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生於憂患、死於獨裁:婦聯會如何遭「養套殺」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4/29 第47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怕磐石號作疫調?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生於憂患、死於獨裁:婦聯會如何遭「養套殺」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防疫計畫要加大加快
民意論壇 薛承泰/公安是人命 不是商機
太陽花改判 法律回來了
區間測速 善用而不濫用
讓人民有感 先口罩解禁
休退學海嘯:象牙塔太近 離現實太遠
戶外運動等於健康防疫?
去梯言/橘逾淮為枳的防疫啟示
重新開放 振興經濟...防疫新常態 如何重開機
疫情下的漁獲外交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怕磐石號作疫調?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磐石號疫情未再擴大,國防部統一口徑,把事件歸因於發燒未回報、聯檢小組檢疫不實。調查未完,結論便已問世;軍方宣稱將面訪艦隊官兵,有如替結論背書。國防布苦心搭棚,「還原」事實;在野黨卻要調閱磐石號航行紀錄,綠委急忙以國安理由否決。「國防布」下黑影幢幢,欲蓋彌彰。

國防部同屬共犯結構,卻奉三軍統帥之命調查。蔡總統的歉意純屬善後,無關真相與究責。軍方把染疫案情抽離時空背景,將防火牆外的海軍將官嵌入程序疏漏裡,找人背鍋交差。最荒唐的是,調查從頭就鋸斷重要關鍵:病毒怎麼上船的?

艦隊離開零確診的帛琉,經菲律賓海,抵達南海南端返航。這段期間,羅斯福號航母正在兩海域連續演習。巧合的是,羅斯福號三月廿四日出現確診者,前一天磐石號首例發病。茫茫汪洋,美台軍艦不約而同染疫。但美軍還在查源頭,我軍卻認為發燒回報比病毒來源重要。

該作疫調的是磐石號,找出疫源破口,並回溯官兵健康情況。三月底至返港期間,多人出現病徵,必須釐清艦上處置與官兵動態,查明草率解散的決策是否另有隱情。

綠委曾誣指武漢包機確診者為「病毒木馬」,為何不擔心磐石號被滲透?綠委阻擋調查,除為執政卸責掩飾,更像包庇病毒來源。就算真有台美合作軍演,難道只許綠委爆料,不准百姓知道?若會引起地動山搖,當初決策豈不是拿人民安危開玩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生於憂患、死於獨裁:婦聯會如何遭「養套殺」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內政部以婦聯會未於期限內轉型為政黨為由,廢止該會政治團體的立案公文,宣告它走入歷史,且須依《政黨法》進入財產清算程序。表面看似一切依法行政,但仔細剖析,實則是蔡政府披著轉型正義的外衣,利用行政獨裁一手主導「養套殺」連環局,遂行攫奪人民團體資產的目的。

婦聯會是國家風雨飄搖、危在旦夕時代的特殊產物,於民國卅九年由當時的第一夫人蔣宋美齡成立,旨在號召全國婦女照顧軍眷,讓軍人免於後顧之憂,也因此最初成員多為國軍將領夫人。婦聯會當年穩定軍心之功,不容抹殺。婦聯會因從進出口商收取「勞軍捐」作為財源,被視為其「原罪」,及至後來淪為「官夫人俱樂部」或被少數人長期把持,皆無法抹殺它早年成立縫衣工廠、捐建眷舍以補國家照顧不足之事實。在軍人待遇獲得改善後,婦聯會即逐漸轉型,成為慈善公益團體。

一九九○年,婦聯會未選擇申請登記為公益性的社會團體,而依《人民團體法》申請設立登記為「政治團體」。政治團體的目的,是為「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促進國民政治參與」,當時的婦聯會或有其考量。豈料,因這一念之差,竟成了今天蔡政府得以「養、套、殺」婦聯會七十年有形無形資產的「破口」。

