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第三勢力為何需要攀附民進黨?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9 第35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為何思念總在分手後
聯合報社論 聯合/第三勢力為何需要攀附民進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競爭力排名的虛與實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食不安 廠商何時才願扛責
民意論壇 台灣工程師有在成長嗎?
嚴防MERS 別像韓荒腔走板
蔡英文要以什麼代價維護什麼現狀
大膽讓洪秀柱選吧!
酷經濟/大立光的實力不是偶然的
圖書統一定價 無關閱讀的經濟問題
山難國賠… 只能長嘆!
選民不是天生國民黨或民進黨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為何思念總在分手後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最近立委論戰,位在農地的非法工廠是否應延長就地合法期限。公務部門常要處理這種擦屁股之事,將違法者「就地合法」,顯現可能法規本來就不合理,或從一開始就執法不嚴,最糟糕的是從中醞釀出選擇性執法的空間。看來,台灣從立法、執法、到修法,都在欺善怕惡,罪莫大焉。

「良田種工廠」一事,也引起反省近年來延燒的「農舍變豪宅」現象。當年民進黨蘇嘉全因此一議題在選戰中形象大傷,最後卻被判定農地及農舍未違法,事實上,坐擁「豪宅農舍」者遍布藍綠。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曾不斷為文呼籲檢討農地開放自由買賣政策,他當年即因反對農發條例這項修法而辭官求去。如今,一方面可見年輕人返鄉務農風氣興起,另方面則是土地投資客搶購農地牟利。真正的務農者投書感慨不已,並對彭前主委表達懷念及欽佩之意。

思念總在分手後!台北市前市長黃大洲當年與陳水扁、趙少康力拚市長選戰時,形象被詆毀到谷底,以連任優勢卻戰績墊底。但今天市民享受大安森林公園「都市綠洲」而讚嘆之際,都不免想起黃市長當年的功勞;他也自曝,時常收到陌生市民的感謝,欣慰自己走過的留下痕跡。再往前看,當今一談起政務官風範,總要遠推至李國鼎、孫運璿等人,好像典範只存在夙昔。

每一個政策之利弊得失,如果一開始就尊重專業權威,如果允許國家長期發展策略發揮功能,如果「政客+利委+財團」的金權組合能被打破,自然可得出有利全民的決策方向。如今檯面上只見「現任打前朝」的一團混亂,老百姓則徒留「思念總在分手後」的感嘆!

   
聯合報社論
聯合/第三勢力為何需要攀附民進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受太陽花學運激勵,新世代參與二○一六立委選舉出現一波熱潮,是可喜現象。然而,觀察所謂「第三勢力」與民進黨最近在爭取區域立委提名上的齟齬頻仍,不僅反映了「第三勢力」本身的角色定位曖昧,也使得台灣政黨政治與街頭政治間幻影式的呼應關係,大幅曝光。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日前說出「混帳」、「愚蠢」之重話,痛責民進黨不肯在立委選區協調上作出讓步,認為應該各讓出十席參選空間給「時代力量」和「社民黨」兩個第三勢力政黨成員。此外,幾位有意參選的學者也相繼抨擊民進黨,有人指責蔡英文承諾「徵召」他參選,最後卻仍要和民進黨員「比民調」;另有人則放話,民進黨若拒絕與其「協調」,他們就要與蔡英文「切割」云云。

這些雜音,在在反映出第三勢力對民進黨態度的不滿;但更耐人尋味的則是:為什麼第三勢力或學者名嘴參政,卻需要仰賴民進黨的「禮讓」?再試問:如果是貨真價實的「第三」勢力,何以急著與民進黨「協調」與「整合」?

其中原因很簡單:太陽花學運中的第三勢力,和選舉政治中的民進黨,其實原本就是「表」和「裡」的關係。親綠人士和奉林義雄為精神領袖的學運主導者,藉著「反服貿」的議題,打著「公民運動」的旗幟,成功地在街頭把馬政府弄得灰頭土臉,並協助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取得大勝;現在,他們要求論功行賞,似乎也是理直氣壯的事。問題是,儘管蔡英文和民進黨皆大大受益於太陽花學運的氣場,但回到現實政治,各個地區都有既定的綠營人士在長期經營,硬要誰讓出選區、退出選舉,談何容易?

