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不住的麗江影
從昆明到瀘沽湖路過麗江,怕見「老友」容顏已改,進不進城心裡有著煎熬。十多年前,我曾走過一回昆大麗(昆明、大理、麗江),記得當時做了個決定:不帶行李、相機、記事本,只帶一個盥洗包,就從上海直飛昆明。之所以說服自己用最精簡、瀟灑的方式旅行,主要是配合「時光凍結在上個世紀」的景點──麗江。
原以為「沒帶走一片雲彩」離開了麗江。可後來陸續造訪中國古城名鎮──在皖南宏村,看見被喻為牛腸,環繞全村的人工水圳,腦海中就浮現「東河」「西河」分流出穿家走巷的清澈渠水;雨後漫步鳳凰古城,踩踏在發亮的石板路上竟分了神,以為下一步就到「大石橋」;登上平遙城牆,俯視舊城裡身著藍布衫的老嫗,也彷彿見到納西婆婆的背影……這才發覺,原來中國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麗江,鎖不住的人聲、光影和氣味,當年全跟著旅人出了城。五年、十年過去,牢貼在心底的麗江印象依然鮮明無比。
重返雲南,最終決定進麗江暫歇再往裡走。從桃園飛昆明,先吃了碗過橋米線才搭晚班機到麗江。登機、出關,舌尖上米線餘香猶存,人就入住城裡旅店。和當年光靠大巴士長途拉車相比,如今麗江機場、鐵路通暢,對遊客而言,距離已不是問題。
清早起床,先問櫃台:「哪兒吃得到撒上炸黃豆的麵條?」長髮妹妹好似打從出生就沒聽過這款吃食,她抬起頭回我:「你說啥?」望著眼前稚嫩的臉龐,我笑了笑轉過身。步出旅店,不死心地往忠義市場走,經過幾家小吃店,卻怎麼也尋不著當年一吃上癮,用黃豆當澆頭的素樸湯麵。最後,只能安慰自己:或許那令人朝思暮想的私房美食,早隨著彼時已白髮蒼蒼的納西婆婆到另一個世界了。
吃了粑粑當早餐,我回頭朝四方街走去。窄巷裡,錯身而過的納西婆婆個個白色肩帶在胸前交叉,看起來像背著奶娃的老祖母。無論遊人拍照或行注目禮,納西婆婆們始終步調悠閒、神態自若,視線不與遊客接觸;可走到「官門口」,卻有個身著另一款服裝的老婦,主動在我面前擺好pose。拍照前,我問:「多少錢?」婦人朝鏡頭比了一,我覺得價錢合理就按下快門。但是拍完照拿出一塊錢,她卻攤開手掌中的十元紙鈔。我搖搖頭也比個一,雙方僵持了一會,婦人雖然收下報酬,眼神卻提醒著我,古城物價已今非昔比。
掀起風潮的手鼓
自古以來麗江就是納西、摩梭、彝族、□□等民族的聚居地。隨著「世遺」招牌越擦越亮,蜂湧入城的遊客讓少數民族現了身。從大石橋到四方街,一路都有遊人爭相和穿著傳統服飾的婆婆合照。撇開商業化的觀感,這些盛裝打扮的資深模特兒,確實為雪山、灰瓦、木屋、石板路的素雅畫面添加了瑰麗彩飾,也展現古城多元文化的特色。
麗江不僅容納多支少數民族,也有足夠空間讓外地人long stay。早期逗留不去的流浪者或藝術家,客串商人不問盈虧,只在乎「回到從前」的感覺。
而今,進城尋夢者不僅得備妥銀兩,還要入對行。像我投宿的旅店,是由一群來自桂林的年輕人共同經營。他們的領頭者來到雲南先從導遊起家,賺了第一桶金之後,就在麗江開起包住、包遊「一條龍」的旅店。目前,這群築夢踏實的年輕人,不僅掌理幾個納西院落,還在香格里拉開了分店。下一個目標,他們將攻回故鄉──陽朔。
除了經營旅店,古城當今最夯的行業是哪一種呢?相信曾被「就在這一瞬間才發現,你就在我身邊……」同一首歌,從早到晚疲勞轟炸的遊客,肯定異口同聲:「手鼓店。」的確,從第一天開始,讓人察覺古城變了調,就是三步一家的非洲手鼓店。
非洲手鼓在麗江掀起風潮,隱身大小酒吧的歌手功不可沒。因為,手鼓店都是播放酒吧歌手的暢銷曲,再隨著音樂節拍擊鼓。一邊打鼓,一邊推銷「麗江原創」CD的鼓手告訴我:「這些原本沒沒無聞的歌手在麗江找到舞台,獲得掌聲也錄製了專輯。由於是他們首張,也可能是唯一的CD,專輯裡當然收錄了歌手生涯的精華。你花十元買到一個人畢生絕學,不占盡了便宜?」聽了感人的推銷詞,我毫不猶豫,掏錢把主唱有著迷人「菸嗓」的《江湖》帶回家。
初遊麗江,不懂門道也要湊熱鬧地聽一場納西古樂;重遊麗江,滿城非洲鼓聲讓我想起,兩年前夜遊陽朔,在老街變身的酒吧一條街上,看到櫥窗裡的鋼管辣妹,還以為誤闖了西方國家。這回,上網查攻略,旅友盛讚:「酒吧一條街已成為麗江的另一道風景!」顯然,在各大古城爭相複製酒吧街的比拚中,麗江是略勝一籌。不過,先前提及的一些流浪者和藝術家,如今已銷聲匿跡,可見麗江新添的風景,有人是不懂得欣賞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