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聯發科推出全球首款十核心晶片 2015台灣半導體成長5.5%優於全球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8 第9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聯發科推出全球首款十核心晶片 2015台灣半導體成長5.5%優於全球
   
深入報導 推動智慧醫療解放醫護人力 別讓台灣淪為「血汗醫院」!
   
研發創新 沒有電信業者加持 穿戴式設備起不來?
   
智財管理 專利倘賣無?談談Google 專利蒐購計畫
   
 
聯發科推出全球首款十核心晶片 2015台灣半導體成長5.5%優於全球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年上半年新興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減少,台灣半導體產業前兩季表現不如預期,不過受惠於聯發科將推出全球首款十核心晶片「MediaTek Helio X20」,加上智慧型手機新產品將陸續問世,今年下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相對樂觀,全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達23,247億新台幣,較2014年成長5.5%,表現優於全球的成長率3.8% …

 
推動智慧醫療解放醫護人力 別讓台灣淪為「血汗醫院」!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最近美國有一家公司,利用Google Glass紀錄醫生行醫問診所有的過程,當作對於醫生的保護,這項計畫順利募得2,000萬美元的投資。消息傳回台灣,很多醫生都說要買Google Glass,因為替病人看診時最好完整紀錄,病人與家屬可以自行上網點閱,免得未來有醫療糾紛時,病人說要提告,醫生連自保的證據都沒有……

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成為近日新聞焦點,醫病之間對立關係日形緊張,由衛福部所推動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已完成審議,可能於近日完成立法。雖然此法號稱希望補償患者、要促進醫病和諧,不過就醫師的觀點來看,要用醫糾法改善醫療糾紛,恐怕是「提油救火」。

「醫療意外」是人力無法預測或改變的,但醫療糾紛要預防的則是打錯針、開錯刀、給錯藥等「醫療錯誤」。以給藥錯誤為例,根據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的統計,從2008年開始藥物事件便躍居通報案件的第一位,每年約有1.9萬件,其中有560餘位患者遭受中度以上的傷害,900餘位患者遭受輕度傷害。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藥物事件的錯誤有43%發生在醫囑開立階段,27%發生在給藥階段,16%發生在藥局調劑。

進一步來分析2014年第4季通報的藥物事件,最多是從醫生開立醫囑時就發生錯誤,再來是給藥時搞錯。無論在醫院與精神科醫院,造成藥物事件的原因皆以人為因素為最高,其次則為系統因素,例如工作狀態/流程設計因素(可複選)。

圖一、醫院藥物事件錯誤發生階段

資料來源: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4年第4季報表
註:(N =5,445 ;N為本季通報事件數;此項目為複選)

圖二、醫院藥物事件給藥錯誤階段之錯誤項目明細

資料來源: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4年第4季報表
註:(N =1,586 ;N為本季「醫院藥物事件給藥錯誤階段」事件數;此項目為複選)

台灣的護理荒到底有多嚴重?

依衛福部試評鑑數據統計,二百家醫療院所的不及格率竟高達七成五!過去在臨床上,小夜班一個護理師要照顧十五到二十個病人,大夜班一個人更要照顧二十至三十人,說是「血汗醫院」,實在一點也不為過。根據國外研究,一個護理師照顧六病人已是極限,若加到八個,死亡率將增三成。台灣護理人力的嚴重缺乏,當然是影響醫療照護品質的關鍵。

台灣過去在進行評鑑醫院時,只有將白天班的護病比列入評鑑項目,直到今年才正式將三班護病比都納入醫院評鑑,不過離醫改會目標的1:7,仍有很大差距,且護理長也能納入照護名額灌水計算,地區醫院更允許到1:15,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表一、醫院評鑑基準「急性病房全日平均護病比」

