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在短短十五個月摔碎三件國寶瓷器,這種事故率,比一家餐廳打破碗盤的機率還高。可議的是,除文物毀損,故宮院長吳密察竟下令保密封口,不僅不交代事發原由,更讓破壞事件一再重演。故宮文物遷台七十多年,從未發生毀損;而吳密察上任三年就發生三件,反映蔡政府用人多麼魯莽。吳密察獨派色彩鮮明,一直推動文化台獨,甚至表態同意將故宮併入文化部,降為三級單位。閣揆蘇貞昌任命這樣的人掌管故宮,顯然要他發揮「去中華文化」的專長;因此發生令人痛心的文物毀損事件,恐怕還有人私心竊喜。看吳密察在立院的答詢,他對三件瓷器毀損毫不在乎,稱這三件只是「一般古物」,說「可以修復」。試問:碎成七片的瓷器,即使黏得回去,又算什麼「修復」?
去年二月「嬌黃綠彩雙龍小碗」被發現破損,吳密察立刻下令這項器物不得點交、不得紀錄,也不得做檢視報告。這些動作,目的就是在隱匿事實,避免國寶毀損的事情外洩。這種作法,和蔡英文論文封存卅年、陳時中的高端疫苗採購合約封存卅年,簡直一脈相承。正因對首件毀損毫無檢討,因此今年四月又發生「暗龍白□小黃瓷碗」破損事件;接著,五月又發生「乾隆青花花卉盤」摔破事件。
環顧世界,有什麼國家的文物在國立博物館內遭到人為破壞,卻能瞞天過海,裝作若無其事?但吳密察掌理的故宮,可謂創下了先例,毀損文物毫無愧疚,也不調查。以「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碎成五片的情狀看,必定是遭摔落地面所致;吳密察卻說,監視器紀錄未看到有人員作業時毀損的情況,因此判定「非人為疏失」。如此草率的推託之詞,國人會相信嗎?
故宮近年急於執行「數位典藏」計畫,不斷將各種文物移出庫房拍攝,工作人員若訓練不足或倉促行事,便容易發生毀損事故。荒唐之處就在於此:國寶文物是人類共同遺產,但在蔡政府官僚眼裡,卻只是一件「數位化」物品,打破也不心疼。吳密察還振振有詞,反咬故宮瓷器的包裝「落伍」,他將改箱為櫃,以單件文物作為儲存單位。然而,「落伍」的包裝幾十年來並未毀損文物,瓷器是毀在自以為「進步」的官僚手裡,不是嗎!
蔡總統任內,故宮歷經三任院長,三位都缺乏藝術史專業,行事也備受爭議。首位院長林正儀熱衷於「年輕化」經營,不斷推動實境遊戲、密室逃脫、文物攝影打卡等,走偏方向,其後以健康因素請辭。第二位院長陳其南,更計畫將故宮「封館三年」,重要文物則送至嘉義南院展出,讓國際觀光客走向南部。試想,此計畫一旦推動,故宮將有多少國寶文物毀於搬運?
吳密察也不遑多讓。他七月間甚至誇口說,故宮「南院」的參訪人數未受疫情影響,但「北院」參訪人數則慘兮兮,「已看不見南院的車尾燈」。言下,北院的「沒落」非僅與他無關,他竟還頗自得,因為自己提高了南院的參訪率。事實上,故宮南院參觀人數提高,主要是周邊的夏季親子藝術月、玩魔法、水舞及無人機等趣味活動大增,與南院的文物展示無關。堂堂故宮院長,竟拿趣味活動人數來膨脹政績,這還有沒有一點尊嚴?
從封館三年,到打破三件文物瓷器,都是故宮精神變質走調的徵兆。這不只是民進黨因「仇中」而「仇故宮」,而是蔡政府的用人已失去基本準繩,也不在乎對國家造成什麼傷害。吳密察掌管故宮,就如同讓狼去看管羊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