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2019年全球經濟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台灣就業市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偃息後,經歷10年的太平歲月,又將再度風雲變色,迎來求職難度最高的一年。
不是貿易戰,是總體戰
其實早在今年年中,各項經濟指標的警報聲即已響起,公立就服機構的廠商求才職缺數,從觀光餐飲業到資訊電子業都出現巨量下滑。從正常的經濟循環週期來看,台灣經歷30個月的擴張週期後,原本就要步入下行週期,中美貿易戰更使其雪上加霜。
由於廠商搶著在美國提高關稅前提前出口,以規避被課稅,因此短期之內還感受不到什麼寒意;一旦新關稅正式生效之後,經濟即有可能出現斷崖式的崩跌。
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最高的前10大企業,有7家是台商、前100大企業有60家是台商。美國用關稅制裁中國,台灣是超級重災區。
雖然中美打打談談,不時透露出停戰的曙光,但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這不過是中美正式對抗的序幕。它不只是單純的貿易戰,而是一場包含了金融戰、科技戰、甚至局部軍事衝突的總體戰。美國目的是要遏制中國崛起,絕不可能輕易停手,對台灣的衝擊也將是長遠的。
汽車業是第一張倒下的骨牌
中美博弈前景難料, 不論向好或是惡化,光是這種不確定性,就足以使企業觀望不前,暫停投資與徵才;消費者對於大額開銷,也會保守以對。
從傳導順序來看,最先感受到寒意的,就是耐久財與資本設備業。中美兩國的汽車銷售率先創下近年最慘跌幅,連帶重挫台灣汽車零組件的出口;再加上整車組裝方面,國內最大汽車製造商國瑞汽車宣布90%員工放減薪假,汽車業成為第一個入冬的產業。
另方面,機械業向來是經濟的風向球,因為一般廠商會根據未來景氣預測,決定是否擴廠添購機器。全球主要機械大國,相關公司股價早在6月就全面腰斬,台灣機械出口更從9月開始急轉直下,許多廠商都看不到明年度的訂單。
情節再往下發展,電子上游材料與零組件就要小心了,因為下游廠商將減少庫存備料,最典型的是被動元件產業,上半年缺貨搶料熱鬧無比,最近卻傳出龍頭廠商國巨,稼動率已下探到5成以下,決定大幅減產因應。
歸納歷次經濟危機前車之鑑,若中美對抗造成全球衰退,金融業絕對在劫難逃,在投資虧損與交易萎縮下,縱使不裁員,也難以維持現有的豐厚薪酬。
而生醫產業則是最不受衝擊的,無論景氣再怎麼差,生了病還是要看病吃藥,家有失能老人還是需要照護。在高齡化趨勢下,「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已成為政府統計中,就業人數與廠商求才增加最多的領域。
此外,政府放寬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的限制,也為生技業注入些許新氣息。更值得矚目的是智慧醫療的躍進,帶動對於「生物統計」與「醫學工程」人才的需求。
掏空中國世界工廠的根基
撇開大國爭霸不談,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短程目標有二:
1.用高關稅迫使製造業撤出中國,最好是回流到美國本土,至少是流向墨西哥。全球供應鏈將因此徹底重組,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根基將被掏空。
現在不只外商,就連陸企也加入撤資大軍,首選就是移往美國「印太戰略」下的東南亞與印度。
馬來西亞郭鶴年家族的嘉里物流,因為協助客戶將工廠生產線拆遷運往東南亞,成為這場「全球生產基地大搬家」的贏家;菲律賓今年以來的外人投資金額更是狂增600%。
台灣的新南向政策, 從前是政府熱企業冷,如今完全反過來,2019年外派東南亞、印度與孟加拉的台商幹部,勢必出現爆炸性的增加。一個新的「世界工廠」誕生,未來東南亞人民無須再到境外打工,台灣的外勞引進恐將難以為繼,泰勞、菲勞或有可能成為歷史名詞。
全球供應鏈重組 台灣有得有失
在這場規模空前的供應鏈重組中, 台灣可得到些許好處:一是有少數台商會回流台灣;二是中國科技零組件業者,近年對台灣威脅與日俱增,蘋果供應鏈就是例子。但陸企的海外生產基地不如台商,資金出境又受到外匯管制,因此在這場撤資海外重新布局的大遷移中,無法像台商那麼靈活,許多可能會被卡死在中國。 三是有些涉及敏感國安問題的產業,例如網通、安全監控設備,歐美國家紛紛對中國業者設限,給台灣業者少許可乘之機。