蔡總統執政後,以「轉型正義」為名,展開了《不當黨產條例》、《政黨法》等的修法工作。其中,《政黨法》第四十三條原只要求備案卻未完成登記的政黨須限期補正;但民進黨卻在修正條文中將毫不相干的依《人民團體法》立案的政治團體加入,要求政治團體應於兩年內轉登記為「政黨」,若屆期未修正,主管機關得廢止其立案,予以解散並清算財產。

逼迫社團轉型為政黨,是正常民主國家難以理解之事。婦聯會這廿多年來不斷朝「公益團體」轉型,亦無推派候選人角逐公職或民意代表之意,但民進黨政府卻非要逼它變成政黨,根本毫無道理。如此粗暴的立法,與憲法第十四條所保障的「人民結社自由」牴觸,卻成了政府掌握民間團體生殺大權的利器。也因此,婦聯會淪為待宰羔羊,內政部還拉了四十多個團體陪葬。

據統計,目前立案的五十九個政治團體中,有八個轉為政黨,有三個轉為社會團體。可見,讓婦聯會轉型為社會團體,應更符合憲法保障人民結社自由的精神。然而,婦聯會向衛福部申請設立「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新世紀基金會」以求轉型,卻遭延宕半年迄今未獲核准。

由此可見,內政、衛福兩部聯手設套,一手逼迫婦聯會轉型為政黨,一手阻止它變身公益團體;這就如同屠宰場「趕羊」,迫使羊兒步入唯一的「死亡通道」。當羊隻上了屠宰架,就等著最後一關的劊子手──黨產會動手,宰殺割肉。

且看:婦聯會想轉型政黨,即得面對黨產會的磨刀霍霍;想轉型社會團體,卻又飽嘗衛福部的閉門羹;俟期限一到,又只能任由內政部解散、清算。蔡政府以這種立法、行政兩路圍剿包抄的手法,用盡心機對人民團體「養、套、殺」,心中會有什麼「民主」與「進步」?

婦聯會若有取之於國家卻未用於國家的資產,毫無疑義必須如數歸還公庫。但在民主國家,這應該透過法治手段為之,至少須經司法判決裁定它應該歸還的數額,而不是以濫權手段將之悉數充公。

說穿了,這一切都源於婦聯會高達三八○億的資產,是「懷璧其罪」。事實上,在黨產會指控婦聯會九十九%以上資產皆為不當取得時,即已預告了婦聯會「待宰肥羊」的宿命。婦聯會的遭遇,並非一件個別團體的悲劇,而是一個新威權時代來臨的預告:當政府可以隨手奪走民間團體的角色和資產,每個民眾都可能遭到毒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防疫計畫要加大加快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衝擊全球經濟甚鉅,多位專家預測,這波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可能要到明年才解除警報,原因是不論疫苗或新藥,需要一至兩年才能完成研發、臨床到量產上市的步驟。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草稿,指出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因受試人數不足已經停止,且接受臨床的237名患者也未發現明顯效果。事實上,這項消息在世衛組織發布前早已流傳多日,「瑞德西韋」臨床成效如何?雖然眾說紛紜,尚未獲得臨床專家確認,但是原本各界普遍相信全球經濟可被一顆超級新藥拯救的夢想,現在顯已出現變數。

所幸在「瑞德西韋」之外,全球各藥廠及生技公司已競相展開新冠肺炎的藥物及疫苗開發,世衛組織4月11日發布的文件即稱,全球已開展臨床試驗的疫苗有三種,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也有67種;在藥物方面,各國最常見的做法,是包括奎寧在內的現有上市藥物中,尋找對抗病毒的新適應症。

再看台灣,當世界各家製藥及生技大廠爭相投入研發軍備競賽時,台灣各個生技領域似乎也相當積極的投入開發。但從民間角度來看,我們只見到產學界各單位似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自2月開始,不論是學研界的中研院、國衛院、生技中心,或者民間企業國光生技、高端生技等多家廠商,每隔一段時間可見到發布階段進展,其中雖然有跨單位之間成立研發聯盟的動作,但對於中央政府的角色,我們僅見到事後跟進表態,不見主動整合的積極性。

