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No.898 6/3 李傑信博士專題演講「人類探索太空60年」、葉片看起來像皮革的石葦

科博電子報 科博電子報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5/29 第894期
•6/3 李傑信博士專題演講「人類探索太空60年」
 文字:本館官網
地球以外的世界一直是人類想要了解和探尋的,長期以來人類對於太陽系內的行星進行了許多的觀測與探測,獲取詳細的資料。但一路走來,我們從這些探測計畫獲得了甚麼,又或開啟了新的課題。藉著這次館內特展「漫步太陽系」開展前,我們榮幸邀請了太空物理及天文物理學有專精的李傑信博士,為我們帶來這精采的演講,希望大家踴躍參加。[More]

講者簡歷
李傑信博士為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航空暨太空(航太)總署(NASA)太空任務科學家。
演講時間:6/3(日)14:00-16:00
演講地點:生命科學廳地下一樓 多用途劇場 (不用線上報名可直接進場)

•葉片看起來像皮革的石葦
 文字、攝影:廖仁滄

圖1:植物園特展室中的石葦圖2:石葦的孢子囊群密佈葉背中上段

「認植物」是許多植物愛好者頭痛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一。自古以來,人們就以不同方式辨識植物,而植物認多了,自然而然就歸納出一套模式與體系,當遇到不認識種類時,就會以此為為根據作區別,最後覺得是一個新類群,就會給它一個新名字。

每個人背景知識不同,接觸過的事物與受過的訓練也都不一樣,分出來的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有心人統整這些結果,再加以歸納整合,放在一個比較大的體系之中,讓概念越來越完善,最後成為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系統,這就是分類學的起源。

當然,一開始要怎麼為新物種命名是很重要的。人們對於新事物的認知大多是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做基礎,取名字時就常會以身邊熟悉事物幫外形類似的東西取名,最後很多外形相似通通被放在同一類裡,也就是所謂的以形比類。

如果有一種植物常常出現在石頭上,看起來很像皮革,當然就會有人把它叫做「石皮」。但被叫做石皮的植物很多,其中一種被中國南北朝時的陶弘景(西元456年-536年)描述成:「蔓延石上,生葉如皮,故名石韋」,韋是指去毛加工製成的柔軟獸皮。後人把韋字加上艸字頭,就成為了「石葦」。宋代蘇頌(西元1020年-1101年)進一步的寫道:「背有毛而斑點如皮,故以名之。」

中國古代文獻裡常常用「石韋」來稱呼現在被稱為「石葦」的這群植物。因為外形相像的植物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清代吳其濬所著《植物名實圖考》中特別寫上:「今以面綠、背有黃毛、柔韌如韋者為石葦,餘皆仍俗名以別之。」但在現代植物分類學者眼中,中醫所使用的「石葦」這味藥材其實包含了大約5種不同植物,石葦只是其中之一。

石葦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Pyrrosia是由希臘文pyrrhos(紅色)締造而來,意指其葉長滿孢子囊群時呈現紅色。種小名lingua是「舌狀的」的意思,是描述它的葉片形狀像舌頭。由此可以看出,同一種植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注意到的地方與描述方式真的很不一樣哩!

本館植物的石葦與其他許多種臺灣原生蕨類植物現在在特展室展示,其中有許多石葦外形相似的種類,歡迎有空來仔細比對,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私家秘密:
石葦 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 水龍骨科
植物園栽種區域:特展室《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發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址: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電話:(04)23226940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成年旅客新趨勢 「道路學者」平均70歲!
主辦蘇利文夫婦出國學習計畫的「道路學者」成立之初,是個提供60歲以上成人大學校園非學分制課程的組織。現在該組織提供他們所謂的全球教育性旅行冒險。所有成人都歡迎報名,不過愛好者年齡通常偏高,「道路學者」的平均年齡是70歲。

過度眨眼和眼睛發炎 小心是眼瞼痙攣!
眼瞼痙攣剛開始的徵兆一般是過度眨眼和眼睛發炎,有時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例如明亮燈光、疲勞或情緒緊張。這種痙攣現象在睡眠中往往會停止,不過在醒來後幾個小時又會再次出現。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