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美學系列 臺靜農紀念展系列3】蔣勳/聽猿,三聲淚

聯副電子報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24 第676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美學系列 臺靜農紀念展系列3】蔣勳/聽猿,三聲淚
【聯副文訊】郭強生、陳蕙慧對談
【慢慢讀,詩】李長青/中央俱樂部
【文學遊藝場.第32彈】水果短文╱詩

  人文薈萃

【美學系列 臺靜農紀念展系列3】蔣勳/聽猿,三聲淚
蔣勳/聯合報
臺靜農先生(右)與莊嚴先生,1969年或1970年。(圖/莊靈攝影,池上穀倉藝術館提供)
臺老師寫著寫著,常常忽然停下來,笑自己寫錯字,寫漏了字,卻繼續寫,也不重寫,然後頑皮地跟我說:「以後看到沒錯字沒漏字的,大概就是假的。」……

池上穀倉藝術館的「臺靜農紀念展」吸引了很多人去參觀,雖然是偏鄉,交通不方便,疫情未除,也都沒有減少參觀人次。除了當地的居民之外,遠道從外地來的觀眾特別踴躍。

我想池上得天獨厚,三一九鄉,大概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偏鄉可以同時看到三個國家級單位提供的精采作品同時展出吧。

這三個國家級單位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台灣大學。

一九八○年代初臺老師就在史博館開過個人書法展,有些作品就留在史博,此後陸續也有有心人蒐集臺靜農書法成為館藏。目前大概是國內收藏臺書最豐富也最精品的機構。特別感謝廖新田館長也讓穀倉藝術館可以自主從十二件作品中挑選適合的展品,而且,最難得的是能夠展出原件,不是復刻本,讓民眾可以看到真跡原件的墨色筆觸,當然,池上穀倉和台灣好基金會管理團隊因此也慎重以恆溫恆濕控制展場,以維護難得能到偏鄉展出的好作品。

文化的在民間普及其實是一種胸懷,台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普及不到偏鄉,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北漂的偏鄉青年很快忘了自己來自的偏遠故鄉,其實便沒有資格談「文」,也沒有資格談「化」。

臺老師晚年把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捐贈給故宮,沒有留給自己家人,也就是一種文化的胸懷。池上穀倉這次入口展出的〈鮑明遠飛白書勢〉三公尺多的巨作,和蘇東坡〈念奴嬌〉的句子「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都由故宮借展。

台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的收藏特別珍貴,是臺老師兩位親近的學生林文月與施淑捐贈,她們捐贈,當然也因為相信也堅持:文化不屬於個人,文化的意義正在於是全民的財富。台大圖書館珍藏的包含了比較私密的「詩畫冊」和陳獨秀、溥心畬、張大千、傅斯年等人的重要信札,是特別珍貴的文物,留給施淑的「詩畫冊」也最能反映臺老師創作的獨特個性,以後要特別撰文介紹。

想一想,還是覺得好大的福氣,許多好朋友的鼎力協助,陳文茜、林懷民都出面奔走聯繫,才讓人口五千人的農村有三個國家等級的單位這樣慷慨出借珍藏作品。

夔府孤城

歷史博物館這次借展的臺靜農真跡值得注意的是寫杜甫〈秋興〉的一幅行草〈夔府孤城〉。

〈秋興〉是唐詩傑作,傳統古典文學教育大概都不會忽略〈秋興〉八首,是唐代律詩的高峰傑作,也是華人童年啟蒙教育就開始背誦吟唱的作品。臺老師的家學淵源,這首詩也應該從他童年開始就已經深印在腦海中。這幅一百七十六公分的巨作,書寫者興之所至,磨墨濡毫,一揮而就,作品一氣呵成,行氣筆勢跌宕呼應,今天閱讀時還感覺得到書寫當時毫無拘束做作的自在率性。

因為是真跡,筆鋒最細的轉折牽絲都看得清楚,墨的濃淡枯潤洇染也層次分明。

站在作品前,震撼於全篇筆勢墨韻飛揚舞蹈,同時又在共同的漢字記憶裡追索原詩一個字一個字的解讀。

書法是美術,書法又是文學,總合綰結了文化最深的傳承。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千餘年前詩人從「夔府孤城」看落日,看到漫天星辰升起的記憶,家國的糾結懸念,書寫者寫一千年前杜甫的詩句,卻也同時是在寫自己。是從深刻腦海記憶裡踴躍而出的不可言說的酸楚心事。如果這首詩也在觀看者心中有記憶,就有了三重記憶的疊壓激盪──杜甫的秋興、臺靜農的家國糾結,和在池上穀倉當下觀看者的「我」,像一種音樂在最深意識處的交響。

書法美學迷人之處在此,是文學,是漢字,又是文學與漢字的解脫,最終還原到觀看者當下的心情。是的,書法或許更近於音樂與舞蹈。點捺都成節奏,墨的斑斕更像是手舞足蹈。

斤斤計較於形似,還在書法門外。有人嘲笑蘇東坡手不懸腕,字醜不挺拔,東坡知道那人於美學無知,也就應和笑說自己的字是「石壓蛤蟆體」,石頭壓死的癩蛤蟆,他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就不會計較無知人的無知。

