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亮軒/禁書啟示錄

聯副電子報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8/03 第542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亮軒/禁書啟示錄
張讓/42記事和其他(之十)
楊明/一座島的距離
【小詩房】汪啟疆/流浪人
【剪影】張玉芸/美麗與哀愁

  今日文選

亮軒/禁書啟示錄
亮軒 文提供/聯合報
一生走到了文學藝術的道路上,牯嶺街是起點……

1947年秋天,我隨著母親,還有姊姊,從上海搭一架「老母雞」到台灣,就是沒有窗口的運輸機。父親已經在台灣很有一段日子了,他是因陳儀之請,來接收台大的。年幼的我當時不知道父母已經離異,母親只是把我們姊弟二人帶來交給父親,多年之後,方知為何起初沒有跟父親住在現在已經成為觀光景點的「青田七六」(馬廷英教授紀念館),那應該是堅持分手的父親要設下「男女之大防」。

我到台灣六歲還不滿,整個的教育都是在台灣接受的。然而家中有書,上小學的時候也不知什麼書可讀,什麼書不可讀,禁書這個名詞,根本就還沒聽過。認字啟蒙得比較早,最早讀到了書的經驗是在北碚、合川、重慶,當時母親完全不在身邊,我總是由父親的老友們的家庭照應。父親是地質學家,長年在外為抗戰而努力,貢獻他的專業知識,東奔西走,十分辛苦,可以說我直到台灣才認得出我有這樣的一位父親,雖然後來方才知道母親出走,他曾經抱著我一邊餵奶粉沖的牛奶,一邊寫論文跟勘察報告。

我的讀書經驗中最早的印象,都是以漫畫書為多,比如《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之類。後來在台灣有一位當年很受歡迎的漫畫家牛哥(本名李費蒙),他也畫了《牛伯伯流浪記》跟《牛伯伯打游擊》,然後發展出來一系列牛家班的漫畫,都很逗趣。這應該也是從張樂平的三毛故事概念中演繹而來。《三毛流浪記》跟《三毛從軍記》的四格漫畫,有些在稚齡的時候讀過的,到老都不忘,比如三毛吃壽麵、三毛想把自己賣掉等等。個人非常抗日,也跟張樂平先生的漫畫給我的薰陶有關。

在讀漫畫的小娃娃時代中,豐子愷也讓人忘不了。記不得在什麼刊物上,見識了他的許多插畫,有的還有彩色,很早的時候他就開始畫《護生畫集》了,動物被殺了讓我們吃掉,很可憐,他也許在推廣素食,但是殘忍的處理方法在我心目中根植很深。雖然我沒有成為素食主義,卻也是受到他的影響,一生很愛動物,看到大人處死老鼠都不忍。我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曾經在早年的中華商場見到有人賣豐先生的畫,我一個學生當然買不起,成年後卻花了不少錢,買到了一幅他的畫,到了自己的品賞能力有了點進步,不用人家告訴我,就知道給那個從香港來開展的人騙了。兩岸開放之後,買了好幾種豐先生的畫冊。早年還為了一部《護生畫集》,到處搜求,最後居然是在洛杉磯的中國城一家很冷的華人書店裡買到,為此高興得寫了一篇文章細述始末。並且,也曾應雄獅美術的要求,為豐子愷專號寫了一篇對他的《教師日記》有所感的文章。這些故事,都可見早年讀的書影響之大。

八、九歲的時候,在家裡的一個有玻璃門的,長年關著的黑檀木書櫥裡,讓我翻出了幾本紙質脆弱,很舊很舊的書,包括胡適的《中國哲學史上卷》跟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當時都是禁書。其中還有《吶喊》、《徬徨》、《老舍幽默傑作集》、巴金的幾本小說,還有陳綿翻譯的《茶花女》。那麼小的年紀,哪知這樣的書會有什麼政治問題?更不可能知道魯迅、老舍等等是誰。當時也不怎麼讀得懂,比如《阿Q正傳》,是有許多政治跟歷史背景的,勉強讀出味道的倒是《狂人日記》。那個狂人病好了,後來補了個什麼缺,我當然還是不會懂。至於吃人的象徵含意,更不可能明白。老舍幽默文章,印象深刻的是小孩子搗亂淘氣,還有一群狗狗的一個早晨等幾篇倒是很動人。

