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府徵用及實名購買口罩的制度推出,藥局門口常常大排長龍。辛苦排隊的民眾令人不捨;但沒有排在隊伍中的民眾,也有許多勉強因應的無奈。有個朋友全家都要上班所以無法去排隊,但家裡有位長輩是洗腎患者,每周需要去醫院三次,若沒有口罩,連醫院的門都進不去。為了怕長輩日後口罩不夠用,朋友全家人都把以前買了的口罩省下來,所以他們即使搭捷運也不戴口罩。
又有一位朋友身體毛病不少,常須去醫院門診就醫,但他的體力無法去排隊買口罩(尤其即使排了隊還是很可能買不到),因此也是焦急萬分。這一類的場景,在我們周遭許多人身上不斷上演;其所引發的身心焦慮,不是一句「國內口罩產能即將大量提升」所能得到紓解的。
國內口罩需求大增,當然並不主要是「囤積」行為造成的。新冠病毒大幅擴散、全球疫情急遽升溫;民眾對未來的憂慮與不安,才是口罩需求增加的主因。尤其,目前的防守畢竟付出極大代價,因此也不太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例如,各大中小學學生放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寒假後,一直到昨天、甚至到下周才開學。開學後不論是學生或家長,口罩的需求將更為迫切;因此即使民眾想要買到比「每人七天兩片」再多一些的口罩,實屬合理。
但是,在全球陷入口罩荒的當前,國際價格節節飆升,卻仍是一罩難求。為增加台灣自製產能,政府協助建立口罩機台,估計三月之後日產一千萬片口罩。但因目前每日產能僅有四、五百萬片,且全數為政府徵用;因此無法參與排隊的人,就也無法在市面上買到口罩,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的窘境。在此情況下,政府宣布在口罩全面徵用的這段期間,開放民間自行進口口罩,確有必要。
實際上,政府若能鼓勵民間展現台灣的貿易長才,積極尋找國際上可靠、著名的口罩供應商,去引進目前國際廠商報價一片八元至十五元的口罩,則可紓解部分台灣目前供給的不足,並減少排隊買口罩的人潮。但是,依目前規定,民間就算費盡千辛萬苦找到某個國家可供貨的廠商,口罩的進口卻不那麼容易。
這是因為依慣例,國際口罩供應商原則上只做批發,不做零售。但目前政府規定進口口罩僅能自用或捐贈,而不得轉售;即使親友團的「團購」都可能觸法。許多人因此就算找到了管道,也只好放過進口的機會。「不得轉售」的限制,雖能避免有人從事不當的商業行為,或藉此進行詐騙;但是,政府仍應想方設法,設計一套安全的轉售機制。否則,即使准許進口,也往往有實際的困難。
例如,一般國際口罩供應商,常以一個「pallet」(棧板)作為出貨的計算單位;而一個棧板,就已經是三萬兩千四百片的口罩了。尤其,在全球搶單的現況下,許多國際廠商甚至都有「最少量訂單」的要求,例如要求至少訂個十個棧板,否則廠商連訂單都不接。而這樣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量,其實台灣今天多麼需要;但如果進口的個人或企業無法和他人共同分攤費用(譬如轉售給親友或醫療單位),也很可能就只好錯失進口良機了。
另外,依目前規定,如果進口口罩超過一千片,除非是買來捐贈給政府或醫療機構,否則還要再加徵共計百分之十二點五的關稅及營業稅;這對政府原先「開放民間進口口罩」的美意與效果,打了折扣!(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