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6/30 第40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段宜康的大業已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正視投資數據衰退警訊
聯合晚報社論 全民撕廣告 揪出藏鏡人
民意論壇 非自願「掃地課」 摧毀志工文化
北歐哪來疲勞駕駛
草東大風吹 吹虎爸虎媽
政治焚化爐 一擺十二年
聯合筆記/香港:20年之喜 30年之憂
共享經濟 還需友善環境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拒絕「侮霸」教師
改革再強 關鍵仍在兩岸
急診是金雞母才對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段宜康的大業已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綠委段宜康在國會年改戰場大殺一場,隨即宣布不再參選立委,並放話要算帳的人趕快來找他。大幹一票就收山,真的好會算。

若覺得年改是一場正義大業,段宜康放手而為有什麼好心虛,卻要宣布引退?他提出的激進年改版本難謂理性,但其他民進黨立委既然都搖旗跟進了,有責任當然大家一起擔;否則,難道他退出政壇,其他人就沒責任了?

這種奇怪邏輯,對照段宜康近年的偏激言行,不難找到脈絡。段宜康近年常發表爭議言辭,用語唯恐不夠狠。他罵龍應台「厚臉皮」,罵韓國瑜「菜蟲」,批蔡正元「不要臉髒東西」;包括藍軍贏得花蓮市長補選,他也說「沒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

段宜康也擅長烏龍爆料。復興航空失事,他急批馬公機場有兩條跑道,一條被軍方控制不准用;事實上,「兩條跑道」不過是同一跑道的兩個方向。他指控林滄敏涉入曲棍球協會弊案,稱若爆料不實就「吞曲棍球」;結果林滄敏查無不法,他吞球之事卻賴皮了事,至今仍遭網民譏諷。

從前的段宜康還比較理性。扁政府末期,他鼓吹「反省從容忍開始,穩定是執政的天職」,反對王世堅等攻擊施明德,結果遭深綠點名列入「十一寇」,政治生涯差點提前告終。也許是受此刺激,段宜康改走激越路線,奪下政治生涯最高曝光量,也見證台灣民主的質變。

段宜康或許「大業」已了,但他留下的攤子,將夠蔡英文收拾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電影《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墜機身亡,他生前感嘆亞泥位於花蓮的新城山礦場挖得比過去更深,引發外界關注採礦對環境的衝擊。行政院長林全則拍板,包括亞泥新城山礦場等早年未實施環評的礦業開發案,在《礦業法》修法通過後,均要補辦環評。

亞泥新城山礦場自一九七四年推動開發,十二年後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緊鄰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的亞泥新城山礦場因而成為環保人士指責的對象。產業與環境的矛盾積累廿餘年,終於在齊柏林過世後一次引爆,外界對水泥業的撻伐排山倒海而來。然而,在激昂的情緒中談修法,恐怕要越發謹慎,切不可解決不了舊問題,反而引發新問題。

《礦業法》修法一直落後時代的腳步,但要跟上民眾對環保的期許,須先釐清台灣水泥業的現況。最近有立委質疑,台灣水泥產量過剩,甚至有餘裕外銷,是企業以破壞國土為代價換取外銷利潤;甚至說,台灣其實不必自產水泥,可以全數改以進口替代。這些說法,雖有部分真實,卻也存在明顯的盲點。

水泥的產品特性,是不能久存,最多只能存放數月。然而,包括基礎建設、各種民間工程,乃至國防建設都需要水泥;因此,它一定程度上屬於戰略物資,國內若要完全放棄生產,全靠國外進口,風險太大。以日本和南韓為例,兩國生產的水泥總量均超過國內總需求,因此均有外銷,甚至銷來台灣。日韓保有一定的水泥產量,自非只是考慮水泥產業本身,而是著眼於國家建設與戰略的需求。

立委率爾發表「台灣完全不用自產水泥」的言論,只為爭取曝光,而非理性發言。試問,汽柴油在提煉過程中亦會造成環境負擔,但台灣的汽柴油可以完全仰賴進口嗎?問題是,當不理性的情緒持續發酵,未來立院在修訂礦業法時,難保不會訂出悖離現實及國家利益的法條;如此一來,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增加問題。類似的情況過去在台灣多次上演,例如,三年前高雄市發生石化管線氣爆造成重大傷亡,事後不少民代主張要將所有石化管線移除,改用槽車運送;殊不知,改用槽車將使石化氣變成移動的風險,反而造成嚴重的公安隱患。

