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台股破底翻 報復性反彈 |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在美股電子期上漲的激勵下,台股昨(21)日破底翻,呈現報復性反彈,三大法人齊買超,其中外資買超逾180億元,終場指數大漲361點收市,漲幅居主要亞股之冠。 加權指數昨日漲幅達2.35%、收15,728點,順利站上5日均線。盤面上,八大類股齊揚,其中尤以金融股大漲3.4%表現最為強勢;權王台積電(2330)則上漲7元、收505元,漲幅1.4%,並收復500元大關。 < ... | 就市論勢/電動車、電子標籤 聚焦 | 楊遠瀚(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經濟日報 | 盤勢分析 Fed 6月升息3碼,7月、9月也可能都是2至3碼,雖然鮑爾給出較明確的升息路徑有望降低不確定性,但未來幾個月的加速升息,將影響資金流動性與實體經濟,且在通膨數據未明顯改善前,市場擔憂將持續,而升息會造成股市評價修正及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衝擊股市波動加劇。 投資建議 先前台股反彈整體量能偏低, ... | 台股目標指數 高盛再下修 |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受各項國際總體利空衝擊,台股近期表現弱勢,高盛證券繼5月調降台股評等由「優於大盤」至「劣於大盤」、目標指數由21,000點降至17,800點後,再度降至17,600點。 高盛在昨(21)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雖然調降台股目標指數,但仍看好ABF載板、銀行、自動化、能源等四大產業,並建議投資人擇優布局。其中,在數位化及科技轉型題材方面,台積電(2330)、 ... | 法人:台股未看到落底訊號 |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台股加權指數在連續八個交易日下跌,一口氣跌掉1,302點後,昨(21)日終於大漲361點收市,站回5日均線之上,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能不足,為「價漲量縮」格局。 加上仍有經濟衰退疑慮、上檔套牢賣壓,以及月線向下、KD高檔下翻等技術指標不利等狀況,法人表示,台股仍屬於跌深弱勢反彈的「短多長空」格局,中長線恐將持續向下修正,且目前還沒看到明顯的落底訊號,逢高仍以保守為宜。 統一 ... | 5月券商純益增逾九成 |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台股5月震盪收紅,雖然一度嚇跌至15,616點,好在月底短線買盤歸隊,大盤留下1,191點的長下影線,連帶證券商獲利回溫。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昨(21)日統計,5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月增91.3%,來到27.54億元。 今年來,受到俄烏戰事歹戲拖棚、中國對疫情實施封控、亞幣競貶走勢,加上通膨高漲迫使聯準會(Fed)加速緊縮政策,台股跟著繃緊神經,導致5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27.54億元,較4月的1 ... | 數位支付服務ETF 搶眼 |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聯準會(Fed)上周宣布將基準利率調升3碼。國泰投信ETF團隊副總鄭立誠認為,Fed展現與通膨對抗到底的決心,但也強調升3碼不會成為常態,通膨的高峰有望落在上半年,股市下半年有望走出頹勢,此刻投資要鎖定二大指標「產業趨勢明確、具藍海市場」的標的。 鄭立誠進一步舉例,如:生活中高度使用的數位支付,及區塊鏈技術將迎來的新一代Web 3.0網路,對 ... | 智冠三事業群 展望佳 |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遊戲通路龍頭智冠(5478)昨(2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王俊博指出,今年遊戲、網路行銷、金融科技等三大事業群展望都不錯,期盼業績能持續成長。 王俊博表示,疫情考驗企業經營與風險應變能力,智冠持續開發三大事業群新服務樣態,其中,網路廣告行銷、金融科技事業群營收合計占比已超過三成,相關服務需求仍高度發展。 王俊博認為,未來智冠仍會以多角化經營策略,提供全面性服務支援 ... | | | 昇達科 5月EPS 0.27元 |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昇達科(3491)近期股價波動劇烈,昨(21)日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布自結5月稅後純益2,300萬元,年減67%,單月每股純益0.27元;4、5月合計獲利3,900萬元,年減49%,每股純益0.63元。 若加計首季獲利數字,昇達科前五月稅後純益為8,300萬元,每股純益1.34元。昇達科去年5月稅後純益為6,900萬元,因有業外處分雷捷公司6,600萬元獲利,不計業外獲利,去年5月稅後純益為300萬元 ... | 亞泰 Q2營收估成長5% |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影像感測(CIS)模組大廠亞泰(4974)昨(21)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4.3元,除息參考價51.4元,盤中最高一度站上52.3元,填息逾兩成,終場收52元,上漲0.6元,逐步邁向填息之路。 亞泰本季營收4月受緬甸廠因當地潑水節而工作天數較少影響,下滑至2.95億元,5月營收回溫至3.74億元,月增26.9%。