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曾柏文/吳宗憲華麗引言的盲點


【跟我學日語—基礎報】提供寒暄問候、感謝、致歉、願望等日文情境對話,讓你在各種場合下做出適當的應對。 【信誼奇蜜0-3歲育兒報】提供育兒教養資訊、和孩子共處的好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多元教養育兒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30 第41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鳴人堂  | 鳴人堂粉絲團
最新文章 曾柏文/吳宗憲華麗引言的盲點
 
曾柏文/吳宗憲華麗引言的盲點
曾柏文/社會學碩博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有了彩色電視機之後,就再也沒有黑白!」這句鏗鏘有聲的話,堪稱吳宗憲在金鐘頒獎典禮上的金句。但對任何正視歷史的人,誰會真心相信,彩色電視機問世前的台灣,會「更有」是非黑白?

憲哥也感慨道,從前藝人「入行困難走紅容易」,因為只有老三台。但當他抨擊當前「阿貓阿狗可以上節目」時,似乎也並未去想想:當年又是哪些人得以入行?誰在篩選?依循什麼標準?反應誰的品味?

這類問題,還可以舉出幾個。

誠然,在金鐘五十的頒獎典禮中,吳宗憲對「媒體環境崩壞」的感慨,大概是唯一能跟蔡康永對「八卦作為時代精神」的註腳並列,成為整場典禮最有時代高度的亮點。況且身為表演工作者,吳並無太多責任,須對歷史做出更嚴謹的考證與交代。但當憲哥的慷慨陳詞在網路瘋傳,甚至被捧為「憲神」,他的話,或許值得稍微認真的檢視。

▎從傳統到民粹的轉身

有不少人拿吳宗憲過往主持節目的言行格調,質疑這次發言「言行不一」。例如許伯崧就回顧了憲哥的指標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追問其何以有資格可以抨擊所謂的「宅男女神」:

……印象最深的《我猜》單元有「xx系美女」、「真的假不了」,不管單元如何規劃,最終便是極盡所能的消費女體與正妹文化、並「量產」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的「我猜美女」,讓這些女性在娛樂圈以「從我猜出來」的符號做為職業競爭的資本。如果吳宗憲批判有太多的宅男女神,女神都比宅男還要多,那做為主導此一文化、並且模組化與量產這些「女神預備軍」的憲哥,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矛盾與扭捏的姿態?

言行一致確實是評論人物的關鍵;不過比起討論個人,我更關心他的說法,是否真指出某個媒體結構問題,並預示了改革方向?回頭咀嚼吳宗憲膾炙人口的發言,對我而言最鮮明的,是他在發言姿態上的某個迴旋:

當晚吳宗憲先哀嘆頻道暴增導致的媒體生態惡化,並在接續的內容針砭上,站到某種傳統保守立場,指責起現在太多不入流的「阿貓阿狗」崛起,甚至暗示了某種對「老三台時代美好」的追念。然而,當他講到後面對「我猜我猜」如此受歡迎,卻從未能敲響金鐘的聲冤,卻又下意識地倒向民粹,背靠收視數字,諷刺評審團保守判準的不食煙火。

從「傳統保守」到「以民粹對抗保守」,憲哥倏地轉身;卻沒太多人發現。

這種弔詭,其實折射出憲哥自身在台灣電視史上,作為「典範轉移夾心者」的微妙地位。他從老三台時期的綜藝節目班底起家,實占有昔日三台壟斷之利;然而憲哥卻非傳統外省文化品味下的A咖 (例如,相對於十三座金鐘加冕的沈春華),反而是在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浪潮中,因為更能回應本土觀眾的需求,才以「本土天王」之姿崛起。

憲哥將當前台灣電視的許多問題,歸咎到1993年頻道的爆炸性成長,不無道理;但弔詭的是,若不是當年頻道開放給予老三台龐大競爭壓力,逼著老三台需要更回應本土閱聽需求,這樣的「本土天王」如何能有這樣的揮灑空間?

▎從政治箝制到過度競爭

持平而論,憲哥指出電視「發照浮濫,導致資源不足」等現象,確實是台灣電視界過去二十年的主要結構問題。例如日前簡妙如才描述道

無線四台加上有線電視的一百多台,彼此競爭製作經費、廣告收益、人才、工作者、觀眾、還有那些零點幾的收視率。台灣電視產業,一下子從高端、昂貴的稀少資源,變成隨處可得、削價競爭的紅海、微利行業。

然而對頻道數擴張的針貶,不能模糊了過去老三台少數壟斷的惡。這種惡,還不僅是熟為人知的「政治力介入」;而是少數壟斷的本身,就會箝制社會觀點的多元。

因此,我們面對的其實是種兩難:台數太多會造成過度競爭、資源不足,台數太少又會箝制多元觀點。每個社會,都在兩端之間有某個平衡。問題是:台灣的電視媒體生態,是否平衡在理想位置?

