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水電均面臨短缺,民進黨可有解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4/28 第34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柯朱二人都帶職參選
聯合報社論 聯合/水電均面臨短缺,民進黨可有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股市互通是旺台股的靈藥?
民意論壇 網路社會 政府沒負責機關…
治網路霸凌 從教育下手
匿名罵實名 不對等的言論自由
靠北禁匿名 也會扼殺網路生機
鏡音王國 反映家庭失能
鬼畜美英與美日同盟 安倍訪美的「超克」演出
暴風雨中的帆船/綠艦未至 藍艦先自拆
聯合筆記/這世界為何這麼斜?
花草茶葉療癒 嚴查輻射假有機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柯朱二人都帶職參選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有人建議柯文哲競選二○一六總統,以化解藍綠僵局。但如果要比賽想像力,更何不建議柯文哲與朱立倫一同帶職參選。一旦形成柯朱蔡三強角逐之局,這場二○一六大選,必是叫好又叫座。

其實,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蔡英文在選情大好的氛圍中,卻令人不放心,主要是因其兩岸政策使人憂慮。歷史給了蔡英文機遇,她卻無擺脫捆綁的能力。在這個情勢下,柯若參選,也許會使蔡的政策思維趨於平衡,始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柯文哲最成功處,在他演出了超越藍綠的操作。此時,在民意簇擁下,國民黨沒有能力批評他,民進黨沒有立場批評他,他在藍綠惡鬥的政治中不啻是金剛不壞之身。尤其,他以一句「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就讓北京為他芝麻開門,而藍綠陣營無人可以批評他一句,可見柯文哲在兩岸政務上也給人留下許多想像空間。柯文哲若參選,別的不說,若能引導兩岸關係進入不同於往昔的新思維與新境界,這也是功參造化了。何況,柯若當選總統,更上層樓,至少省去四到八年爬梯之辛苦,亦是其人生的登峰造極。

柯文哲參選,會涉及是否要辭台北市長的爭議。對此,朱立倫可與柯文哲相互解套。只要朱與柯一同帶職參選,就能降低輿論的爭議。因為,在柯朱都參選的情勢下,人民關切的焦點將是他們能為這場大選撞擊出怎樣的火花,就無人忍見他們因一旦落選將失退路。倘係如此,誰願錯過這場柯朱蔡三強競逐的空前好戲?

三強角逐,將使三人激發出最大的潛能,亦可能為台灣難題找到最佳的解方。若不視此為狂想曲,柯朱二位既互稱「我們是好朋友」,何妨就約蔡英文來場三人友誼賽?

   
聯合報社論
聯合/水電均面臨短缺,民進黨可有解方?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核三廠昨天因火警停機,台電啟動核一、二廠緊急柴油發電機組發電,以補不足。台灣近來苦於旱象,許多農田休耕,石門水庫供水區已實施供五停二措施;而如今在民進黨反核四、反燃煤及禁止核電廠延役等杯葛下,電力吃緊的問題正日益嚴重。水電的「兩缺」問題若不從長計議,繼限水之後,台灣很快就會出現限電危機。

尚未進入用電高峰的盛夏,台灣近期供電已頻頻出現異常。首先,四月迄今已有逾半數日數的供電備轉容量率,低於十%的吃緊警戒線;而去年四月全月備轉容量率,都超過十%。其次,今年四月一日,全台供電備轉容量率低到僅剩五.二五%;依規定,備轉容量率低於六%,即代表供電進入警戒,系統限電機率大增;反觀去年,備轉容量率直到盛夏用電高峰的七月十四日,才跌破六%。

經濟部官員坦承,今年供電吃緊發生時機比往年早,依此供需,快則明年,慢則二○一八年,缺電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常態性風險。今年供電吃緊提前發生,主要是核一廠一號機因為燃料水棒連接桿鬆脫造成歲修延宕,迄今未獲准重啟;加上其他核電廠與燃煤、燃氣火力發電機組排定歲修,基載供電減少,供電馬上吃緊。春天就電力吃緊,意味到夏天家家戶戶都開冷氣時,就隨時可能跳電。