進一步看,「第三勢力」一詞,本身即充滿了曖昧與誤導。社會大眾原本期待的「第三勢力」,是希望台灣能在「藍」和「綠」之間撐開新的政治空間,所謂「第三」,不僅要有別於藍綠,更要能超越藍綠的對峙。然而,現在「第三勢力」一詞卻被置換了內容,專門被綠營及林義雄和其追隨者用來指稱新成立的「時代力量」和「社民黨」兩黨。而這兩個政黨,如果只能依附在民進黨腳下,靠著綠營的禮讓或協助才能取得國會席次,就算掛著不同的政黨旗幟,民眾如何知道他們真正的立場和角色為何?又如何知道他們不會成為民進黨的附庸?

在藍綠對峙拖累民主政治下,台灣確實需要新的政治力量出現,以翻轉目前兩黨的杯葛及惡鬥現象。但是,如果所謂「第三勢力」,卻變成兩個攀附於綠營的親綠小黨的代名詞,他們以支持蔡英文的總統大選,用來交換民進黨在立委選舉的退讓和卵翼;這對選民而言,當然構成嚴重的誤導,對於化解藍綠對峙也毫無助益。就理念和戰略而言,「時代力量」和「社民黨」兩黨之間確實存在若干差異;其中,時代力量的現實性和行動感更強一些,社民黨的左翼色彩和理想性更高一些,這也是兩黨無法整合為單一政黨的主要原因。但若要追問本質,稱他們為「二點五勢力」或許更名副其實,因為兩黨均難謂獨立的「第三勢力」。

事實上,去年此時,柯文哲也是打著第三勢力的旗號參選,以「白色力量」自詡。但他上任半年至今,卻將全副精力用在清算前朝,幾乎忘了市政建樹;也因此,「第三勢力」的光環被消耗得很快。這點,也正是台灣民主政治中一直無法消除的幻影:人們把「公民運動」吹捧上天,卻因為政治標籤的混淆和欺罔,而把期望寄放在一個虛而不實的「救世主」身上,甘願供其驅遣;直到最後期待幻滅,人們才會發現是自己愚弄了自己。

眼看形勢大好,民進黨對「時代力量」、「社民黨」或親綠人士參選表現得不願相讓,其實可以理解,現實政治本來就遵循利益至上原則。事實上,民進黨也看穿,林義雄其實無力整合他手中的兩個年輕小黨;相形之下,林義雄用粗魯的方式要求綠營禮讓第三勢力,就顯得失態和無理。原因是,缺乏自主能量和獨立定位的政黨,就算能攀附他黨進入國會,充其量只能扮演搖旗角色。那麼,標榜「第三勢力」,會不會太自我膨脹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競爭力排名的虛與實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日昨公布最新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表現較去年進步兩名,在61國中排名第11、亞太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這樣的成績固然值得肯定,但國際排名的進步對很多國民而言,總有一種脫離現實、虛有其表的距離感;消除這種虛、實之間的落差,才是IMD評比的真正意義。

IMD競爭力排名的評比共有四大項目,台灣表現都不錯,包括「政府效能」排名第九、「經濟表現」第11、「企業效能」第14等,只有「基礎建設」退步一名,掉到第18。除了基礎建設外,其餘表現都比2014年進步,值得給自己拍拍手;特別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三個亞太主要競爭對手都只有中段班的表現。其中,日本從21名跌至第27,南韓排名25,中國則是第22名,顯示我國在過去一年的努力獲得關注及肯定。

多年來,台灣在各項國際經濟評比的表現其實不俗,但社會、產業甚至外資卻越發無感。這種「考試成績悖離實際表現」的疑慮,可能比屢屢拿獎狀的喜悅要嚴重許多。例如若把台灣看做是國際股市的一支個股,則理論上,在競爭力評比名列前茅的情況下,理應要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才對。然而,我國外人直接投資(FDI)表現卻長年無起色,在今年的單項評比中排名倒數第14。這種績優股卻沒行情的現象已經很弔詭;韓國競爭力遠低於我國,外人投資金額卻是我國的三倍,更加凸顯成績與實況脫節的嚴重程度。

