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馬祖鄉親是台灣人嗎?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中華民國目前除了台灣省還有福建省,有效轄區有位於閩南的金門與閩北的連江,後者俗稱馬祖。過去是台灣的門神,近年來成為觀光的熱點。
民國卅八年以前省政府設於福州,四月下旬中共解放軍渡過長江,七月省政府遷往廈門,八月至金門,自此省府與金門宛如連體嬰。馬祖方面,主要是七十四軍以及後來馬尾海軍巡防處與軍統王調勳的海上保安隊撤退至閩江口外的眾多小島,中華民國旗幟飄揚不墜!
當年國父在海外宣揚革命,金門作為一僑鄉也響應國父的號召。林乃斌、黃卓漢、林則揚與林燕詒等人共組同盟會金門分會,而日本華僑金門山后人王敬祥資助國父並參與革命,更是重要史蹟。在馬祖方面,最具盛名乃參與由黃興所領導的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當中有陳清疇等十位為連江縣人,光是一個彈丸之地對民國的建立不可小覷。
政府遷台後,分別在金門馬祖成立「行政公署」,作為行政掌理機關,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在金馬分別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此後的卅六年金馬地區實施戰地政務,比台灣晚五年才解除戒嚴。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終止戰地政務,金門與連江兩縣回歸省政府管轄,省府於八十五年元月遷回金門辦公,卻因隔年兩縣實施地方自治,分別選出第一屆民選縣長,省府的角色愈來愈不明確。到了八十八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修正地方制度法限縮省政府職權,省府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
這段簡史旨在說明福建省的存在以及和中華民國的關係;特別一提,民國卅八年到四十五年間,金馬曾淪為戰場,並延續廿一年的「單打雙不打」;沒有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的獲勝,豈有今天的台灣?也因此,當金馬兩縣走向正常化,卻不會減少金馬鄉親對福建省在歷史情感上的依存!八二三砲戰至今剛好六十年了,台灣有多少人記得?
雖然金馬兩縣人口不過十餘萬人,可是旅台人士及其後代,近六十年來的累積少說有四十萬人;當前政府強調南進的國家中,光是金僑及其後裔估計有百萬人,閩僑則數倍於此,並在各國產生不少具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與政治人物。如果將一九四九年之前從福建省來到台灣的人口計入,那幾乎都是正港台灣人的先民!
開澎進士蔡廷楠是金門人,開台進士鄭用錫祖籍也是金門,文化與血緣關係綿密,而來自大陸各省與台灣青年,曾投入戰役或在金馬服役者也有百萬之多,他們曾與金馬是生命共同體!可是近年來中央對金馬似乎變得疏離,近日中央考量兩岸政治氣氛,呼籲「以大局為重」二度延後在金門的通水典禮。
由於金門長年缺水,若向台灣購水,卻因台灣本身也不足更無法跨海接管,好不容易兩岸達成協議,經過數年終於接管完工;在通水前夕,執政者居然政治考量,主張延後舉行典禮,大家聞之錯愕,還以為是來自對岸對金門的懲罰?
民進黨二度執政後,在台獨的旗幟下對於福建省當然感到彆扭,去年福建省政府轉型為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上個月行政院決定明年起不再編列省府預算,省府由虛級而泡沫。那深具象徵的僅存光點將在黑暗的海上消逝,中華民國進一步被架空,至於金馬兩縣的定位,台灣的中央需說清楚。(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