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國民黨整合之路:勿勾勾纏,先去藩籬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30 第45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排首不如排十五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整合之路:勿勾勾纏,先去藩籬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建政70年的中國大陸
民意論壇 懷孕8周後禁墮胎 不符現實
急救沒人學…校園學習CPR 每年複習
急救沒人學…將CPR證照 列謀職加分條件
劉維公/地方創生是職業美學政策
聯合筆記/從友台到傷台的王毅
兩岸軍事緊張 互信才能止戰
美中對抗 台灣找突破利基
真誠面對棒球 淚別恰恰 感謝有你
橘世代清單:人生有夢 永遠不老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排首不如排十五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外傳有國民黨黨代表建議,把主席吳敦義列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吳敦義近日表示,他正「慎重考慮」此事。吳敦義如果夠「慎重」的話,他絕不能做這種事。

原因很簡單:吳敦義是主席,卻把自己排在不分區第一名,坐在「保證當選」的上座。若真這樣做,輿論會批評他「有私心」、「圖利自己」;這對他的形象將是汙損,也不利國民黨的造勢。藍軍選得好就罷了,選不好,大家都會把責任怪在他頭上,說「母雞壓死小雞」。

吳敦義若非要選立委,最好像洪秀柱那樣,找一個艱困選區親自下海。那樣,既有鼓舞士氣的效果,也會獲得各界叫好。若非要排進不分區,吳敦義最好選擇排在第十五名外,把自己當成爭取席次過半的「推進器」。國民黨目前僅有十一席不分區立委,若能一舉增加四、五席,加上區域立委的斬獲,即使未能搶下國會過半席次,也能躍升第一大黨。那樣,才是吳主席最光榮的戰功。

排在不分區第一名,看似光彩,往往中看不中用。例如,本屆國民黨不分區之首是王金平,這是他打壞規矩硬拗來的桂冠。但老王以大老自居,在國會毫無問政建樹;如今又吃裡扒外,想方設法勾結外黨。再如,時力不分區第一名高潞以用,最後因不名譽事件遭到開除黨籍,剝奪立委資格。

吳敦義盤計的,也許是下屆國會議長寶座。但正因如此,搶這個不分區,絕對要夠優雅才有正當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整合之路:勿勾勾纏,先去藩籬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距總統大選僅一百多天,國民黨雖化解郭台銘參選的分裂危機;但處理其退黨案卻出現從「決議慰留」到「暫不處理」的搖擺,只換來郭董「不要再勾勾纏」的回應,最後才註銷黨籍。近期民調則顯示,韓國瑜的支持度並未因郭台銘棄選而回升,依然落後蔡英文有一段距離。簡言之,菁英與庶民的心結,使國民黨整合之路坎坷。

儘管民進黨濫權失政,但在野黨不斷自亂陣腳,無法有效制衡。藍營半年多來內鬥不斷,各種權謀算計充斥;柯文哲則見縫插針,侵蝕支持者信任。蔡政府面對兩岸緊張、香港動亂、外交潰敗等危機,僅靠著販賣「亡國感」,和「親美反中」、「撒錢救景氣」、「補貼買人心」等手段,竟逐漸贏回支持聲量。這些,是郭台銘棄選的主因,也是國民黨所面對的「天險」。

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確定由韓國瑜出線後,選戰節奏卻幾乎全被郭台銘主導。郭董的抉擇雖暫告塵埃落定,但他後續的情緒仍沒發散完畢,藍營的形勢也仍樂觀不起來。若連富可敵國、霸氣震天的郭董面對兩岸三地惡化的情勢都覺得無力,形象及認同都有待重振的國民黨,能不戒慎恐懼?