少年時代讀建中時,我是走讀生,從青田街走路上下學,要經過一條因為賣舊書畫而聞名的牯嶺街,在台大校長錢思亮先生家的牆邊,一路擺開許多舊書攤子,後來蔓延到了整條街,甚至於鄰近的南昌街也都有了舊書攤舊書店,我就成了逛舊書攤舊書店的常客,不僅認得了許多不可以讀的禁書,還認得了許多字畫,包括中國的、日本的。一生走到了文學藝術的道路上,牯嶺街是起點。

有的書雖然很舊,卻很貴,並且不輕易的擺出來,怕讓特務發現了。但是熟了之後攤主也會讓我們知道有什麼書。貴的大多是有名的「共匪」的書,現在我們是不是喚他們為左傾文人如巴金、魯迅、老舍、丁玲、蕭軍、蕭紅、曹禺等等。但是有的書卻可能比較便宜,其中有些是教科書。也許那些文化特務不認識這些書,比如台灣早期曾經出版過教台灣人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書,是四十開本,上下中日文對照,其中許多作家都是左傾的。

我天天逛,省下原本就少得可憐的零用錢,一本本的買進。當然也不僅買這些所謂的禁書,也買些過期的雜誌,都比新的要便宜得多,特別鍾情《拾穗》月刊、《自由中國》。有些現在依然保存。在那些早期買的今天還保存的書當中,有一部對我的影響很大,那就是《開明國文講義》,一共有三冊。另外還有《開明文言讀本》。

《開明國文講義》這部書,在舊書攤上出現了不僅一部,都很便宜,有時是全的,有時只是其中的一本,我只要口袋有錢,就零零碎碎的買。甚至於有的同學也買了一兩本,等他需要錢花的時候,就賣給我。但是我沒有成為轉手的舊書商,多年當中,有談文史哲學合得來的朋友,就送他一套。送了後悔的也有,因為後來觀察他不怎麼稀罕,之後連提都沒提過,但是也無法要回來了。目前完整的只有一部了,而且都是在買的時候就已經非常舊了,上面也寫了許多原來的主人的註記。這才是最為可貴的地方。

我們早年用的所謂鋼筆,是一根筆桿,可以更換筆頭的那一種,要邊寫邊蘸墨水的那一種,筆頭很鋒利,紙質極差,一筆把紙給切開一個口子,很平常。但是最早的主人卻用了那種筆在書上作註記。可惜當時年紀小,不知道這些塗塗抹抹才是最可貴的歷史留痕,還專門挑乾淨點的書買下。要是送給別人,也是挑寫得花花的給他,現在想想,真是後悔。只看他是怎麼塗寫的,也大概猜得出他是什麼人。書已經很舊了,紙邊都已經泛為深棕色,而且很脆,每翻一次,紙屑都會掉下來一些,難免會增加些破損。封面封底都已脫落,紙邊也很不整齊,像火烤過一樣,一觸即碎,絕對是個文物。

目前手邊的這一套書為民國23年11月初版,就是1934年,距今八十多年,是我出生的十幾年前。

封面下註明是「開明函授學校出版」。目前很難找到函授學校的出版品,以後大概也不容易有了。民國23年,九一八已經在三年前爆發,東北完全淪陷,日本謀我甚急。此書出版的前一年,閩變爆發,最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福建省局部成立。同年,中國共黨的長征開始,也是在同一年,蔣委員長提倡新生活運動。此書出版的兩年後,西安事變爆發,再過一年,全面對日抗戰展開。

在當時中國的四大書局中(中華、世界、商務印書館、開明),開明也真的是最為開明的一家,網羅當代最菁英最開明的人物。從他們出版的刊物書本,便可以看出,他們懷抱著以救國為己任的精神,作開創性的出版事業。

這一部書封面上有四位主編,分別是夏丏尊、葉聖陶、宋雲彬、陳望道。「疾風知勁草」,在國家多難的時候,仁人志士反而層出不窮。除了這四位列為主編的編者,也有更多的作者,都是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非常知名,更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三冊書從第一冊開始,由語體文到古詩文,循序漸漸提升。顯然是在新文化觀的文化意識下主導的,因此第一冊語體文比例就比較大,第三冊古文詩詞較多。

個人得到這幾冊書的時候,應當是十二、三歲的少年,我們的教科書自然包含著許多「民族愛國」的觀念,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三○年代作家的作品,不論他們個人的政治立場如何,文章有沒有牽涉到政治,很多當時非常重要而且有名的作家,甚至於包括俄國的作家,我們都讀不到。