但即使能撤退、能分散海外,對台商仍然是傷筋動骨,元氣大損。尤其科技業原本就正值技術交替青黃不接的階段,舊的手機盛世落幕了,新的智慧科技又還不成氣候,碩果僅存的品牌大廠華碩,也傳出手機部門可能展開史上最大規模裁員,中美貿易戰不啻是讓科技業雪上加霜。
別到中國當最後一隻老鼠
中國經濟百病叢生,各種債務泡沫危如累卵,貿易戰更使其所有經濟指標急遽惡化,整個社會瀰漫「苦日子快要來了」的不安感。
隨著外商大舉撤資,2019年中國必將湧現可觀的失業潮,目前有超過70萬台灣人,在對岸就業求學,屆時恐怕有相當比例會淪為「台流」,公司跑了、自己卻跑不了,有的在中國當流民,有的回流台灣拉高國內失業率。
今年初中國推出惠台31項政策後,西進中國之風,向下吹到高中生,到中國就讀大學蔚為流行。然而,中國經濟正面臨40年來最大危機,能否過得了這一關猶是未知數,此時西進,形同搭上最後一班列車、當最後一隻老鼠。志在四方的人,應以新南向國家為第一首選。
許多觀光業者寄望兩岸政局解凍,「百萬陸客救台灣」。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中國當前的主旋律是「消費降級」,民眾都在設法節衣縮食,不復昔日在海外的炫富血拚。2019年對台灣觀光業來說,仍將是低迷的一年。
半導體業成為戰略制高點
2.美國意圖扼殺「中國製造2025」計畫,使中國在AI、機器人、電動車等先進技術領域,無力挑戰美國霸權。
政府透過產業政策, 獎勵扶植特定產業,並非新鮮事,東亞國家從日本到台灣韓國,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但中國卻將國家資本主義推到極致,不計虧損給予補貼、打垮全球同業(如太陽能),或是惡性挖角、用低廉成本偷技術(如LED、面板),或由國家提供鉅資進行購併,獵取技術(如半導體)。台灣產業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在不公平競爭下淪陷。
2017年起,中國進而染指台灣的半導體業。但幸運的是,美國將半導體當成制裁中國高科技野心的利器,中興通訊、福建晉華相繼被「一槍斃命」,在美國出手下,台灣得以保住這個關鍵的經濟命脈。
10年前DRAM名列台灣四大「慘」業,但隨著美光將2/3產能布署在台灣、華邦電斥巨資在高雄路竹設廠、以及福建晉華被滅掉,DRAM產業在台灣重新敗部復活;想進半導體業的人,除了晶圓代工之外,又多了記憶體這個選項。
美國制裁福建晉華,連帶使多位從美光跳槽過去的台灣人,遭到美國司法部起訴追殺。這對台灣科技精英是當頭棒喝,在美國陣營與中國陣營之間選錯邊,貪圖個人高薪帶槍投靠中國,將會付出昂貴代價。
健身產業 連超商都心動
2019年雖然求才職缺可能大減,但台灣還不致於出現失業潮,因為求職端同樣在減少,愈來愈多青年世代流向海外,或是想做個體戶,不想當正式受雇者。以下再提供兩個觀察亮點:
1.過去5年健身業家數從150家激增到超過400家,小坪數、不綁約的健身場館有如雨後春筍。最具指標意義的是,統一超商也看好這塊市場,旗下的統一佳佳在「BEINGsport」之外,今年又新增「BEING fit」次品牌,一樓是統一超商門市,二樓就是健身房。國人從戶外運動轉向健身場館,使得健身教練與瑜珈老師的需求看漲。
另一種運動是電競,英文稱為e-Sport(電子運動),今年正式被納入亞運項目,國內高職也爭相搶設電競科。但相關人才如選手、教練、賽評、直播主、經紀人、電視轉播/直播人員,需求量屈指可數。而對戰用的遊戲、觀戰的網路平台,也幾乎都不是台灣的。真正大宗的人力需求,其實是電競用的筆電、電腦主機等硬體的工程師、產品經理。
無人化科技 就業的隱形殺手
2.智慧自動化的革命浪潮,2019年對台灣有幾個重要的衝擊點。首先就是無人化服務,除了無人商店、無人倉儲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軟體工具開始導入台灣,各行各業的辦公室,將可像工廠生產一樣走向自動化,舉凡財會稽核、銀行開戶、進出口報關、員工出缺勤管理等具有高度重覆性、定型化的工作,都可用自動化流程軟體取代人工作業。而在餐飲業方面,摩斯漢堡導入自動點餐機、送餐機器人,也非常具有指標性。
長遠來看,無人化科技對就業的衝擊,遠在中美貿易戰等任何因素之上。體現在製造業領域,不出幾年大型科技業都會採用關燈工廠。台灣機械設備業雖然在中美對峙首當其衝,但中長期後勢看好,尤其是能掌握AOI機器視覺技術的業者。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3月號(48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