郭柯王結義雖然拆夥,但鳥獸未散。國民黨分裂內憂雖見緩解,卻還看不到強有力的凝聚力量扭轉劣勢,黨內不少聲量仍圍繞著郭台銘打轉。舊怨牽扯不休,連郭董都酸說「勾勾纏」,顯示國民黨仍迷航於征途。藍營的初選傷痕,起於「菁英」、「庶民」的階級之爭,黨中央不能以為郭董棄選傷痕便得以療癒。事實上,藍營支持者無法同心,馬韓心結,韓朱配不配,乃至中間選民流失,都得從這個傷口開始化解。

二○一四年地方大選慘敗,二○一六年丟掉政權,國民黨至今不解:何以主張安定繁榮的執政路線,竟會輸給賣空心菜的民進黨?這些從藍軍接班團隊依序上台的菁英,欠缺與庶民的對話,更缺少對劇變社會的理解。簡言之,國民黨失去與民同呼吸的能力,菁英階層的優越感凌駕其政治觸覺與同理心。

過去藍營內有省籍、世族等身分隔閡,近來省籍問題已漸消褪,但取而代之的是權貴/庶民、知識藍/經濟藍等標籤,繼續割裂共識。如果國民黨連這些楚河漢界都無法跨越,卻在此際繼續深掘鴻溝,豈不是自斷重返執政之路?

試想,民進黨正在推進一黨專政,什麼藍對它而言都是必須清算的俎上肉,它一定是整鍋毀掉,哪會分什麼菁英、庶民?年金改革、國安修法在在證明,國家機器的刀鋒對準的是所有異議群體。國民黨若還在製造內部藩籬,如何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藍營除了鞏固韓營鐵粉,更重要的,是加速爭取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持。郭台銘既已決心退黨,國民黨就不必再與他「勾勾纏」,而應思考如何激發更廣泛的社會共鳴,在不同的戰場爭取多元分眾,以具體政見尋求他們的認同。說穿了,國民黨耗費太多時間在調理自己的家務事,卻忘了如何跟中間選民、年輕族群及不滿民進黨的群眾對話,忘了自己的戰場在社會。

蔡政府缺乏治國能力,民眾已有目共睹。而國民黨除了批評,必須提出可行對策,建構一套讓人民可以信任的國政藍圖,讓不同階層群眾都能找到安身立命所在。同時,也要讓各界看到藍營菁英已非過去的權貴形象,而是和民眾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

國民黨須記得自己當下的任務,是「識同」重於「辨異」,如此才能集合眾人之力翻轉惡政。所謂「識同重於辨異」,是指大家共同的目標在結束民進黨的偏頗及集權治理,使國家社會回歸正常發展;只要有此認知,即是同志。至於彼此的身分不論是菁英或庶民、不論是士農工商、不論在東南西北,都可以為此目標並肩作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建政70年的中國大陸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是中國大陸建政70年,這70年可以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的30年期間,中國大陸一黨專政,實施鎖國政策,高層內部激烈鬥爭不斷,錯誤經濟政策使得原本脆弱的經濟更加搖搖欲墜,導致人民一窮二白。這段期間,中國大陸還與國際社會為敵,和鄰國也不和睦,多次爆發衝突;兩岸軍事則時有交火,台灣海峽更是全世界的火藥庫。

然而從1979年開始,尚未從文化大革命創痛中恢復的中國大陸,開始對內改革及對外開放。中國大陸依然獨裁專制,對於鎮壓民主運動絕不手軟,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即是一例。然而在經濟上,中國大陸開始向資本主義靠攏,逐步走入市場經濟。

中國大陸仍然堅持對台灣的主權,在國際上處處打壓台灣,但經濟學台灣成為中國大陸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台灣陸續解除對中國大陸限制下,兩岸經貿展開互動。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成果驚人,1979年時估計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約為1,800億美元,還不到全球的1%;人均GDP不及200美元。但預估今年中國大陸GDP將超過14兆美元,占全球六分之一,僅次於美國;人均GDP也將突破1萬美元,已擠進全世界的中段班。

中國大陸參與全球化的結果,對於全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大陸14億人口的龐大的內需市場,吸引所有國家的目光。但在同時,中國大陸9億勞動人口所生產的商品也席捲全球,對各國形成不小競爭壓力。

中國大陸開始參與國際經貿事務,1991年與2001年分別加入了亞太經合會(APEC)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大陸並展開睦鄰政策,除了與周邊國家維持良好關係外,開始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建立跨國合作經濟帶及新的經濟夥伴關係。各國雖然對於潛在的經濟利益充滿期待,對於中國大陸滲透力及衍生的威脅卻也深感不安。