換一個角度觀察,恐怕也會得到相同或類似的結果。一國的國際競爭力或許有多重定義,但基本是指一國滿足國際市場需求,同時維持並創造國民實質收入的能力。因此,理論上,競爭力愈強的國家,創造國民財富的能力也應該愈高。排名在台灣前面的十個國家,包含美國、香港、新加坡、瑞士、加拿大及挪威、瑞典等,似乎都能符合這個定義,但台灣的競爭力與創造國民財富間,也出現了嚴重的背離與落差。

很多數字都能反映台灣近年實質收入不增反減的問題,最近網路流傳的一篇文章,更做了鮮明對比。這篇文章放了幾張20年前(1995年)報紙的徵人廣告舊照: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起薪32K,快遞及送貨員起薪30K,而當年台北市信義區的房價是一坪29萬元。20年後,這些工作的起薪幾乎沒變,但信義區的每坪房價早已破百萬。

這種國際競爭力排名上升,但人民的實質收入未顯著增加的「特殊案例」,除了很值得IMD及我們自己的政府好好研究分析外,其背後延伸的經濟與社會不穩定問題,更需要正視。IMD的評比項目無法看出這些不斷擴大中的壓力點,但在今年的報告中已經指出,台灣今年的挑戰在於促進社會凝聚力與社會融合,以及增加就業機會與收入平等,其正是用「警語」來補充評比排名無法顯現出來的問題。簡言之,就業機會增加及薪資成長只是基礎,如何提升不同階層間收入的公平性,以及提升實質的消費能力,更是凝聚社會共識的基礎。

這些評比的「虛」與大家生活經驗的「實」,困擾了台灣十年。過去評比成績一好,政府就大肆宣傳、沾沾自喜,表現退步就怪在野黨怪環保,這一、兩年可能逐漸感受到社會早因這種虛實背離的問題而冷眼相對,因此相對低調。這是好的開始,但淡化國際評比的重要性充其量只是避免引發爭議,仍無助於問題的改善及化解。因此,仍期勉權力在握的當政者負起責任,盡全力消除這種虛實背離的落差,讓績優股獲得投資人的支持,讓競爭力的果實讓全民共享。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食不安 廠商何時才願扛責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食安風暴燒不完,民怨沸騰,社會反商情結高漲,其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商人總是視民眾的信任如無物,一次又一次原諒,卻換來一波又一波的食安風暴。商人荷包賺飽飽,卻不對生產的產品負責任,消費者可以相信誰?

統一、光泉、金車、名牌食品 (悅氏)、黑松、長庚生技、頂新…等,這些都是國內知名的食品大廠,多數民眾基於「信任」大廠的金字招牌,掏錢購買,事後卻發現知名大廠一樣會用低價劣質原物料混充,甚至產製場所衛生不良、委外加工,一旦產品出問題,大廠卻「龜縮」,把責任推給代工業者或原料廠商,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加上政府縱容、輕罰,令人無奈。

尤其最近一波問題茶飲和茶包中,長庚生技、公館農會也因為代工廠出問題,產品被迫下架,讓不少消費者失望,原來強大醫療後盾和農會品牌,也不是品質的保障。

尤其,「農會」是全台302個農會共有品牌,不少消費者是基於信任農會才購買產品,就算委外代工,也應嚴格把關,掌握代工廠用了哪些原料、製程如何、是否符合食品衛生安全要求;這次事件公館農會當然責無旁貸,不能一出事就推給加工廠。

商譽建立不容易,但一次出事,多年建立的信譽就毀於一旦,更糟的事,大小廠商推卸責任後,等風頭一過,就開始改包裝、加碼促銷,最後又重新上架銷售,這種千篇一律的危機處理戲碼,消費者早已厭倦了。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品牌大廠才願意扛起責任,對自己使用的原料、自家生產製作或代工的產品完全負責,政府也要思考,在食安制度上,還能更積極為廣大民眾做點什麼。