最近幾年,台灣電力陷於一個「只管限、不問供」、「只要電、不要電廠」的弔詭情境。撇開社會反核情緒高漲不談,在核四封存後,民進黨近期提出的兩項能源政策,更是一味要求限制核能及火力發電的開發,卻完全不提這些電力缺口要如何彌補,彷彿台灣仍是電力淹腳目的國家。

民進黨上月提出「新能源政策」,可視為蔡英文二○一六競逐總統大位的能源政策綱領。其中,民進黨除宣示核四停建、核一、二、三廠不延役外,還要求台灣「綠電」在二○二五年以前要占總發電的兩成,並要求提升現有發電機組的效率,以增加電力供給。

這種只訂「目標」、卻不畫出「路徑」的能源政策,簡直是「說得容易」。依經濟部規畫,我國預計在二○三○年完成千架風機、百萬太陽能屋頂計畫,屆時共可生產一百七十億度「綠電」。而民進黨版的綠電目標,不僅比政府的規畫提早五年達標,發電數要達到五百億度,等於要建設多出三倍的風機或太陽能屋頂,才可能達成。問題是,近年國內風力發電面臨強大阻力,到處都在「反風車」,民進黨要擴增這麼多的綠電,不知從何而來?

民進黨的新能源政策,對於提升「發電機組效率」,也只是含糊帶過,它卻未向社會坦白:所謂增加發電機組效率,就是要靠燃煤與燃氣等火力發電;這類電力,前者較便宜卻會造成汙染,後者乾淨卻得大漲電價。民進黨執政的中部六縣市日前發表宣言,要聯合推動禁用生煤與石油焦,前者等於禁止台中火力發電廠、麥寮汽電等燃煤火力電廠繼續運轉,而這幾座廠的基載電力去年占了全國尖峰用電的四分之一電量,如果禁了,缺電來得更快。

即便是強力推動以綠電取代核電的德國,近年也以燃煤發電作為替代選項。而民進黨卻自認可以超越德國,既不要核能,也不要燃煤;這種「大躍進」式的冒險思維,民眾真能相信嗎?更矛盾的是,民進黨一方面主張提高火力發電效率,以補充廢核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其執政縣市又大張旗鼓反對火力發電。從選戰策略看,這是要吸納反核選票,同時也要爭取反火力汙染的民心;但試問,一路反到最後,大家要用的電從哪裡來?

台灣一直存在供電不正義的問題,北部用電多,需仰賴中南部的火力發電北送,汙染卻留在中南部,這是中南部民怨的根源。要解決這些民怨,除了積極推動綠電,也應推動老舊火力發電廠更新,採用效率更佳的機組降低汙染,並在北部增設天然氣發電機組,降低對中南部電力的依賴。如此,才是長久可靠之計。

電力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必須在安全、效能、價格、汙染承受度之間,作出精密的計算與平衡。而民進黨一味否定既有電廠,對新能源又只能空中畫餅;但當限電的危機降臨時,它能變出電來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股市互通是旺台股的靈藥?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股昨天盤中一度衝上萬點,再寫15年來新高價,主因是台股相對國際股市漲幅落後,尤其在大陸、香港股市今年來倍數大漲之後,台股顯得沉悶,上周在本報舉辦「三經論壇」中,與會大陸證監會、港交所領導人提到「滬台通」、「港台通」的話題,促使台股一吐悶氣,上演萬點行情。「滬台通」、「港台通」真能落實嗎?對台股是萬靈丹嗎?都值得探討。

香港股市今年來大漲,市值規模已達到5.12兆美元(160兆新台幣),超越日本股市4.99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規模第三大的股市。雖然比不上美國超大的24.86兆美元,或是已經快速成長到7.27兆美元的中國股市,但能超越經濟規模遠大於香港的日本、歐洲金融重鎮英國,可說是驚人的金融成就。

許多觀察家認為港股這種表現和去年11月中開通的「滬港通」有相當大的因果關係,由於「滬港通」允許雙方居民購買對方股票,導致大陸居民大量購買許多在滬港兩地上市,但在港股卻被低估價格的股票,導致港股今年來已大漲24%。市場上已經在預期,新加坡應該不會讓香港專美於前,大概很快就看到新股和中國股市掛鉤。