回看台灣電視媒體史,1990年代踏著民主化浪潮,媒體改革重點在逼退「黨政軍」勢力。當年政府在後解嚴的氛圍中威信掃地,無力控管。改革者則在英美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將「市場化」當成保證自由的坦途,沒看清市場邏輯本身對自由的威脅。出於對市場競爭的篤信,我們太快、太毫不保留地開放頻道數擴張,方才掉入過度競爭的困局。

歷史不能重來,去談「當時如果」也無意義。但面對當前台灣量多質不精的電視頻道,我確實有時想像,NCC能否引領各家電視台,逐漸捐棄彼此門戶之見,促成更多跨頻道的合作製作,甚至是整體頻道數的減量整合,換取個別製作團隊相對充裕的資源。

▎資本體系的根本矛盾

不過前述想望,只反映某種主觀取捨的偏好。進一步拆解,這個困境其實是資本主義體系常有的一種矛盾:我們到底要儘量貼近理論上的「完全競爭」,甚至不惜用「反托拉斯」手段打破壟斷、限制企業規模,以維持體系中的多元/非壟斷;還是應接受一定程度的寡佔,換取個別企業體更大的規模,以提供某些「資本密集」產品,並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

例如,二次金改中的核心爭議是:我們到底該避免少數財團坐大壟斷,還是應該扶植某些「世界級」金融控股公司去國際競爭?比較台韓產業,也常出現以下懸念:台灣是否應整合過去「過於分散」的產業網絡,學習三星、現代等企業垂直整合,以其能在市場上分庭抗禮?甚近年高教改革,也有在「大學整併追求綜效」與「保有個別院校辦學特色」的爭議。

回看電視頻道爭議,抨擊當年浮濫發照,強調「媒體/節目資源規模」的論述,也常以中、韓兩地製作經費為標竿。即便其出發點,經常帶有對媒體勞動人權的左派關懷,但論述的取徑,卻常常掉入右派全球競爭的框架。

相對而言,即便少有人願意替當年廣電政策辯護,但在前兩年的反旺中延燒成「反媒體巨獸」抗爭後,大概也替電視台的併購整合之路,設下某種正當性的障礙。

這兩股論述,遲早應駁火。

▎代結語:吳宗憲的貢獻

台灣電視業面對的困境,還不只是頻道數膨脹造成的資源希缺,也不只是前述在「規模」跟「多元」間的價值抉擇。在閱聽眾的目光上,需面對網路媒體群起的爭奪;在資源配置的體制中,又要面對有線系統業者的利潤侵奪。不管是吳宗憲的陳詞,或是我這篇短文,都只處理了某個面向。

一如開篇所言,我無意要求身為娛樂型藝人的吳宗憲,在當晚的發言,負起更多在歷史考據與觀點完備上的責任。正如換日線主編張翔一指出的,憲哥當晚的話,至少足以代表無數「行內從業人員,在被高大上的評審們罵到一文不值後,想說的幾句心裡話」。張指出,這段話「非常有價值」,因為:

……以他的知名度,和在金鐘舞台放炮的戲劇張力,我認為會讓更多人注意到,「對阿,那是誰的問題?」然後就會有 [人]分享自家媒體寫過的文章。更多學富五車、熟悉廣電法、甚至戮力推動改革的人從過去到現在,相關的論述也會更容易被看見。接著,矛頭慢慢就會指向那些聽了他的話,在台下貴賓席、在官邸、在豪宅裡,卻笑不出來的人。」

吳宗憲能用舞台上一段膾炙人口的表演(對,那樣發言的本質仍是表演),激起社群上無數分享、辯證、討論,就已盡到一個表演工作者能做到的高度。而延續其發言掀起的社會關注,讓討論深化,其實是我們書寫者的責任。

延伸閱讀

陳樂融/「主持之王」:論黃子佼

周偉航/台灣綜藝節目的「無限挑戰」

簡妙如/誰該讓憲哥生氣?電視荒土觀眾自救手冊

曾柏文

大學主修化學與心理,後於倫敦政經與華威大學取得社會學碩博士。曾任職於歐盟「知識政治與新興融合科技」計畫、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ISEAS),與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IIAS)。我選擇從「知識社會學」視角切入,探究各種知識的生產、傳遞、運用、衝突,以及當中展現的社會向度。學術上,我聚焦於地緣政治對亞洲知識傳統的形塑。公共書寫上,我關切知識史、教育媒體、記憶認同,科技治理與各種專家與常民的對壘。

Google如何丟掉歐洲?
搜索巨頭谷歌如何輸掉了歐洲的反壟斷和解談判,並引來60億美元的罰款威脅?歐羅巴說:你可以當老大,但別濫用你的優勢。

斜倚和船 化身日本古文青
喜歡閑靜的朋友,在此推薦一個鮮為人知的「和船乘船體驗」,不用遠赴偏僻鄉間,在東京都江東區的橫十間川親水公園,就能體驗日本古時候的扁舟樂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