   
民意論壇
台灣工程師有在成長嗎?
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聯合報
我們國家工程師的確不少,可是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外國有相當多的著名工程師,比方說,當初設計米格機的人,叫做米高楊、格羅維基,他們設計的戰鬥機因此就叫做米格機。還有一位設計俄國重型轟炸機的人叫做Tupolev,俄國現在很多重型轟炸機的名稱都是由Tu開頭,例如Tu180等等。再如電機方面,有好幾個線路都是用當初發明人的名字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有一個線路叫做Gilbert Cell,就是為了表示對Gilbert的敬重。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外國很多工程師的地位相當高。可是我們好像沒有這種非常有名的工程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可以想見,這些著名工程師的成就都不是在大學念書時就已經有了,幾乎都是在職場上經由不斷地磨練,學問越來越好,所以工程師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國家現在很多高薪的工程師,工作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大家都以此為傲,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這些工程師是沒有時間學習新學問的。我們幾乎可以說他們沒有在學問上成長,這是相當危險的事。

一個好的工程師必須廣度要夠,不要說設計重型轟炸機,就以設計一個檢驗儀器來說,總負責的工程師必須知道電路設計、機械設計、光學以及軟體。沒有一個人在大學時就精通這些學問的,所以大學畢業以後,他在某一家公司工作,就一定要慢慢地吸收很多新的知識,使他的廣度夠。

但有一點更麻煩,那就是工程師的深度也要夠。大多數的工學院學生在學期間所學的東西多少都有一知半解的現象,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我們國家的工業越來越需要特別的學問,比方說,半導體工程師不能只會操作儀器,最好能夠徹底懂得半導體科學,而這個過程也只能在職場上完成。

所以,不論是擴展寬度或者加重深度,工程師都必須在職場上有所成長。如果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我是非常擔心的,因為他不太可能有時間吸收新知識,也沒有時間使自己的學問深度更加好。對工程師而言,這種情況對他是不利的,因為他到了中年就發現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雖然有一些經驗,可是那些技術有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對新的技術卻又完全茫然。公司覺得這種工程師薪水高,技術有一點落伍,還不如去找一位薪水低而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因為這個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極有可能是比較新的。比方說,也許他學了很多新的程式語言,而那些年紀大的工程師可能毫無所知。也許學生知道很多電機方面新的知識,可是這些年紀大的工程師並不知道。

對公司來講,這是一大損失,這些年紀大的工程師是極有經驗的,換了一批小毛頭來做事,他們雖然知道一些新的知識,可是毫無經驗,我就不相信這些小毛頭能夠設計一架重型轟炸機。

所以不論對於工程師或公司,工程師都不可以太忙。好的公司一定要鼓勵工程師在職場上繼續成長。我在美國一家電子公司做事的時候,我的上司就強迫我到一所大學的夜間部念書。我當時去念的是量子力學,相當難的課。上司說,如果我不去念就不能加薪。很希望我們的工程師有這種機會能夠不斷地吸收新知識,也將舊知識的根基打得非常好。工業界必須知道,我們需要有經驗而學問又好的工程師。

   
嚴防MERS 別像韓荒腔走板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聯合報
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為二○一二年起源於約旦的新SARS病毒。此病毒基因上不完全等同於SARS,但二者同屬冠狀病毒,臨床表現極為類似。中東冠狀病毒有更高的死亡率、更強的傳染力、更長的流行期與潛伏期,管控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必須更加小心,否則很可能會落到和南韓相同的命運。

中東冠狀病毒在二○一二到一三年流行之初的幾次區域感染爆發,讓我們對此病毒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個病毒是會社區傳染的,舉凡家庭看護、同住子女、同遊友人、交通工具的共同乘客,都有報導被感染而發病。這與十年前的SARS幾乎只在醫療接觸者發病,是截然不同的,顯示傳染力肯定高於SARS。

