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結婚前夕,我殷殷託付每一位飛來參加婚禮的親友,請他們帶上一把台灣米。義國婚禮有項特別的習俗:新人步出禮堂時,觀禮來賓會拿一大把白米往新人身上撒……
▎義大利的米習俗
義大利跟台灣很像,有深厚的米食傳統,稻米成就許多美味。但講到義大利,大家會想到彈牙的麵,卻不知道義大利其實是歐洲最重要的稻米產區,米食亦衍生出許多迷人文化。「生在水裡,死在酒裡。」義大利人這麼形容米,無怪他們的燉飯料理讓全世界醉心。
2008年結婚前夕,我殷殷託付每一位飛來參加婚禮的親友,請他們帶上一把台灣米。義國婚禮有項特別的習俗:新人步出禮堂時,觀禮來賓會拿一大把白米往新人身上撒,祝福他們多子多孫,未來生活衣食不缺。
米在台灣習俗裡扮演重要角色:婚禮迎娶儀式中以米篩遮日,避免犯沖,也會用米篩封門防止福氣流失;對義大利人來說,稻米象徵豐足無匱、富貴興旺。大把大把的生米撒在新人身上,代表觀禮客人對新娘新郎滿滿的祝福。
這個傳統對吃米長大的台妹媳婦來說,親切異常:台灣的滷肉飯、筒仔米糕、香菇油飯、米苔目、炒飯,每一種家鄉味不但在成長過程中滿足口慾,也撫慰心靈。遠嫁異鄉的幸福時分,能被撒米祝福,當然要用台灣的陽光、空氣和水所孕育的好米。
義大利的撒米習俗沿襲自古希臘時期,這一脈相傳的文化裡,稻米是幸福象徵,當時人們會在穀物女神狄蜜特的神殿撒米或麥祭祀,祈求豐收,這個傳統便從神殿延續到了婚禮。
▎義大利的米歷史
有人說,米是開疆拓土的亞歷山大大帝從亞洲帶回的紀念品;也有人說,中世紀期間,阿拉伯人攻占西西里島時,輾轉將稻米從西亞傳入義大利;第三種可能是精明能幹的威尼斯商人,他們在東西交易過程中,讓稻米在歐陸落地生根。再怎麼眾說紛紜,食物史家們大抵同意稻米源於中國一帶,經由印度傳入義大利。因緣巧合傳入靴子半島的品種與台灣蓬萊米流著同樣血液,皆屬稉米,身材飽滿圓胖,米芯Q彈。
羅馬時期,稻米被視為珍貴的「進口商品」,奇貨可居,僅流通於王公貴族之間,並被視為養生治病的食材。牛津大學編撰的《義大利飲食百科》中記錄這麼一段:「羅馬人也吃粥--將白米滾煮至綿軟後加入杏仁露或牛奶,相傳有撫慰腸胃的作用。」不禁讓我想起有回用義大利米細細熬了廣東粥與公婆分享,不敢給多,小小一碗,完全不指望他們會說好吃。當時全然不知義大利人有吃粥習慣,而且心心念念都在擔心他們無法接受「外國食物」。吃畢,婆婆竟然激動地告訴我,那粥簡直像小時候生病時媽媽煮給她吃的一樣:大骨湯清甜米粒開花軟爛,簡單平淡卻香氣飽滿。外國媳婦熬煮出婆婆記憶裡的「媽媽味」,台灣與義大相似之處再添一筆,心裡著實感動。
▎大家都愛燉飯
產米的北義三大區利用各地特色食材,發展出不同的燉飯料理。在松露和巴洛羅紅酒的故鄉皮耶蒙特,這兩項頂級食材融入燉飯,讓餐食身價非凡。來到維內多大區的旅遊勝地威尼斯,不能錯過綜合海鮮燉飯與烏賊墨汁燉飯,它們是地方菜的天后天王:前者集結魚鮮與米香於一盤,後者的特殊風味深受大眾喜愛。色澤金黃的米蘭燉飯,有「燉飯之王」的美稱。傳說十六世紀米蘭大教堂興建時期,番紅花是用來彩繪教堂玻璃的顏料,一位粗手粗腳的工匠,不小心把這黃澄澄的染料撒進米裡,陰錯陽差成就經典美味。
如同台灣過年會吃年糕、端午時節粽香飄飄、孩子滿月吃油飯,義大利的各個節慶裡也少不了米食身影。
▎白米裡的兩地相思
虔心學習兩地食材愈久,愈常發現「異中有同」的驚喜。稻米,就是最好的例子。義國寒冷冬天裡,習慣喝熱湯的台胃總會犯寒,剛移居時苦於找不到熬粥的家鄉米,殊不知義大利米天經地義地能替代台灣蓬萊米,煲得一鍋清香而且透白水潤的好粥。幾年前在台灣開授義大利料理課時,學員詢問做燉飯是否能以台灣米取代,起初仍堅持義式料理的正統性,不曉得只要抓住烹煮訣竅,台灣米也能做出義式燉飯的純正好味。
於是,食物透過味蕾與記憶,在相隔萬里的兩個家之間搭起一座橋,滋味裡,盡是相思。
由楊馥如規畫帶領的「義大利有機生活美學之旅」將於10/8∼10/16出發,欲諮詢旅程請洽02-8692-5588轉3581、3517;並將於6/7(二)在東方文華酒店、6/14(二)在君悅飯店寶艾廳、6/21(二)J-Ping餐廳舉行餐酒會,請洽02-8692-5588轉5536、27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