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聯合/加薪減稅:小心民粹法案的後遺症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Mr.Play,不累 視視看】包含重要新聞、社群最夯話題、優質節目內容,讓你透過E-mail輕鬆觀看影音新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2/26 第34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處再覓王昭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加薪減稅:小心民粹法案的後遺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解決住房問題 別拿錯手術刀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當公民團體碰到政治
民意論壇 中韓簽FTA 台灣10年玩完?
王金平黨籍結案/止訟團結 國民黨奮起吧
台灣怎麼走 藍綠都該講清楚
王金平黨籍結案/鄉愿輕縱 台灣政治悲哀
聯合筆記/別讓十二夜變成永夜
王金平黨籍結案/馬王糾葛 朱可有老莊解方?
104學測放榜/學測級分失當 繁星比序頭大
104學測放榜/也給不如意者鼓勵
日本欠我們的二戰道歉 不可退讓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處再覓王昭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行政院前祕書長王昭明最近辭世,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推手又少一人。許多年輕人未必聽過這名字,但如果說過去十年的祕書長加起來都未必有他的能耐,或許並不誇張。一個標竿型人物,就該是這般模樣,但今天的台灣要到哪裡找下一個王昭明?

用老式的形容詞,王昭明就是當年行政院的「活字典」,所有政經決策、體制法規等,他皆了然於胸。他協助經手的決策,絕不會讓行政院跳針、出糗、搞驚嚇,或者讓不同部會各說各話、針鋒相對。用「婉君」的詞彙描述,他就是內閣的Google搜尋引擎,任何疑難雜症沒有找不到的答案。此外,他也不會到處去兜售自己的權力,吹噓行政院多少公文要經過他蓋章批准云云。

與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相比,王昭明雖不是舞台上的閃亮主角,但他擅於扮演穩定和平衡的角色,協助琢磨、協調、穿梭,讓政策更成熟與可行。王昭明從未擔任過部會首長,這和他個性謹慎也許有關,並不表示其才幹亞於他輔佐過的首長。他樂於擔任智囊的「師爺」性格,不愛出頭的低調作風,再加上過人的練達,使他成為行政院祕書長的絕佳人選。

王昭明卸任後的廿多年,兩度政黨輪替,行政院再也看不到這樣幹練、沉穩而無欲則剛的人物。王昭明,如今變成了一種傳說,歷任閣揆無不苦求有這麼一位佐國之才,卻遍尋不得。民主化的台灣,所有用人的思考都放在「政治」功能,決策品質的精細準確不再重要;於是,典範雖存,也終被喧囂掩蓋。

去年三月太陽花學運期間,據說王昭明食不下嚥。他難過的,應該不只是他進出多年的行政院遭到群眾占領踐踏,而是整個政府遇上這樣的挑戰竟吶吶無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加薪減稅:小心民粹法案的後遺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每個立法會期,行政院都會標示若干優先法案,希望立法院優先審議支持。這個會期有一項法案特別令人注意,就是所謂的「你加薪、我減稅」案。這個法案大要是:在經濟不景氣期間,如果企業有獲利,為了鼓勵老闆將利潤分享基層員工,「加薪」所產生的費用,准許企業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以一三○%折抵。例如,某公司有一百萬元的利潤,今天若以其中廿萬元為員工加薪,其利潤原本將減少為八十萬元,但因為廿萬元能夠計為廿六萬元的支出折抵,故利潤減為七十四萬元,如此一來公司所須繳納的營所稅即可減少。

如果這項方案有助於打破台灣多年的「凍薪」困境,有助提升各業上班族的薪資,人們當然樂觀其成。然而,政府「減稅」是否必然帶來小民「加薪」的效果,似乎讓人存疑。主要問題是,這項法案不僅對薪資凍漲的診斷過於淺薄,也高估減稅的刺激作用,更忽略可能引發的不良後遺症。以下,我們逐一就事理釐清整理。