其實,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度有節,加上整個行政院團隊、企業界與民眾的全力配合,台灣防疫成果舉世共睹,值得國人驕傲。但我們欣喜階段性防疫有成之際,不應忽視這個病毒未來可能常態化的與人類共存,唯有疫苗與藥物的完備,才能真正保障全民健康。

對此,我們期盼政府應思慮以下幾點建議,為新冠肺炎「流感化」做好長期對抗的準備:

首先,政府應該將超前部署的重點,由口罩、防護衣、耳溫槍等防護用品升級到藥物及疫苗高新技術等級,加大、加快科技預算的編列。政務委員龔明鑫日前曾經宣布,政府已在特別預算與「移緩濟急」經費中投入21.6億元,109年度預算「生醫防疫相關科技計畫」也匡列33億元建置檢驗疫苗或藥品,行政院更核定衛福部自後年起展開五年40億元「防疫中心興建工程計畫」。然而仔細審視,這些預算不僅有相當比重僅是建置硬體建築,且預算執行時間又長達五年,令人懷疑是否為應付當前疫情風頭而便宜行事的口頭宣誓。

其次,非常時期應加速臨床法規的鬆綁。值此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政府應考慮放寬疫苗臨床試驗的程序。在國際上,針對疫情大流行時的疫苗開發,法規方面多採取「緊急授權」的觀念,包括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已允許新冠疫苗在沒有完整的動物實驗前提下,即進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目的都是為了縮短疫苗上市時間。

第三,由行政院規劃長期抗疫計畫。自2003年SARS疫情爆發之後,台灣也曾面臨禽流感、新流感等幾次病毒大流行的威脅,雖然之後慶幸未爆發真正的大流行,但是幾年備戰下來,我們不論在法規、研發、量產到公衛都有長足的長進,唯獨研發資源從未有效整合,隨著這次疫情再度考驗台灣,政府應以更長遠的目標來制定長期的抗疫計畫,這不僅是為了應對這次新冠肺炎的挑戰,也是為了日後一旦出現新的病毒大流行時,我們能在現有的防疫基礎上,很快速的展現實力,達到全民防疫的目標。

   
民意論壇
薛承泰/公安是人命 不是商機
薛承泰/聯合報

日前發生在台北市的錢櫃KTV大火,已知五人罹難,一時公安議題又成話題。想起兩年半前發生在新北市中和的縱火案,是因多人蝸居違章建築中,造成九死慘劇;至於廿六年前,台北市發生的KTV大火,奪走十三人的生命!要如何才能記取教訓呢?

由於這類場所(如電影院、大賣場,大型餐廳…),是國人們最常見的休閒去處,動不動就是百人以上群聚在大樓中;特別是KTV,業者常推出優惠措施,於是年輕人喜歡通宵歡唱,也因此偶會發生擦槍走火事件,男女爭風吃醋或幫派互別苗頭鬥毆,不就是發生在這種場合嗎?

這陣子各級政府應會針對KTV與遊樂場所進行安檢,並教導人們在發生火災時如何逃生?如何保命?可是在狀況突如其來時,多數人都會慌亂甚至失去理智,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總會有人因判斷錯誤而不幸走入絕境!於是,在現代社會中,不能只靠教育民眾,公安設施與機制的完備更為重要。這就像道路安全一樣,除了要教導人們遵守交通規則;更須了解,最會發生車禍的地點,往往和道路品質與設計,以及號誌是否清楚有關,而這個責任當然是政府。

其實,政府平常就應該重視一般人居住的公安;尤其近年來在居住正義的號召下,政府急著推動都更、蓋公宅,以為只要進行都更,這些公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筆者認為,這樣的思維反而會讓大家忽略老舊社區當前的居住安全。

由於全台約一半宅超過卅年屋齡,超過五十年屋齡也有近八十萬宅,約占了一成。這些老宅雖是都更的對象,卻並非都是危樓,真正讓居民陷於危險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公共治理的無政府狀態。君不見,樓頂加蓋已被視為當然,還有人得寸進尺搶占防火巷,至於占用巷道停車的方式,極盡巧思,更令人嘆為觀止!總之,老舊社區失去居住的友善性,進一步也失去了安全性。這除了是人性中的貪婪與自私,難道不是政府的放任?