此病毒既然能在社區傳染,醫療院所肯定無法倖免。有趣的是,在法國曾出現相鄰一點五公尺的鄰床病人也被傳染,這顯示中東冠狀病毒,一旦住進台灣的醫院普通病房,隔壁床被傳染的機會就很高了。因為台灣的醫療機構設置辦法規定,床間距為一公尺,有的偷雞摸狗的醫院小於一公尺的大有人在。這種病人只要一進醫院,就必須關進隔離病房,在外面耽擱的時間越短越好。南韓這一次的感染爆發,指標案例沒有辦法立即住進隔離病房,在外面沾過的醫院都有可能被感染。

在二○一三年四月一次突尼西亞的家庭聚集中發現,指標案例死亡但沒驗出病毒,二個兒子一個為共同暴露者,另一為接觸者,均為病毒陽性。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只要臨床與流行病學資料吻合,即使檢驗陰性仍不可排除為冠狀病毒感染。可見此病的病毒學檢驗,並不如流感那麼可靠,可能需要綜合其他資料佐證才行。這無形中對於管控作業,增加了許多難度。

二○○三年SARS在台灣鬧得轟轟烈烈,當初管控最成功的區域為中區,管控的成果為全區全時期無院內感染。中區成功的秘訣,在於完全管控中部六縣市的隔離病房,以快速的臨床判斷,管控隔離病房的占床,讓中部地區隔離病房永遠有空床。急診室一旦有一丁點懷疑的病人,都能立刻住進隔離病房,大大的減少了病人在外遊蕩的時間。到了後期,中區的隔離病床占床率,甚至只有百分之二十,怪不得能成功的守住,無院內感染的爆發。

南韓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得荒腔走板,彷彿台灣SARS早期的亂象。已經出現了接觸者的接觸者感染,這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大多二波就結束了。所以,南韓此次要爆發成類似台灣上回的SARS,是絕對有可能的。我們自己可要提高警覺,一旦南韓出現了社區感染,旅遊警示就必須升級。醫院中旅遊史也必須要有強制訊問的機制,疑似病例的處置及隔離病房的清查與掌控,也是未來該很快落實的。

經歷過SARS之後,我相信台灣在呼吸道傳染病的管控上,絕對是世界一流的,但每個病原的些微差異仍要考慮到,才會有盡善盡美的空間。

   
蔡英文要以什麼代價維護什麼現狀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聯合報
民進黨表示,蔡英文主席提出的「維持兩岸現狀」主張,就是維持台海和平以及兩岸穩定交流。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好的說法。但問題在於,如何能做到?

大陸政策看起來雖是經緯萬端,但如究其源,可歸結出一個很簡潔的公式:台灣願意用什麼樣的代價(資源),去維持一個什麼樣的兩岸關係?

例如,民進黨可以主張台灣獨立,但代價可能就是兩岸兵戎相向。

又如,民進黨說,沒有九二共識。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則說,沒有九二共識,那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就是可能的代價。

又如,在陳水扁政府時,先是在二○○二年講出兩岸「一邊一國」,隨後又提出「公投綁大選」,再又提出「正名制憲」;台海穩定受到重大衝擊,美國無法忍受而出手。當時國務卿鮑爾先回嗆「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後來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二○○四年再說「我們都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無需防衛台灣」。那也是代價的一種。

台海穩定是需要代價的。

馬政府主張一國兩區/九二共識,於是架構出一個穩定且具兩岸和平紅利的「台海現狀」。很清楚的,這個現今超過七成台灣民眾滿意的「現狀」,就是奠基在一國兩區/九二共識之上。

所以回過頭來,民進黨必須告訴台灣人民,你們所主張的構成「台灣民眾最大共識」的「維持台海和平以及兩岸穩定交流」,要架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你們願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這跟買賣一樣,不能只說「我要這個」或是「我要那個」,而是要看你能/願付出多少去得到「這個」和「那個」。這是台灣人民有權知道的,美國人也在等這個同樣的答案。

   
大膽讓洪秀柱選吧!
洪長源/文史工作(彰縣二林)/聯合報
國民黨的總統黨內初選走到今天,天王大老不登記,洪秀柱只好跳出來,但是大老就是不放心,於是啟動什麼防磚機制。