首先,要先弄清楚台灣社會長期凍薪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過去十五年左右,台灣每年平均約有三點五趴左右的GDP成長率,但是薪資上漲率卻幾乎是零。其實不僅台灣,全世界許多經濟先進國家,也都面臨GDP上升但勞工薪資「凍漲」的問題。這種全球共同的問題,其原因也必然是全球性的。《經濟學人》等財經雜誌曾多次分析,在全球化浪潮下,勞力外包與工廠外移極為普遍,藍領製造業紛紛往低工資、低地租的國家移動,因此大部分經濟成長的果實無法有效轉化為國內勞動市場的需求面壓力;在勞動需求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勞工薪資自然無法上漲。對這些工廠外移的國家而言,大部分的經濟成長果實,便由白領階級獲得。

薪資凍漲的結構性原因已如前述,如果行政院真的想解決問題,就該設法扭轉這種「勞務外包」、「工廠外移」的趨勢,才是治本之道。但是行政院不此之圖,不用功思考根本的解決方案,卻選擇最受詬病、十幾年來早已用濫的招式──減稅,想要用最簡便的方法一舉解決結構性的問題。鼓勵加薪固然立意良善,但手法之粗糙、草率,令人不敢恭維。

行政院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法案,心態上多少也存有投機取巧的民粹性。由於廣大民眾久受凍薪之苦,民怨累積;而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大敗,更使毛內閣愈發畏首畏尾,認為「不能提出民意不支持的法案」。然而,民意與民粹不同,施政固不能愚昧地違逆民意而行,但也不該退化為不負責任地迎合民粹。如果「加薪減稅」可以解決凍薪問題,這麼簡單的辦法,全球各國早就爭相採行了,還輪得到各國絞盡腦汁苦心呼籲,而台灣還能開創世界先河?我們的閣員提出此一政策,疏於論理卻急於迎合民粹,豈是長期之計?

政府倉促修改公司法,還有另一個後遺症,可能對企業的決策造成扭曲。全球各國的所得稅法,都有前後年虧損利潤互抵、母子公司合併報表的規定。如今,我們為了一個獨創的「加薪減稅」方案,而去修改營業利潤的計算方式;如此一來,無異在時間面的前後年度、在公司面的關係企業之間,開啟了一個「如何報薪資最為有利」的巧門,將使原本的成本及利潤計算數據產生嚴重扭曲。更糟糕的結果,就是企業也感受到這種民粹的壓力,索性把公司遷移到完全免稅的避稅天堂。若走到那一步,受害的難道不是全體人民?

這麼重要的一個案子,財政部、金管會竟然都沒有意見,眼睜睜地看著經濟部短線操作民粹,令人不解。儘管行政院將此法案列為優先,我們希望立法委員能夠認真地面對它、審議它、挑戰它。我們也呼籲朝野政黨理性以對,不要將這個法案操作成「加薪法案」,甚至操弄成「反對該案就是反對加薪」,讓人民誤以為這是一個有百利、無一害的偉大政策。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案子是真材實料,什麼案子是花拳繡腿,大家看得很清楚。毛內閣務必誠實以對,向民眾坦白解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解決住房問題 別拿錯手術刀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建中校刊「建中青年」專訪,訪問中談及如何降低台北市房價時,提到台北市的空屋率達8%,一堆人買房當作囤積商品,只要規定買第二棟房子不准貸款,房價就會降下來;另外針對房屋稅,他舉例一人擁有的房子若超過20坪,就應課重稅。他還感嘆:「我們這個國家沒有用理智去治理,明明很簡單的東西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

訪問中獲得最多回應的還是在房價及貸款,有人怕不近人情,擔心影響金融業,甚至影響經濟等等,但住宅與價格問題,真如柯市長所言是很簡單的東西?柯市長在急診室及手術房待慣了,病理關係很清楚,抉擇也直接,但經濟議題的東西偏偏很複雜,它不是自然科學剛性的因果反應,可移動的變數太多,也因此,在市場經濟下,想控制價格,通常注定失敗。