在這種氛圍下,不少人寄望台股應快速仿效香港和境外股市掛鉤,除了和新加坡、東京、倫敦儘速互通外,也要學香港和上海,甚至深圳互通,以將台股做大做強。我們當然也期望台股能做大做強,但更盼望主管機關在開放和其他股市「互通」時要步步為營,以免讓台股隨波逐流,成了全球化之下的祭品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公布最新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在亞洲四小龍中,以台灣的今年3.8%、明年4.1%最高,韓國今年3.3%、明年3.5%居次,新加坡今年3.0%、明年3.0%再次之,以香港的今年2.8%、明年3.1%居末。但是香港今年迄今的股市表現漲幅約24%卻在亞洲四小龍居首,領先韓國的11.4%、新加坡的8.3%、台灣的7.3%,這種股價和預期經濟表現脫鉤的現象令人擔憂。

然而,市面上卻認為香港恆生指數的本益比只有13倍,低於日股16倍和美國S&P 500的18倍;而且同時在滬港兩地上市的股票平均價格還有24%的價差,因此可以期待另一波約略16%的漲勢,讓港股從現在的28,400點在六月前上看32,000點,完全沒有居安思危的警惕。

事實上,香港股市和上海股市掛鉤之後,就會逐步讓港股和滬股融合,波動連結;雖然港民有機會直接購買優良的滬股,滬民也可以直接購買港股,但今後港股對滬股的波動將愈來愈沒有屏障,滬股波動將直接牽動港股。

中國股市以波動劇烈著稱,因為經常用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因此快速讓港股和滬股掛鉤,是否會付出太大的代價,也許很快就會得到答案。特別是,北京的股市監管機構正在考慮大幅放寬「滬港通」的50萬人民幣門檻,若成真的話將造成港股未來更大風險,其實港府官員相當清楚這種風險,所以在雙方規劃「滬港通」時就堅持要有50萬人民幣的入市門檻。若未能擋住北京企圖以兩個股市快速掛鉤來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能夠相對穩定滬股的企圖,但卻以港股為犧牲的話,港民在「樂極」之後「生悲」的景況應該已經不遠。

台灣股市要和新加坡掛鉤,基本上還可以承受,因為新加坡股市的市值規模只有台股六成左右,且股市監管也以嚴謹著稱,台股和星股掛鉤會有相互購買優良股票的優點,但比較不會付出波動擴大的代價。但如果要和其他股市掛鉤,其實都會衍生連帶波動的附帶效果,其成本效益需要仔細斟酌;萬不可為了衝刺市值或交易量,或者手續費、賦稅收入,就胡亂尋找對象相通。

金管會的許多開放觀念令人激賞,最近不少市場開放措施也普獲肯定;但和境外其他股市掛鉤的作法仍需步步斟酌,效益和風險兼顧,方能獲取全民最大福利。

   
民意論壇
網路社會 政府沒負責機關…
林嘉誠/大學教授、考選部前部長(/聯合報
由於網路霸凌引起自殺死亡事件,包括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等主張反霸凌專法立法。反對者則認為現有法令已足夠制裁包括網路霸凌等犯罪行為,為了防止損害言論自由,不宜輕言立法限制網路言論。

網路言論的多元化、尖銳化,與年輕一代的相對剝奪感,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成長有限、分配更為不均等息息相關。台灣社會由於文化、國家認同等政治對峙,網路言論失控等情事,也令人矚目。依據相關調查,國人上網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等行為,超乎一般國家。為何如此有待學理分析,但是國人一窩蜂心理及行為模式,應與文化背景有些關聯。

國家認同的分歧,對台海兩岸互動的不同主張,長期累積的藍綠對抗。朝野政黨、熱情支持者等的行為模式、使用語言、衝突指數等,也或多或少影響網路的言論走向。政治人物、媒體名嘴等尖酸刻薄,語不驚人誓不休,缺乏理性討論就事論事。社群網路的發展,沒有篩選機制,缺乏適當的教育,一些高談闊論,沒有社會約束及公評,網路匿名互相感染等推波助瀾。網路霸凌,言論充斥仇恨、敵意,非國內僅有,但與民主先進國家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台灣是資訊通訊十分先進國家,硬體產值世界排名領先,可是軟體、服務等,則相對落差不少。全球通訊資訊明顯朝向軟硬體結合,強調系統整合,提供一元化服務。台灣為何在資訊通訊產業不能維持領先,資訊通訊科技所帶來的社會變遷、政府治理型態,未能充分掌握?例如網路社會型態、可能衍生問題,網路失序或犯罪行為的了解、分析及因應措施。如何透過教育及媒體,導正人民理性因應現代科技及其衝擊,政府有待努力加強之處,不勝枚舉。

