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 黃金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在資產中配置黃金,究竟是一種個人的偏執,抑或是一種務實的做法?在眾多討論黃金的說法中,很樂見有一本能縱橫時間與各種觀點來探討黃金的大作問世!── 黃金王子 楊天立(金融機構貴金屬經理人) ※ ※ ※ 善用黃金,打造黃金人生! (楊天立(《黃金再起:投資黃金,絕對優勢》《第一次買黃金就賺錢》作者,黃金王子、金融機構貴金屬經理人)) 黃金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在資產中配置黃金,究竟是一種個人的偏執,抑或是一種務實的做法?在眾多討論黃金的說法中,很樂見有一本能縱橫時間與各種觀點來探討黃金的大作問世! 提到黃金,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看法,尤其較為資深的投資人,可以娓娓道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從早年的戰亂、通貨膨脹,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與國際地緣事件,當時瘋狂搶購一錢3000多元台幣的黃金,其後套牢20多年,縱使在2011年漲到一錢5000多元,算算利息和通貨膨脹,仍舊沒有回本;更近一些的則是金價在10年大多頭後,自2013年起的大跌,讓許多人損失慘重,從此再也不敢碰黃金,乃至一口咬定黃金無用,連帶認為2015年底起的金價上漲可能只是跌深反彈,川普的「美國再度偉大」論調,更將讓黃金變爛銅!當然,更別提這些年白銀給很多投資人刻骨銘心的經驗! 也因此,現在臺灣許多人談到黃金,幾乎就是聚焦在短期價格的漲跌,甚至讓人感覺黃金之於不少的投資人,不過是一檔股票,是一種純粹的金融商品。由庶民到主管機關,都將黃金當作如股票、衍生性商品般的風險性資產,而許多推出黃金相關商品的金融機構,觀念與態度也相去不遠。簡單的說,在持有黃金的思維和策略上,只不過是眾多金融投資的選擇之一罷了! 本書作者瑞卡茲聚焦於「實體黃金」,而非多數人所熟悉的紙黃金或是相關衍生出的商品,並討論實體黃金與其他黃金商品的不同,試圖點出實體黃金做為一種貨幣的基礎與特點,也凸顯金融性黃金商品乃至於法幣、股票、債券等風險性資產的缺陷。書中一開始先由反對持有黃金的多項說法切入,提出論證、澄清,或是指出這些說法背後反而可能是支持實體黃金的意涵;再由各種角度探討實體黃金實在是一種貨幣,而非一種投資、商品(commodities)、風險性資產,而且本來就不應該有報酬,這種特性,是做為貨幣的重要特質。由此也橫跨時空地論及金本位的過程與結束、美元本位的過去與現在、數位貨幣的發展,以及面對這樣的貨幣環境下,「新的遊戲規則」會帶來什麼樣的挑戰! 作者也提到了,目前金融體系再發生泡沫與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以及主權債務的壓力並未減輕或遠離。至於很少讓人放在心上通膨或通縮的隱憂,作者也提出了透過調整黃金價格,有效因應的可行性。當然,對於過去幾年的金價下跌背後操作的臆測,也略有著墨。綜而言之,黃金做為一種「誠實貨幣」,或許是各種風險最後防線的有效選擇之一,作者也提出回到金本位並非不可能或難以施行,也暗指現下全球「影子金本位」隱然成形,在新遊戲規則下,實體黃金或許是大國手中的籌碼之一。 您或許會將作者視為狂熱的黃金擁護者,其實,作者的論點並非完全創新,多是存在了很久,也被探討了很多,但其認真、多面向的討論值得尊重與深思。利用作者所提供的視角與平台,試著去思考,在當今的世界局勢中,您的財富在面臨重大變動或系統性風險時,所需要的「保險」在哪裡?應該是本書的貢獻之一。 個人任職金融業三十多年,相當長的期間從事交易、分析、商品開發等相關工作,廣泛地接觸各類金融商品與投資人,經歷過市場的起伏,惟自認並非實體黃金的忠實信徒或狂熱粉絲,但也認同黃金在相當程度上的保險功能。因而多年來推廣黃金的三層配置──「防禦、避險、投資」。「防禦」指運用實體黃金做為財富的最後一道防線,這道保險最好要有,但比例則視個人的風險認知而定;「避險」是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以分散其他風險性資產的變動,這一層可將實體與非實體黃金相互搭配,佔組合的比例視風險性投資與市場狀況動態調整,但可以4-6%做為基礎,以上兩層都是發揮黃金不同的保險功能;最後,才以黃金「投資」做為純粹賺取價差的工具,這一層的商品種類搭配與比例就因人而異了。 黃金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市場無專家,處於當前與未來可能的大環境,阿公、阿嬤的做法,或是當今純粹金融商品、風險性資產的看法,都可能是有些過與不及。但好好的了解市場、黃金與自己,或許就可以像我常送給朋友的祝福:「善用黃金,打造黃金人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