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川普開始發動貿易戰後,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管制措施非但沒有鬆手,反而採取更廣泛的打擊行動。近期美國商務部更針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先進運算、超級電腦用晶片等進行出口管制,同時,限制美國的專業人才為中國大陸半導體製造業工作。預期中國在二十大之後,應會對美國提出反制措施,可能進一步升高雙方對抗的局勢,加上烏俄戰爭,全世界已逐漸形成民主與集權國家兩大陣營的對峙。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恐將從貿易、科技層面,延伸到外交甚至是軍事的層次。
近期美國不但在半導體產業上積極拉攏台灣成為盟友,如CHIP4聯盟,也在政治外交上,對台灣示好,但也因此導致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不斷提高,美方對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斷提出警告。中國對台發起軍事行動的時間表出現多種版本,從2022年底到2027年都有可能。
回顧從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的兩岸關係,美中台三方關係向來就是甚為深奧複雜的政治經濟習題。台灣歷任領導人都努力在這三角關係中,尋求對台灣最有利的戰略定位。就過去的國民黨政府而言,恐難忘懷美國對台斷交的歷史教訓,深諳在美國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指導方針下,台灣是可以被捨棄的。因此,兩蔣時代後的國民黨政府,鮮少將政經籌碼全數押在美國之上,多採親美友中的策略,以求在兩強之間得到最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
但是近年來在美國對中國大陸採取更為廣泛的對抗下,台灣政府無論是自願或是被情勢所逼,採取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戰略,立場上明顯地更為傾向美國。舉凡晶片聯盟CHIP4、晶片管制等科技對抗,台灣毫無懸念地加入美方陣營;在外交與軍事上,台灣也積極參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陣營。
不過政府當然也熟悉美國利益優先的美國政府指導方針,不可能將國家安全都押在美國對台灣的友誼和承諾之上。因此,政府思考的重點應該在於如何避免讓台灣在緊要關頭淪為可被放棄的棋子。戰略作法應在提高我國在國際盟友中的價值,增加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放棄台灣的代價。
有什麼代價可以大到美國、甚至全世界都不應輕易放棄台灣?答案顯然是我國的半導體產業、乃至高科技供應鏈,政府也不斷對外強調台灣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對全球的重要性,甚至在今年仍委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六度擔任我國APEC領袖代表,希望透過他對全世界傳達台灣的立場。
相信歐美日等重要盟友也認同台灣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價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曾表示,若台海爆發危機,將因台灣晶片產業的停止運作而衝擊全球經濟。
但在此同時,美歐日等盟國也在進行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動作,為萬一發生戰爭進行準備。雖然短期內各國不可能複製台灣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但顯然各國已在為最壞的狀況做準備。
對美國等民主盟國而言,台海一旦進入戰爭狀態,最壞的狀況就是各國失去來自台灣的先進半導體產品供應,人類科技進展的速度或將因此減緩,世界經濟將受挫衰退,甚至發生經濟危機。但對台灣而言,台海進入戰爭狀態的最壞狀況是生靈塗炭,完全難以估計,絕不會只是產業與經濟的損失。
在這場美中台產業、經濟、政治對抗的競局中,最後只有三輸的結果,而且損失最大的恐怕還是台灣。在政府對外宣傳台灣高科技產業對全球的重要性時,我們更應進一步思考,真正以台灣經濟、產業與安全為優先的戰略為何,而不能任憑國家被捲入兩強對峙的局面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