此次網路霸凌事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該負些責任;但是政府沒有實際負責網路社會的主管機關,該委員會成立時,政府內部對其角色功能即意見分歧,網路規範等非該委員會可以掌理。本來規劃成立資訊通訊部,統籌資訊通訊政策,包括科技、產業、網路社會、數位機會及比較公平數位教育等,可惜未能映現。機關林立、事權分散,科技部、經濟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教育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各自負責部分業務。

行政院國家資訊發展推動小組、科技會報辦公室,均是任務編組,缺乏人員、預算,沒有法定職權。行政院及各部會資訊長制度也未落實,資訊人員不足,包括資訊社會、教育,電子治理、安全、法令整理等,均有不足之處。網路社會的型態、可能問題、因應之道,政府沒有負責機關。電子治理包括服務型電子化政府,行政效能的責任、課責、參與、透明的開放政府,更包含具備掌握網路社會發展,提出具體可行政策的政府。

   
治網路霸凌 從教育下手
金傳春/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聯合報
台灣年輕世代因孕育於政治自由民主化與網路世界無遠弗屆的環境,對不同己見較上一代勇於表達內心感受,此種作為若能向上提升,可以化為敦促社會進步的驅動力。惜近年台灣網路霸凌的作為是「非我族類」即先在網路放話,開始可能是只圖抒發個人情緒,然而其後接連口誅筆伐,以不實證據攻擊他人,積非成是而沾沾自喜!凸顯自家庭至學校與社會教育的人文修養之不足,與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蕩然無存!

更糟糕的是許多習於網路霸凌者,甚而經由媒體記者臉書放話,偏偏有些記者無暇查證,所以網路霸凌不但已成為「汙衊式霸凌」之最高時效利器,也縮小理性討論空間,同時又壯大霸凌共犯更為囂張,因而降低人與人間的互信。在立委普遍對問題鮮少下功夫探研的時代,若不盡速改進,未來無論誰當選總統,均要面臨包容度低的混淆社會。

事實上,近十年在兩政黨惡鬥及少數媒體負面新聞過多的氛圍下,關心教育的老師已發現年輕一代的「負向思考」較重,勢將成為台灣未來進步發展的最大絆腳石。而長久霸凌得逞者,會一再重複惡行而不自知,執迷不悟!

法律僅是社會的下下限,更重要的是須在教育過程中導引年輕人尊重他人異己之見、理性判斷及提升正向思考與作為。仔細分析網路傷人者的動機,是說了較「爽」,而缺少為他人著想的襟懷與人文素養!我們自小學至大學、研究所的人文教育,在錯綜複雜網路社會中該如何強化,需深切省思!

去年因防疫相關的學術研究發表後,親身經歷年輕一代的多方網路攻擊與騷擾,才警覺在理盲而證據不足之下,往往會讓決策者誤認惡意訊息為真,而影響其後的互信與判斷。許多善意初衷與遠見,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抹黑後,卻易遭誤導而壯志斷腕!

網路霸凌已造成台灣與歐美年輕人輕生等問題,尤其交友不慎時,加害更重。而網路誹謗也影響社會和諧,並讓有心人士心力交瘁。由教育的根著手才是上上策,最好人文薰陶、科學素養與法學教育須自小學起,三管齊下,多些君子之風將使網路霸凌式微。

   
匿名罵實名 不對等的言論自由
李學文/科技媒體專欄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藝人楊又穎不堪網路霸凌自殺。其中最值得重視的議題,不只是霸凌本身,而在於「不對等的言論自由」,這個角度更值得成長於非網路世代的法律制定者們不一樣的關注。