試問,多久政府才會對一般住宅實施安檢?政府若基於人力吃緊無法定期檢查,總可請全台七八一○個村里長幫忙,不要認為處處是違建,就沒必要通報,那會引發更多人有樣學樣,導致難以收拾。最妙的是,最常來安檢者,不是政府而是瓦斯公司或是冒牌者,於過年前來推銷加(換)裝安全開關;不少居民基於安全,乖乖地付出鈔票。

台灣大部分住戶使用天然瓦斯,每兩個月繳一次費,繳費單中都會有一筆基本費,一年一千八百元,不論是否使用瓦斯都必須繳。照理說瓦斯公司除定期檢查,也應免費更換安全開關,而不是由住戶另外花錢買安全!瓦斯公司尚且會換瓦斯表,一樣繳基本費,電力公司會更換電表嗎?

話說回來,居住在新式建築中會比較安全嗎?歷年來發生大火,死傷慘重幾乎都是在大樓中悶燒所造成的。這次火災的地點,是坐落在台北市蛋黃區的現代建築,該有的消防設施都有,仍逃不出祝融掌心;幸好正值疫情期間且發生在白天,若是發生在平常的周末夜晚,更不堪想像!

憲法第十五條明示政府應保障人民的生存權與財產權,如果真的為百姓著想,請了解公安的背後,是誰在消費人們的安全,是誰把公安當商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太陽花改判 法律回來了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太陽花學運六年了,昨天高院宣判十七人有罪,魏揚等六人從無罪改判有罪,引發正反兩面的爭議。

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學生強占行政院;二○一七年台北地院審結,以抗議行為符合「公民不服從」七要件,主要人物廿二人全部無罪,這結果令人失望,卻也不意外。

行政院前院長林全在二○一六年五二○就職首日,對太陽花學運一二六名被告撤回告訴;林全認為是政治事件,而非法律事件,應在「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的原則下」盡量從寬處理,等於為台北地院的判決埋下了伏筆。

太陽花學運學生占盡優勢,且看打警察、占領立院、拆立院招牌、破壞公物、吃別人蛋糕和太陽餅都判無罪。二○一九年台北地院還判部分警察執法過當,判北市警局應賠一一一萬元,莫怪他們敢大放厥辭,認為所有參與人也應該無罪。

這次高院從無罪改判有罪,個人非常佩服法官的決斷;若是煽惑鼓動甚至帶隊衝進公署,破壞公物、打警察無罪,等於鼓勵公然違法,後遺症不容小覷。若他人也可以行使公民不服從及抵抗權,並暴力衝撞、占領政府機關,台灣或將永無寧日。

   
區間測速 善用而不濫用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聯合報

近日西濱快速公路彰化段北上路段,被用路人查覺區間測速失準,造成執法有誤,引起軒然大波。區間測速兩年多前首在新北市萬里隧道開始試行,確實能有效改善行車的安全,之後逐步推廣至全國各地,屬於科技執法的一種。有別於過去偵測單點瞬間通過車速的方式,區間測速改採車輛在路段中行駛的平均速率作為取締超速的依據。姑且不論其是否合理,至少能夠嚇阻駕駛人通過取締測速點後,旋即回復飆速的陋習。

實施區間測速必須在路段上、下游端設置車輛辨識與計時裝置進行偵測,車輛辨識裝置可辨識出車牌,鎖定測速之對象;而計時裝置則在登錄車輛通過路段兩端的時刻,據以計算區間平均速率。此一系統看似簡單,實則涉及完整的系統設計與運作,任一環節稍有差池,即會全面崩解,引發糾紛。此次西濱彰化段發生的誤判,即是最好的教訓。