柯市長與許多人一樣,認為台北市的房事問題在於房價,只要控制房價,問題均可迎刃而解,但實際的狀況卻非如此,房價也不是任何執政者控制得了。事實上,我們先該問的是,房價跟住房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沒有必然關係,在台北市買房子的人,不一定住在台北市,住在台北市也不一定有房子,紐約、東京也是如此。台北市市長的施政重點,到底是「要讓大多數在台北市工作的人,可能住到合宜的房子」,還是「要讓想住台北市的人,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這兩個命題,看似都是房子議題,但目的截然不同,手段當然有異,一是居住的問題,二是房價與所得差距的問題。

台北市應該思考的是,為何比台北市房價更高的紐約、東京,還是有許多財力不足的人可以有安全、合宜的住所,但他們不需要在紐約、東京擁有房子。台北市到處是工業住宅,到處的頂樓加蓋,是房價問題嗎?是這些人自我救濟的解決方案。台北市擁有全台灣最多的就業機會,人群匯集到台北市本是正常趨勢,台北市每天約有淨40多萬的就業人口,來自新北及其他縣市,政府不可能去滿足所有想住台北市的人在台北市買房,尤其是用打房的方式。

就用最簡單的經濟學供需原理,房屋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相當大,而短期供給彈性幾乎是無彈性,也就是說,想要利用供給端來影響最終價格,是非常事倍功半無效的作為,因為只要價格下降就會引起需求而抵消價格下降。簡單來說,倘若台北市房價真的被打壓下來,就會引起潛在(包括外縣市)需求者進入市場。如果用貸款管制、限制坪數等方式,只是管制到守規矩沒能力者,有能力者利用海外借款、人頭方式,享盡管制的好處,這真是為政者的初衷?

更糟糕的是,這給大家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透過政府的打壓房價,人人可以在台北市買房子,這是不可能的,除非台北市的工作機會沒了。看看其他國家經驗吧,沒有人會要求紐約、東京房價低到大家買得起,但紐約及東京有著完善的居住(包括租屋)機制,大多數有工作者,可以居住在合法、安全、受保障的房子裡。柯市長也曾說,施政沒那麼難,其他國家經驗可以參考,建議柯市長參考東京,如何建構完善的房地產物業管理機制,使得有多餘房子的人願意釋出至租屋市場,想在東京就業就學的年輕人不必買房便可安心就業就學。

當8%的空屋願意進入租屋市場,就再也沒有那麼多在台北市工作、就學者,被迫買房子,購屋需求下降,房價當然會受抑制,但這是市場機制,並非管制結果,所以說,當解決了居住問題,房價自然回歸正常,切莫倒果為因。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當公民團體碰到政治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不管喜歡或嫌惡,只要踏入政治,想要掌握權力,就要參與選舉;如何運用自身優勢為籌碼,攻擊對手弱點,搞懂誰是盟友,誰是敵人?什麼是戰略原則、什麼是階段性目標?才是勝選關鍵,切勿高估自己,錯判形勢。

不同屬性的公民團體,在運動中攜手合作,造就了高張力的318學運,重擊了國民黨在兩岸、經濟政策的正當性;這股氣勢更在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藉由柯文哲這個載體,幾乎摧毀了國民黨。顯然,民進黨是這股風潮的最大獲利者,拿下十三席縣市長;公民團體也受到鼓舞,思索更進一步參政的可能性。

但當公民團體碰到政治,問題反而接踵而至。

首先,公民團體分裂了。儘管他們說是「分進合擊」,實則因涉及政治利益,權力就開始作亂了。依目前選制,化整為零,力量就會分散;區域選不贏,想著靠區域累積票數的不分區,就是作夢。區域必須提名一定數量的候選人,當公民團體一分為多時,因搶人徒增紛爭,等於是力量集結的反操作。其次,他們的敵人究竟是誰,誰是盟友?他們與民進黨、國民黨的關係又是如何?依去年經驗,公民團體顯然討厭國民黨,也厭惡民進黨,但他們能靠自身力量打贏選戰嗎?

但公民團體若選擇與民進黨合作,是否會喪失團體的自主性?該如何界定與民進黨的關係?更大的問題是,總統合併立委選舉,公民團體是否願意支持民進黨的蔡英文?