中國大陸並不以成為經濟大國而自滿,進一步傾國家之力,希望成為全球科技領頭羊,「中國製造2025」就是最主要的方略;但這也引起各國高度的戒心,更成為美中貿易戰的導火線。在美國強勢立場下,中國大陸未來會有所節制,但中國大陸不會改變政策方針,更不會降低企圖心。中國目前整體科技水平尚不及歐美,但在若干特定領域上已有長足進步,足以與世界先進國家分庭抗禮。

台灣受到中國大陸全球化的影響至鉅。最明顯的改變是在大陸崛起之下,兩岸經貿實力差距迅速縮小。去年北京及上海兩直轄市人均GDP已超過2萬美元,與台灣相差無幾,另外更有深圳等五個城市人均GDP已經超過台灣。

在大陸政府大力挹助、推動自主研發及進口替代政策下,台灣許多產業已不再具有優勢。中國由經濟學台灣走向兩岸產業分工合作、到兩岸產業重新洗牌,形成新的競爭態勢,台灣感到莫大的壓力。

另外,由於台灣貿易及海外投資過度集中在中國大陸,也在台灣引發疑慮,分散市場成為政府的重要思維。但市場機制很難用政策反轉,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居高不下。例如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過去十年來一直維持40%左右,中國大陸也一直是台灣最主要的海外投資據點。

兩岸雖然逐步走向開放,但也會受政治因素的影響。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及最近中國大陸管制大陸來台旅客,均是政治主導經濟的實例。但是兩岸經貿發展不可能走回頭路,對於台灣而言,大陸市場是無法被取代的。在兩岸政治、外交已經走入零和賽局之際,面對經濟由大轉富轉強的中國大陸,台灣必須摒除意識形態,以更宏觀的經濟戰略布局,避免兩岸經濟也陷入零和賽局的困境。

   
民意論壇
懷孕8周後禁墮胎 不符現實
楊智元/師大公領系助理教授(台北/聯合報

對於有公民團體提案將《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第一項「人工流產應於妊娠廿四周內施行」改為「應於妊娠八周內施行」的修法公投,我反對。理由如下:

一、有些女性發現自己懷孕時,已經超過八周了。新聞媒體上甚至不乏「都快要生產了才知道自己懷孕」的案例。

請想像一下的可能案例,被強暴後的女孩,兩個月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好不容易走出強暴陰影,現在又不能選擇人工墮胎,她該怎麼辦?

二、「要不要這個小孩」對每一個家庭、對每一位懷孕者而言,都是重大決定,改成「八周」可能會讓民眾在沒有足夠時間、資訊與資源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做出決定。特別是強暴、近親、非自願懷孕等案例。

三、《優生保健法》的立法目的是:為實施優生保健,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鑑於優生保健及保護母子健康之目的,相關篩檢的建議執行周數往往已超過八周,如國人常見的羊膜穿刺,建議篩檢周數是十六至十八周;可以早一點進行的「非侵入式唐氏症篩檢」建議周數也在懷孕周數十周以上,若修改為「八周」不僅違立法目的,亦不符合現實情況。

不是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可以迎接措手不及的意外,對你來說可能是驚喜,但對別人而言,可能是燙手山芋,接不下,也拿不住。

   
急救沒人學…校園學習CPR 每年複習
陳宏煇/教官(新北市)/聯合報

拜讀廿九日「還記得CPR嗎?沒人學 急救存活率僅2成」報導,筆者有很深感觸。

過去大多數高中生都會在軍訓或護理課學習CPR,而且還會拿到證照,但這幾年來,因為時空環境變革,現在高中生的全民國防課程因為課程時數減少,加上教官人數愈來愈少,因此高中職的全民國防課程已不再教授CPR。

當然高中職和大學也在推展CPR,只不過已不像過去那般積極,畢竟還有其他課程要教授,也讓學習CPR人數愈來愈少,再加上很多人學習後,又沒常複習,久而久之,在遇到緊急狀況時就更不敢輕易出手幫助別人。