通常偵測地點事先已按執法需求加以選定,區間長度不再改變,行駛時間的長短即成為判斷超速與否的關鍵。而時間是否精確,則有賴於上、下游端偵測計時裝置的同步與否,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精準的對時機制。

依據現行通過網路進行對時的機制,造成測速誤差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種:

一、未能及時對時與校時,導致上、下游偵測設備的時鐘不同步而出現誤差。例如系統設定每日校對一次時,兩時鐘在廿四小時內出現的時差即成為誤差。一般而言,測速區間愈短,時差對車速的影響愈大,校時的間隔即要愈短。

二、校時過程中,系統受干擾所引起的誤差。為避免糾紛,只要校時超過一定的時間,例如公路總局在萬里隧道所採用的二秒,即停止裁罰調校時間內通過的所有車輛。不同系統有不同的標準,應由實際操作經驗加以拿捏。

三、時鐘故障,系統卻仍然運作所造成。此次事件誤差達到五十秒之多,顯見為時鐘故障所致,只要修復,當不致影響系統的功能。又可能或多或少會使區間測速蒙上陰影,但還不致嚴重到必須全面停擺的地步。

另為強化時鐘的同步,目前新設系統多有多重對時的要求,例如透過網路時間協定(NTP)進行對時,又如透過現有交通號誌所採用之GPS衛星定位進行對時等。至於系統本身的故障,則有賴於建立數據自動檢核機制,輔以人工經驗判斷方能快速查覺。

區間測速雖已在專業上受到肯定,但絕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萬靈丹,善用之方可得其利去其弊。若是鋪天蓋地裝設,將有如對岸全面監控的作法,稍有不慎即會侵犯到個人隱私,此絕非科技執法的原意。縱使僅針對特定目標,如易肇事路段進行測速,亦要同時考量到系統複雜化之後,例如長路段連續區間執法,執法效率與錯誤風險間如何拿捏。此外,科技執法強化了取締的力道,違規裁罰量勢必大幅增加,民怨與安全間如何取得平衡,在在考驗當事者的智慧。所以說,區間測速要善用而不濫用,慎思之!

   
讓人民有感 先口罩解禁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聯合報

台灣已連續三天都傳出零確診與無本土病例好消息,應可以證明我們的防疫做得成功。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在苦苦排隊買口罩呢?尤其天氣愈來愈熱,太陽底下站著排隊是很折騰,也令人心疼。

筆者想問的是,口罩何時可以自由購買?口罩都可以捐給外國了,而且多是以百萬片起跳;還有陳時中部長鼓勵民眾可以把口罩捐出去,證明我們對口罩的需求不若先前急迫。既然如此,口罩何時解禁,讓民眾不必忍受排隊之苦,也讓藥局可以減少工作量?

筆者認為,若防疫真成功,那就應思考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而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就是排隊買口罩;讓人民有感,先從口罩解禁開始吧!

   
休退學海嘯:象牙塔太近 離現實太遠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報載國內大專院校休退學人數逐年增加,志趣不合是主因之一。大學紛紛推廣跨領域學習,打破科系藩籬,協助學生培養多專長,除推出通識跨領域外,降低輔系、雙主修門檻等,也可避免學生放棄學業。但有用嗎?

不只大學生休退學增加,博士班招生也日益困難,連台政成清交等頂大都出現系所博班招生掛零,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博士班「走進惡性循環」,應該整併,把有限資源用在真正適合研究的人身上。照理說,博士論文追求的是知識創新,但在台灣多半追逐熱門題目,如何培養諾獎級人才?

