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我們這一代:五年級作家(之十六)五年級是一張灰色票

聯副電子報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1/28 第525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我們這一代:五年級作家(之十六)五年級是一張灰色票
【慢慢讀,詩】碧果/突然由正面接近時
徐錦成/再見太宰治
張曉風/花樹下,我還可以再站一會兒

  人文薈萃

我們這一代:五年級作家(之十六)五年級是一張灰色票
顏艾琳/聯合報
文/顏艾琳

土地種房子、

夕陽落在高樓背後、

孩子在公園

跟學校操場跑步、

婦女在大賣場買四季

都一樣的菜色跟冷凍魚肉、

五大洲的美女

可以長得一樣的臉跟身材、

大家生的病越來越像、

生命的過程

彷彿一個模子造出來的……

每一個中間世代都有它的輝煌與悲哀。五年級銜接的是傳統與新潮,兩個局勢殊異的蛻變。在黑與白的過渡期,我們是兩極還帶著過往的金邊,與前景顯示出強烈白光而未明確的大部分灰色一票。

這一票人,是色票,出版印刷術語;五年級人是一張美麗又詭異的灰色票。

連講到色票,我這傳播界的老編輯都感到心虛了。三十歲以下的美術設計者,誰還摸著色票去核對彩色校樣呢?

手工業一去不回

我念國中時,班上有份讓同學練筆的班刊《掌舵者》,不論文圖編排,作品影印後,直接在B4白紙上剪剪貼貼、畫上框線、標題用粗筆寫上美術字或書法呈現,內容就是作者自己謄寫的散文、詩、黑白插畫,沒有什麼字體跟級數可以玩。上了高中加入校刊社,跟著懂印刷與刊物編排的指導老師,學會「發打」,首次知道手寫作品印成鉛字的神聖性,原來是靠著編輯台上多重流程的完成。這是我正式進入編輯工作的啟蒙,也因為出版仍是手工業的一環,對源頭的創作更有一份謹慎之心。提醒自己,千萬要看重創作這件事,發表的幕後有一群人在為作品把關、執行一個個環節的流程。一直到我上大學,到出版社工讀,自認手工技藝細膩,以鐵尺對其內文發打的照相紙、電腦發排、插圖邊線、編輯稿紙上的框線對齊、針筆畫黑線或是外框、透明的相片膠輕輕點在照相打字稿的背後,黏在校稿紙上……一切的小心、芒雕般的編輯作業,那些經我手而編輯出版的書籍,務必求其沒有錯別字、頁碼跟編輯隱形框的對位精確。那是一個從寫作到出書,還是全手工的年代。

以上那些繁複的編輯過程,現在說給年輕的美術設計、編輯,或是不管在紙張報刊、臉書、部落格、微博、推特等等網路發表作品的人聽,他可能會覺得,寫就寫、隨手拍拍、用軟體將攝影畫面轉成繪畫風格,乃至於獨立完成漫畫、音樂、電影作品,想貼就貼,還需誰來審稿跟編輯作品?那個敬重寫字與發表的年代,也是作家尚有尊嚴的年代。讀者相信出版社的眼光、編輯權還握在傳播圈手上的末班黃金列車。而五年級生都曾坐在最後一個車廂,看不到開闢建造鐵路、駕駛著火車頭的前輩們所見到的美好全景,我們只看到兩旁車窗外的風景,由繁華逐漸轉為淒涼。

而現在不需手寫字,只要在電腦前思考、打字、校對完成,便可以一個指頭、幾個動作將作品透過網路傳輸到私人臉書、部落格,或是報刊雜誌的主編信箱,即完成一切作業。編輯則搭上了高速太空船在雲端裡接收訊息、存檔,但他們眼前所見的無限大宇宙,景色是那麼璀璨又無比孤寒。

過往的手工業,帶著一份人與人的溫度,匆匆時光裡緩慢的短暫心情。我收藏著周夢蝶、□弦、程抱一、張默、洛夫、辛鬱、張香華、碧果、梅新、羅智成、陳義芝、高行健、向陽等人的信箋;以往春節前、重大節日,我也親自製作各式卡片寄給前輩親友,可是這十年來親手寫的信、明信片不到二十張,我也隨波逐流的e化了。書寫從紙本變成e card,收的人哪能從制式的文圖感受到手寫的心路痕跡呢?