其實,CPR操作步驟愈來愈簡單,過去要對患者施予口對口吹氣,但現在只要用手不斷按壓,再搭配AED使用即可,相對容易許多,只要學會操作步驟,再不斷複習,遇到緊急狀況便能即時出手挽救他人的生命。

建議相關單位能從高中職及大學著手,除相關課程中要教授CPR,也應每年定時複習,以增強其信心,如此才能在遇到狀況時派上用場,並且敢操作。

   
急救沒人學…將CPR證照 列謀職加分條件
李政達/科技大學體育講師(台南市/聯合報

廿九日聯合報「熱議題」報導指出,學CPR的人越來越少,導致台灣急救存活率只有廿二%,相較於美國西雅圖的六十三%差距甚大。個人以為除了缺乏誘因以外,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學了之後少有機會溫故知新,並不熟練,因此在危急發生時,多數人都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避免因施救不當而惹禍上身。

個人是任教於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師,每學期的急救員訓練講習,幾乎鮮少缺席。因為體育課上課過程中,會發生什麼突發狀況有時是很難預料的。有些學生是從來也不曾發病過的「潛在危險因子」,有些則是自認為不會那麼倒楣而逞強上場。小感冒、生理期、夜唱喝酒、熬夜做報告…各種不利因素聚在一起,往往就會有意外發生。所以我藉著講習會,一來吸收新的資訊。二來實際按壓「急救安妮」複習,讓專業人士評定你是否尚有必須注意更正的地方。

多年來取得無數證照雖然均備而不用,不過這卻是足以自保的利器。因此每次有類似的研習時,我總會透過導師時間、班會或社群軟體提醒班上學生踴躍參加。我了解許多學生鎖定空服員或地勤人員作為畢業後的就職目標,不管這張證照是否有助於謀職,至少在公共運輸系統上,多了一名熟稔「叫、叫、C、A、B、D」(叫—呼喚病患有無意識。叫—請人撥打急救電話,拿AED。C—胸外心臟按摩。A—暢通呼吸道。B—人工呼吸。D—使用AED電擊)的救護人士,突發病犯的獲救機率必然增高。

確如報載,近年來參加的人數有逐年遞減之勢,如果將CPR證照的取得,列為從事公共運輸系統謀職必備的加分條件,相信絕對可以把許多瀕臨死亡的人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劉維公/地方創生是職業美學政策
劉維公/聯合報

今年中秋,我收到一份果醬禮盒。它是台灣在地品牌的產品。該品牌在今年的三月與五月,接連在英國及日本獲得國際柑橘類果醬大賽大獎的肯定。其得獎的產品「橙花金棗黃檸檬」果醬,是以宜蘭、台中與台東出產的金棗、金桔、茂谷柑食材手工製作而成。我收到的果醬禮盒,則是該品牌與台灣選品店的聯名產品。其主要的食材是選自南投的臍橙。

這幾年來,上述這類型的產品,強調手工製作、小規模生產、真材實料、在地連結等特色,已經成為一個得到消費者支持的利基市場。它可以是果醬、啤酒、巧克力等農產加工品,也可以是包包、圍巾等服飾品。這樣的利基市場趨勢往往被當作是傳統手工製造業的復甦,而忽略背後所代表的豐富時代意涵,尤其是勞動力變遷的課題。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發布的數據,自二○一三年到二○一七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成長高達百分之一一四,預估到二○二一年將可以達到六十三萬台。台灣是全球十大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二○一六年時,平均每一萬名工作者中有一百七十七台機器人也在工作。到了二○一七年,該數據成長到一百九十七台。

面對今日越來越多機器人被投入到勞動工作領域,擁有職業美學素養的人類勞動者,在職場上將具備相對優勢的競爭力。機器人的強項是強化工作產出的效率,職業美學的重要性則是在於昇華工作產出的價值。

以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果醬為例,有職業美學意識的工作者會清楚主張,果醬產品的差異不單純是由口味來決定,每一罐果醬都有消費者要去認識的知識、要去欣賞的文化,以及要去實踐的品味。這些工作技能是目前機器人還無法勝任的工作項目。