近年台灣社會面對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時,常以為只要強力禁止設廠,即可以一步到位地解決問題。若這樣的思維不變,企業將不斷被迫放棄新的投資,揚棄製造業,回歸到農業社會。若我們承認水泥與汽油一樣,是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時的必要之惡,則在討論《礦業法》修法時,便應回歸現實,尋找一個可以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路徑。

要降低水泥業對環境的衝擊,可從降低需求、外銷管理、及礦場監督三管齊下。例如,近年新的建築材料不斷推出,已逐步取代對水泥的倚賴。過去十年,我國水泥的使用量逐年降低,從二○○五年的近一千三百萬公噸,降低至二○一五年的一千萬公噸。需求愈低,水泥開採的規模自然會逐年降低。

去年我國水泥外銷占總產量的比重是二成六,對照鄰國,日本近年水泥外銷比重則約為一成五。對此,政府不妨邀集產、官、學界共同評估國內未來水泥使用量,訂出合宜的外銷天花板,讓國內水泥達到自產自用、不浪費資源的目標。此外,在礦場開發監督上,不妨設下更嚴格的開發管制配套,像是採取豎井運礦、封閉式送料等方式,都可以減輕對景觀的衝擊及對環境的汙染。

齊柏林的電影留給國人的啟示,是指出了產業發展時對環境的種種傷害。我們的目標,是要從減少傷害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這中間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能光靠民粹。在環保與產業發展中找到一個可實踐的平衡,是政府推動礦業法修法時不能忘記的原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正視投資數據衰退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面對經濟復甦動能不足,國發會年來不斷強調投資的重要性,陳添枝主委「三駕馬車」政策如火如荼展開,但日前經濟部投審會發布的今年1到5月的投資統計卻不免令人憂心。投審會的數據中,包括僑外資來台投資、國人對外投資、陸資來台投資以及我對中國大陸投資四大項目全部衰退。

投審會解釋這些數字的衰退多是因為去年同期有多項大案墊高了比較基期所致,例如僑外資來台的美光併購華亞科與荷商ASML收購漢微科、對外投資的鴻海投資日商夏普等,如果扣掉基期數據高的因素,「今年投資水準並沒有明顯下跌」。然而,我們憂心的正是何以去年有這麼多熱鬧的大案,今年反而付之闕如?這些投資項目的衰退實都潛藏著一些隱憂,值得嚴肅面對。

首先,以僑外資來台投資而言,最佳的情形當然是新增投資,因為最能帶來就業機會、改善勞動條件與技術移轉;然而這種外來投資已甚為少見,退而求其次的是外來併購,去年美光併購華亞科、荷商ASML收購漢微科兩大案正是如此。

外來併購的實質經濟效益遠小於新增投資,因為只是經營權的移轉,反而可能是損失比獲益大。華亞科與當時的股后漢微科都算是產業模範生,也都為台灣股市增添不少光環,也無怪乎漢微科被併購時令人一痛。即便如此,漢微科被收購至少顯示台灣半導體設備檢測技術備受肯定;只是這類個案難再出現,也顯示台灣類似的模範生級企業真的不多,令人慶幸中不免傷感與憂心。

其次,國人對外投資今年前五個月投(增)資金額衰退了三成五,主要也是因為去年5月份核准了鴻海等三家公司投資日本夏普墊高了基期。若不計此一大案,樂觀來看,對外投資並沒有明顯衰退,但務實來看,實是台灣企業在當前全球併購熱潮中仍然未有積極作為。

消極而言,對外併購是開發中國家取得更佳技術以協助產業升級轉型的捷徑;積極而言,好的對外併購還能強化產業連結整合、多角化經營、開拓或掌握通路,也無怪乎全球併購熱潮持續不墜。去年鴻夏戀成局時,獲得國內一致好評,認為是台灣企業進化的首部曲、有助於建立產業的全面國際觀,進而推動台灣產業連結全球。一年來鴻海對夏普的經營的確也不負眾望,只可惜這仍是台灣產業中少有的個案,並非普遍的現象。

兩岸之間的相互投資關係則較為複雜。前五個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衰退6%,在當前政治氛圍與國安考量下,對陸資審查更加嚴格,因此衰退並不足為奇。