「夔府孤城落日斜」,讀下去,發現臺老師寫錯一字,「每依北斗」誤寫為「每依南斗」。

因為是童年腦海中的記憶,不會是為了寫字才翻書,喝了酒,有點沉醉,心事鬱濁,也不在乎杜甫當時在四川眺望的「京華」是南是北。

傳統三大行書〈蘭亭〉〈祭姪文〉〈寒食〉都有錯字誤植和塗改。因為都是手稿,原不是為了寫論文拿博士,不必裝腔作勢,引經據典,回到真性情,回到童年的背誦,率性飛舞,有錯字脫漏,也無所謂,也才有創作當下一氣呵成的意氣風發吧。

我特別喜愛這幅行草,也覺得最能見到臺書的性情之美,一派天真,沒有假道學的故作正經綁手綁腳。

這幅行草不只「北」「南」一處錯誤,繼續讀下去,「聽猿實下三聲淚」,漏寫了「下」,再讀下去,「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香爐」寫成了「香煙」。

我會心一笑,幾次看臺老師寫字,酒不停,菸也不離手。莊靈這次展出的照片可以為證。一面寫字,嘴裡還叼著菸斗,瀟灑自在。這張照片應該是一九七○前後的臺老師,還抽菸斗。我看到的臺老師,不抽菸斗了,寫字時還是叼著紙菸。

臺老師寫著寫著,常常忽然停下來,笑自己寫錯字,寫漏了字,卻繼續寫,也不重寫,然後頑皮地跟我說:「以後看到沒錯字沒漏字的,大概就是假的。」

我跟他一起哈哈大笑,知道寄託性情於筆墨,原不會像俗世書匠那樣計較枝微細節。顏真卿的〈祭姪文〉,如果把塗改錯漏都修正,重新謄寫,一定難看。

這幅行草更有趣的是寫完〈秋興〉八句,後面接著寫了杜甫「戲為六絕句」的一首「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戲作」是杜甫大膽評價庾信和初唐的王、楊、盧、駱,一共有六首,也是杜甫為自己找歷史定位的重要創作。杜甫知道齊梁和初唐詩人的意義,但也更意識到自己在詩的創作歷史上會是超越前者的另一高峰,他在「戲作」裡因此說:「不薄今人愛古人」。「不薄今人」是杜甫的自信,也是臺靜農的自信,杜甫知道王楊盧駱都好,但他們的時代過去了。杜甫雖說「戲作」,卻隱藏著偉大創作者在歷史巔峰含蓄的自負,像是「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歷史的高峰原不是山腳下指指點點的小人們能夠仰望得到的。

臺老師為什麼從寫〈秋興〉忽然轉到寫完全不相干的「戲作」?後面空間不夠還續寫小字,頗值得玩味。

這「戲作」的書寫錯誤更多,「才力」顛倒誤寫為「力才」,「應難」寫成「應堪」,「凡今」寫為「祇今」,這些從小在腦海裡的記憶,是杜甫的句子,但酒酣沉醉時,卻也彷彿是臺靜農自己的心事跌宕吧。臺老師一定也知道「翡翠蘭苕」,雕飾精緻,雖然也美,但是,在歷史高峰創作,他卻似乎更希望如掣長鯨、破巨浪,在大海汪洋碧波中有大開大闔的胸襟吧!

我特別喜歡這件作品,臺老師或許也以為是自己得意之作,他不翻書,憑記憶率性書寫,不是寫交差的論文,不必一字一字查證修改,就是直見性情,後面連勘誤都不提,絕不在意書匠瑣碎,才能這樣大氣自在吧……

在現場看了好久,「聽猿」「三聲淚」這樣爛漫流走,彷彿漫天星辰,逼人酒酣眼熱。

這幅行草最可以看到臺書在漢魏北朝碑刻上的用力,行筆如刀,虯結爛漫,熠熠生輝。

栗里奚童與東山伎女

池上穀倉展出臺老師常寫的一幅對聯:「栗里奚童亦人子」「東山伎女是蒼生」。

上聯是清代詩人「樊樊山(增祥)」的句子。

栗里是陶淵明的家鄉,昭明太子蕭統非常喜愛陶淵明的人品文學,他寫的《陶淵明傳》裡講了一個小故事:陶淵明做彭澤令的時候,擔心兒子薪水不多,生活窘困,因此送了一個跑腿小弟(奚童)給兒子,幫忙家務。陶淵明又附了一封信叮嚀自己的兒子:「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童僕、勞工,也是人家的孩子,要好好待他。

