳國,原本是個「百越文身之地的鴃舌之邦」。當時的諸侯國際局勢,基本上是晉楚兩強爭霸。楚國大夫巫臣叛逃晉國,晉國將他送到吳國,教導吳人車戰,使成為楚國後方的牽制力量。及至楚國的伍子胥叛逃,輾轉到了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建立霸業,一度幾乎滅了楚國。而吳王夫差更揚威中原,在黃池大會上,成為諸侯盟主。

巫臣只能讓吳國成為楚國的後門敵人,不能讓吳國稱霸,但是伍子胥可以。那,伍子胥憑什麼讓吳國成為霸主?伍子胥是個軍事天才,他的革新創舉很多,最重要的一項是:開運河。

伍子胥開的兩段運河迄今仍在:胥河,自太湖入長江,為伐楚而開;邗溝,自淮河入長江,為伐齊而開。江南水鄉的吳國,對於舟船運用,肯定超過中原諸侯。但那畢竟超越傳統戰術思想,成效無法預測,卻肯定勞民傷財。

吳王闔閭採納了這個充滿野心的方案,為什麼?因為,闔閭眼光不是「緊盯宿仇越國不放」,而能放眼天下—如果能稱霸天下,越國的問題自然解決。

對照今天,小英的眼光如果只是緊盯海峽,那就跳不出「一國/兩國」的思考框架,也躲不掉承受北京緊咬九二共識的壓力。只有放眼天下,重新定義台灣,才有可能開創新局。

胥河與邗溝後來都成為大運河的一段,而大運河不是一天完成的,戰國魏文侯開了一條「鴻溝」,連通黃河與淮河。後來劉邦、項羽訂定「楚河漢界」,兩國就是以鴻溝為界。歷史情節是劉邦背信,越過鴻溝追擊項羽,卒能一統天下。

引述這一段歷史,不是要學鼓勵「背信毀約」,而是要學劉邦「原本怕死了項羽,卻能勇敢的越過鴻溝」。畢竟,天下沒有跨不過的鴻溝,當然也沒有跨不過的海峽,能不能突破舊框架開創新局,一切繫乎領導人的心態。

   
菜價飆 試試煎炒芭樂湯吧
蔡國顯/導演、芭樂農(高雄市)/聯合報
媒體報導水果和菜價高漲,甚至以「史上最貴清明節」來形容最近的菜價。閱後有感。

去年蘇迪勒颱風嚴重侵害農業,以芭樂最為嚴重,香蕉次之,兩種水果去年創新價格紀錄也影響到今日;又加上年初霸王寒流及最近的寒害所致,農產品和養殖品價格狂飆,一般百姓苦不堪言。

去年颱風影響到的芭樂大概再等一星期到十天左右應該會慢慢問市,價格會稍緩下來,一般消費者或許可以用芭樂來取代蔬菜,一來健康、二來省荷包,煎炒拌沙拉煮湯均適宜。用芭樂做菜是相當好的選擇,等這一季很快產完,芭樂價格又會再因缺貨而飆漲。

颱風過後的水果生產較緩慢,不像蔬菜復耕那麼快,水果須等開花到結果,急不得也急不來,催花催果效果非常有限;農友們也應該學習產期調節,勿一味的孤注一擲集中在哪一個產季,而使產銷失調。

農產品影響民眾生活至鉅,面對未來國際貿易談判,農業是不能被忽略的。關照農業不僅照顧產業,實際上是等於是照顧全民百姓,和每個家庭息息相關。期待新政府上任後的農政單位和立委們,多關注提振農業問題,肥料和飼料的價格需再補助降低,興利農業,否則失守了農業,台灣就連根被拔起了。

   
戒掉你的笨儲蓄 戰勝定存危機
戒掉你的笨儲蓄,讓你穩穩賺3倍!本次發掘投資大咖對抗超低利率的投資密技,提供穩賺定存3倍的潛力好股,多元投資把錢養大。對抗四低時代、戰勝定存危機!

吃味精對人體不好?誤會一場!
營養師表示,味精原本就是從食物中萃取出來的,是十分天然的東西,對人體無害。但因味精含鈉,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尿酸高、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吃太多就較危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