須知時代在變,難道國民還看不來嗎?選民不希望老是看到老面孔,尤其經過陳水扁與馬英九,起初都是人氣沖天,到最後卻都是毒藥,因此選民不再對天王寄以希望,反而希望中生代素人面孔帶來新希望。柯文哲及基層許多鄉鎮長、議員、鄉鎮民代表、村里長,都是新面孔當選,表示選民也希望求新求變,尤其是年輕選民對天王認同度低。

洪秀柱不是天王卻有天王的優點,雖然要挑戰蔡英文不是簡單事,但國民黨大老們就放手讓洪秀柱一搏吧!縱然輸了,表示國民黨仍有年輕一輩撐起一片天,哪怕四年或八年後,風水不會轉回來?

   
酷經濟/大立光的實力不是偶然的
林建甫/聯合報
最近大立光續創台股股王歷史天價的紀錄。大立光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短期當然是受iPhone 6s可望提前上市的影響,但背後應歸功於產品優勢以及掌握市場趨勢。

和其他同業相比,大立光塑膠鏡片產品的良率更高,且技術領先競爭對手。近年來提供消費者拍照及錄影功能的鏡頭,成為手機必備裝置。大立光的產品具有競爭力,更被蘋果公司選為主要供應商。隨著iPhone的熱銷也帶動公司業績成長,二○一四年財報每股稅後盈餘高達一四四.九元,同樣刷新台北股市個股的EPS新紀錄。在全球的勁敵環伺下,如何突破重圍,大立光過去的發展經驗,值得產業借鏡。

一九七○年代是我國光學鏡頭產業的萌芽期,廠商由日本進口相關零組件,進行光學精密鏡片OEM業務為主。八○年代開始大量生產傻瓜相機,並在出口優惠關稅之下,大量為歐、美等國生產。同時期成立的大立光,從研發生產玻璃、塑膠鏡片起家,在技術上堅持自主研發,專注在提升產品的品質,不進行財務操作及參與外部活動。這個堅持為公司獲得當時全球最大照相機廠商柯達的大筆訂單,證明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正確的。

另外,徒有技術優勢還不夠,洞悉市場趨勢順勢而為,也是大立光邁向世界第一的關鍵因素。二千年時期隨著相機的規格越來越高,變焦鏡頭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大立光同樣憑藉著自身技術水準優勢,不對外採購相關技術專利,自行研發變焦鏡頭,但由於當時相關專利技術主要由日本廠商掌握,相機廠商擔憂若採用大立光的鏡頭,可能會有侵權的疑慮,導致大立光面臨產品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面對困境,公司高層決定將產品轉為手機鏡頭的新興領域,並在國際大廠尚未布局之前,全力投入研發,成為全球手機照相鏡頭的領航者。而在十年後的現在,公司股價屢創新高的表現,更是公司產品具有競爭力的最好佐證。

以此對比同樣皆是光學產業的上市櫃公司盈餘表現,二○一五年第一季除大立光外,其他八家皆面臨虧損,且虧損幅度更超過二○一四年全年的一半以上。這凸顯出全球化時代資訊發達下存在著「只有第一,不見第二」的「贏者通吃」現象。唯有成為市場的佼佼者,才能享受豐碩的果實。

從大立光的發跡歷程來看,要在市場立足,產品競爭力是核心關鍵。面臨市場趨勢轉換,企業家應運用現有優勢,盡早轉型為下一個市場做好準備,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圖書統一定價 無關閱讀的經濟問題
林穎禎/研究人員(德國波昂)/聯合報
文化部再次丟出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議題,但在與出版業者的諮詢會議中仍舊未取得共識。雖然文化部強調的是「振興閱讀」,但與會業者正反兩邊各執的立場背後,說穿了就只是「生存」的經濟問題。圖書統一定價並非一個絕對必要的措施,單以強調一體化的歐盟來觀察,德、法、荷、奧等國有統一定價制度,而英、比、瑞、捷等則無任何措施,但這些國家的所謂「閱讀人口」始終不低,出版業者也不因此蕭條。