近年來,學歷已不等於能力。如果成功定義是造福社會人群之餘,也可以讓自己功成名就並擁有持續收入,真的不需要專業,而是如「富爸爸」一書所說,要建立系統,讓系統幫你賺錢;建立系統之關鍵在有良好的做人處世態度,贏得信任而建立系統。遺憾的是,一般大學教的專業知識,通常與社會脫節,以致許多年輕人畢業,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低薪。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說,年輕人若想成功,品德、觀念與態度等最重要,專業知識其次。遺憾的是,目前一般大學教育都只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幫各大企業與工廠培養訓練有素的上班族與勞工,不重視品德、觀念與態度,還有財商知識。

美國的比爾蓋茲、賈伯斯與祖克柏,中學時代就廣泛學習各種課外知識,並利用休假時間到處打工,藉以培養工作經驗並尋找創業良機。他們在大學生都參加社團,廣結人脈,建立「管道」,從而想到如何靠團隊合作找到創業致富良機。

大學不應該只是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靠專業通常只能賺到暫時性收入,應該更重視做人處事態度的培養與人際關係的建立,還有過人的遠光、創業的思維與勇氣。若只要拚命讀書與研究,取得博士甚至雙博士學位,卻找不到工作,有用嗎?

   
戶外運動等於健康防疫?
蘇凱莉/主婦(台北市)/聯合報

我住台北大直,鄰近基隆河畔美堤河濱公園,有草地、自行車道、溜冰場,還有網球場和籃球場。四月以來,每逢周末,河濱公園遊憩人潮大增,運動場人數更暴增,卻未見人潮管制,令人擔心!

小五的兒子喜歡運動,假日常邀同學和鄰居前往河濱公園籃球場打球;最近接連三個周末下午,往往到球場不多時就敗興而返,原因是「人太多了,搶不到籃框投球。」球場湧入運動人數比過往多一倍以上,六個籃框擠滿人,每個籃框場域各有十餘人到三十餘人不等在投球、比賽,還有一些青少年籃球隊來這裡作訓練。當然,球場上是沒人戴口罩的。

大直地區有三間小學,校園內的操場和籃球場一向是社區居民周末的運動場所,防疫期間民眾不得進入校園活動,許多人只好轉往河濱公園,通道上慢跑健走騎行者川流不息,草地上也出現各式帳篷,宛若「野餐日」。兒子看到人潮聚集:「學校進出都會量體溫、噴酒精,河濱公園什麼都不管!」

許多民眾防疫期間避免到封閉空間,轉而從事戶外休憩活動。當社區或河濱的公園成人流「熱點」時,相關單位可否也進行人流監看、管制或防疫宣導?或者該適度設計分區,適時開放少數校園戶外運動場供民眾使用?希望當我們努力防範新冠肺炎時,也能安心健身。

   
去梯言/橘逾淮為枳的防疫啟示
公孫策/聯合報

春秋時,齊國的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故意要羞辱齊王使節,在接見晏嬰時,安排兩名官吏押著一個被綁縛的人走過堂前。楚王問:「那個是什麼人啊?」左右回答:「是個齊國人,犯了竊盜罪。」楚王問晏嬰:「齊國人都善於盜竊嗎?」晏嬰回答:「我聽說,淮河以南的橘子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柑橘科,果小味苦)。這人在齊國不犯偷竊,到了楚國卻成為竊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讓他犯偷竊嗎?」楚王笑著自我解嘲:「我真是自取其辱了!」

小學學過的「橘逾淮為枳」典故,從來都以之做為外交好口才的例子;長大才知道橘是橘、枳是枳,根本沒有橘逾淮為枳這回事;而最近由於疫情嚴峻引起的諸多事件,卻對這個典故有了另類體會。

美國總統川普緊咬「中國應該為隱瞞疫情負責」,中國則回嘴「從前H1N1新流感,也沒要美國負責」,兩個大國互咬,兩嘴都是毛,非常難看,就沒有一點晏嬰的口才與風範。

病毒侵犯人類,事實上不分國籍、膚色,H1N1也好,COVID-19也好,可都是一視同「人」的。可是川普在美國疫情尚未爆發之前的態度,似乎是「這隻病毒只會感染中國人/亞洲人」,但事實證明新冠病毒並未「橘逾淮為枳」。