事實上,前五個月陸資來台投資不到1.5億美元,相對於僑外資對台投資的33億美元,比例不高,加上陸資來台亦多為參股且少能帶來高新技術,因此影響不大,尚不足為慮。

至於1至5月我對中國大陸投資核准金額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二成四,原因也是去年2月核准台積電以10億美元投資南京導致基期偏高所致。雖然前五個月對陸投資金額減少,但仍近26億美元,超過其他對外投資49億美元的一半,且件數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這反映了台灣廠商對赴大陸投資仍然熱中,顯示投資與貿易相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仍重。這對力陳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應致力連結國際的新政府來說,還是頗大的考驗。

整體來說,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不振,尤其缺乏優質新增投資,已落後競爭對手國不少。此次投審會公布的數據再度將事實赤裸裸呈現,也為強調投資的新政府帶來警訊。政府除了老生常談的致力改善投資環境之外,也必須儘速強化與先進國家的連結,積極吸引優質外資,才能奠基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

如今台美、台日、台歐關係都處於不錯的狀況,即使自由貿易協定難以一蹴可幾,至少也應積極洽談雙邊投資協定,正因好的外人直接投資與對外投資均對台灣產業的脫胎換骨甚為重要。

   
聯合晚報社論
全民撕廣告 揪出藏鏡人
周玉娟/文教工作(台中市)/聯合報
違規廣告貼紙看板,不管走到哪個縣市都看得到,連停放路邊汽機車也難逃黏手。為改善亂象維護市容,中市推出「撕違規廣告換禮券」措施鼓勵民眾一起撕,雖效果不錯,卻因經費有限,每年禮券僅一個月就換完。

議員表示應多編列經費採購禮券,筆者認為可以和超商賣場合作、結合電子票證功能,雲端隨時累計隨時支付。

政府透過全民動手撕違規廣告活動,可以減少環境髒亂,也解決清潔隊人手不足問題,一舉兩得;但此舉只是治標,若要治本應明確規範可張貼公告處所,及揪出幕後藏鏡人嚴懲,才能阻斷亂源。

有些不肖業者利用外勞作手機人頭戶,環保局只能消極的依電信法短期停話處理,業者大可另起爐灶再辦新機,政府隔靴搔癢結果助長小廣告如雨後春筍般四處亂冒。

建議政府應該採取連坐重罰,讓真正利益者付起承擔責任,而不是只處罰代罪羔羊人頭戶,卻任由經營業者得以金蟬脫殼,到處點火繼續破壞市容景觀和危害行的安全。

   
民意論壇
非自願「掃地課」 摧毀志工文化
林于聖/前台大服務課程改革發起人/聯合報
全國私校工會針對大專院校強迫學生打掃校園的奇特現象召開記者會批評,並提出解決之道,期改善「服務學習」和「勞作教育」的亂象。

非自願的志工、淪落到虛應故事的掃地課、連負責授課的教師都想唾棄。自民國八十七年台大帶頭訂定服務課程施行辦法以來,這缺乏知識承載度的必修課程,已成摧毀全台志工文化的怪獸。多少學子因為這扭曲的課程對志願服務感到反感?

請課程負責人摸著自己良心,告訴大家,你們究竟是在授課,還是用必修課程的框架來要求,學生成為免費的清潔人力?如果一門被列為必修課程,不但缺乏授課規劃、沒有知識含量,還令修完課程的學生從此對志工兩個字充斥負面感受,是不是應該檢討?

十年前台大曾有過一次服務課程改革,試圖改變這類課程,在時任台大教務長的衛福部前部長蔣丙煌任內,課程名稱從「服務課程」變成了「服務學習課程」,開始鼓勵開課單位設計真正符合服務學習學理依據的課程,讓學生可將自身學習到的專業運用在志願服務裡,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這課程居然還在。

並不是不能掃地,但看看服務學習課程施行情況,有多少是打著服務、學習的招牌,用學生來節省聘請清潔人員的經費?一個大學的必修課,必然要有名實相符的內涵,服務學習的基本概念,是要讓大學生學以致用,將自己學習到的專業用在助人工作上,這部分究竟有多少學校做到?除了較老牌的輔仁、靜宜大學可能較少在課程設計上引起質疑,連作為首倡者的台大或許都經不起檢驗。

這類服務學習,正在摧毀志工文化,已經讓整整一代的大學生,都對志願服務有了糟糕的體驗。請教育部正視此一問題,請學校好好檢視自己的課程設計,不要再逼迫學生「自願」擔任校園清掃志工,別讓節省人力的短視近利,破壞青年學子對志願服務的認知,剝奪大學生們感受助人喜悅的機會,請讓志願服務回歸其應有的樣貌吧!