樊樊山詩句的典故一般現代人不容易知道深意,臺老師取來做集聯,呼應著他青年時關懷社會底層人民的廣闊心願,把自己人道主義的理想放進樊樊山的詩句中去。

下聯「東山伎女是蒼生」取自龔定庵的詩句,定庵原詩是「東山伎即是蒼生」,臺老師改為更直白的「伎女」。

《世說新語□識鑒》裡講謝安在東山隱居、悠遊山林,不肯出來從政做官。後來東晉簡文帝聽說謝安在東山與伎女同遊。簡文帝就說:「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識鑒」是讚美簡文帝見識準確,看準了謝安會出來從政。

龔定庵卻是在攜伎同遊的謝安身上看到他與蒼生共憂樂的胸懷。

臺靜農先生顯然很喜愛這一對集聯,「人子」「蒼生」都是他從青年時代就在文學創作上堅持不懈的關懷,他的理念與抱負即使不能明說,依然隱藏在書法對聯的古典形式中傳承給下一代。

我以為「栗里」「東山」兩個典故拿掉,臺靜農關心的是「人子」與「蒼生」。

臺老師這一幅對聯坊間常出現,有時候會更換一二字,「東山伎女」變成「東山絲竹」,避開「伎女」二字,含蓄優雅一點,適合掛在官員或富商豪宅裡,比較文青氣息,社會批判的尖銳就委婉些,「伎女」改「絲竹」,對某些人而言不會太過刺眼吧。

在池上穀倉看這一幅集聯,想到靜農先生一生的人道關懷,還是很多感慨。若在今日,他對社會中最受剝削的妓女勞工一定還是充滿「人子」與「蒼生」的呼籲吧!

臺老師很喜歡對聯的形式,他曾經送我一小冊梁啟超的「集聯」,告訴我梁啟超集宋詞功力很深,像他常寫的「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集不同詞家的句子,卻天衣無縫,彷彿完美的創作。

對聯處處可見於華人漢字的生活中,在廟口,在祠堂,在喪事輓聯,是書法文學體現在大眾民間長久的傳統,臺老師寫「奚童人子」「伎女蒼生」自然是藉著最普及在大眾的對聯形式寄託自己的心事吧。

這一對聯楷體裡夾著行書筆意,許多波磔卻來自漢隸摩崖,只認倪元璐一家,也可能錯過臺書「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作)的深刻體會吧。


【聯副文訊】郭強生、陳蕙慧對談
聯副/聯合報
甫出版長篇力作《尋琴者》的作家郭強生,與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將於7月25日(星期六)14:30-16:00,於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27巷1號)進行對談,主題:「愛和不愛的困難──獻給今生今世的尋琴者」,免費活動,歡迎與會,報名網址:https://pse.is/U775D。(桂樨)

【慢慢讀,詩】李長青/中央俱樂部
李長青/聯合報
猶原佇路途。有一寡

風景,已經恬恬發佇

長年的以來


你講的話

攏變作生活的劇情


劇情內底的字句

有時烏陰天,有時是

光明的虹(kh□ ng)


有時溶(i nn)作

諒情的時代


掀過圖書,智識,講演佮社交

一頁一頁;搬過戲劇,音樂

舞台佮會談,一齣一齣


坐過俱樂部的茶食佮水果

一桌一桌;行過台中

現代的街仔路一條一條


猶原是佇路途

有一寡向望

勻勻仔聲勢


猶原佇路途。有一寡

心事,沓沓仔

種佇台灣的胸坎


●註:「中央俱樂部」創立於1925年,是中央書局(創立於1927)的前身,也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在中部地區的聚會所。詩中第5、6段化用自文獻資料〈中央俱樂部創立趣意書〉(1925.11.10)一文。


【文學遊藝場.第32彈】水果短文╱詩
聯副/聯合報
請由十二種水果中(橘子、草莓、棗子、楊桃、鳳梨、玉荷包、芒果、文旦、釋迦、紅柿、蛋蕉、火龍果)挑選一種作為書寫主題,以短文(220字以內)或新詩〔十行以內(含空行)、每行最多22字(含標點符號)〕書寫水果,請在徵稿辦法之下,以「回應」(留言)的方式貼文投稿,貼文主旨即為標題(標題自訂),文末務必附上e-mail。每人不限投稿篇數。徵稿期間:即日起至2020年7月30日23:59止,此後貼出的稿件不列入評選。預計九月下旬公布優勝名單,作品將刊於聯副,以及刊印至聯合報製作「2021台灣豐水果月曆」,優勝者可獲稿酬及月曆一份。

駐站作家:鍾文音、蕭詒徽

●聯副文學遊藝場:http://blog.udn.com/lianfuplay/article


  訊息公告
消暑退火飲品 你喝對了嗎?
炎炎夏日,頭昏身軟、沒有胃口,有些人會趕緊喝杯冰涼的24味涼茶或青草茶消暑氣。但有些人喝完沒多久,就開始肚子疼,到底古早味的清熱消暑茶飲,怎麼喝才對?

文人的那些事 愛作詩的和尚賈島
賈島,字閬仙,范陽人。在詩人中,他的身世較為奇特;曾經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這個和尚,不愛誦經,只愛作詩。他最有名的「經典之作」則是《尋隱者不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