川普帶風向之後,一些歐美國家(包括澳洲)也出現要求中國為隱瞞疫情負責賠償的聲音,可是北京政府就沒有一位「晏嬰」出來說:「疫情是起自中國,可中國一月下旬就對武漢與湖北一些城市實施封鎖,在那之後可沒隱瞞的問題。而且WHO在一月卅日就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中國以外只有八十二個確診病例、歐洲只有十例,世界其他地方也沒有病例,那就不該中國負責了。」

也就是說,一月下旬後的情況是川普做為總統自己耽誤的,甚至如果早些效法中國的方艙醫院,也不至於那樣狼狽(例如紐約中央公園變野戰醫院)。而美國最近要重啟經濟,配合措施之一是「兩歲以上的所有民眾在公共場所均須戴上口罩」—終於曉得戴口罩是防疫必要手段,病毒並沒有「橘逾淮為枳」。對那些曾被辱罵過的美國黃種人,白種人也欠一個道歉。

中國沒有晏嬰那樣的外交家,美國沒有楚王那樣的總統,而我還在等那個寫亞洲病夫的媒體人認錯。

   
重新開放 振興經濟...防疫新常態 如何重開機
李明軒/中山大學政經系副教授(高/聯合報

新冠疫情至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暫停經濟活動,後座力已漸顯現,放無薪假者愈來愈多、領取失業救濟金者也激增,存款不斷消耗、財務恐慌感越來越深。甚至有民眾說,還沒被肺炎毒死,自己就要先餓死了。

在這樣的壓力下,一些國家積極部署「重新開放」(reopening)國家,例如美國白宮已發布指南,指導各州何時重新開放、以及如何重新開放。

觀察白宮所做指南,有幾個重點:

其一,若是在各行政區內觀察到連續十四天確診人數下降,方能考慮重新開放;而一旦確診人數再起,必須再度停止開放。

其二,由就業最大宗、接觸人數也相對單純的營造業與製造業先復工。

其三,各企業與商家,尤其住宿餐飲業、消費娛樂業等人潮相對密集的產業,必須提出事先部署,計畫如何調整營業模式、消費動線,復業的同時仍能保持社交距離,並監控人流。

這些做法反映我們未來面臨的世界,將是一個「新常態」:新冠病毒可能長存人類生活中,因此人與人間的適當距離必須重新定義,經濟運作模式也必須重新調整。

台灣疫情相對穩定,因此重振經濟聲音漸起。然而,在振興經濟同時,須體認只要新冠病毒存在一天,人類就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日子,摩肩擦踵大吃夜市美食、萬頭攢動的活動和演唱會、集會餐會等都將步入歷史。供給、消費雙方都須體認新常態,做出相應調整。

日前拉斯維加斯市長古德曼在與CNN記者連線時表示,正積極爭取重新開放拉斯維加斯,但要如何避免顧客受到感染,是各賭場和秀場的事,若是這些企業無法避免消費者受到感染,則他們將被網路負評淹沒、無法再生存下去,因此企業必須好好想想如何重新開放。

古德曼言論乍聽荒謬,將所有責任都推到私部門,公部門不需做準備,但她也指出了一定程度的事實:要重啟經濟,企業與商家需要重新設計消費模式與消費動線,創造讓消費者安心的消費環境。試看台灣在敦睦艦隊疫情事件中,被公布足跡造訪過的店家,業績馬上直落,就表明企業與商家也必須做出調整,面對新常態。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店家做出因應,包括餐廳在餐桌間設置隔板、採取梅花座,各營業場所量體溫、要求顧客戴口罩、並將同時間人流控制在五成等作法,讓消費者安心上門。這是走向新常態的作法,讓防疫與拚經濟可以並行。