然而這一部函授的教科書,卻開啟了一個少年對於袓國文化的視野。不管左還是右,而且當時我根本也不知有所謂左右,卻從這部書裡認識了許多後來漸漸知道他們是不是「共匪」的文化人的作品。比如孫福熙、周作人、陳衡哲、謝六逸、茅盾、魯迅、沈尹默、葉紹鈞等等。也還包括了在當時國民政府同意的文化人的作品,比如梁啟超、胡適、吳稚暉、蔡元培、朱自清、徐志摩等等。編書的時候,國共還沒有完全的翻臉,看不出有什麼黨派的色彩,也無從羅織。

語體文在第二冊中已經大減少,代之以古代的散文居多,雖然也可讀到胡適、丁西林、蔣維喬等人的作品。第三冊古文的比例更大,但是還有黃遵憲、林琴南、梁啟超的作品,也看得出漸入精深。

從第一冊開始,除了課文之外,還有「文話」、「文法」、「修辭」、「文學史話」部分。是對中國文學文化作全面了解的訓練,而且每一篇都能深入淺出,趣味盎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這一部教科書不僅可以媲美許多受到政治意識的干擾的大學國文教科書,保持了文史哲的純淨立場,學生可以依此一窺中華文化的深邃,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個人便因為這一套書,在逛牯嶺街舊書攤的舊書店好幾年的時間當中,陸陸續續的買入許多類似左派文化人的禁書,而且不僅是文學性的。有的時候也可以買到明顯是共黨分子的書。我還曾經擁有一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但是我現在還在這裡活著,當然那一本書早就不見了。

《開明國文講義》,看來只是三冊教科書,對當年的許多少年,卻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手邊的書看來是在軍中的流亡學生隨身帶來的。兵荒馬亂中,許多人依然捨不得不帶書,我的一位長輩在最後一刻抓了一本開明出版的,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在台灣長期以來他的美學論述是禁書。這位長輩後來把她壓箱的這唯一的一本書送給了我,我們在當時都不會想到,她的這一本書,是如何的讓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著迷,以至於後來他也成了一個在大學講堂上的美學教師。文藝作家也是評論家趙滋藩先生,從大陸匆匆逃離之際,也只隨身帶了一冊揚州天寧寺出版的線裝書《天台三聖二和詩集》,後來依樣印了四百冊線裝書,把所有的收入,捐給了童子軍學會,也帶動了台灣對於寒山子的研究。魏子雲先生得到了一部大陸流出的萬曆古本《金瓶梅詞話》,從這一部書開始,他後來成為《金瓶梅》的「金學」中最權威的學者。

憑著開明版的這一部書,從其中認識了許多位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非常讓人敬佩的人物與著述。比如後來讀了夏丏尊翻譯的《愛的教育》,後來讀到了陳望道的《修辭學論述》。讀到了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認識了徐志摩的詩。

開明還出版了許多小冊子,包括《談美》、《音樂入門》、《藝術的趣味》、《文心》等等,在當時都是禁書,然而當局有時睜一眼閉一眼,只要是沒有列出作者真姓名的,我們也有機會讀到。據此也漸漸的認識到了越來越多中國文化史上的人與事,得以填補三○年代的一些空白。後來,兩岸開放,就很方便的可以讀到許多「政治斷層」中的作品,大開眼界不亦樂乎。同時也了解到文化的生命力不是任何權力能夠消滅得了的。

大陸有更多的學者作家在非常艱難中維持了中華文化的一線煙香,使得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資產,也是世界文化的資產。如今這樣的資產日益壯大,中華民族的未來,就是依賴著這樣的精神撐過了一代又一代,經了多少次的文字獄殘酷的殺戮與焚燒等等浩劫,撐到如今已經度過了好幾千年。我們有信心,中華文化是每一位文化人最深的體驗,也是自自然然的薪傳燈火。兩岸今天依然有著政治與經濟的複雜問題,然而,同一個文化的高度,超乎所有,文化人的一支筆,一定會寫下槍桿子寫不出的最後答案。


張讓/42記事和其他(之十)
張讓/聯合報
27.連續好多星期了,幾乎每天黃昏到後山散步時,總會在沿途鄰居的鱷梨樹下撿到落地的鱷梨帶回家,通常兩三個,多可到七、八個。