資料來源:健保署104/3/27

蘇懷仁:推動智慧醫療 以鄉村包圍城市

從台灣的醫療照護現實環境來看,仍是高度依賴護理人力,因此導入智慧化和自動化,是減少人力依賴的重要工作。工業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透露,已過世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生前對於推動智慧醫療也非常有興趣。蘇懷仁曾經告訴他,醫院體系是保守的,台灣若要推動智慧醫療,一定要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作法」,讓病人去告訴醫生,「為什麼人家有你沒有?」美國很多醫院都是因為病人反應,「隔壁醫院有你們沒有的設備,所以我要去隔壁醫院」,成為促使醫院更新設備的力量。客戶之間若形成需要,醫院自然就會改善。

台中榮民總醫院是全台第一家實施電子病歷的醫院,包括護理紀錄、給藥及執行治療紀錄。以病患的呼吸監護為例,台中榮總將呼吸治療科儀器連線,並產生電子化表單,改善傳統手填式呼吸監護紀錄單的缺失,可減少人為發生錯誤的機率。另外,台中榮總也已導入無線傳輸生理量測系統(WiDAS),可與現階段大部分的醫療儀器連接,透過數據傳輸,大幅減少護理師花費在抄寫數據的時間,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正確性,減少護理師不一定必要的工作投入。

圖三、無線傳輸生理量測系統(WiDAS)操作示意圖

圖片來源:台中榮民總醫院

改善醫療效率 醫院走向智慧化

要推動智慧醫院,最常見的作法是從改善醫療的基礎設備做起。行動醫療推車(Medication Cart)是透過無線技術環境,整合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實現模組化觸控介面,讓護理人員只要利用觸控點選查詢,就能確認病患的生命徵象及給藥狀況,並得到院內即時資料的交換,達到給藥自動化;而醫師也能登入查詢各種化驗單或影像及醫囑醫令、處方修改、病摘等,方便醫師完成醫護作業,並能進一步結合電子病歷之應用。

圖四、凌華科技推出的智慧化的行動醫療推車。

圖片來源:凌華科技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33期:推動智慧醫療解放醫護人力 別讓台灣淪為「血汗醫院」!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瀏覽《北美智權報》第133期

訂閱《北美智權報

 
沒有電信業者加持 穿戴式設備起不來?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自從Apple Watch於今年3月初發表以後,不少產業分析師及業者都對今年穿戴式設備的市場信心十足,甚至揚言2015是穿戴式設備的元年。誠然,自Apple Watch問市後,的確帶動了穿戴式裝置的商機,從表1的統計資料就可以發現,從2014年至2019年,在所有穿戴式裝置中,手錶 (環)的占比最高,甚至有高達90%的比例;然而,如果將穿戴式設備以「時尚」及「功能性」來區分,智慧型手錶無疑是「時尚」比「功能性」來得多,所以如果單靠Apple Watch加持,穿戴式設備的市場及應用很難全面普及,也難持續成長。國外已經有不少電信大廠與穿戴式設備廠商配合,為穿戴式設備使用者打造更好的生態系統,也唯有這樣,穿戴式設備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很多Apple迷可能會不服氣,認為Apple Watch不止是時尚,功能性更是一流,但如果仔細一想,穿戴式設備最大的潛力市場是在健康偵測、醫療照護及保全這些領域,所以如果從穿戴式設備中所獲得的數據只能傳送到手機或是筆記型電腦等個人資訊設備的話,那充其量只能做到個人健康資料的管理,如果無法接上物聯網、網際網路,再以大數據分析,那所發揮的功能是很低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功能性不高,智慧型手錶的購買者不是為了時尚或是潮流,會去買一只不算便宜的Apple或是Samsung智慧型手錶嗎?