網路上的匿名霸凌是一種新的形式。在現實生活中,被身體或言語霸凌容或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施暴者本身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透過不同方法及手段,仍有制止的可能性。但網路上的匿名,站在言論自由的憲法保障下,卻存在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弔詭—同樣是言論自由,我有論述自由,你有表達自由,但是,我用實名,對方用匿名,我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無論引用不慎、數據不對、邏輯不通、資料太舊、日期標示錯誤,實名的我都要承受道德甚至法律風險,對方卻可自由自在、諸法皆空。

想惡意攻擊你時,對方如鬼魅一般,縈繞不去,你設想以理論之,對方卻如空氣一般,不見縱影,無論你有眾多親朋好友,有形無形的資源,卻完全找不到化解內在情緒的路徑及方法,挫折之深,與實體社會中之霸凌,豈可等同視之。

我們不忍苛責當事人的輕生選擇,卻不能忽略千禧世代面臨的獨特議題。嬰兒潮世代經歷泰半實體人生,了解網路虛擬特性,遇事若許能夠處之泰然,但在網路中成長的千禧世代,虛即是實、實即是虛,難分難解,問題獨特,恐怕不是一句「霸凌本無所不在」便能帶過。

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的人權,誠如NCC所言,網路霸凌無法可管,但透過家庭、學校、社會及媒體教育,提升我們自己及孩子們的網路素養,卻是社會不能旁貸的責任,更希望網路霸凌到楊又穎是終點,而不是一類社會新事件的起點。

   
靠北禁匿名 也會扼殺網路生機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藝人楊又穎的輕生造成大家指責「靠北部落客」的臉書社群,紛紛要求NCC或臉書嚴管這種匿名罵人現象。但匿名正是網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也是言論自由的重要保障,如果未來中國大陸能夠民主自由,網路匿名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網路匿名也是很多吹哨者能夠勇敢揭發弊端的重要工具。所以網路上的霸凌是惡行,但管理上千萬不能矯枉過正,扼殺網路的生機。

其實臉書上這種「靠北XX」的粉絲網頁或社團非常流行,即使連網路上人氣旺盛的柯市長都有「靠北柯文哲」,在谷歌搜尋輸入「靠北」就有四百多萬的結果,可見「靠北」是「婉君」發洩的趨勢。

「靠北XX」仗著匿名發言,不用負責,言論辛辣沒有節制。另外既然是來「靠北」的,當然不可能有好話,如果當事人真的每天去看去在意,絕對AKS(會氣死)。所以對這些「靠北XX」的言論,要嘛不要看,要嘛看了一笑置之,千萬不要太認真。

建立臉書粉絲專頁要實名制,但臉書允許應用程式直接在粉絲網頁發文,所以就有應用程式來幫使用者匿名發文到粉絲網頁,且不保留原始發文者資料,所以要查也查不到。

這其中一個微妙的地方是建立這個原始靠北粉絲網頁的人要不要對上面發表的言論負起責任,如果這個人負責任的話應該要設定說在其他人發文靠北之前必須先審核一下,這樣至少我們可以對網頁負責人課以責任,也是比較容易和可行的辦法。

臉書當然要負一些責任,既然要實名制來加入臉書,卻又允許這些將發文者匿名的應用程式存在,等於自相矛盾。但網路世界五花八門,即使臉書禁止匿名,還有其他的各種網路平台可匿名發表言論,所以網路上匿名發文是無法消除的。

每個人都有被批評的地方,無則嘉勉,有則改之,不必為網路莫須有罵聲而唉聲嘆氣或感到活不下去。要知道你的名氣是和谷歌搜尋出來的網頁數成正比,而谷歌是分不出網頁是正面或負面的,網路上你的名字出現愈多,樂觀來看表示名氣愈大,何必在意那些謾罵呢!

   
鏡音王國 反映家庭失能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聯合報
在臉書經營「鏡音王國」的張姓少年,去年曾誘拐兩名少女逃家,今年再度將孔姓少女帶到山區,十天後才被查獲。

表面上這是一起誘拐逃家案,但兩名中學生躲在荒郊野外鐵皮屋,遺世獨立相互取暖的畫面,卻又令人心酸。為什麼張姓少年屢屢要找同伴離群索居?又為什麼每每獲得共鳴?