數位化的快速取得與失去

速度一直變快,創作不需沉澱、發表不需層層把關的審視;在網路上的「看與被看」、隱藏或彰顯的資訊,形成個人的脾性、風格、思想的表現。以往得尋覓作品來窺探、猜測作家們的性情,現在則在臉書、微信、推特等介面上,直擊作家的生活、去處。

發表如此容易,也代表閱讀與遺忘的容易,而出版書籍更不像以前困難了;快速而不需檢驗的節奏,讓悲涼也更容易漫生。作家的頭銜,不值得了。

手工環節的消失,科技替代人腦的記憶儲存,造成另一個因工具化的替代窘況。1993年我大學畢業,有十幾個工作等著我面試、有兩、三個面試後還不錯的缺,至少起薪兩萬五要我去上班。而現在碩士、博士生畢業兩三年,竟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缺,起薪兩萬八不到。業者跟求職者都有各自的立場要抱怨。在這節骨眼上的五年級主管,感嘆逝去的工作品質難追回、慨然人才的難求與理念的繼承,不禁問,科技真的帶給人類越來越好的生活嗎?每天大量的從網路上接受資訊,淺層的閱讀跟理解,有讓我們變得更聰明或更有同理心嗎?

電腦科技將經濟一方面膨脹成一個巨大的市場,一方面將口袋裡的紙鈔變得更薄。土地種房子、夕陽落在高樓背後、孩子在公園跟學校操場跑步、婦女在大賣場買四季都一樣的菜色跟冷凍魚肉、五大洲的美女可以長得一樣的臉跟身材、大家生的病越來越像、生命的過程彷彿一個模子造出來的。人類透過科技,把自己變成可悲的托拉斯王國中的螺絲釘了。

五年級面對此一變遷,感覺是活了兩輩子的生命節奏。

經典的不見與再生

經典的遺失、基礎打底欠扎實、水平往下滑落、人才不易覓得、薪資偏低、留在台灣的人看不到前景,整體士氣低迷。薪資與升遷的黑幕重重,看後門跟背景才開大門讓新人進去,太多人情酬庸,使真正的人才無法得其適任,造成台灣近二十年來薪資停滯不前,產業業績硬拉上來而實質脆弱不堪一擊。這些都顯示在大學科系增多,可能倒閉或徵不到學生……世局變太快,專業教育的師資跟不上變化,下層空虛怎能蓋大樓呢?

說個小故事,不論哪個世代的人也許都該深省己身。近二十年來,我去同一所在地排名第一的名校演講多次,最早我說的是張愛玲、黃春明、王禎和、張系國、陳若曦、李昂、朱家跟《三三集刊》、金庸、瓊瑤;之後是駱以軍、鍾文音、郝譽翔、吳明益、吳鈞堯、《聯合文學》、《幼獅文藝》、《印刻》雜誌、倪匡、席絹;後來是朱少麟、痞子蔡、敷米漿、藤井樹、深雪、水泉等等,且這時期還可以談談有點深度的漫畫;後來近三年,提及上述的作者,這所曾經充滿可愛的文藝少女,能跟我這個長期在出版圈工作的講者互動,竟然只看X把刀。問他們原因,回答說正經的文學作品讀了太傷腦,看容易消化且又貼近現代觀念的小說,能紓解升學的壓力。

我在大學和中學教授新詩、散文創作與賞析、帶藝文種子班,發現十二年國教的現代文學選錄多了,出版書籍越多了,可是二十年前我視為普級的藝文涵養,不僅一問三不知,講課等同從台灣文學史、現代華文史重新教起。要學生買一兩本書作為此學期的教材,若不硬性規定購書、從中出考題跟作業、威脅不買書就死當,學生連教材都不願掏錢來購買。

這是2015年末,有許多新的行業、新的學習、新的工作跟職場,是我十多年前從未看過的,而我除了能教授累積二十多年的編採、出版、新詩、散文、報導文學課程之外,卻還能教文創、廣告下標、分鏡、詩歌朗誦與演出,並不是學程教育裡有這些學分,而是自我的閱讀與修習。新的經典跟行銷、生活的觀念,隨著市場而擴大、分化,甚至消失,失與得在近二十年死過又再生。我們這些灰色色票,有轉色的可能嗎?