政府在考慮如何振興經濟的當下,是時候化禁止為引導了,將此前的禁止或勒令停業,轉換為引導各產業建立新模式;政府應與各產業公會展開對話,針對各產業如何建立新的標準、如何設計新的消費動線與模式做出規畫,在拚經濟與防疫間找到共存的方法。

人類每每在經歷巨變後,被迫思考、被迫改變,但也變得更進步;例如若沒有十七年前SARS教訓,今日台灣不會有這些防疫規畫與機制,局面可能全然不同。因此此時正應以新思維來思考重新開放與振興經濟。

   
疫情下的漁獲外交
陳珮瑜/綠色和平遠洋漁業專案主任/聯合報

全球防疫,影響工業捕撈在內的經濟活動體,陸續出現空氣品質提升、海水更澄澈等環境獲改善的報導。針對海洋資源,聯合國糧農組織觀測到,疫情期間,部分非、亞及歐洲漁業活動下降,因此開始討論疫情是否能讓全球面臨過度捕撈的魚群得以休養生息。

但事情可能沒那麼單純,疫情降低部分地區捕撈活動,但許多防疫措施鬆綁了漁業管理法規,例如暫停海上觀察員計畫。各國與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紛紛暫停觀察員計畫,讓漁船回到無人在船上監管的情況下作業。針對底拖網、圍網這樣大小通吃的破壞性漁法,以及海上轉載頻繁的延繩釣,為了監控作業,許多沿岸國及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s)原本均要求漁船須配置漁業觀察員,但為避免觀察員把病毒帶上船,加拿大、美國、南太平洋論壇漁業局,甚至管理全球最大鮪魚漁場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都撤回觀察員,回歸仰賴漁船配置「漁船監控系統」及「漁撈日誌」,檢視漁船位置及漁撈狀況,但兩者都易受人為操控,可能導致非法漁業行為增加。

其次,針對疫情,一些重要的國際遠洋漁港,如巴布亞紐幾內亞、馬紹爾群島及模里西斯等國,紛紛宣布關閉漁港,或限制外國船隻進入。由於海上執法資源有限,RFMOs原則上要求漁船應盡量在港口將漁獲轉到運搬船上。現在港口關閉,以及漁船為避免回港增加接觸病毒風險,可能選擇在海上轉載,根據綠色和平經驗,海上轉載往往伴隨非法漁業,基於海上監管不足,漁船利用海上轉載,將非法漁獲與其他船隻的合法漁獲混在一起進入市場,躲避港口專人監督卸魚。

此外,當漁船進行海上轉載,將延長漁船海上作業時間,可能惡化船上強迫勞動問題,倘若漁工受到不當對待,不但無處可逃、無人可訴,更要長時間忍受,無異惡化人權危機。更令人擔憂的是,疫情將使招聘漁工變困難,漁工也可能因疫情滯留不得不續約。鬆懈的管理法規,讓非法漁業及海上強迫勞動問題,更可能在疫情期間竄起。

當台灣輸出口罩時,也該確保在家防疫的民眾吃下去的每口漁獲都是合法且正義的。政府以及大型水產企業,面對國際鬆綁的漁業管理法律,應該嚴格把關,確保海上轉載只在最嚴格監控下進行。針對海上轉載可能惡化的人權危機,政府除廢除境外聘僱制度,提升外籍漁工勞權外,更應限制疫情期間海上作業時間,建立緊急申訴管道。除口罩外交,我們更可以做安心漁獲外交。

   
全球化2.0重創中國經濟地位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國際政治的啟示,就是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經濟,不少國家製造商都經歷了產業鏈中斷,雖然大家都知道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將產能撤離中國大陸,但是有計畫的逐步轉移產能到其他新興市場已是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

大家所不知道的 異於一般花期的櫻花
日本主要的櫻花品種·染井吉野櫻的花期為每年三月上旬(九州)到四月下旬(北海道),相對於這時期,在一月到三月間開花的櫻花被稱為「早開櫻花」。作為早開櫻花最為人知的品種為,河津櫻、山櫻花、熱海櫻和阿龜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