公民力量不等於選票,割闌尾失敗的殷鑑不遠,在沒有主要政黨的全力奧援下,這就是的政治現實,也是柯文哲勝選的關鍵所在,有民進黨的基本盤,有民進黨的選舉部隊,才能造就柯文哲的八十多萬票。

運動的熱情,足以撼動人心,但夢想的實踐不能光靠運動;參與政治雖是必要的手段,務實以對才是上策,否則只是助長噩夢。

   
民意論壇
中韓簽FTA 台灣10年玩完?
顧瑩華/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聯合報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與中國大陸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在二月廿五日完成「初始化」進程,目前英文版協定已出爐,官方簽署協定以前,將翻譯為中、韓兩國文字。初始化完成意味著離正式實施更近一步。韓國官員將此協定視為國內最重大的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商務部則表示,這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對外商談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單一國家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中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後,經過最長廿年的過渡期,中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九十一%,進口額的八十五%,韓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九十二%、進口額的九十一%,這對兩國出口均有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共十七個領域,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廿一世紀經貿議題」。由於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對象,也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占台灣出口總金額接近四成(含香港),這對台灣而言,應該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大的一個FTA,其衝擊的程度可想而知。

去年十一月,在APEC會議場合,中、韓領導人宣布兩國已完成中韓FTA談判共識,在國內引起很大的震撼,經濟部也立即公布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不僅沒有達到預警的效果,反而招來誇大衝擊,恐嚇民眾的質疑聲音。姑且不論評估結果如何,政府在第一時間公布影響評估是值得肯定,因為這表示政府已經在關注這件事情,而且也做好影響評估,讓民眾及企業有心理準備,迎戰這一巨大的挑戰。

現在我們看到中韓兩國確實已完成FTA草簽了,而且正式的實施也很快就會變成事實,而台灣對於兩岸簽署ECFA後續的服貿、貨貿協議還在猶豫、爭辯的過程中,這難道就是台灣的因應之道嗎?台灣真的是麻木不仁,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呢?有時真是百思不解。

昨天看到中韓FTA的文本內容,台灣對大陸主要出口產品有些列在排除降稅名單中,有些降稅期程較長,可能在十年以上,這讓筆者鬆一口氣。但再仔細去看,這些不降稅產品全部也只占台灣出口大陸總金額的四%而已,其他產品最終還是會調降關稅,且大多數都會降為零關稅。若兩岸ECFA後續協商沒有任何進展,原地踏步,終有一天等到韓國產品都是零關稅了,台灣的產品還要繳平均九%以上的關稅,最後只有被取代的分了。

不要看到有些產品大陸給韓國的降稅期程很長,就覺得安心了,不急了,兩岸貨貿協議可以慢慢談,甚至不要都可以。若台灣是抱著這種心態應戰,那台灣真是無藥可救了,因為企業不會等產品都被取代才來因應,只要有被取代的可能性,企業就會以外移來因應。到時候不用等十年、廿年韓國關稅降完,台灣就玩完了,面臨產業空洞化、勞工低薪化、民眾普遍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所以,中韓FTA是虛驚一場,還是大難臨頭,端視台灣民眾的智慧決定。

   
王金平黨籍結案/止訟團結 國民黨奮起吧
蔡志鏗/退休人士(台北市)/聯合報
朱立倫不承接王金平黨籍訴訟案,雖與馬總統的「大是大非」背道而馳,但面對民進黨的挑戰,朱主席有不得不的苦衷,期盼國民黨放下爭訟後,黨內更加團結!

朱立倫的做法並不一定能夠喚起全黨的團結,但已為「安內攘外」鋪陳出首部曲。期盼國民黨奮起,拿出施政的好成績,爭取選民支持,這樣放棄訴訟才有意義和價值,而非鄉愿和稀泥!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朱立倫不承接王金平的黨籍訴訟案,個人表贊同。

王金平黨籍訴訟案延宕甚久,王金平彎下身段,依舊感覺不到團結氣氛,問題在馬英九堅持依法究辦爭是非,才讓此事拖延。吾人贊成道義是非,但事態毫無緩和,總要有人扮黑臉,想辦法打開繩結。

朱立倫快刀斬亂麻,讓紛爭早日落幕,此舉或許「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但總比歹戲拖棚來得好。否則,面對二○一六,藍營已無再分裂本錢,朱立倫身為國民黨主席,將承擔團結爭勝選的大任。

張添松/國營事業員工(台北市)

馬總統開口閉口大是大非,政治固然要講是非,是非卻不是總統說了算,應由法院決定,法院兩度打臉馬總統,這難道還不清楚嗎?