【慢慢讀,詩】碧果/突然由正面接近時
碧果/聯合報
突然由正面接近時

在抗拒黑白的持續性之內

吸附詩人的怪癖是 發瘋。

少許 嚴肅者,把春天象徵為 魚

夏天比喻為 鳥。秋天暗示為 棄婦。


一坨狗屎或是麥芽糖,均為 冬天

因為 寂寞。


經過驗證 花開花落,乃

照顧生物的邏輯方式。之後

我已歸屬於我們。因

你我均為靈長動物

對可口食物特感樂趣,在

長生不老的嘮叨下,把祕密

全數隱在混帳的暗處。關閉

所有門窗,僅留一個暗道,給

自己使用。


使用獨一無二的託辭滌清衣領和袖口

燃燒 對視。

當一切清醒時,有種味道

以 夢與現實姿態 延伸


風和瘋的

芬芳。


徐錦成/再見太宰治
徐錦成/聯合報
我高中時開始接觸日本文學,先是川端康成,後來加上三島由紀夫。那時候星光出版社的雙子星叢書(32開本)翻譯最多的日本作家就是這兩位,我每一本都看了,有些甚至讀了數遍。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唯最初邂逅日本文學之美的震撼仍令我回味。

在當時,太宰治的譯本相對較少。我因為迷戀三島由紀夫,而三島曾公開表示不喜歡太宰,這多少也影響到我,我並不欣賞太宰治,讀得也少。

這幾年,書市裡太宰治的譯本變多了。我在大學教書,發現許多學生嗜讀太宰治。更有趣的發現是,有些學生是先讀了邱妙津,受她影響才注意到太宰治。

邱妙津在《蒙馬特遺書》中對太宰治多所推崇,她跟太宰站在同一陣線,對三島沒好感。她說:「我從小一直愛太宰,這和我對其他藝術家的愛都不一樣。太宰不夠好,還來不及偉大就死了,還被三島笑『氣弱』,但沒關係,嘲笑就嘲笑,都好,嘲笑他的人更是常被遮蔽在某種腐爛的虛偽性裡,三島就是。我跟太宰是在同一種生命本質裡的。太宰治最厭惡的就是世人的虛偽性,也可說他是死於世人的虛偽性。」

藉著新譯本,我重讀太宰治,雖不再像我年輕時有所嫌惡,但仍不願將他列入心中的大師行列。邱妙津說得對,太宰還來不及偉大就死了。或許邱妙津自己也是。而無論是太宰或三島或邱妙津,都在盛開時以自殺替自己寫下句點。

學生們喜歡讀太宰治,我當然不反對,也不擔心他們對太宰的行徑起而效尤。如今這年頭,若有人因閱讀文學作品而喪失生之慾,我甚至願向他/她致敬。

太宰有一篇小說〈Good-bye〉,因他自盡而未完成,我常在小說創作課讓學生續寫。續寫是很好的練習,學生們的程度雖遠不及太宰,但發揮創意替故事設想結局,倒是反應熱絡。太宰看不到這些作業,我真的為他可惜。

其中「最有創意」的一篇,也是未完成之作。我把學生叫來問罪,他倒滿不在乎:「太宰也沒寫完啊,我何必寫完?」

「你這不是詭辯嗎?」我說。

小夥子聳聳肩,說了一句太宰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只能搖搖頭,心裡嘆了一口氣:唉!真是個無賴啊!