討論職業與美學的關聯性時,大家往往會馬上聯想到空姐空少的服務表現,或是奢華品牌旗艦店的展示設計。這似乎認定,職業美學的應用只侷限在於特定的專業工作領域與人士。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我們務必要認真思考如何在更廣泛的工作領域中培養具有職業美學技能的人才?正當政府大力倡議科技人才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職業美學的人才培育工作。

在其經典著作《職人新經濟》(Masters of Craft)中,理查.E.歐塞霍(Richard E. Ocejo)指出,擁有職業美學素養的勞動者具備製作文化劇目(cultural repertories)的能力。消費者接觸到產品與服務的過程,就像是欣賞一齣舞台劇或音樂會。透過文化劇目的方式,職人建立起令他人無法抗拒的消費吸引力。

當代職業美學的發展趨勢為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提供清楚的推動方向。不是產業升級,也不是特色產業,而是人才培育才應該是它的推動核心。在地方大力推動職業美學運動,將會為地方建立穩固的發展基石。(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聯合筆記/從友台到傷台的王毅
陳言喬/聯合報

中共外長王毅對記者提問奪我邦交國是否有助蔡英文連任,連說兩次「這什麼邏輯」。王毅任國台辦主任時與台灣友好,如今兩岸走向對抗,王毅反成奪我邦交國操刀者,歷史與時代的變換快得讓人唏噓不已!

十年前,兩岸關係走向坦途,王毅在兩岸最美好的時光中當了近五年的國台辦主任。○八年七月王毅首次公開現身,他引用李白的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比喻兩岸經歷跌宕起伏,終於突破重重障礙,展開新局面。

此後王毅參與並推動兩岸重大交流:兩會復談、兩岸直航、陸客自由行、ECFA簽署、協助台中爭取到東亞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以及增加兩岸航班與宣布多項惠台措施等。

王毅謹記胡錦濤所提,要把和平發展的新局面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克服可能出現的阻力和干擾。他對台灣客人說:「和大家相識、交朋友,志同道合地一見如故,就能成為朋友;即便政見相異,還是要加強溝通,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王毅還說,他非常願意去台灣看看走走!百聞不如一見,哪裡都想去,就連最高峰玉山都想去看一下。他想逛台灣的廟會、夜市,也會樂意當台灣夜市代言人。他把「兩岸一家人」掛在嘴邊,多次重申只要有利兩岸同胞,開創兩岸關係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大陸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動。

王毅確實結交到許多台灣朋友,他感性的話也讓很多台灣朋友深記於心。沒想到近三年,大陸連奪我七個邦交國,甚至還會更多,傷害中華民國最深的人,竟是當時這位知台、友台者。

王毅離開國台辦接任中共外交部長,加上台灣換民進黨當家,注定王毅的工作,從原本以他的外交專長研究放鬆台灣的國際空間,轉成藉由他對台灣的認識封殺台灣的國際空間。

人臣處國無私朝,王毅執行他的工作,外界難以知道他的心境轉折。但王毅曾明確警告台灣多次:背棄九二共識,兩岸交流的成果會得而復失;在蔡英文當選後也曾說,「希望台灣新的執政者願意接受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大陸認定蔡政府要對當前兩岸關係的走向負責,在此邏輯下,兩岸政治基礎不再,台灣持續丟失邦交國、國際組織不得參與、東亞運被封殺、取消陸客自由行,台灣咎由自取。

王毅回應媒體「這什麼邏輯」,反映出許多大陸人士不懂台灣選舉的邏輯:很多選民厭惡民進黨政府官員吃相難看、一手遮天,但更討厭中華民國的主權與生存空間被打壓,所以票又回到民進黨。

倒是有個邏輯是兩岸都懂的:當上頭風向變了,下面做事的人也得跟著調整。兩岸關係惡化,不只王毅的角色要變,台灣的海基會變得沒事可做,陸委會也變得只能每天發新聞稿罵對岸,兩岸過去的美好,俱往矣!