   
台灣怎麼走 藍綠都該講清楚
白文章/東吳大學教授、日本同志社/聯合報
為了參加一場研討會,二月上旬去了香港。早年兩岸尚未直航時,曾經在香港轉機多次,真正踏上香港的土地,這算是第一次。

帶著對東方明珠的嚮往,進入了這一個眾人口中所說的購物天堂。喧囂的灣仔、金融大樓林立的金鐘、五光十色的旺角和尖沙咀,香港,果然璀璨生輝!

跟日本比起來,香港的物價已經不算低了,甚至許多商品已經比日本還高。但總是感覺許多商店的服務態度,跟這個聞名的國際都市很不搭配,多問兩句,服務人員就會不耐煩地擺臉色。用台語講,叫做「結屎面」。

一位當地人告訴我:「現在大陸遊客多,消費力強,他們忙著賺錢、做生意,哪有時間理你啊?」真是見識到了由大陸消費力所支撐的繁榮,名不虛傳。

把場景移到中環。在這個香港的政治與商業中心,去年因為中共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八三一」決定,而引起了占中事件。直到現在,仍然隨處看到反對由中共掌控的行政長官普選方案,甚至憂心「今日的西藏,明日的香港」的討論和文宣。我問了一位澳門的青年,他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中共怎麼可能讓你選一個不受中央控制的行政長官?那只是理想!」

去年台灣有一部票房賣座上億的電影「大稻埕」,片中有一位茶行老闆林坤元,為了做生意,他必須對日本人陪笑臉。但年輕的兒子可沒這些現實的包袱,他可以滿腔熱血的為了理想去衝撞,和父親持反對的立場。

現實與理想應該如何權衡?這正是現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台灣擁有許多有利的條件,但時間卻在消逝當中。現在,有人看好六成五的民調,準備重返執政;也有人必須當打火隊,臨危受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台灣民眾的抉擇。

政治人物可以作秀,也有些人會利用機會製造混亂,因為作秀可以引來鎂光燈,製造混亂可以從中牟利。但民眾卻不能只是看秀、不能只是現在感覺爽就好,因為社會混亂了,最後還是民眾埋單。

不管是準備重返執政的,還是臨危受命的,民眾都應該要求他講清楚:他,要如何面對現實與理想?

   
王金平黨籍結案/鄉愿輕縱 台灣政治悲哀
朱言貴/教(台北市)/聯合報
王金平涉及司法關說妨害司法正義,沒有理由輕輕放過,否則何以昭社會公信?本來法律的歸法律,政治的歸政治,界線分明,如政治人物撈過界,干涉法律個案,在英美法上,極為可能觸犯妨害司法正義罪,絕對得不償失,所以在西方世界裡,鮮少政治人物甘冒天下大不韙,刻意從事司法關說活動,以其懸為厲禁,人人莫不視之為畏途。

遺憾的是,馬英九的傻勁,終究敵不過政治的現實,這就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台灣距離法治國家的標準,還有一段遙遠的道路要走。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朱立倫打臉馬英九的「大是大非」,馬英九除感到落寞外,淡出國民黨權力核心,應是未來的結果吧!

未來朱立倫還需要王的協助,尋求挺王立委、中常委們支持,輔選明年總統與立委選舉,否則國民黨丟了政權,做黨主席又有何意義?

眼前或許朱意氣風發,接下來要面對挺馬黨員的反撲,到時因權謀而嘗到苦果的可能是朱立倫了!