亞泰預期,本季營收將優於去年同期;外界估計,亞泰6月營收將超越4億元,本季營收季增約5% ... | 宏□、華碩 拿到教部訂單 |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消費性PC市場不振,宏□(2353)、華碩今年重兵轉向商用市場,其中,台灣教育部今年的「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專案,將購買約61萬台學習載具,宏□、華碩、蘋果皆是得標廠商,有望為營運後市增添動能。 教育部去年宣布推動2022年到2025年為期四年「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投入總經費200億元,今年9月前會新購61萬台平板並開發學習內容,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目標。 根 ... | 華孚大陸擴廠 明年投產 |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機殼廠華孚(6235)昨(2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蔡豐賜指出,因應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華孚已規劃加大投資大陸馬鞍山廠產能,在馬鞍山地區設立二廠,預計今年取得土地並開始建設,最快2023年9月投產。 蔡豐賜表示,華孚除了持續爭取歐美亞各國汽車供應商新機種訂單之外,也將滿足區域性即時出貨需求,建立當地合作夥伴,例如越南、墨西哥、歐洲各國的一階(Tire 1)客戶提供服務,並 ... | 華泰 5月每股賺0.14元 |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封測廠華泰(2329)昨(21)日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告5月自結獲利9,600萬元,年減30.43%,每股純益0.14元。 法人指出,隨著記憶體封測及固態硬碟(SSD)模組接單回溫,華泰營運逐漸回溫,積極布局覆晶及系統級封裝(SiP),爭取5G、物聯網、車用電子相關訂單,以提升營運。 另外,華泰與頎邦合作開發覆晶晶片尺寸封裝(FCCSP)已小量出貨,覆晶系統級封裝(FCSiP)也有客戶進行認證 ... | 良維報佳音 奪蘋果大單 |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連接器廠良維(6290)接單報捷,近期拿下蘋果Apple TV全部訂單,出貨單價較前幾代產品高一至二成,並獨吃蘋果HomePod mini升級版訂單,加上戴森、亞馬遜等大客戶新品,以及電動車等應用放量出貨,董事長李淳正昨(21 )日看好第3季傳統旺季效益可期,第4季將是全年營運高峰。 李淳正表示,雖然目前市場有些雜音,但對良維影響不大,今年上、下半年營收 ... | 合晶12吋產能 拚增四倍 |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合晶(6182)昨(21)日召開股東會,公司透露,正強攻半導體12吋矽晶圓市場,將在兩岸大擴產,預期明年底集團12吋矽晶圓總月產能可達5萬片,較現階段大增四倍,大咬全球晶圓廠擴產潮帶來的龐大矽晶圓商機。 合晶昨天股東會通過去年度盈餘每股配發1.35元現金股利等議案,並宣布7月19日為除息交易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8月10日。合晶昨天股價漲2.2元、收52.4元。 合晶今年首季合併營收30.38 ... | 聚和 獲利有望締新猷 |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 化工大廠聚和(6509)昨(21)日舉行股東會。聚和表示,由於客戶群需求持續暢旺,主力產品生物緩衝劑目前在手訂單已滿載到年底,下半年營運可望比上半年好。法人認為聚和今年業績和獲利有機會再創新猷。 聚和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47.29億元、稅後純益4.29億元,都創新高,每股純益2.48元,通過1.25元現金股利配發案,以昨天收盤價43.3元計算,現金殖利率2.9% 。 展望營運前 ... | 臺慶科 瞄準利基產品 |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電感廠臺慶科(3357)昨(21)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7元,以及完成董事改選,隨後舉行的董事會選舉謝明諺續任董事長;展望營運後市,公司看好在新一代電子終端產品及應用推陳出新,可望驅動新一波電子零件產業技術及需求提升,將持續提高利基型產品出貨比重。 臺慶科表示,在精密繞線電感方面,主要應用於網通、面板、消費性電子及車用電子市場的封膠式薄型功率電感,今年沒有擴產計 ... | 界霖攻車用 比重衝50% |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功率導線架廠界霖(5285)昨(21)日舉行股東會,通過配發4元現金股利,為歷年最高水準,展望後市,董事長蔡上元表示,今年業績目標逐季成長,全年超越去年新高,同時提升高雄楠梓、中國大陸蘇州和濟南生產效能,以及電動車三大功率產品開發能力,強化高毛利的車用產品布局,預計最快今年底車用比重可達50%。 界霖股東常會通過盈餘配發現金股利2元,加上資本公積配發每股2元,合計4元。蔡 ... | | | •跟著除權息節奏賺價差 掌握5撇步獲利手到擒來 今年至6月初為止,外資全年賣超7000多億元的台股,或多或少會影響今年的除權息行情。不過沒有關係,我們在選股上盡量找具有下列特性的股票,如股價位置相對較低,有很多好的個股,股價都在「年線」之下,這些個股就很值得留意。
•施振榮/培養未來人才要超前部署 日前與一位醫界朋友交流,對於國內醫學系學生總額是否應該鬆綁,那位醫師友人的看法認為目前醫界的現況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會地區的醫師已足夠,但偏遠地區的醫師不足,如果考量巿場供需的現況,一旦開放醫學生的錄取名額,他擔心會對醫界造成供過於求的影響。但我的看法不同,「培養未來巿場需要的人才要超前部署」,要為未來需求預做準備。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