表1: 全球穿戴式設備出貨量及市占比,不同產品之年度成長數據2014-2019 (百萬件)

產品種類

2014 出貨量

2014 市占比

2015出貨量

2015 市占比*

2019出貨量*

2019 市占比*

腕飾

17.7

90.4%

40.7%

89.2%

101.4

80.4%

模組

1.6

8.3%

2.6%

5.7%

6.7

5.3%

衣服

0.0

0.1%

0.2%

0.4%

5.6

4.5%

眼部裝置

0.1

0.3%

1.0%

2.2%

4.5

3.5%

耳部裝置

0.0

0.0%

0.1%

0.1%

0.6

0.5%

其他

0.2

0.9%

1.1%

2.4%

7.3

5.8%

總數

19.6

100%

45.7%

100%

126.1

100%

資料來源 : IDC Worldwide Quarterly Wearable Device Tracker, March 30, 2015.(*預估數據)

電信營運商的角色

早在一年多前,中華電信便針對醫療市場推出了首批的穿戴式裝置,與成功大學共同研發出智慧型手錶,並委由德愛企業代工生產。該裝置可以將個人的運動量、行走步數及靜態活動時的熱量消耗數據傳輸至智慧型手機;而且,智慧型手錶作為手機的配件,也可搭配相關的行動加值服務,如此一來,整個領域的生態鏈才能完整的建立起來。雖然,中華電信的智慧型手錶並沒有炒熱本土的穿戴式設備市場,但它的方向及策略是正確的。

同樣在一年多前,2014年2月,日本NTT正式宣布與化工廠商日本東麗工業 (Toray) 合作研發智慧型服飾 - Hitoe。Toray在創立時是以纖維與紡織品為主業,後來才慢慢擴展至塑料、化學製品、藥品、醫療產品、IT相關與複合材料等產業。NTT DoCoMo與Toray合作的智慧型運動衣除了可供運動員使用外,還有睡衣及帽子,穿戴者可以在睡眠中記錄各項資訊,來檢視自己身體狀況。作為日本第一電信大廠的DoCoMo,配套的電信加值服務當然不會少,也唯有這樣,穿戴式設備中所收集到的珍貴數據才能順利及即時上雲端,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利執行後續相關行動。

NTT與日本東麗工業 (Toray) 合作研發的智慧型服飾

照片來源:http://buzzap.jp/news/20140130-docomo-toray-hitoe/

台灣的智慧型服飾業者愛克智慧科技 (AiQ Smart Clothing)也有同樣的認知。從金屬纖維技術起家,AiQ於2012年起自南緯實業集團下之金鼎聯合科技纖維獨立,成為智慧衣專業製造商。公司的行銷總監康琦婌指出,「為了推廣業務,AiQ常在國內外參展,但只會選擇電子相關的展會,而非紡織展或是服飾展;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們參展的目的是找合作夥伴,而不是賣衣服。」

康琦婌所指的合作夥伴主要是電信業者或是加值服務的業者,因為AiQ的智慧衣有很大部分是以醫療及生理監測為主要市場,所以數據資料的即時傳遞十分重要。舉例說,若穿戴者為心臟病患或是高血壓患者,如果身穿的智慧衣偵測到的資訊不能即時傳遞,那即使是穿戴者身體出現異狀 (如血壓飆升),也無法即時得悉而立即作出救援動作。智慧衣的功用如果無法發揮,那價值就如一件普通服飾無異。

愛克智慧科技的BioMan系列智慧衣

照片來源:AiQ Smart Clothing提供

2015年也許真的是穿戴式設備的元年,但市場能否持續增溫或是做大,相信除了看Apple、Samsung的動態外,電信業者的加持也不容忽視。

 
專利倘賣無?談談Google 專利蒐購計畫
張宇凱/北美智權專利工程研究員
Google常常向外買專利,但在最新的專利購買推廣計畫中,並未針對公司與企業的這種專利組合巨頭,反而對於一般業界比較忽視的小型專利持有者來廣發英雄帖,不啻是一種充滿創意的反向思考。藉著這種「天下英雄會少林」之武林大會的活動形式,Google將可以有效地收集與瞭解還有多少的專利被世人所遺忘,同時試著從中找出珍珠並產生不同的專利組合。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