張曉風/花樹下,我還可以再站一會兒
張曉風/聯合報
風雨並肩處,記得歲歲看花人

台北城南有棵樹,名叫魚木,是日本時代種下的。它的祖籍是南美洲。如今長得碩大偉壯,枝繁葉茂,有四層樓那麼高。暮春的時候開一身碗口大的白花,算來也該有八、九十歲了。

2012年四月,我人在台北,花期又至,我照例去探探她。那天落雨,我沒帶傘,心想,也好,細雨霏霏中看花,並且跟花一起淋雨,應該別有一番意趣。花樹位於新生南路的巷子裡,全台北就此一棵。聽說台灣南部也有一棵,但好像花氣人氣都不這麼旺。

有個女子從羅斯福路的方向走來,看見我在雨中癡立看花,她忽然停下步履,將手中一把小傘遞給我,說:

「老師,這傘給你。我,就到家了。」

她雖叫我老師,但我確定她不是我的學生。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拒絕,素昧平生,憑什麼拿人家的傘?

「不用,不用,這雨小小的。」我說。

「沒事的,沒事的,老師,我家真的就到了。真的。我不騙你!」她說得更大聲更急切,顯得益發理直氣壯,簡直一副「你們大家來評評理」的架式。

我忽然驚覺,自己好像必須接受這把傘,這女子是如此善良執著,拒絕她簡直近乎罪惡。而且,她給我傘,背後大概有一段小小的隱情:

這棵全台北唯一的一株魚木,開起來鬧鬧騰騰,花期約莫三個禮拜,平均每天會有一千多人跑來看她。看的人或仰著頭,或猛按快門,或徘徊躑躅,或驚呼連連,誇張他們對此絕美的不能置信。至於情人檔或親子檔則指指點點,細語溫婉,亦看花,亦互看。總之,幾分鐘後,匆忙的看花人輕輕嘆一口氣,在喜悅和悵惘中一一離去。而台北市有四、五百萬人口,每年來看花的人數雖多,也只是三、四萬,算來,看花者應是少數的癡心人。

在巷子裡,在花樹下,癡心人逢癡心人,大概彼此都有一分疼惜。贈傘的女子也許敬我重我,也許疼我憐我,她沒說出口來,但其中自有深意在焉。想來,她應該一向深愛這棵花樹,因而也就順便愛惜在雨中兀立看花的我。

我們都是花下的一時過客,都為一樹的華美芳鬱而震懾而俯首,「風雨並肩處,記得歲歲看花人」。

那天雨愈下愈大,贈傘的女子想必已回到家了。我因手中撐傘,覺得有必要多站一會兒,才對得起贈傘人。此時,薄暮初臨,花瓣紛落,細香微度。環顧四周,來者自來,去者自去,我們都是站在同一棵大樹下驚豔的看花人──在同一個春天。我想,我因而還能再站一會兒,在暮春的花樹下。

●後記:

這篇短文,是我三年半前寫給大陸讀者看的,想讓他們多知道一些台北這座老城特殊的風儀樣貌。至於台北市民自己,好像早就已知此景,不勞我多說了。不過,最近亂翻舊作,重睹此一文,遂又想起那年的雨中情節,而那把贈傘,還在我前廊吊著──讓我想起,哎,歲月不居,這竟是一千多天以前的事了!遂把文章重新修改刪補了一番,正式在台灣發表。


  訊息公告
感受「白色鴉片」無窮魅力:滑雪初學者也會上癮
滑雪場的自然風光與清新空氣、加上滑雪運動的速度感和刺激,使許多人不禁稱之為「白色鴉片」,只要滑過之後就會上癮!建議初學者在出國滑雪之前要多蒐集資料、跟教練請教,到了國外就可更快領略到滑雪之樂。

1天省100元 分散未來重病風險
受到飲食習慣影響,國人罹癌率攀高,只靠健保難助癌症病人撐過病痛治療。壽險業者提醒,投保醫療險之餘,若選擇投保重大傷病險,一天省下100元,就可分散未來生病風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