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一位老同事看了上期的文章後,跑來問我他得到了多家公司的o¬er,但不知如何選擇?這讓我想起一位老同事老曹的故事。老曹多年以前轉職到一家專做供應鏈軟體的公司,從協理一路做到了總經理。當他總經理做滿2年後,他就離職前往中國大陸,在一家國際性的電腦公司擔任部門副總經理。 我曾問他:「從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轉任到一個事業部的副總,你不覺得有點委屈嗎?」他告訴我說,我的職業拼圖少了一個大中華區的管理經驗,這經驗對我很重要,所以我去歷練。 果不其然,工作滿1年後他就跳槽到其他公司,一家規模非常小的公司,但他的職務是大中華區總經理。我又問他:從這麼大的公司跳槽到這麼小的公司,你不覺得愈做愈小嗎?他一樣告訴我,我的職業生涯拼圖中少了一個大中華區總經理的經驗,所以我去。又滿2年,他又轉職去了一家新興的軟體公司,職稱就是大中華區總經理。這家公司的名氣非常響亮,又很有前景,這時他的年薪已經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 自己的職涯自己拼 其實職場上的發展不外乎兩種類型:一是透過職涯拼圖幫自己規畫出美好未來,另一種則是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公司,待在公司裡面一路奮鬥向上。走第2種類型的人,通常你待的公司要非常穩健且能持續成長才行。 工作與職涯一直是兩難的選項。工作通常注重短期利益(如薪資)與安定,職涯則必須鋪路,犧牲短期利益換取長遠未來。得到好的待遇與安逸的環境是眾多年輕人的首選,但是想賺真正的高薪,職涯拼圖才是捷徑(shortcut)。 之前說的那位前同事他待的公司是非常有名的國際公司,但是這樣的公司通常很重視績效。所以當部門或個人沒辦法展現績效時,很容易被裁員而須另謀出路。他有異動之心是因為部門績效不彰,母公司已進行裁員。外人稱羨他有份好工作,卻不知這份好工作正陷入風險之中。 其實,不管你如何規畫自己,績效永遠是最重要的核心。一般公司常用兩個構面來遴選人才,這兩構面就是績效與潛能。績效的基礎在於機會、能力與激勵,這部分我談過許多。但是潛能卻是很少跟各位聊到,什麼叫做潛能?又如何評估呢?潛能可以開發嗎?又如何開發呢? 潛能開發自我評估表 常見的潛能評估有幾方面:格局思維、工作效率與能力、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等4面向來考慮。也有公司用更簡易的方法評估,如你能在公司內升遷至什麼位階?3年內可升遷至何種職務……等。 先談格局思維:包括遠見、氣度、判斷與決策、無私(能從公司立場思維而非個人)、說到做到、正向思考及風險評估與準備……等。 再來是工作效率與能力:包括目的導向、解題能力、工作品質、溝通協調、知識與常識、獨立工作能力、風險判斷、執行績效……等。 團隊合作則包括:內部關係(主管、同事或部屬)、外部關係(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等)、主動協助、能善用資源、溝通談判、團隊運作……等。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