   
北歐哪來疲勞駕駛
莊小虎/軟體工程師(台北市)/聯合報
幾個月前去了一趟北歐,可以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首先,若只談舒適度,那麼筆者發自內心覺得,台北捷運也好,高雄捷運也好,真的都不會輸瑞典地鐵。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瑞典或者冰島的巴士,除了車內有配置廁所、提供免費穩定的無線網路之外,每個座位的旁邊都有充電插座。筆者從冰島的第四大城阿克雷里搭長途巴士回首都雷克雅維克,整整六小時車程,中間除了在休息站短暫休息二至三次,還換了一、兩個司機輪番駕駛。換言之,即使幾乎沒有山路,大部分是平坦的道路,人家還是建立了一套健康,或說正常、可長可久的制度或系統,避免司機過於勞累,降低發生事故的機率。

回台灣後,三不五時還是會看到少數業者,只為省幾個錢,讓司機連續開車N小時或連續工作N天(就醫學而言,大腦若沒適度休息,恐怕跟酒駕沒兩樣了吧)的新聞,萬一車上又剛好有外國旅客,對台灣整體國際形象的打擊,不知道是多請幾個司機的薪水的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倍以上?每每看到這種不單只是把人當機器操,更是拿所有乘客生命安全開玩笑的行徑,都不禁令我感慨萬千!

   
草東大風吹 吹虎爸虎媽
劉毓秀/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今年度金曲獎,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一口氣拿下最佳樂團等三個獎項。其中,得到最佳歌曲獎的〈大風吹〉,是向著育養他們的社會、父母發出的抗議之聲,是草東魯蛇風格的代表之作。只是,身為他們父母世代的筆者,聆聽之餘,體認自己的世代才是魯蛇。

這首歌的主軸是不斷重複的四個句子:「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媽寶哭喊著要媽媽買玩具,「玩具」代表著寶媽在乎的主流價值。這寶媽也是虎媽,她要孩子打敗同儕,「到學校去炫耀」;而且,很矛盾地,不只要贏人,還要「交點朋友」。「交點朋友」,不是「交朋友」,意思是要交名列前茅、奮進向上的朋友。

但是,主流價值的內容,跟隨不斷改道的錢途,忽東忽西。媽寶好不容易掙到的,卻招惹嘲笑:「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這樣一首歌,無論現場演唱或網路上的短片,都獲得熱烈的共鳴,顯示眾多青年認同魯蛇身分。這是誰造成的?歌詞指明是叫孩子「到學校炫耀」的父母──這不正是筆者的世代,以及我們所主導的社會嗎?

這讓筆者回想,我們年輕時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後來也有很多人前仆後繼致力於教育改革。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孩子們承受的壓力有增無減。

筆者曾經問讀高中時的女兒教改有用嗎?女兒回答:「不是教改的錯,是父母的問題!」她解釋,老師們承受家長的壓力,把一綱多本的所有版本匯集起來,不斷加課解說,不斷考試。更多元、更彈性,無不導致父母押著小孩做更多樣且大量的功課。

教改注定失敗,因為父母要孩子(替自己)爭一口氣的心態不斷變本加厲。變本加厲,本就是惡性競爭的法則啊。魯蛇草東因此看破了,他們唱道:「試著跟著這些虛偽一起改變 改變/… 試著跟著這些標籤一起改變改變」(〈艾瑪〉)。他們直指所謂改變,是跟緊虛偽和標籤而做的權宜。而這些虛偽和標籤,不正是父母和社會給他們的嗎?