   
兩岸軍事緊張 互信才能止戰
剛鐵軍/陸軍退役少將(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為蔡政府時期兩岸軍事關係更為緊張。主因是因應台灣明年大選結果:其一,共軍機艦頻頻巡弋台海,並對美、日示警威嚇的武統準備。其二是在過去雙方軍事對抗下的相互默契,以及「九二共識」善意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兩岸降低敵意,共軍在西太平洋及台灣海峽也非最優先用兵方向。

中共十九大後,研判共軍對台全般作戰概念,係以東部南京戰區為主軸,戰略方向指向台灣與南海島礁,進行「圍點打援」、「阻止外軍介入」的指導。尤其近來頻以海空機艦繞台,形成對我花東縱谷及佳山基地防衛的威脅。共軍海空演訓壓縮我台澎防衛預警時間,若再強化電磁作戰更會對台形成巨大干擾 。

如果選後兩岸關係持續惡化,預判共軍武統程序如下:依據一九九六年「海峽演習九六一號」完成的攻台作戰程序,先飛彈攻擊,東山島外海海空先期作戰奪取制電磁、制空、制海權,平潭島三棲正規登陸作戰。二○一八年初共軍七十三集團軍下屬以合成軍態勢展現渡海登島演練,對台施壓形成武統的態勢。香港反送中期間,共軍七十四集團軍在東山島以中央統裁,紅藍對抗方式,實兵登陸及實彈渡海登陸演練,武嚇台港戰略態勢形成 。

共軍攻台想定如下:以優勢網攻,制電磁權,二砲及海空戰力,無預警下發起攻擊。先期以二砲及制電磁權癱瘓我指管通情等系統。制空作戰以先進隱形戰機摧毀我空中有生戰力,奪取台海制空權。制海作戰我無空優狀況下,被迫向東疏泊。共軍在其兩棲正規登陸輸具不足狀況下,選擇在台灣本島北、中、南一處行三棲正規登陸,建立兩棲合成旅戰術登陸場並轉攻為守,建立戰役第一梯隊集團軍登陸場,以利其戰役第二梯隊機甲部隊登陸,協力徹底摧毀我軍反擊,形成敵我陸戰對峙的戰略態勢。

另外的態勢就是選後兩岸關係改善,恢復「九二共識」,兩岸建立雙方善意及默契的軍事互信機制。以七十年的武裝對峙所累積情資建立相互查證系統,查證雙方兵力動態,如:共軍空中輪戰基地飛機架次、海軍應急機動作戰艦隊編成、南京戰區地面應急作戰部隊動態、二砲與空降軍動態;台澎金馬、太平島我軍兵力部署動態,兩岸並召開透明化的情報交換會議 。

兵法有言:「惡戰者,兵之王器也。」兩岸關係必須從政略上設計,才能互信止戰。政治上化解對立,並在軍事默契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維持台海和平。

   
美中對抗 台灣找突破利基
張延廷/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日昨美國空軍一架MC-130J型運輸機,再度由琉球嘉手納基地起飛,實施海洋長途飛行訓練,經台灣海峽向南飛再轉入巴士海峽向東脫離,進行反時針方向繞台一周後返回原基地。由於兩岸隔海對峙,美國及中共都在此區域內不斷相互試探,使台海局勢持續引起關注。

台灣海峽是國際海洋法公約適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類型,各國軍機、軍艦皆可在台灣海峽非領海部分享有自由航行權利。由於美國MC-130J機型為具有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多用途軍機,機上配有夜視設備、地形追蹤雷達、空中加油裝備、電子干擾等設備,通過台海上空自有特別意義。

面對中共海上勢力擴張,美國持續沿著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部署高存活率精準打擊能力,聯合此地區盟友的飛彈攻擊能力,配合空中、海上、電子戰和其他能力,展現美國正積極進行聯盟整合的防衛戰略,並在網路、太空領域加強區域合作以牽制中共。

