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聯合報社論/你隧道裡的光,和蔡政府的視覺一樣嗎?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5/25 第54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擋了民進黨的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你隧道裡的光,和蔡政府的視覺一樣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福禍相倚
民意論壇 從大潭到外木山 破壞王的進化
痛風馬拉松 愈跑愈不健康
砍林種電 欠原鄉一個交代
打浩克過當? 應是逮現行犯過程
執法避爭議□應修倫理
面對失智□沒人是局外人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擋了民進黨的路?
黑白集/聯合報
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召開,我國未獲邀參加,但衛福部長薛瑞元仍前往場外造勢,鬥志可嘉。回看台灣這些年前進WHA的風風雨雨,要說誰擋住民進黨的路,禍首應該就是它自己吧!

二○○九年,衛生署長葉金川首度以「觀察員」身分應邀出席WHA,並在會中發表演說;卻遭一群綠營「青年軍」鬧場,指控他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是自我矮化。當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說,不能為一場WHA,就犧牲兩千三百萬人的主權。後來楊志良率團與會,綠委也罵他:「賣台」、「無恥」。

這裡映射了民進黨幾個自我矛盾。第一,葉金川和楊志良出席WHA被民進黨指為賣台、自我矮化,為何蔡政府仍接受首任衛福部長林奏延以「中華台北」之名與會?第二,論國際參與及國家尊嚴,能以觀察員身分在會內發表演說,不是比在場邊吵鬧有尊嚴得多嗎?第三,如果友邦的提案及發言很重要,蔡政府為何把邦交國揮霍到只剩十三個?

「中華台北」是不得已的妥協,但我國以此名稱參與奧運賽事或APEC,也都能取得耀眼的成果。在無力改變現狀前,縱使有些委屈,也總比選擇自我放逐為佳。民進黨沒搞清楚的是,台灣通往WHA之路,是它的短視近利和政治框架,擋住了自己前進。

一味罵中共阻撓,聽久會膩,美國連一點忙也沒幫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你隧道裡的光,和蔡政府的視覺一樣嗎?
社論/聯合報
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青年,假設當年是廿五歲,如今倏忽已卅五,他們現在都過得好嗎?曾遭他們抱怨「世代剝奪」的父母輩,假設當年是五十多歲,現在也已到了退休年齡,他們又過得好嗎?因太陽花學運而取得巨大勝利的民進黨,如今變成了威風光鮮的統治階級,但他們又解決了當年熱炒的貧富差距、世代差距、認同歧異和兩岸貿易落差問題嗎?

民進黨是塑造議題的英雄,但論解決問題,他們的手法卻很少超出「撒錢」和「宣傳」兩大範疇。前瞻建設如此,防疫抗疫如此,振興經濟如此,搶救失業亦復如此,大半只有短期著眼。蔡政府執政七年,除了政黨「藍變窮、綠變富」的變化,社會上多數問題依然故我:貧富差距毫無改善,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持續上升,年輕人依舊不婚不生,房價仍一路驚驚漲。

更矛盾的是,國內產業一方面不斷高喊缺工,另一方面青年低薪及失業問題則日益嚴重;但政府提出的解決辦法仍只有「開放外勞」一招,從未檢討我們的人才教育及薪資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先進產業的發展,當然需要足夠的腦力和人力支撐;但教育部七年來關心的只是教科書的課綱修改,花大量精力進行本土化教育和母語教學,並不斷插手干預校園的政治事件。如此,學生如何知道要昂首迎向未來?企業如何找得到他們要的人才?

根據求職網站的調查,男性青年的夢幻職業前三名依序是科技工程師、網紅、電競選手;女性青年的前三名則是社群小編、網紅、空服員。對於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或農業,他們不屑一顧。這樣的價值觀,或許是受社會現實的形塑所致,但教育體系的決策者和教師們又提供了他們什麼指引呢?如近年人們所見,許多待業青年被誘入詐騙集團或幫派組織供其驅遣,少數機敏者因而變得冷酷,多數人則淪為詐騙車手和小弟。層出不窮的槍擊、詐騙事件,不就是一個扭曲的社會提供給年輕人的不歸路嗎?

民進黨完全執政七年,權力與資源大到如日中天;政府若能妥善運用這些權力和資源來改造社會、解決問題,必能為台灣的未來奠下良好的基礎。然而,民進黨更在乎的,似乎只是自己的權力和榮光。它不斷地修法擴權,不斷利用各種名目將資源輸送給自己的政黨和親信企業,不斷豢養網軍打擊對手並誇大自己的政績,不惜揮霍債留子孫,甚至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如今的台灣,長期的議題無解,短期的情勢迫促,青壯族群覺得迷惘,中老年人感到失落;彷彿大家都困在一條長長的隧道裡,覺得盡頭的光如此微弱,不知何時才能擺脫黑暗。

近年,許多人開始懷念上個世紀九○年代的時光,當時的台灣有著小龍經濟的無限活力,民眾面對大陸懷有民主自由的驕傲,不同意見的人可以同堂對話辯論。豈料,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後,國家認同的爭辯未休,藍綠及族群的撕裂卻越來越深,面對大陸則自信不再只剩敵意。更糟的是,台灣原本活躍的社會能量,卻因政府的收編及打擊而日漸銷聲匿跡,環保、勞工、食安及弱勢族群的權益不再有人關切。台灣社會運動的式微,正是台灣自主能力及修復能力早衰的表徵。