這帶人家的不成文法:樹上的鱷梨不許摘,落地的可以任意撿拾。日日「收成」,已經累積了兩座小山,堆在廚房檯上和地板上的籃子裡。每天吃鱷梨,有時早餐吃晚餐也吃。最簡單吃法:挖出來切片撒點鹽和胡椒,或者再澆點檸檬汁或白醋。目前還沒吃膩,擔心繼續下去,最後會像鮭魚一樣吃到怕。

真正要敲鑼打鼓的大發現:B在前院一棵橙樹下發現幾朵野菇,而且是可食品種,於是割了炒來吃。因是西岸品種,又從沒試過,我不太放心,問B:你確信沒毒?他已經上網查過,百分之百確定。我仍不放心,第一次沒碰(以前都大膽嘗試),讓B去冒險。第二次才嘗一點,好吃,近似海鮮,帶點煙燻味。不過得等雨後才出,還未必有。大約兩個月後,才又發現幾朵新菇冒頭,連續幾天不斷,但總有蝸牛黏液和咬過的痕跡。我們趁才剛長出,粒粒緊圓結實時便割下,不然就給蝸牛和蟲子搶了先。

有這樣自家私有的野菇園,儘管巴掌大一片,不值得慶賀嗎?如果誇張的話,我會用幸福、豪華這種字眼。


楊明/一座島的距離
文/楊明/聯合報
距離往往不是絕對的,食物味道的相似,語言音韻的相似,島嶼風土的相似,歷史詮釋社會體制卻相異。空間的距離再遠也有抵達之時,時間的距離卻不可重返,那一代人被戰火湮滅折損的青春,再難言說……

安靜的漁港有人正在曬魷魚,剛捕撈上岸的魷魚飽滿潤澤,白色的身軀上有紅色斑點,清洗去除內臟後,一尾一尾穿起掛在架上,如果不想起這原是優游藍色海水中的鮮活生命,倒也覺得漁民的豐收煞是壯觀。

旅遊旺季還沒開始,難得看見外來遊客,遙遠島嶼上,本地人的口音聽來卻十分熟悉,據說台中人的閩南語發音與漳州相近。我的遙遠感完全無關距離,事實上東山島距離台灣只有兩百多公里,而我曾去過的許多城市諸如巴黎阿姆斯特丹舊金山多倫多雪梨東京,都比東山島距離台灣遠,但不知為什麼雖然近在咫尺,我一直沒看過這座島嶼的名字。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樣的經驗不陌生,我們知道千里之外的風景,但是對於相鄰城鎮卻可能並不熟悉。這一趟來東山島,起初只是想就近找一處海濱逛幾日,來了以後才驚訝發現民國四十二年國民黨的軍隊曾經企圖由此反攻大陸,當時政府撤退到台灣未久,蓄勢待發在一個夏日夜晚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翌日淩晨4時30分左右抵達東山島海面,趁著天尚未亮在暮色掩飾下開始搶灘,上午9時,如今多數企業的打卡開工時間,部隊已經很有效率的全部上陸,接著從新竹起飛的飛機在東山島八尺門空降一批傘兵。不論我們說的反攻,或對岸認為的偷襲,總之國民黨起初在這場戰事中占了優勢,美國媒體也對此次突襲進行報導,我問周遭朋友,大家卻渾然不知此場戰役,似乎國共雙方都不想提,反攻大業最終還是沒能完成,雙方都死傷慘烈。

突襲東山沒成功,大陸方面的警戒卻提升了,從八尺門通往汕頭和雲霄的兩條公路,運載作戰物資的卡車絡繹於途,日夜不斷,天黑後,車燈照射著道路如一串明珠,這點點輝煌卻透露著緊張和殺氣,完全不是如今遊車河的愜意閒適。我們這回的東山島之行也是由汕頭出發,昔時運送作戰物資的路線,今日往東山島的路上,車窗外養鴨人家生氣盎然,一點嗅不出硝煙,然而當年為了對抗國民黨可能再發動的突襲,東山島不久便修築起海堤以固海防,硬是把八尺門與大陸陸地連接了起來。

於是原本的島嶼成了半島,這是東山六十年前的身世。

六十年後,蘇有朋在東山島執導電影《左耳》,在一波一波湧上沙灘的海浪裡述說年少成長故事,電影裡有這樣一句台詞,所謂戀愛,談對了是愛情,談錯了是青春。電影上映後,東山島一下子進入大陸觀眾的視線,成為年輕人嚮往的旅遊地,網路上隨處可見分享經驗的發帖。古樸的巷道,有歷史的老房子,美麗的海灘,甚至連小而舊的銅陵車站都因為電影而成了新的景點,縣政府四處立標示牌告知遊客此處是電影拍攝點,但是車站的工作人員並未因此改善淡漠的工作態度,兀自低頭滑手機,不情願搭理我關於班車乘坐的詢問。被電影吸引來的觀眾中應該有不少是小虎隊歌迷生下的孩子,我想他們也不知道這裡曾經是台灣反攻大陸的灘頭,意欲改變歷史的入口。

所謂歷史,寫對了是歷史,那麼,寫錯了呢?

