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一位同事,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他不只交換名片,還特別將你這個人「記錄」下來在一個小筆記本裡。
「從畢業以後,有開始有這個習慣。」他說。
將所有與他講過話的人、遇見過的人、打過招呼的人、交換過名片的人,通通記錄下來!
我聽完之後,瞪大眼睛。
算一算,他已經35歲了,離畢業大概已經十幾年。
「哇,十幾年來,這麼多人,你的人脈就會比別人還要好得太多了!」我讚嘆。
「不,剛好相反。」他說。
什麼?
剛好相反?
什麼意思?
「當我都寫下來,我才反而發現,我從20幾歲到30幾歲之後,『失去』了多少的人脈!」他說。
我聽得一頭霧水。
如果都寫下來了,怎麼會沒有人脈?
「你看看,我們有太多理由,沒辦法和這些人繼續保持聯繫。」他說。
怎麼說呢?
舉幾個理由來聽聽……。
於是他開始說了,說了好幾個理由,愈說愈多、愈說愈起勁,我大為驚訝。這些理由包括,當下太忙、當下心情不好、被很多事情佔據,加上也覺得沒必要,然後換異性朋友了、結婚了、有小孩忙了……還有就是當下「不喜歡」那個人,或者那個人「不喜歡」他……。
「我甚至計算過,」他說:「我20幾歲曾經認識過的人,到了30幾歲還在聯絡的,只剩下大約『15%』。」
什麼!
意思是說,我們20幾歲,正年輕氣盛,登山跳舞唱歌聚餐哈啦還有參加不完的活動,認識大量的男生女生,到了30幾歲,還有聯絡的竟然只剩「15%」。
意思是──我們損失了「85%」的人脈。
我覺得我自己似乎沒這位同事如此「損失慘重」,但我也嚴重懷疑,自以為都一直和朋友保持聯絡,恐怕是因為,我們根本已經「忘記」我們曾經「沒和誰保持聯絡」。我們根本忘記和誰誰誰見過面、和誰誰誰說過話,當然就再也不記得我們失去了什麼。
我們沒有記下來,以致於我們早就忘了那些人。
我們忘得一乾二淨,以為從來沒有這些人過。
還沒有Facebook的年代,你「損失」了多少「曾經」認識的人呢?
只因為這位同事有如此特別的記錄習慣,將他所認識過的人一一寫下來,才會有此體悟。其實,或許,每個人都是一樣,都「曾經」認識了一大堆人,但其實都沒有「留下來」。
從20幾歲到30幾歲,只留下15%。
看完這篇文章,將它轉寄出去,也提醒大家,好好珍惜現在的緣份,抓牢一點,別讓它跟著我們不中用的腦袋暫存記憶體,隨隨便便丟掉了。
Facebook行銷:入門容易,做好難!
這堂課是【獨家進階班】Facebook進擊奧義班:靠社群打造更響亮品牌的6個關鍵,到底社群怎麼連結過去50年,又怎麼開啟未來50年的最重要基礎觀念,6~10位小型課程,限目前已對社群瞭解、極想再加強理論基礎者,讓你永遠不會被問倒、可以侃侃而談
你開始經營粉絲團,開始辦活動,接下來,該是更了解社群背後的「學理」了。
到底怎麼下廣告,才能打到真正的TA!這堂課讓你一次搞懂「臉書廣告」
了解如何操作,才能讓品牌發酵、達到品牌效益!
Steven黃逸旻老師用他在臉書深耕6年、破千專案的經驗,不藏私分享!
這門課,不是教您「如何操作臉書」;而是教您如何「把臉書做成功」、做得「比競爭品牌好」!
從理論觀念到個案實務:Mr6好課程獨家課程「Facebook進擊奧義班」
這很可能是目前教授臉書,最深度、最專業的一門課了!限量小班制!限時販售中!歡迎儘快點擊報名訂位。
另一堂課是一堂最完整行銷傳播「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2小時打造品牌能見度,社群媒體無遠弗屆,深入你我生活的每一刻。社群內容行銷究竟要如何經營,才能打造更響亮的品牌?
對於行銷人員來說,「內容」還是最有效的行銷方式,比「一張圖勝過千言萬」策略更來的有效。
到底「內容行銷」真正的迷人之處和價值是什麼呢?
行銷傳播 透過社群媒體與口耳相傳發揚到極致,所形成的社群內容行銷-Social 行銷可帶來相當大的品牌效益。
除了提升品牌能見度,更重要的是:挖掘潛在消費者。
甚麼樣的內容創造,才能實質提升品牌能見度,而不僅是白費工?
豐富教學內容,2小時分享,紮實而難忘:
一、前言
二、社群行銷關鍵數據趨勢
三、消費者趨勢及觀察
四、「內容行銷」的理由
五、內容分類、意涵、表達形式
六、社群行銷主流媒體/操作策略/案例說明:
1. Facebook
2. youtube
3. 論壇
4. 部落格
5. 行動社群
七、內容創造策略、流程及成效評估
八、衡量社群行銷效益
限額6~10人,座位有限,歡迎儘快點擊報名訂位。
(圖片來源:Tinou Bao lin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