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為SONY筆記型電腦部門、被賣出去而獨立的VAIO公司,3月推出了手機「VAIO Phone」,由於VAIO品牌力強,設計也頗受好評,加上被「拋棄」後反過來推出手機和原公司的Xperia手機對抗,所以未上市先轟動,鋒頭更勝全新設計的VAIO筆記型電腦。不料VAIO Phone在眾人期待中正式發表後卻讓支持者大失所望,銷售也不理想,在市調公司BCN Ranking的銷售排行裡,上市當周在日本手機的總排行只82名,隔周就下降到112名,到了4月中還是停留在100名上下。以設計見長的VAIO怎麼會出這種狀況?說來說去都是貼牌惹的禍。
「貼牌」是3C業界常見的行銷手法,不需要有研發部門和工廠,只要你有預算,就能找到代工廠生產製造,再貼上自己的品牌,就可以鋪貨上市了。過往在功能手機最興盛的年代,有些規模不大的公司找上韓國的手機廠代工生產再掛上自己品牌,然後在廣告上強調「韓系手機」(這也沒說錯),也創造出不錯的銷售成績,可說是貼牌的成功範例。
但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並不容易,有些廠商就找上已有名氣的公司合作,取得品牌授權,這樣大公司不費吹灰之力就有額外的授權金收入,小廠家也搭上大品牌的順風車,讓自己的產品瞬間成為名牌貨,更有助於銷售。只是這看似雙贏的合作還是有些問題,產品的維修是其中之一,品牌廠不見得會維修這些連自家網頁都找不到的產品(像VAIO的網站就是這樣),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產品設計可能都是出自代工廠之手,出品牌的公司看看沒什麼狀況就點頭放行了,這樣的成品在設計風格和功能要求上和自家的產品就會有明顯的落差。
VAIO手機就是這樣的情形,實際上推出和銷售手機的是日本通信,雖然VAIO出品牌並掛名設計監製,但外型和Panasonic近期推出的手機相去不遠,一看就知道是找外面廠商代工,VAIO並沒在設計方面出什麼力,產品也就失去了VAIO的風格;更糟糕的是相近規格的台灣品牌手機只賣3萬日圓左右,VAIO手機卻要價5萬多!原本VAIO要推出手機的事轟動了3C圈,大家期待被SONY賣出家門的VAIO能回頭用手機產品好好修理老東家,上演一齣精采的復仇記,結果端出來的竟是這種菜色,不要說一般大眾失望,就算是VAIO的忠實愛好者也很難買得下手。
貼牌並不是問題,這單純只是一種行銷的手法,只是大公司在「外借」品牌時應該多費點心思做好產品的把關和審核,而不是完全放手讓外面廠商去執行,才能維持住品牌的形象和消費者的信任。純只是一種行銷的手法,只是大公司在「外借」品牌時應該多費點心思做好產品的把關和審核,而不是完全放手讓外面廠商去執行,才能維持住品牌的形象和消費者的信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