台灣消費者已養成折扣買書的習慣,上游出版業只好調高定價預留與通路商的折扣談判空間,小型特色書店因為沒有數量的優勢,必須錙銖必較;大型書店雖然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但在折扣談判所耗費的心力也令其苦不堪言。在這個扭曲的結構中,最得利的是消費者,縱使如此,消費者保護協會仍認為,一定要從消費者感受出發,否則統一定價會引起消費者反彈。

「統一定價」絕對是現代競爭法的例外狀況,作為「文化產物」的圖書雖然被排除在自由競爭之外,但出版業者作為經濟活動的一環,同樣必須面對競爭。然而「競爭」在這裡應是以其所能提供的特色立足市場,使圖書產業呈現多元風貌。習慣於折扣買書的消費者也應認知,圖書是知識及訊息加值的內容產業,本身的消費價值不同於一般民生物品,其文化意涵大於消費意涵:我們可能常常光顧某家餐廳點某一樣餐點,但甚少會購買同一本書。

如果參考他國的圖書統一定價制度,會發現圖書統一定價不是一個制度而已,而是與圖書相涉的各個環節。以德國為例,一八八八年出版行業組織的交易規則就有統一定價,但德國卻直到二○○二年才頒布《圖書統一定價法》,這當中當然有對所謂「文化產物」的認同過程,也面對過反壟斷法的挑戰。在圖書價格的確不夠親民的德國,圖書的消費稅也其實是被壓低的了,更為了避免學生買不起教科書,圖書館裡同版本的教科書可能有高達數十本供學生借閱;而圖書館以原訂價格採購書籍的同時,也因為「公共借閱權」制度,圖書館必須依照每年借出書籍的數量付費給著作人版權使用協會。

今年四月廿三日「世界圖書日」當天,德國聯邦經濟部推出《圖書統一定價法》修正草案,重點在將電子書(E-Books)正式納入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範圍,也明確規定在德國境內販售的圖書都受統一定價的拘束。這兩個重點或許也是台灣欲實施圖書統一定價制度必須斟酌的,特別是後者,將對兩岸服貿協議中的開放印刷及圖書業產生莫大影響。

   
山難國賠… 只能長嘆!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各大報頭版報導國內首宗山難國賠案例,看完報導,我只能長嘆!

發生山難,家屬拜託、感謝搜救人員都來不及,怎會提國賠訴訟?但家屬不但提國賠獲勝,在打官司的幾年間還賣屋成立基金會,從不爬山的人轉而投入完全不一樣的「面山教育」志業,這份毅力與情操令人動容。

反觀敗訴的消防隊,動員近五十名警義消、山青搜救,努力五十一天,有時還全身濕透、又濕又餓,能說他們怠於執行職務嗎?

國家賠償成立的要件必須是:公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故意或過失,或者是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本案法院以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判國賠,也許有其依據,但以救難的規模,說「怠於」執行職務,似乎也難讓人理解。

我倒覺得整起悲劇是搜救者能力不足、判斷錯誤加上運氣不佳所致。這種錯誤與不足,歸因於怠於執行職務,消防隊就敗訴;若歸因於能力不足、運氣不佳,則家屬就敗訴;若更進一步,分析個別消防員若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除了消防局敗訴外,換成該消防員要賣房子轉賠給賠償機關了。

任何救援行動現場情勢千變萬化,當下的任何決定以「事後諸葛」來檢驗,都會有值得檢討改進之處。消防員不是神仙,也會犯一般人會犯的錯誤,若救援失敗,就說怠於執行職務,可能失之嚴苛。但面對家屬提出洋洋灑灑的證據資料,一條年輕寶貴的生命殞逝,也必然要得到大家的重視。國賠勝訴,也確實引起社會重視。

任何遊樂場所,都有意外保險;登山,這種更具危險性的活動,為何沒有強制納保?若在申請登山許可時,也規定要「先保再上」,或許是除了「面山教育」外,制度面能再改進之處了。

希望,不要有山難。沒有人願意悲劇發生,若還要論斷龐大的搜救隊伍是否有犯錯到要國賠,則必然的反撲是:單獨一人登山難道不也是悲劇的根源?

