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有一家公司,利用Google Glass紀錄醫生行醫問診所有的過程,當作對於醫生的保護,這項計畫順利募得2,000萬美元的投資。消息傳回台灣,很多醫生都說要買Google Glass,因為替病人看診時最好完整紀錄,病人與家屬可以自行上網點閱,免得未來有醫療糾紛時,病人說要提告,醫生連自保的證據都沒有…… |
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成為近日新聞焦點,醫病之間對立關係日形緊張,由衛福部所推動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已完成審議,可能於近日完成立法。雖然此法號稱希望補償患者、要促進醫病和諧,不過就醫師的觀點來看,要用醫糾法改善醫療糾紛,恐怕是「提油救火」。
「醫療意外」是人力無法預測或改變的,但醫療糾紛要預防的則是打錯針、開錯刀、給錯藥等「醫療錯誤」。以給藥錯誤為例,根據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的統計,從2008年開始藥物事件便躍居通報案件的第一位,每年約有1.9萬件,其中有560餘位患者遭受中度以上的傷害,900餘位患者遭受輕度傷害。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藥物事件的錯誤有43%發生在醫囑開立階段,27%發生在給藥階段,16%發生在藥局調劑。
進一步來分析2014年第4季通報的藥物事件,最多是從醫生開立醫囑時就發生錯誤,再來是給藥時搞錯。無論在醫院與精神科醫院,造成藥物事件的原因皆以人為因素為最高,其次則為系統因素,例如工作狀態/流程設計因素(可複選)。
圖一、醫院藥物事件錯誤發生階段
資料來源: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4年第4季報表
註:(N =5,445 ;N為本季通報事件數;此項目為複選)
圖二、醫院藥物事件給藥錯誤階段之錯誤項目明細
資料來源: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4年第4季報表
註:(N =1,586 ;N為本季「醫院藥物事件給藥錯誤階段」事件數;此項目為複選)
台灣的護理荒到底有多嚴重?
依衛福部試評鑑數據統計,二百家醫療院所的不及格率竟高達七成五!過去在臨床上,小夜班一個護理師要照顧十五到二十個病人,大夜班一個人更要照顧二十至三十人,說是「血汗醫院」,實在一點也不為過。根據國外研究,一個護理師照顧六病人已是極限,若加到八個,死亡率將增三成。台灣護理人力的嚴重缺乏,當然是影響醫療照護品質的關鍵。
台灣過去在進行評鑑醫院時,只有將白天班的護病比列入評鑑項目,直到今年才正式將三班護病比都納入醫院評鑑,不過離醫改會目標的1:7,仍有很大差距,且護理長也能納入照護名額灌水計算,地區醫院更允許到1:15,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表一、醫院評鑑基準「急性病房全日平均護病比」
資料來源:健保署104/3/27
蘇懷仁:推動智慧醫療 以鄉村包圍城市
從台灣的醫療照護現實環境來看,仍是高度依賴護理人力,因此導入智慧化和自動化,是減少人力依賴的重要工作。工業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透露,已過世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生前對於推動智慧醫療也非常有興趣。蘇懷仁曾經告訴他,醫院體系是保守的,台灣若要推動智慧醫療,一定要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作法」,讓病人去告訴醫生,「為什麼人家有你沒有?」美國很多醫院都是因為病人反應,「隔壁醫院有你們沒有的設備,所以我要去隔壁醫院」,成為促使醫院更新設備的力量。客戶之間若形成需要,醫院自然就會改善。
台中榮民總醫院是全台第一家實施電子病歷的醫院,包括護理紀錄、給藥及執行治療紀錄。以病患的呼吸監護為例,台中榮總將呼吸治療科儀器連線,並產生電子化表單,改善傳統手填式呼吸監護紀錄單的缺失,可減少人為發生錯誤的機率。另外,台中榮總也已導入無線傳輸生理量測系統(WiDAS),可與現階段大部分的醫療儀器連接,透過數據傳輸,大幅減少護理師花費在抄寫數據的時間,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正確性,減少護理師不一定必要的工作投入。
圖三、無線傳輸生理量測系統(WiDAS)操作示意圖
圖片來源:台中榮民總醫院
改善醫療效率 醫院走向智慧化
要推動智慧醫院,最常見的作法是從改善醫療的基礎設備做起。行動醫療推車(Medication Cart)是透過無線技術環境,整合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實現模組化觸控介面,讓護理人員只要利用觸控點選查詢,就能確認病患的生命徵象及給藥狀況,並得到院內即時資料的交換,達到給藥自動化;而醫師也能登入查詢各種化驗單或影像及醫囑醫令、處方修改、病摘等,方便醫師完成醫護作業,並能進一步結合電子病歷之應用。
圖四、凌華科技推出的智慧化的行動醫療推車。
圖片來源:凌華科技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33期:推動智慧醫療解放醫護人力 別讓台灣淪為「血汗醫院」!】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瀏覽《北美智權報》第133期
訂閱《北美智權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