由於中共實力增長,美、「中」戰略競爭情勢升高,雙方不斷搶奪話語權,以影響國際形勢走向。近來美國軍艦常態化通過海峽中線,乃著眼在促進台海及區域內的和平穩定。

美國已將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者,來自中共的挑戰,從產業到科技、軍事、太空、國際影響力,雙方長期戰略對抗的修昔底德陷阱難以阻擋。

美國與亞太安全繁榮息息相關,印太地區已成為美國在全球戰略的優先地區,為凸顯在區域的領導地位,美國全球軍力約有六成部署在印太地區,象徵對此地區和平安全的重視。

中共亦透過在東海、南海爭議海域的軍事活動,爭取天然資源,導致區域情勢不穩。而且中共近年來在太平洋諸島國鉅額投資,力求擴增在當地的影響力,並大力收買西方國家政治盟友,挖牆腳侵蝕他國的主權,亦對澳洲和美國產生戰略威脅。

中共對外以一帶一路擴大政經影響力,在國際上大量利用自由貿易的利益,卻對國內市場採取保護主義,使經濟成長為第二經濟體。但在政治上則加緊內部控制,壓縮自由與多元言論的空間,利用數位控制來箝制人民的思想與行動。中共與美國的貿易戰表面反映的是雙方貿易失衡,但深層原因亦在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制度,與專制獨裁的中共體制間的矛盾,使雙方結構性的紛爭不斷。

目前美國與中共的貿易談判已不是單純的貿易摩擦,美國基本動機是要求中共改變其計畫經濟模式,由於彼此具有多元與利害交錯複雜的特性,且仍存在政治、軍事、外交對抗的舊冷戰思維遺緒,台灣亦可在大國較勁中找到最佳的發展利基及突破機會。

   
真誠面對棒球 淚別恰恰 感謝有你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聯合報

九月廿九日夜晚,在台中洲際棒球場,兩萬多名爆滿觀眾身著傳統兄弟黃衫,見證恰恰最後一役,並向心中巨星道別。尊榮的引退儀式後,伴隨球迷不捨淚光,台灣棒球精神領袖緩緩步下熟悉舞台,結束絢麗球員生涯。

台灣棒球發展史上,從沒有哪位球員,最讓國人充滿期待,最能穩定球隊軍心。十五年國手生涯,雖無鋒砲驚天一擊,但恰恰的沉著穩健,堅韌的鬥志與拚勁,卻是深烙球迷心中。二○○八年資格賽,對韓之戰突襲短打,以頭撲壘拚出安打,點燃中華隊攻勢,球迷迄今難以忘懷;二○一三年經典賽,對澳之役以胸擋球,被大聯盟官網轉載,封以鋼鐵人稱號,更讓球迷揪心動容。在重大國際賽事中,恰恰是球隊定心丸,全國球迷的黏著劑,乃永遠的國家隊長。

二○○一進入中職,十九年職棒生涯,從代打到坐穩先發,他以獨特恰式打法,反向攻擊推打技巧,首季打擊即破三成,揭開恰是傳奇序幕。十五年三成打擊率、五次獲打擊王獎座、連三年拿下打擊王,另百轟兩百盜紀錄,且人氣王十五連霸,不啻樹立恰恰障礙。一路走來身著黃袍,球隊陣容幾經更迭,恰恰始終扮演核心,不惟球技超乎群倫,人品態度無從挑剔,更不吝於提攜後進,堪稱球隊精神導師,當年若無恰恰加盟,象隊絕無今日榮景。

恰恰視棒球為生命,他用熱情投入棒球,也用感情保護棒球。近年假球醜聞頻傳,職棒一再遭受凌遲,恰恰以其信用額度,點燃一把希望火炬,挽救職棒墜谷危機。二○○七假球風暴,隔年票房慘不忍睹,他以球迷塞車自嘲,透過幽默體貼話術,吸引球迷回到球場;二○○九黑象醜聞,他又錄製喊話短片,召喚球迷繼續支持,帶領小象重新站起;二○一○球季開打,恰恰與陳金鋒合體,公開宣示球員自律,帶領中職走出風暴。台灣棒球最壞年代,遇到最好的彭政閔;當我們懷疑棒球時,所幸還有一個恰恰。

