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免疫壓抑性的藥物 不僅限於器官移植所使用的免疫壓抑劑,包含抗生素、止痛藥和疫苗等在內的許多藥物都有壓抑免疫系統的副作用。化療藥物也會壓抑免疫系統,難怪許多存活過第一次癌症的幼童在多年後往往會罹患第二種癌症。 14.食品添加物 已有一些食品添加物被證實會促使癌症生長,其中最直接的,是防腐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不過,更可怕的其實是我們每天有心無心攝取、多種安全劑量內的食品添加物──沒有人知 道合併累積量是否有增強作用。 主要的前十種食品添加物是:苯酸混合物(Benzoic acids)、山梨酸及山梨酸酯(Sorbic acids and Sorbates)、奎寧(Quinine)、三多食子酸鹽(Gallates)、味精(MSG, monosodium glutamate)、 亞硝酸鹽(Nitrites)、苯甲酸酯(PHBs, esters of benzoic acids)、磷酸鹽(phosphates)、水楊酸鹽(Salicylates)、(亞)硫酸鹽(Sulphites, sulphates)與二氧化硫(SO2)。 15.食品黴菌毒素 這是潮濕的臺灣不可忽視的罹癌因子。例如黃麴毒素是很強的肝癌風險因子,與牛奶一起攝取到時,毒素倍增。此外,若花生、堅果、穀類、豆類因儲存不當而長霉,就容易有黴菌毒素遺留,根據已故長庚醫院毒物科的林杰樑醫師所測,辣豆瓣醬往往都含黃麴毒素。 16.長期熬夜不睡 早、中、晚三班制是追求工業效率的極致表現,卻也造成很多免疫失調的健康問題,癌症便在其內。不論原因是工作還是失眠,晚上不睡覺會減少褪黑激素的產生,褪黑激素是對人體的復原最具影響力的單一荷爾蒙─連空姐因長途飛行而改變睡眠習慣,都有升高乳癌罹患率 的風險(當然,頻繁的飛行也讓空姐暴露於大量的輻射線)。任何會造成褪黑激素減產的因素,對癌症患者皆無益。 17.腸毒與消化系統受損 這是老化的開始。明朝劉太醫用死囚做臨床實驗,發現消化是萬病的開始,要做食療一定要把消化系統修復與活化。便祕所累積的腸毒與一再循環的自毒素是讓人老化生病的首要因素,太多現代人因趕時間而在吃飯時囫圇吞棗,加上又多外食,把消化系統搞糟了。此外,畜牧業或醫療體系濫用抗生素也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當壞菌過度繁殖,自然會導致消化系統的破壞。本土研究也發現,臺灣人的腸道壞菌比鄰國日本人的多太多了。 18.飲食與營養缺失 這會造成維生素與礦物質匱乏。現代社會肥胖現象普遍,大家都認為是營養過剩,卻不知肥胖者也有部分營養素缺少的問題。加州一位專治癌症的醫師朋友告訴我,她的病人中,十個有九個尿液測出維生素C太低的現象。維生素C是抗氧化的營養素,也是解毒的利器;偉斯頓.普萊斯牙醫師便發現,一旦偏離營養充足的傳統飲食、改就西化飲食,原始部落的民族就會出現各種文明病─癌症也包含在其中。現今的飲食──特別是外食──充滿了毒素與添加物,不生病才怪! 19.甲狀腺低落 這也是容易罹癌的因素之一。與甲狀腺亢進者相比,缺乏甲狀腺素者不僅新陳代謝低落,也容易罹癌。現代人缺乏運動,又常處於冷氣、空調房內,容易造成甲狀腺失調。此外,有毒牙材與病灶也會造成甲狀腺問題,值得注意。近年氟、氯、溴等鹵素的使用倍增,此現象會加速耗損體內碘的含量,造成碘不足,在臨床醫學上,鹵素中毒的解毒劑就是碘! 20.感染源(如寄生蟲、黴菌、細菌與病毒) 感染源──特別是隱性的──已被最新的研究公認是許多疾病(包括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致因。礙於過去許多菌種無法生存於體外,所以很多病因未被識別,現代先進的基因檢測改善了此問題,也導正過去的偏見與誤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