   
選民不是天生國民黨或民進黨
施明德/人權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台灣早已是極端功利、世俗,凡事只探求勝負,只在乎價格而輕視價值,正義早就被利益擊敗的社會。人人看事務先問能不能贏,然後西瓜偎大邊!這麼走下來,權貴被奉承,有錢人講話很大聲!從總統、院長,到國、民兩黨的領導群幾乎全是右派政客,一路劫貧濟富,爭著做財團的門神。

貧富差距已大到全球名列前茅,但是,政客、政黨、候選人們以統獨做歸類標準。統獨當然很重要,卻絕對不是唯一的,而且吵了這麼多年,連協調出一個朝野都能接受的兩岸關係處理原則,都沒有智慧。這樣的總統們、院長們怎麼對得起全國人民?說穿了,是拿兩岸政策做吸票工具,各自想要爭取其選民而已。蔡英文訪美「報告老大哥」,張志軍到金門「宣達聖旨」,都大大踐踏了中華民國的國格和台灣尊嚴!兩大黨卻樂此不疲,全忘了民間疾苦。

在國、民兩黨輪流執政下,富者益富,貧者益貧。根據倫敦政經學院最近全球的貧富差距報告,台灣人中十%的人占有全台六十二%的財富,其中,一%的富人拿走了卅二%的台灣財富(參考今週刊九六○期)!而國債已幾乎高達廿四兆元,換言之,連三級貧戶生下的嬰兒,一出生就要背負一百萬元的國債!這是什麼社會。

有候選人說,只要餅做大了,貧富差距就能縮小,真的嗎?一九九九年我國GDP是九.八一兆元,二○一四年則是十六.○八兆元,餅做大了,增加了七十一.三%,但台灣人的實質薪資每人每月從一九九九年的四.六萬元減為二○一四年的四.五五萬元。錢哪裡去了?財團、富人的口袋裡了。關鍵不是餅的大小,而是分配的不正義!

台灣的不正義,已充塞每個角落,居住不正義、土地不正義、環保不正義(如六輕)、食品不正義(如頂新魏家)、世代不正義(如國債)、城鄉不正義(二○一四年六都拿走七一九九.五億元,其他十四縣市才分國家預算的三一七八.四億元)。最後連政治資源分配都不正義!

國、民兩黨輪流執政,把政治資源霸為己有。他們的手段是透過「政治市場機制」使其合法化。他們設定一個高門檻,即必須獲得五%的全國投票數,也就是約六十五萬票!才能分得政黨補助款(今年修改成三.五%),分得不分區立委和提名總統候選人!六十五萬票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每年國民黨有黨產還向國庫領了二.九億元補助款,民進黨每年領了二.二億元,台聯五千多萬,親民黨三千多萬,其他進步理念的小黨、公民團體苦哈哈。

政治資源就是被藍綠兩大黨二十年來如此壟斷,而兩大黨又競相與財團、富人親暱,共生共榮。統獨議題就成為國、民兩黨的藍、綠煙霧彈。在這個大煙霧下,他倆連袂擁抱財團,爭做財團的門神,分一杯羹。

台灣已到了必須出現羅賓漢總統,羅賓漢政黨的時候了。我們不可能對大財團與鉅富殺雞取卵,但我們的政府絕對不可以再割肉餵虎。台灣人必須覺醒,尤其想從政,熱心宣揚進步理念的NGO團體,要團結自強。不用再向兩大黨懇求「禮讓」了,選民不是天生注定就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要有志氣,讓理念先行,個個都來做羅賓漢!劫富濟貧,從政者必須有俠義精神。沒有俠義精神的從政者,只是買辦之流。

公義必須普行於台灣!公義才是箭,才是劍。

   
【典藏藝術網電子報】合刊大慶祝!體驗數位閱讀大方送
提供您即時國內外藝術訊息,幫助您分析藝術市場,開拓您的藝術視野,並與您一起掌握藝術新未來!訂閱即有機會獲得數位雜誌!

你一定不知道的高溫劣敗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不知不覺就吃下高溫劣敗的食物,大家都知道油炸、燒烤物有害健康,但如烤番薯、杏仁果等,也是屬於高溫烹調的食物,吃下肚同樣有害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