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我收到一份果醬禮盒。它是台灣在地品牌的產品。該品牌在今年的三月與五月,接連在英國及日本獲得國際柑橘類果醬大賽大獎的肯定。其得獎的產品「橙花金棗黃檸檬」果醬,是以宜蘭、台中與台東出產的金棗、金桔、茂谷柑食材手工製作而成。我收到的果醬禮盒,則是該品牌與台灣選品店的聯名產品。其主要的食材是選自南投的臍橙。
這幾年來,上述這類型的產品,強調手工製作、小規模生產、真材實料、在地連結等特色,已經成為一個得到消費者支持的利基市場。它可以是果醬、啤酒、巧克力等農產加工品,也可以是包包、圍巾等服飾品。這樣的利基市場趨勢往往被當作是傳統手工製造業的復甦,而忽略背後所代表的豐富時代意涵,尤其是勞動力變遷的課題。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發布的數據,自二○一三年到二○一七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成長高達百分之一一四,預估到二○二一年將可以達到六十三萬台。台灣是全球十大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二○一六年時,平均每一萬名工作者中有一百七十七台機器人也在工作。到了二○一七年,該數據成長到一百九十七台。
面對今日越來越多機器人被投入到勞動工作領域,擁有職業美學素養的人類勞動者,在職場上將具備相對優勢的競爭力。機器人的強項是強化工作產出的效率,職業美學的重要性則是在於昇華工作產出的價值。
以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果醬為例,有職業美學意識的工作者會清楚主張,果醬產品的差異不單純是由口味來決定,每一罐果醬都有消費者要去認識的知識、要去欣賞的文化,以及要去實踐的品味。這些工作技能是目前機器人還無法勝任的工作項目。
討論職業與美學的關聯性時,大家往往會馬上聯想到空姐空少的服務表現,或是奢華品牌旗艦店的展示設計。這似乎認定,職業美學的應用只侷限在於特定的專業工作領域與人士。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我們務必要認真思考如何在更廣泛的工作領域中培養具有職業美學技能的人才?正當政府大力倡議科技人才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職業美學的人才培育工作。
在其經典著作《職人新經濟》(Masters of Craft)中,理查.E.歐塞霍(Richard E. Ocejo)指出,擁有職業美學素養的勞動者具備製作文化劇目(cultural repertories)的能力。消費者接觸到產品與服務的過程,就像是欣賞一齣舞台劇或音樂會。透過文化劇目的方式,職人建立起令他人無法抗拒的消費吸引力。
當代職業美學的發展趨勢為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提供清楚的推動方向。不是產業升級,也不是特色產業,而是人才培育才應該是它的推動核心。在地方大力推動職業美學運動,將會為地方建立穩固的發展基石。(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