台灣父母無不自認最愛小孩,草東卻讓上世代的父母體悟我們有多失敗。大風吹,吹虎媽虎爸。

   
政治焚化爐 一擺十二年
吳念/公(雲縣斗六)/聯合報
雲林垃圾問題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究其因,長期垃圾分類不夠確實,資源回收率偏低,雖於今年開始規劃破袋檢查垃圾是否確實分類,然就目前廿鄉鎮市看來,斗六市執行最確實,但仍有民眾將廚餘置於一般垃圾,導致減量成效大打折扣。

其次,政治人物將民生問題政治化,焚化爐既已完工,即應再啟環評,評估啟用可行性及改善方案,但這問題在雲林縣卻變成討好地區選民的選舉籌碼,不僅導致縣庫空虛,更因此債台高築。

雲林垃圾問題非一朝一夕造成,裝飾用的焚化爐也擺了十二年,曾聽人說:「政治家和政客的區別在於,解決問題的是政治家,累積問題、製造問題的是政客。」

我不知道現在執政的團隊是政治家或政客,只希望垃圾問題可以盡早獲得圓滿解決,這應該也是雲林所有居民的希望吧!

   
聯合筆記/香港:20年之喜 30年之憂
李春/聯合報
香港回歸廿年,北方官媒一反過往,在罵足三年之後,挖空心思來說香港好話,包括好多港人都不知的香港好處。想想也簡單,千年一日,中土遺風,今上幸臨,都要灑掃的。

然而在這灑掃中,掃出個中土好多人不解的話題,那就是港人怎會長壽,那麼擠迫的地方,住著是鴿子籠,受著資本家殘酷壓迫,水深土熱之中,還一天到晚示威,怎會長壽?

然而這是真的,而且真的是發生在過去數年間,還可以說是香港回歸以來登上的世界紀錄,那就是港人長壽,冠絕全球。

香港男人本來長壽已超過日本,但不受重視,香港政府統計處二○一四年就說香港平均壽命世界第一長,但沒人認可,直到去年港女也有超過日女的長壽紀錄,才被稱為世界第一。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七月的報告,香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長達八十一.二四歲及八十七.三二歲,比日本人更長命,是世界第一長壽地方。

日本厚生省的公布比較權威的,這紀錄不爭議了,但要爭議長壽的原因,比如食物吃盡全球最好之說、醫療保障覆蓋到位之說、環境有山有海怡人說、工作努力到八十歲還要上班說等,直到現在,也沒權威得可以一統之說。但最令人信服的,是香港是個「手停口停」的社會,人人都要自力更生,練出長壽獨門絕招。

然而另有一個相應的世界紀錄,一直擺在那裡但無人留意,那就是香港還是全球國家地區中,出生率排名最低的一群。

據港府人口出生率資料,香港人口出生跌逾卅年,二○一一年香港千人生十三.五人,一三年每千人只有七.九個新生嬰孩,到一六年略有反彈至八.二人。

香港人長壽冠絕全球,這是大喜,香港出生率低,這是大憂。出生率太低;人口壽命越來越長,一方面意味著人口的老化,一方面意味著適齡勞動人口的收縮,而這兩者,都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有負面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公共財政收支失衡。

香港社會對人口老化有足夠的關注,但主要是從經濟和社會發展前景去看的,還沒有從政治衝擊層面上去看,因為人口結構失調,除有經濟和社會後果,還一定會有政治後果顯現。所以香港人要憂慮的,不僅有卅年後的「一國一制」,還有卅年後的「一城老人」。

   
共享經濟 還需友善環境
古志誠/研究助理(新北市)/聯合報
最近在台北車站,看到城市共享單車的哀愁與凌亂。

來自新加坡的共享自行車業者oBike進軍台灣,七月九日前提供免費使用。人心的貪念總是不敵「免錢」,使共享單車美意大打折扣,違停亂象頻傳。

oBike不像YouBike隨處有公園或捷運站設停靠柱可歸還,租借民眾找不到單車「回家的路」,索性將單車放置在機車格或隨地亂放。

可是,面對共享單車違停亂象,北市停管處說,無論哪一種腳踏車,都可以停放在機車停車格,並無違法。台北市機車停車格已夠難找,oBike占用機車格的「災情」,這種說詞民眾恐難埋單!