從張姓少年的臉書可以發現,他文筆很好,想像豐富,且有著超齡的早熟性格,如果可以走上藝術創作的正途,大有可為,但他卻是利用這些特質來捕捉獵物。他去年犯案後,法院責成家長管教,殊不知他來自破碎家庭,親職老早不彰。此外,張姓少年被查獲時都做女性打扮,是否在性別認同上遭遇困難,才選擇建造自己的王國?凡此種種,值得學校與社政單位持續關心輔導。

孔姓少女來自管教嚴格的家庭,因沉迷動漫與cosplay,遭沒收手機,心情鬱悶之下躲到虛擬世界訴苦,才會認識張姓少年。手機已是青少年生活的一環,家長應以勸導取代強硬管制,以免引發激烈反彈。

家庭是人一生最早的王國,何以孩子寧棄安穩的城堡,奔赴孤絕的山嶺,建造自己的王國?這問題值得大人深思。

   
鬼畜美英與美日同盟 安倍訪美的「超克」演出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聯合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廿六日飛美,廿八日將與歐巴馬會談,廿九日則在參眾聯席會議發表演說。

眼前日美關係的緊密程度,很容易讓人,忘記日本和美國在「前一次」世界大戰還是敵對國家。對於此一歷史認識與歷史事實的乖離,四十多年前以「一筆之力」擊倒政壇巨人田中角榮的作家立花隆曾經提出警告。

「現在的日本大學生已經不知道『不久之前』日本和美國打過仗。當然,誰輸誰贏也不可能知道。」(《文藝春秋》二○一二年八月號)立花隆的感嘆是「戰後近七十年過去,決定今天日本命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實,在日本新世代中竟然已經風化至此。」只是,不止是年輕世代的歷史認識問題,讀者們大概也經常對於日本的知識人、政治人物甚至最高政治領導者的「歷史感」難以理解。

日本人重視「時間」與「空間」的共有。但是,共有的記憶(歷史感)隨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移轉,迅速流動。同時,基於「場」(空間)的原理,日本人隨時區別「內」和「外」。基於物理性的「力」的內外區別,對日本人而言極其日常。霸凌的概念,只要是日本人,沒有人不懂。霸凌的結構日常性地支配著日本人。人往往不是被霸凌,就是霸凌人。更平常的是「霸凌」與「被霸凌」同時存在。此一結構,只要活在日本的組織當中,終其一生活無從逃脫。

所以,為了組織與個人的安全保障,日本人對於「力」的強弱,異常敏感。因此,對於生存空間的氣氛(空氣)的閱讀,極為重視。不會閱讀空氣的人易被霸凌,此一潛規則(文化),在日本人的世界早已是社會化下的「定言令式」,完全不需要說明。

只是,太過注重「空間」性利益的結果,使得日本人的行動模式極度缺乏思想的一貫性。例如,從「鬼畜美英」轉化到「美日同盟」,只須一瞬。只是,事實上,此一特徵,在戰爭結束之前,早就已經被哲學家發現。

西田幾多郎所指出日本人的哲學性特徵正是「我是不是我的我」以及「我要成為不是我的我」。哪一個我是我,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我的我」的成就,以及對「自我」的「超克」(既超越又克服)。戰後曾任名門一橋大學校長的阿部謹也,也曾一語道破日本人「永遠只能站在歷史之外遙望歷史,宛如看戲一般,每個人目不轉睛地看著歷史事件在舞台上自動的流轉」,完全忘記自己也是歷史舞台一員。也就是說,從來沒有進入歷史的日本人,當然無從走出歷史。

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說,就國際政治言,值得關注。雖必將引起國際(特別是中韓)媒體大幅報導,不過內容如何讀者們可不用太過在意。對日本人而言,那只是一場日本首相說給美國人或美國國會議員聽的演說;對安倍晉三而言,只是他自己用來「超克」戰後日本的「演出」而已。

   
暴風雨中的帆船/綠艦未至 藍艦先自拆
羅智強/自由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看著二○一六年大選,國民黨選情如江河之下,腦袋裡浮出一則寓言故事:暴風雨中的帆船。