抵達島嶼的第一個晚上,我們有點累,在夜市吃了貓仔粥,味道果然鮮美,然後帶一包滷味回飯店當零食,海帶腐竹柔軟入味,老公誤以為滷味攤的招牌與台灣夜市常見的東山鴨頭有關。其實沒有,名稱相同,地方不同。晚餐的貓仔粥是當地著名小吃,粥裡有肉末、豬腸、豬肝、鮮魚、蝦、海蠣、蛤蜊、豆腐和芹菜末,我原以為叫貓仔粥是因為粥裡有魚蝦,所以煮粥時貓咪會聞香而來,沒想到這款小吃竟然與女性家庭地位有關。傳說清朝詔安有戶人家,祖母持家嚴謹,長孫婚後,新媳婦每日親自下廚房,卻不能與家人同桌共餐,只能等家人餐後,在廚房吃收回的剩菜,丈夫不願妻子受委屈,於是養起了貓,藉口做貓仔粥,親手以魚、蝦、肉為妻子做飯。雖然故事裡的丈夫體貼多情,但聽後實在沒法喜歡這故事,尤其不明白同為女性的祖母何以如此苛待孫媳。

翌日晨起,我們開始島上漫遊,尋訪古城內岵嶁山上的南溟書院,明朝嘉靖年間為宣揚朱熹理學,福建參政巡海道蔡潮奉旨興建南溟書院,到了清朝,南溟書院是秀才讀書會文的場所,後因文革損毀,現在所見的書院是2005年在原址重建。我們依照指標上山,遇一岔路,正欲往右行,坐在岔路口的老婦人喊住我們,指著左邊小路說:書院在那,她似乎就是坐在那專為人指路的,也許長日無事,藉此解悶。

山上遠眺南門灣,有層次的屋頂和遠處藍色的大海,都曾經出現在蘇有朋的電影裡,這幾日在熟悉的鄉音中,思及六十年前的戰爭,以及六十年後的青春愛情片,不覺有些恍惚。六十年前國民政府由此撤退時曾經帶走一批壯丁,數年後企圖反攻,又選擇此處登岸,當日部隊中可有小島上的人,以為自己終於可以重返故鄉,結果卻在連天烽火中喪生。他們一定想不到過了三十年有一個台灣年輕人因為流行樂團走紅大陸,再過三十年這個已經不再年輕的歌手轉型演員再轉型導演,來到他們的家鄉拍了一部電影,訴說他們那一代難以觸及的青春情事,電影改編的小說原作中寫道:左耳是靠近心臟最近的地方,甜言蜜語要說給左耳聽。他們的心他們的青春卻被戰火淹滅,沒有機會說出的甜言蜜語一併淹沒。

青春記憶各有曲折,島上銅陵夜市裡的什錦炒麵味道倒是意外的和我年少時在台中中華路夜市吃到的十分相像,而這出人意外的相似味道才從口中吞入腹內,已經因為思及族群遷徙的過往而轉為意料之內,料理的遷徙傳遞溫暖累積美好,人的背井離鄉卻備嘗辛酸,然而兩者密切相關,因為先有背井離鄉才會有其後的飲食傳遞。

我們的先人都曾經背井離鄉,於是我們的身上也有著遷徙的基因。

每日島上閒晃,去較遠處便搭巴士,走累了也像當地人一樣乘坐機動三輪車,三輪車外罩車廂,乍看也如一輛小汽車。在電影《左耳》放映前,島上最有名的景點是風動石和美麗的海灘,我們由風動石一路走訪古城寺廟,來到碼頭,碼頭一側是曾出現在電影中的南門灣,沙灘邊的海鮮大排檔因為旅遊季還沒開始處於歇業狀態,沙灘的冷清於我卻是恰好的空曠靜謐。