台灣因法規與國會議員倦怠,造成「共享經濟」在台灣受阻,Uber即是前車之鑑。國外共享單車進軍台灣,卻因使用規範、調度運載與相關硬體未周全而問題叢生,造成社會與網友反感,政府當局是否應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在各國主要都市方興未艾,台灣如何打造友善共享社會,才是關鍵。共享低碳,若像蔡英文「非核家園」重啟核二、核三機組,試想,這樣下去,人們也難以期待台灣提升的日子,打造共享經濟之島,恐怕痴人說夢。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朱宗慶/聯合報
六月中,我和樂團首度帶著《木蘭》這個作品到亞洲以外的地區演出;莫斯科老舊的莫索維特劇院裡,熱情的掌聲在謝幕時響起。演出圓滿落幕,當然非常開心,但我想,「能夠順利幕起」的種種,往往更讓人感動不已、回味再三。

無論是一部作品或一番成就,往往都不是憑空而生;當有機會去思考「我們是如何走到這裡?」時,過程的價值也隨之彰顯。

自二○○九年與國光劇團合作新創曲目〈披京展擊〉,到一○年發展出擊樂劇場《木蘭》,再到一三年大幅重來的新版《木蘭》,參與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的演出,喚起了許多或近或遠的記憶。在這個作品進化、演變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打擊樂與京劇兩個不同種類的藝術類型,從跨界的興奮投入,到相互碰撞的突兀衝突,以及磨合不夠到位的質疑,再到重新受訓的疲憊沮喪,而後才有深層融合、全新轉化的驚喜和滿足。回頭去想,翻來覆去、磕磕碰碰,才是過程的常態,歷經青澀與跌撞,直至成熟的斬獲。

例如〈叫陣〉這個片段,導演李小平先與作曲家洪千惠討論,使作曲家認識京劇中的「十八棍」,再由作曲家從中找到了打擊樂的「規律」譜成曲。而打擊樂的團員們,除了要有駕馭傳統樂器的演奏能力外,更要苦練身段、內化身體記憶,才能演繹到位,展現「新的藝術形式」。這些創新的成果,來自於長期的累積,它甚至需要追溯至這廿、卅年來,在「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信念下,藝術工作者持續在委託創作、演奏能力、思維視野等方面,不斷對著自身習得的經驗「做功」。

經驗帶來感動,傳承經驗值同樣帶來共鳴,其中,探索與累積尤為關鍵。從莫斯科返台後的六月底,首屆「JPG擊樂實驗室計畫」舉辦期中發表。五組打擊樂新生代,結合新媒體、互動裝置、影像、文學等跨領域成員的團隊,輪番將過去八個月來,與合作對象、育成團隊走訪不同單位嘗試互動的經驗,轉化為發展中的作品呈現,再由相關領域傑出的實務工作者,給予務實的寶貴意見,為後輩們「添柴薪」,協助他們持續激盪出火花。

在此,可以看到部分探索的成果,更會看到許多值得再探索的潛能。其實,「不足」經驗的累積也都是再創新的契機,只有透過一次次實際去做,才有機會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始終相信,有做就有累積,或者,去做才有累積;在生活、工作、藝術的追求上,不同領域、階段都是如此。

在過程中,我們理當會對「成功」有所期待,但無論成功與否,這次的累積能為下次帶來更多、更大、更好的機會,也許更為重要。若從結果來論,投入與陪伴是尋求創新須付出的代價,但在我看來,這是過程本身所能體現的最美好價值,它觸發了深刻的感動與共鳴,涓滴累積,轉化為突破的可能性。(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拒絕「侮霸」教師
李濱納/國小教師(嘉義市)/聯合報
日前民進黨立委與全教會協商後,立院臨時會通過國中小教師請領月退俸的年齡由六十歲提前到五十八歲。這個看似給國中小現職教師一點甜頭嚐嚐的做法,其實更凸顯民進黨政府既怕流失了廣大的勞工選票,又怕過分得罪教育界而想要兩面討好的心態。

如果年金改革是必要而正確的,那麼與其畏首畏尾的東退一步、西讓一下,還不如大刀闊斧的一步到位。

此次年金改革過程對於教師們的「侮」辱與「霸」凌,大家都是點滴在心頭的。教師是台灣下一代希望的培育者,而非年金破產的既得利益者,「五八」不是教師搖尾乞求的奢望,「侮」、「霸」更不是教師所該承受之罪過呀!