中世紀時,一位嚮往航海的冒險家,用了畢生的積蓄,造了一艘大帆船出海,想要航行遠洋探訪神秘的古國度。

巨大、堅固且華麗的大帆船造好了,他聘了一千位水手隨同出海西行,要實現航海家的願望。

船出海數日後,天色急變,風浪漸洶,眼看暴風雨就要來臨。此時,水手們開始鼓譟,擔心大船挨不過暴風雨。

「萬一船沉了,而我卻沒有逃生工具怎麼辦?」大家七嘴八舌地擔心船沉後自己的安危。最後,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達成共識,決定把大船支解成一千個碎木,每人公平的分得一片,好讓暴風雨來時,每個人都確定可以分到一片木頭,抱著逃生。

船長反問:「與其擔心船沉後怎麼辦?不是應該團結力量努力讓船不沉嗎?」

船長說完,就被水手們丟進海裡。水手覺得,船長一定是留了小船,打算在船沉時自己逃走。

將船長祭海神後,水手們就開始動手拆船,準備各憑本事,各抱小木,對抗海上暴風。

這差不多是國民黨目前的寫照。國民黨為什麼會在總統大選走到幾乎連人選都派不出來,處在史無前例、可謂「未戰先降」的難堪處境,和國民黨這些年來一直瀰漫著一種怯戰氛圍有關。

國民黨這艘船在晴天下順風航行時,大家還能相安無事,可是只要看到天氣轉陰、烏雲聚集、波瀾漸洶,船上水手想的不是如何同舟共濟,讓國民黨安度風暴,反而是趕快把船長推去祭海神,然後開始拆船板尋求自保。腦子全沒想,這船沉了,靠一塊小船板有可能在狂風巨浪中渡過海劫嗎?

這種怯戰性格,王建煊先生十多年前即有過類似觀察,他也講過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棵蘋果樹病了,大家想的不是如何救蘋果樹,而是急著用力去搖樹,看可不可以在樹枯死前,多搖幾顆蘋果下來。

這看起來愚不可及的事,在國民黨內卻成為政治生存的最高理性。現在,外界主流意見均認為蔡英文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不出一兵一卒就可以躺著當選。不是因為蔡英文多麼驍勇,多受人民擁戴,蔡英文喜歡打高空、唱高調、只問問題不給答案、長於牽制質疑缺乏建設性…,這些都一再的消耗她在社會的信任度。

即便如此,蔡英文卻仍如入無人之境,為何?因為真的「無人」啊!

民進黨戰艦還沒開到國民黨戰艦的跟前,國民黨自己就先把船給拆得精光,讓民進黨環海四顧心茫茫,連對手的戰艦殘骸都找不到,「求敗而不可得」!

國民黨如果繼續怯戰,推不出強將出陣,問題將不會是國民黨會不會輸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而是,國民黨極有可能在這次選戰中,被一舉殲滅、連根拔起,從此灰飛煙滅!

   
聯合筆記/這世界為何這麼斜?
沈珮君/聯合報
這個世界不是平的,是斜的,很邪,而我們視之當然。

民主選舉,不是選賢與能嗎?但賢能之士首先必須有錢,才有資格進入選戰,初選保證金就是這樣一種設計。想參選總統的楊志良,抗議國民黨初選保證金兩百萬元太高了,大家才注意到民進黨初選門檻也要五百萬元、中選會總統參選人保證金則要一千五百萬元。

沒錢,你敢出來選?那你一定是來攪局的。但是,為什麼選舉一定要花這麼多錢?選舉若一定要花幾千萬、幾億,豈不傾家蕩產?選上後能不千方百計幾倍幾倍賺回來嗎?怪不得那麼多政客貪汙。若花的是別人大把大把給的所謂「政治獻金」,選上後豈不要千方百計幾倍幾倍償還金主?政策能不向富人傾斜?

資本主義式的民主,是富人作主,鈔票透過選票,潛入政府、國會,財富何僅世襲,還以全球化之名,合法的跨國攫取資源、占有巿場,還可以避稅。

美國領軍的這種變形民主,造成貧富懸殊,曼哈頓區又為其中之最: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二○一○年,前百分之二十頂層收入者平均所得,成長為底層的三十八倍;居住在曼哈頓的未成年人中,有百分之三十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另據蓋洛普二○一二年調查,高達百分之二十二的美國民眾過去一年曾因缺錢而無法為家庭購買所需的食物,這是多麼痛苦的數字。

剛宣布角逐美國總統的希拉蕊,為了擁抱中下階層,特別到汽車修護廠和學生對談,作為選戰起步,她以CEO所得稅率居然比她遇到的卡車司機還低,凸顯出現制的荒謬,但她敢改嗎?

