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施振榮/新公司法契機,智財創作者應翻轉思維共創價值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名人堂電子報
2018/08/01 第14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施振榮/新公司法契機,智財創作者應翻轉思維共創價值
施振榮(宏□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聯合報

來自台灣的發明人經常在國際發明展中大放異彩,年年拿下許多發明獎項,但最終能在市場上將創新發明商品化並成功的案例,卻寥寥可數。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智財發明者的觀念問題,往往緊抱著機會不放,加上缺乏共創價值的機制,這也是社會文化的問題。

其實台灣的智財創作者,包括發明人、藝文創作者、學術研究者,都有此問題,導致所創作的智財無法在社會上發揮最大的價值。從王道思維來看,價值是共創的,智財創作出來後,也需要有市場端才能價值交換。且創造價值的過程,也要利害相關者共用參與,才能共創價值。

雖然創作者是智財的源頭及關鍵核心之一,但要在市場上創造價值,還需要有投資人的資金、將技術商品化的參與者、負責市場行銷及業務推廣的人、管理的幕僚等等,才能從端到端實現價值。

尤其將智財商品化的過程存在風險,往往也會讓人傾家蕩產,加上商品化及規模化的過程更需要專業的管理及經驗累積,才能讓智財真正創造回收及知名度。

因此我要特別呼籲,智財創作者應該要調整思維,改變觀念,否則在現有文化觀念下,創作者因怕與人合作會吃虧,往往緊抱自己的創作權利,最終價值無法體現,創作也只能孤芳自賞。

新公司法日前甫完成修法,新法通過後對知識商品化較友善,有更大的彈性,能夠建立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機制,也更具承擔風險及利益分享的精神,值得創作者掌握新法帶來的契機。

舉例來說,創作者即使100%擁有智財權利,但如果不能在市場上商品化創造價值,100%x0(創造的價值)=0,能獲得的權益是0。但如果創作者能與大家共同承擔風險,讓夥伴投入資源並引進專業管理,雖然創作者的權利可能降為10%,但10%x100(創造的價值)=10,創作者能拿到的權益是10,反而更實際,且之後有了資源還能再繼續創造更多價值。

因此與其100%自己掌握智財卻無法創造價值,創作者不如與合作夥伴共創價值,反而拿到更多。一般專利發明者在商業活動中,初期約占10至20%的權益,當規模擴大時,由於共同參與者的風險也提高,這時發明者的權益會降至3至5%,規模愈大比例就愈低。

這就像智財創作者在創業初期往往是擔任董事長或CEO的職務,但隨著過程中其他參與者的資金挹注及參與,創作者往往會轉為CTO(技術長),扮演技術提供者的角色,甚至最後被踢出團隊,這在美國是常態。但在台灣因文化與觀念問題,智財創作者往往不願釋出部分權利,最終錯失許多機會。

在台灣的文化觀念中,擁有所有權的人往往就自認為也擁有經營權,其實創作者如果本身不具備經營的專業能力,反倒會讓所有權貶值。還不如將經營權委由別人替自己創造價值,自己繼續專注創作,何樂而不為?

台灣下一波需要朝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智財創作者的思維如不翻轉,就無法有效發展。因此我也要呼籲,未來我們共創價值的機制需要更成熟,讓共同承擔風險的參與者都能利益平衡;其次,包括來自學術界、藝文界、產業界的智財創作者,也要調整觀念,先翻轉思維,再調整機制,借重新公司法,最終讓行為翻轉,改變文化。

AI無所不能?未必!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AI)投入實際應用,但AI跟人類一樣並非萬能,類似這樣的「框架問題(Frame Problem)」,是人工智慧領域中困擾許久卻尚未解決的問題。

《正宗哥吉拉》先找個懂EVA的人一起坐下吧
「正宗哥吉拉」還是有許多庵野強烈個人風格的地方,例如密集出現的人名與職稱、對話邏輯的纏繞,以及諷刺現代政治般的寓言,甚至連原本EVA的曲目都直接拿來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