除球技與人品出眾,恰恰場外積極充實自我,熱心參與公益活動。日昨自好友處得知,在繁忙的賽事之餘,恰恰還到大學進修,攻讀管理碩士學位,他卻低調從未公開。恰恰深知基層需求,擔任回饋列車大使,與小朋友分享經驗;三不五時購買球具,捐贈偏鄉貧困學校,也從未見掛名張揚。恰恰號召球界好友,舉辦火星人訓練營,指導基層球員技術,協會經費不足部分,由他自掏腰包支付。

十九年的職棒生涯,恰恰真誠面對棒球,竭盡所能燃燒自己,帶給球迷無限感動。從火星恰到鋼鐵人,儘管英雄終將告老,紀錄必然會被超越,但廿三號黃衫丰采,必將永駐球迷心中;而執著的棒球哲學,也將成為世代典範。

   
橘世代清單:人生有夢 永遠不老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創刊,筆者拜讀一系列橘世代名人夢想清單,深深覺得人生只要還有夢想,永遠都不會老。

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涼靜好,也是一年四季最溫暖明亮,熱情燦爛的季節,秋日風情甚至勝過春天。中老年邁入人生之秋,經過青春歲月的打拚,換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管輝煌黯淡,肩上的重擔總算逐日卸下,來到橘世代,最閒適的年紀,得以停下匆匆的腳步,去實現年輕時的夢想,慢慢品嘗人生的風景。

認識一位七十歲的大姊,她奕奕的眼神閃爍著光芒,她告訴我,到老都要追求夢想,她說她還有許多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還想做許多事,然後她參加讀書會、寫作班、當志工、重修夫妻關係,逐一實現她的夢想清單。一位五十幾歲的大哥,他說,他在預習老後,下班後,每天到山上踏青拍落日,用鏡頭捕捉夕照美景及四時風光,用一幀幀影像述說一個個故事。他說,每天的夕陽都不一樣,不一樣的美,只要用心觀察體會,雖然近黃昏,但夕陽無限好,他退休後最大的夢想就是要出一本圖文繪本。樓上甫退休的大姊,周末總是一身勁裝,帥氣和老公騎重機御風而行。

如果你不把自己當老人,永遠都不會老。大陸一對退休夫妻,用養老金環遊世界七年,接受央視訪問時說「如果待在家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過同樣的生活,和離開沒兩樣,就容易生病,走出去才有活力。」在旅遊中開拓視野,他們也因此變得年輕,因為勇敢追逐夢想,他們從不覺得自己老,慢慢忘記年齡的存在。

所有到老依然有夢想的人,都是不畏懼老之將至,以坦然樂觀的心態迎接人生秋天。日劇《退而不休》,男主角在退休後頓失人生目標,但危機也是轉機,他終於明白,退休不是生前告別式,第二黃金人生才要開始。我的老闆已八十三歲,這家公司是他一生的心血和夢想,在他的字典裡,永遠沒有退休這兩個字,而工作之餘,身體硬朗的他,爬山、種菜、旅遊等,逐一實現著他的黃昏夢想清單。

高齡化社會,老化不可忽視,你已經擬定好第二人生的夢想清單,並且準備圓夢了嗎?「好野橘、愛吃橘、健康橘、時尚橘、好學橘、愛玩橘、好心橘」,不妨,在寧靜悠遠的秋夜,逐一寫下你的夢想清單,讓人生下半場依然精采可期。

   
師資真的充足嗎?108課綱不能說的秘密!
少子化浪潮,學校面臨減班,教師都面臨超額,怎麼可能有餘力再聘科技領域教師?但教育部卻強調,目前九成五學校都不缺科技領域師資,且絕大多數都是聘用專任師資。這個說法真是令人懷疑。

海水變酸?軟絲沒在怕
數百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快速攀升,使得海洋變得愈來愈酸,進而影響許多海洋生物生存。但有兩種頭足類動物的生存力,讓科學家感到驚訝,那就是侏儒微鰭烏賊和萊氏擬烏賊,而後者正是餐桌上可看到的軟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