   
聯合筆記/別讓十二夜變成永夜
梁玉芳/聯合報
新北市政府正在研擬新辦法,打算追隨台北、花蓮等縣市腳步,讓民眾繳交兩千四百元,就可以「合法棄養」家中寵物。

這政策乍聽之下,似乎超級矛盾。一是,台灣遭棄養的狗貓數量還不嫌多嗎?讓民眾交小錢就能擺脫不想養的寵物,等於變相鼓勵變心飼主安心拋棄,這在道德上太不OK。

二是,今年一月立法院修正通過「動物保護法」,兩年後全台動物收容所將「零安樂死」,這個政策大工程,該修、該補的配套措施繁多,直覺解決方案應是積極減少動物收容所的進口量;但「繳規費可棄養」的政策,絕不在減量之列。新北市政府也預估,每年可能因此增加三百隻棄養動物。

但是,由動物福祉深思,「繳費棄養」是個看似迂迴卻可行的政策。

因為在狗口、貓口未能有效登記管理的情況下,在台灣,要棄養動物完全沒有難度。到郊山走走,就會有親人的、明顯曾經有過家人的流浪狗,頂著一身結球的亂毛,親暱地陪你一段。牠們記得與人類的親密,或許更渴望你隨手施予的食物能給牠久違的飽餐一頓。

想要丟狗丟貓,不須誘因,就會發生。多少人將狗帶到某個鄉間,然後上車揚長而去;或載到偏遠山上,拋下多年老狗,名之為「野放」。這不是「放生」,而是「放死」。

當這些「免費」的棄養行動無所不在時,要求民眾「繳費棄養」是更理性的考量—毛小孩少了在野外打鬥求生、覓食,面對街頭威脅各式危機;政府也少了再派出動物管制員或清潔隊捕犬人員街頭追捕的人力成本。

一樣是進收容所,不如光明正大來吧。少了街頭、鄉野求生的迂迴曲折,別再浪費原已不足的動保資源為飼主善後。

這或許與歐洲國家面對棄嬰問題的對策邏輯類似。當社會無力禁絕不受期待的嬰兒來到人世,與其任由棄嬰在公園長椅受凍致死,不如在溫暖隱密處設「嬰兒箱」收受棄嬰,由醫院及兒福組織接手。「鼓勵棄養」的批評已過時。

在高度老化的日本社會,超老族無力照顧四腳朋友,政府於是出動巡迴車,到社區接回缺乏照顧的毛小孩。與其說這是鼓勵棄養,不如說是人獸兩安的理性安排。

再回到兩年後「零安樂死」的政策大限。「繳費棄養」絕對只是諸多配套中的一小環節;在各縣市正著手依照動保法,制定自治條例之關鍵時刻,再次呼籲:「零安樂死」必須由「源頭控管」著手,才能解決流浪動物在收容所「只進不出」的矛盾。

也就是說,必須嚴格監控繁殖場的繁殖,落實出生量/夭亡量/售出量的報表查核;商業化寵物買賣也不能再放任不管、飼主端的狗口與貓口登記多年來未果,此時可賦予深入社區的里長更積極的角色。

「零安樂死」政策將終結流浪動物的「十二夜悲歌」,落實則需要各縣市政府的政策決心;若只是「虛玩一場」,更多的動物擠在爆量收容所內等著病死或餓死,當十二夜成為永夜,那是更大的悲哀了。

   
王金平黨籍結案/馬王糾葛 朱可有老莊解方?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昨日中國國民黨召開中常會,現任主席朱立倫明確表示:王金平無疑是黨員;他以不承接訴訟方式,來解決王之黨籍爭議。會閉沒有太久,馬英九總統旋即以個人身分發表強烈聲明:「嚴正表示失望與不能認同…」,還說「面對大是大非的司法關說爭議,國民黨不能鄉愿,也不能和稀泥…」;等於公開挑戰朱之決定,形成國民黨內較罕見的「撕破臉」局面。

下面的局如何收拾呢?馬顯然是豁出去了,王金平則由其律師代表,希望國民黨更能主動函覆最高法院,表明不承受訴訟(因國民黨換主席)。一個認為不承接訴訟是不顧是非,一個卻似仍嫌態度不夠積極,朱主席似真難為!

不過,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朱立倫既然願意在國民黨最危急的時候出任黨主席,自應有準備對付這些難題。個人認為朱要能大開大闔的帶領國民黨,應在心態上多些老莊的修養與哲思的運用!

