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現場直擊「新泰國」:AI與電動車樂園!台灣科技新聚落誕生,為何廣達林百里重押它?

若無法正確顯示 請點選這裡查看

最新出刊報

1868期|2023.08.31


劉佩修

商業周刊 總編輯

四年前的此時,我們推出「碎鏈時代」專題,前往印尼、印度,追蹤一支iPhone如何移出中國,預告分散製造的時代來臨。

當時的背景,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以關稅當武器,實施一系列的反自由貿易政策。

如今,歷經疫情封鎖,地緣風險升高,美國對中國不僅是圍堵,是更決絕的脫鉤。

烏克蘭戰爭的連鎖效應,供應鏈分散邏輯從「China+1」,變成「Greater China+1」,許多外商認為台灣有戰爭風險,產能必須再分散。

「in China for China; non-China for overseas market(中國製造中國使用,中國之外全球使用)」,國際企業正做兩套資源切割。

不移動就不給單,於是「零衝突區」的泰國,吸引廣達、英業達等伺服器大廠加碼與進駐。同時,紅色供應鏈也來了,在這全新的賽局中,彼此既競爭也合作。

競爭的關鍵什麼?四年前執筆「碎鏈時代」的主筆侯良儒,這次製作「亞洲新鏈」泰國篇,他感觸最深的是,台商的談話重點不一樣了!這一次,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起點。

2019 年時,台廠因貿易戰拔營,攤在眼前的是一張不熟悉的地圖,他們的煩惱是怎麼選址、設廠、組織供應鏈。

「現在,每個受訪者都像是社會學、人類學家,會談這國家的歷史、價值觀、文化、習慣,這是真正把頭洗下去了。」良儒觀察。

例如,泰國人的問候語「捨百埋?」問候你「舒服嗎?」高壓使人離職,心情愉快才有工作動力;口頭禪「宅焉焉」,意思是慢慢來,常讓效率至上的台灣主管氣炸,只能理解背後邏輯,用更接地氣的制度、更高比例的人機協作來因應。

主筆林洧楨走訪泰國汽車供應鏈,發現厲害的台商,能同時拿到日系、陸系、泰系訂單,從燃油到電動車,背後都有台企身影;有這能力者,都走過一段跨國管理的撞牆期。

在中南半島的核心地帶,陸廠在台廠旁,大手筆買地。對許多中資來說,這也是第一次走出海外。

接下來,是管理制度的競爭,誰能更快適應水土不服,在人事、薪酬、生產排程上,做更適切的規畫,誰就能增強跨國營運能力。

我們看到,已有台廠能調派泰幹到巴西設廠,地緣政治的壓力,難道不是一種祝福?



專題報導


不可錯過


限時免費讀







立即下載商周Plus APP,隨時獲取新知識!

此郵件是系統傳送,請勿直接回覆

商周官網 | 客服中心 |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1999-2023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周聯絡處: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2樓
客服電話:(02)2510-888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 (例假日除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