邁向白宮的路,是厚厚的美金鋪成的,美國媒體估計,這次總統選舉花費可能高達五十億美元,是上次的兩倍,而早就被看好的希拉蕊,已被不斷揭露有許多不當獻金。

歐巴馬上次競選連任時募款十一億美元,「我對這很在行」,但他坦承「這麼作只會貶低我們的民主」,這應是歐巴馬烈火焚身後的良心話。打著「改變」旗號,被選民高度期待的歐巴馬,上任後多少人事被強烈指責是酬庸金主?他身不由己。

「錢能生權,權又能生更多錢」,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一針見血。

浮士德用靈魂和魔鬼交易,而且合法,這就是劣質民主的現狀。美國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替可望入主白宮的人無上限捐款助選,也替那些想接近白宮的富豪弄到門票。香港移民徐詠芫以一個詐欺逃犯卻能因巨額捐款成為民主黨「貴賓」,即是典型荒唐案例,案情曝光後,歐巴馬和希拉蕊最後把獻金轉贈公益團體。

誰讓選舉變成這麼花錢?是誰逼著想來當人民公僕的人先去跟魔鬼交易?是選民,是我們。選前,我們不重視公辦政見會;選後,我們不監督當選人問政表現,候選人只好以錢海、人海戰術增加能見度,甚至買票。而那些花錢如流水的競選活動不會讓我們更認識他們理念、政見,卻已讓他們被魔鬼綁架,而其實被出賣的是我們。

劣質民主讓我們陷入困境已久,我們卻仍坐視選舉變成富人遊戲,無動於衷,哀哉,莫怪這個世界這麼斜。

   
花草茶葉療癒 嚴查輻射假有機
郭姿均/香藥草教育者(台北市)/聯合報
最近傳出多家連鎖茶飲店的茶飲含農藥,甚至有玫瑰花茶疑有禁藥DDT。

貴的東西不見得是好,但就以香草而言,便宜的香草一定是「處理過」。國外有機規範有輪種及休耕的規定,我曾碰過美國有機農場回覆我:「蕁麻葉要等上一年」,因今年輪到休耕,他們對品質的堅持,才能提供好的香草。使用任何花草植物,首重品質,唯有好的香草,才能得到好的療癒目的,否則適得其反。加上有機認證是每年都要重審,所以有機花草或茶葉費用勢必較高。

我樂觀政府在邊境進行花草及茶葉進口的檢驗,但認為應將來源分級管理,茶葉與香草若來自先進國家,其已具有機證明,表示當地已進行農藥、水源、土壤、肥料及包裝等層面把關至少三年以上;同時先進國家的有機證明每年必須更新複審,其產品來台後不需再重新檢驗。非有機的花草及茶葉則須檢驗。

同時,有些國內業者為規避檢驗,在茶葉及花草產品中加入垃圾,如鐵釘、廢棄物及拖鞋,以廢棄物名義進口,反而是讓民眾的飲食安全更沒有保障。

另建議政府應該與食品輻射機構合作,了解是否有業者雖以有機名義進口,但上市後卻用輻射處理來延長保存,一般消費者難以查覺。

有機花草在歐美因濕度約在四十%左右,同時溫度較低,不易有蟲害,但來台後,有機花草很容易生蟲,很多大量進口業者以海運來台,來台後以伽瑪射線、二氧化硫、甲醛或火炒來除蟲,若為有機香草是規定全程不得處理過的。

   
確保大巨蛋安全,不能只簡化成「拆」或「不拆」
災害防救很難有單一絕對的標準答案,在很多情況下要視狀況而找出較佳的解決方式,在大巨蛋陷入二元式的選擇題之前,民眾有權要求兩方提出更完整的防災規劃考量以及各種可能的做法與改善方式。

源氏物語一分鐘快問快答
一千年前,紫式部書寫《源氏物語》,將女性的嗔癡愛怨各種情態表露無遺。想進入這以光源氏一生所串起的故事,不妨先瞭解一下《源氏物語》歷久彌新的三大立基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