比如,老子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反者道之動。意思簡單說,「道」之啟動都是正反相依相循的;如福禍相倚、否極泰來、剝極必復等等。而「道」本身是正反相生,又無所不容;所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稀聲、大方無隅、大象無形!

如果朱立倫能以老莊精神看待馬王的糾葛,他或能有以下的感悟或作法:

第一,馬公開指責其鄉愿,王仍不甚滿意其似消極的不承接官司,都算正常之反應,體會「道」者,能涵融紛雜、理解因由,不會落入情緒上的怨懟,而能以平常心面對詬謗,找出解方!

第二,馬採取的直接反對態度,可以看成是國民黨組織文化的突破,反而是促成正反相激相盪的較近「道」之體現!如過去國民黨常是一言堂,黨主席獨大之文化,一方面離道既遠,另方面實有礙組織的永續經營,朱實應有器量及胸襟涵蘊可衝突之新文化!

第三,朱要改革國民黨,就從改革黨主席的角色及地位做起,想想大象無形,不將自己放在金字塔頂端的位子,而可不拘形式地位的與黨內、外不同人物互動,以吸納各種聲音及意見。

第四,面對馬王之爭,朱目前的第一招,看來是較偏向了王,以行「道」的角度看,下一步應是對馬的訴求有所回應,以求「反者道之動」!馬的訴求是什麼呢?應不難歸納整理:他仍是現任總統,也有強烈的使命責任感,更想推動一些重要的法案政策;朱主席既先對王金平院長遞了橄欖枝,可以協同王支持馬的各項政策在立院的平穩順利嗎?至於馬對王關說的控訴,其實馬自己已有不少緩解之想法(可細讀其回應文),朱主席是否可以大方無隅的精神,將團結的價值再融入大是大非的框架中呢?

否極泰來,剝極必復,最好最壞常是鄰居!雖然「道」有其循環,但是主其事者的情緒中立,及出手的切中肯綮,仍然是「道」動之根源!

   
104學測放榜/學測級分失當 繁星比序頭大
溫順德/高中教務主任(台中市)/聯合報
今年學測滿級分人數雖降,仍有近兩百人。由於學測計分失當,原始總分較高,總級分卻未必較高,形成不公平現象,亟需檢討修正。

學測成績採級分制,先篩出前一%考生,計算原始得分平均值,除以十五,得出各級距分數,據以轉換為各科級分;再將五科級分相加,即為考生之總級分。此種計分雖未出現重大爭議,但因試題難易不一,每年分數起伏不定,各級分人數分布不均,造成入學篩選困擾。今年國文頂、前兩標,竟同為十三級分,不啻計分失當之怪象。

總級分計算也對部分考生不公。學測五科原始分數,滿分總和為五百八十分,以今年學測為例,滿級分之原始分數,總和約為五○六分。若甲生總分五○六分,各科剛過滿級分門檻,總級分即為七十五分;乙生總分五一六分,四科略低於滿分門檻,一科高過門檻甚多,卻僅得七十一級分。總分較高級分卻較低,校系選擇落差極大,豈非荒腔走板至極?常聽到師生戲謔道:「學測七十級分靠實力,七十五級分則靠運氣!」其實關鍵並非運氣,而是制度推波助瀾。

學測計分方式不當,致滿級分人數過多,也造成諸多弊端。去年繁星推薦,台大牙醫名額一名,經七項比序難分高下,最後超額錄取四人;陽明牙醫亦僅一名,超額錄取更達七人,還得扣除指考名額,損及指考學生權益。個人申請,台大醫學錄取卅三人,預計篩選六十六人,卻爆量達一倍之多,陽明與成大醫學系,超額人數不下台大,不惟學校試務倍增,考生壓力益形加重。

建議大考中心,將各科考生原始分數,改以固定比例切割,作為轉換級分依據;而總級分不再由各科級分加總,改以原始總分為準。當級分轉換訂定完善,不受試題難易影響,甄選超額情況減少,考試公平才有可能。