   
改革再強 關鍵仍在兩岸
翁履中/紐約州大科特蘭分校政治系/聯合報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蔡英文總統支持度下滑到百分之卅三,對林全內閣的滿意度也降到百分之廿七。為拯救民調,從一例一休、軍公教年金,到前瞻基建計畫,民進黨政府推出一連串的改革,可以看出執政團隊想以內政議題,來轉移民眾對兩岸關係惡化的不滿。

可是,即使改革力道再強,低迷的民調證明兩岸關係真的不能再冷處理了。

如果真心理解民意,大概不難理解民眾求的只是穩定的生活,而當前台灣經貿發展的關鍵,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兩岸關係的穩定之上。不論從主觀還是客觀的經濟數據分析,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與兩岸關係的穩定度呈現高度相關;歷年的民調也顯示,有接近九成的台灣民眾,希望政府能維持兩岸現狀,讓大家能安穩的拚生計。

可是,許多民眾忽略了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各政黨有不同的定義。藍綠陣營雖然同樣號稱能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但實際主張卻大不相同!說的更直白一點,兩岸關係降到冰點,但是沒有開戰,這樣的情況算不算是維持了現狀?而主張兩岸該更進一步擴大交流,不去擔心台灣對中國產生全面的經濟依賴,進而可能面對被對方以商逼政的風險,這又算不算是維持現狀?

自詡改革者的蔡英文總統,不是不了解兩岸關係的重要;相反的,正因為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政治意識形態,使得蔡總統從執政以來,只想維持不起衝突現狀,試圖在對岸一個中國原則下,找到除了承認九二共識之外的出路。

透過親美友日戰略,配合新南向政策,一年來雖有苦勞,但成效顯然不符國人的期待。歸根究柢,原因正是因為民進黨總是把九二共識簡化為統獨問題,忽略了對一般民眾來說,接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是在選擇要不要與中國統一,而只是想要有穩定的生活。

如果執政黨願意傾聽,就會發現就算民眾希望政府為了維持現狀而接受九二共識,甚至強化與中國互動,其原因也絕對不是想成為中國的一分子。話說回來,目前所提出「聯美日抗中」策略,如果不是低估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而是真正有效抗衡中國的對策,民眾豈會不願意給予執政黨更多支持?

堅持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雖然維持不衝突的現況,但互相交流卻減少許多。執政一年之後,從綠營立委到台獨色彩濃厚的賴清德市長,都不得不面對現實,紛紛開始拋出兩岸議題風向球。

不論是有條件接受九二共識,還是親中愛台,目的都是希望能改善目前冰冷的兩岸關係。放下藍綠,或許就能看出台灣現在最大的挑戰,不在於各項社會改革議題,甚至也不是接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許多政黨和政治人物不願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也不肯從民眾的角度看待兩岸關係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面對未來兩岸關係,對百姓而言,談統獨,太複雜也太深奧,大家要的只是政府能提供穩定謀生的環境而已。總統女士,您聽到了嗎?

   
急診是金雞母才對
蔡銘燦/藥品行銷人員(台南市)/聯合報
媒體報導大醫院急診部鬧離職潮,扯出醫院急診部是賠錢貨,據說連長庚、台大都虧很大。真相果真如此嗎?恐怕是選擇性的「唱哭調」。營運上,醫院是一體,任何科別都無法切割,而利潤更是集體所「創造」出來。

去年底,筆者親戚就讀大學的孩子在彰化發生車禍重傷,被送到當地著名的財團醫院急診部,從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總共住院十八天。出院家屬繳了近十萬元,除了健保部分負擔,主要是小腿骨骨折必須裝人工鋼板,骨科醫師說病患還年輕,建議裝好一點材質,復原會比較快。這「好一點」的當然須自費,一支要價七萬元。

十萬只是「前菜」。因為顏面受損極嚴重,後續治療還有整形手術及植牙十顆,粗估可能還要再花費近百萬,相當驚人。

試問,若無急診部第一時間處理得當,留住病患,後續的治療從何而來?這一療程,醫院除了向健保申請給付外,加上病患自費部分,近七位數字的收入,利潤有多少,醫院最清楚。論功行賞,急診部門的「貢獻」,不容抹煞。

   
認識工作犬,尊重使用人
在路上看到工作中的導盲犬一定要尊重使用人,不要任意干擾或觸摸,給他們多一點的空間可以順利通過,可以主動開口詢問有無幫忙需求。

潛藏的生機──腔棘魚復活記
腔棘魚是一類很古老的魚類,科學界早就認定腔棘魚已滅絕了好幾千萬年。可是就在1938年12月的某一天,一位在當地博物館任職、名叫拉蒂邁的女士卻有了驚天動地的大發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