銅陵鎮碼頭邊有一座供奉媽祖的明德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香緣承自莆田湄洲,不想寺廟運勢也諸多波折,明德宮先後為水上員警所、東山縣搬運公司食堂、縣漁具廠、微型水泵廠和魚業第十一公司所占用,十幾年前產權終於歸還明德宮,才再恢復廟祀。明德宮後方是戚繼光、鄭成功屯兵的水寨大山,面向大海,倒也如海子詩云那般春暖花開。據《銅山志》載:清康熙四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征台,船隊至青水洋遇風返回,於澳雅頭平安會合,故後稱此澳為太平澳。一百多年前台灣船隻往來東山常泊於此澳,沿海人多信媽祖,想來從福建移居至台灣的人在此登岸後應該會步入明德宮求平安吧,小漁村的歲月靜好,即使鮮花怒放,依然洋溢大海的氣息。

中午在鎮上吃了碗漳州滷麵,湯底以魷魚干貝蝦米肉絲香菇烹製,勾芡後吃來口感濃稠,搭配麵或米粉,和什錦炒麵一樣,漳州滷麵和台灣魷魚羹味道相似。

我們終於出發往馬鑾灣,馬鑾灣的海和風是溫柔的,海水湛藍白沙細緻,沿著馬鑾灣一路走至金鑾灣,兩處海灣因為地勢不同各有情致,金鑾灣的風明顯強勁,層浪高疊,遠處許多風帆昂揚,這裡適合衝浪。途中有盛放的月見草,鵝黃色的花朵看似嬌柔,實則堅毅,原本生長在北美洲的月見草,引入歐洲後迅速擴展到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因為生命力強,耐旱耐貧瘠的特性不但河灘山坡可見其蹤跡,就連濱海沙地和鹽鹼地也可以生長,所以象徵自由不屈的心,不會行走的植物遷徙的足跡有時更漫長遙遠。

因為電影《左耳》,學生的習作中也出現了左耳是靠近心臟最近的地方一類的句子,然而距離往往不是絕對的,食物味道的相似,語言音韻的相似,島嶼風土的相似,歷史詮釋社會體制卻相異。空間的距離再遠也有抵達之時,時間的距離卻不可重返,那一代人被戰火湮滅折損的青春,再難言說。

據說魷魚是游泳高手,有些物種甚至可以飛出水面,由於群聚的習性,春夏產卵期數隻巨大的公魷魚經常帶領一大群魷魚尾隨其後,漁民會用燈光引誘牠們浮上水面,然後迅速拉網。自然界生物各有習性,這習性原與其生存狀態有關,卻也為人類獵捕時提供了途徑。回到香港,將曬乾的魷魚泡發,燙熟後與山葵同食,那辛辣欲淚的滋味,是誰的過往?環繞島嶼一波波推湧的海水比淚還鹹,稀釋了過往歲月,只偶一回眸才發現嗆痛。


【小詩房】汪啟疆/流浪人
汪啟疆/聯合報

流浪人  詩/汪啟疆

請告訴所有季節

凡是夢短的流浪人

生命更短,這當然不屬真理

是經驗……請告訴攜夢流浪的人

即使打領帶也顯見寒浞。

聽著秋天旅雁

翅膀擦觸樹尖,流浪人

那片不經意啄下的羽毛

落在感受者衣裳上。


【剪影】張玉芸/美麗與哀愁
張玉芸 文/聯合報
〈剪影〉 美麗與哀愁
春天裡的美麗水仙花,一點一點被侵蝕,而這隻小蝸牛的迷你腸胃正一點一滴被飽足。該拯救花朵嗎? 那就會破壞蝸牛的生計了,自然界的殘酷事實擺在眼前。

我決定保持中立,順其自然留下一幅風景,關於自然界裡的美麗與哀愁。

(本欄歡迎投稿,文長以300字為度,附照片一幀,稿寄:lianfu@udngroup.com


  訊息公告
氣候變遷的衝擊
地球系統的暖化,不只是單純使大氣溫度上升,也可能影響氣流、雲層,改變我們熟悉的氣候與環境。居住在臺灣的我們,是否也該關心這塊土地的暖化程度?臺灣氣候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寒戰2》你我都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寒戰2》想探討的主題野心也更大,從上集的香港警界到整個政治,所有的角色都像棋子一般,被幕後黑手玩於鼓掌之間,但是正義的力量永遠不能小看,鬥智就是寒戰系列最精彩之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