   
104學測放榜/也給不如意者鼓勵
劉秀芳/教(高雄市)/聯合報
如同以往學測成績一揭曉,媒體競相追逐報導的,永遠都是七十五級分的學生。這些同學的努力,終究嘗得美好的果實,是值得報導,讓其他考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也告訴孩子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話說回來,他們得天獨厚的天資和運氣,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多少考生用功的程度,並不亞於滿級分的同學,可是因結果大大不同,他們的努力不被看見,只能躲在角落暗自飲泣。大家所關注的,永遠都是在浪頭上的那幾人。媒體報導這些高分同學,錦上添花,對同樣努力的人,不啻二次傷害。

考試原本就是充滿無限變數,只是想告訴那些很用功卻考得不理想的同學,一時的失志,不代表永遠的失敗。就像即便在學測滿級分的同學,也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證。只要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不要侷限於眼前的分數,秉持著樂觀、積極、正向的態度,放眼未來,人生一樣會充滿希望和陽光的。

   
日本欠我們的二戰道歉 不可退讓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日本皇太子德仁日前在被問及有關二戰結束七十周年的話題時,公開表示日本應該正確傳述歷史,記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記憶,避免重蹈覆轍,這與安倍等右派人士傾向粉飾戰爭暴行的觀點迥異。雖然日本皇室不具備政治實權,但德仁太子的言論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也讓亞洲各國,特別是中韓等對二戰有極其痛苦回憶的國家,更加注意安倍會對此議題發表何種談話。

二戰到今天已屆七十年,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那只不過是歷史教科書裡的一頁。最近伊斯蘭激進組織斬首日本記者的照片在網上公布,世人大加指責。確實,伊斯蘭國(IS)的蠻橫及殘忍令人感到憤怒;宗教政治的紛爭禍及無辜記者也令人不捨。但我也不禁想起當年在南京大屠殺時,一幀幀平民百姓被虐殺或活埋的照片,同樣令人揪心。在我們譴責IS暴行的今日,是否已忘卻二戰時日軍加諸於中華同胞身上的苦難呢?

歷史上的斑斑血跡隨著時間的進展看似褪色,但如刻意忽視,只會帶來更大的怨恨及傷痛。過去安倍曾不顧美、中、韓的抗議而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中及日韓關係緊張。甚至也擬改變釋憲放寬自衛隊參戰,引起各國對日本成為獨裁國家的疑慮。最近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歷史教授達登(Alexis Dudden)等多名學者在美國歷史協會期刊發表聯名信,批評日本意圖竄改國內外歷史教科書有關慰安婦的記載,並呼籲安倍正視二戰歷史。雖然安倍迫於情勢,已試圖與極端民族主義拉開距離,但如果其未真心懺悔日本二次大戰的罪行,台灣也應如其他亞洲國家一樣站出來發聲,表達立場。

歷史的苦痛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即使在政治上我們與大陸壁壘分明,但在民族的情感上卻是有共同的記憶,而且在二戰時台民被強徵軍伕、強拉為慰安婦等,都是無法抹滅的傷痛。正如德仁告訴日本人民:「我們不能忘記在戰爭中死去的人,我們必須深刻體會過去,才不會重蹈戰爭的可怕。」台灣年輕一代也不應忘卻歷史,該要求的道歉,該堅持的正義,都應適切的表達,這是攸關民族自尊心的問題。過去我們的政府在相關的事務上表現有些軟弱,反而會被看輕。國雖小,氣節在,針對關鍵問題展現堅定立場,才可以強化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讓台灣人民可以更加抬頭挺胸地面對國際問題,與其他世界公民平起平坐。

   
一個小改變,讓2015年更豐收
我們該依靠什麼來穿越人生的瓶頸,甚至改變社會的不公義,讓世界更美好?2015年,就讓我們找回最珍貴的信念,從自己開始,你就是力量。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能啟動一場小革命!

應該和你的主管做朋友嗎?
這個問題,恐怕比戀人可不可以做朋友都還要難回答,甚至比前任戀人可不可以做朋友都還要難回答,總之,在亞洲的工作場所,真的可以和你的主管做朋友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