在這種情況下,當社會的知覺神經不斷退化,人們還看得見隧道盡頭的光嗎?當跳電事件不斷,蔡總統卻說「台灣不會缺電」,你會覺得隧道即使黑一點也沒關係嗎?民進黨看得見的光,你看得見嗎?(系列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福禍相倚
社論/經濟日報

《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近來成為美台間最熱門的話題;財政部長葉倫3月底表示,沒有防止雙重課稅的租稅協議,對於發展美台經濟合作是一大阻礙,而美國部分參議員提出「台灣租稅協定法案」,授權拜登政府,透過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締結《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協商完成後30天內須將協定送交國會,待參眾兩院通過共同決議予以核准即算生效。

就在此時,正在華府參加美國商務部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峰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在拜會美國財政部高階官員時表示,台美對此議題有極大共識,美國國會也非常支持。但對於何時能完成,他則不願設下時間表。

過去台灣企業在美國極少有大額投資,避免雙重課稅的問題容易被忽略,自台積電投資美國後,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台積電去年曾致函美國商務部表示,缺乏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已造成其供應鏈合作廠商,難以在美國投資建造新廠。

之前《華爾街日報》曾經採訪台灣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他表示,這是台灣在美國投資的重大障礙,加拿大及德國等都已與台灣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而美國也與其主要貿易夥伴均有簽署,獨獨美國與台灣之間沒有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當然台灣企業總有巧門,可以避開稅務單位,譬如將獲利再投資在美國或拉丁美洲,而非匯回台灣,但這總是遊走法律邊緣,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根據台灣今年向華府所提出的意見書,台灣企業在美成立公司須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1%,稅後盈餘匯回台灣前,需要再負擔30%美國股利扣繳,估計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獲利的實質稅率高達51%,再加上台灣徵收營業所稅20%,雙重扣繳之下,比起南韓或者澳洲公司,高出至少10個百分點,嚴重影響台灣業者投資美國的意願。

當然台美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不僅僅只是替企業省下10%的稅金,更重要的是,美國藉此重申對台灣的支持,而台灣政府也可以強調美國對民進黨有信心,替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背書。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同樣會做政治解讀;有鑑於目前美中之間的台灣問題空前敏感,台美之間若要簽訂正式協定,儘管僅是稅務議題,仍可能觸怒大陸,北京認為這又是美國朝正式承認台灣獨立跨出的一步,明確的踩過一中政策紅線。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已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互動」。

大陸的反對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台灣與34國都已簽有租稅協定,台灣與大陸之間也簽有《兩岸租稅協議》,大陸若對此表達抗議,恐屬無的放矢。

在政治象徵的後面,大陸恐怕更擔心的是產業發展。這項協定,會像磁鐵一樣,將台灣高科技整體供應鏈,吸到美國投資,美台的高科技合作將更加緊密,而相對的把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發展拋在後面。

美國現在正縮緊對中國科技輸出的管制,大陸高度警覺;21日中國網信辦宣布,美光產品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必須停止採購美光產品,被視為對美國的報復。但美國對此早有準備,4月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期間,美國就為此敦促韓政府鼓勵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別因為中國禁止美光銷售而去滿足其需求缺口。不過,大陸目前在三星及SK海力士的營收占比都超過三成以上,要他們放棄由美光轉來的肥單不吃,恐怕並不容易。此時的南韓,乍看好像會是最大的受惠者,其實反而會成美中角力的夾心餅乾。

類似的情況,恐怕也會發生在《美台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乍看之下,這是台灣的利多,但長遠來看,恐怕福禍相倚,成為另外一塊美中角力的夾心餅乾。

   
民意論壇
從大潭到外木山 破壞王的進化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理事長(澎縣馬/聯合報
常有業者在環評會場上說,開發行為雖然有破壞,但會「做哪些補償,讓生態環境變得比以前更好」。早年這種大言不慚的歪理,總是被當場駁斥或訕笑,專業媒體也有把關未助其擴大宣傳;但近來這類假環保的反挫言論,從大潭三接到外木山四接,卻開始出現有組織、有規模的洗腦攻勢,有如「民選獨裁」的經濟版,或可稱為「破壞王的進化」。

在都會中心的台北大巨蛋,原松山菸廠舊址有超過一千五百棵老樹,本是現成的森林公園;開發商說會種更多樹,讓環境變得更好。砍老樹種小樹的加減法魔術,使「見樹不見林」的古老智慧輕易破解。現代生態學的知識強調生態系每個成員之間的互動關聯,難以輕易置換,棲地破壞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威脅。但「開發派的破壞王」則引導注意力,局限於可愛明星物種,再淡化為此處的瀕危物種並非世上獨有、物種會自尋出路,或生態自癒能力很強。

近日有論者以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港長出珊瑚,反駁蓋接收站會破壞生態的觀念。然而,該珊瑚多長在水淺處,也不如純自然的珊瑚生態系豐富健康;而且,若非墾丁、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等珊瑚礁生態系尚保存種源,人工圍堤怎會憑空冒出珊瑚?另外,永安港的突堤效應,也是高雄周邊海岸線大倒退的元凶,收益與損失涉及諸多面向,無法用同一套帳來加減,更不能對一體兩面的事報喜不報憂。

台灣從未有長時間累積的完整自然生態調查,在沒有提出科學證據前不能武斷認定,基隆協和電廠開發前沒有珊瑚,是因人工建設潛堤才長出珊瑚。事實上,東北角未有潛堤的地方也有珊瑚。這種認定簡直就是石門水庫攔砂,才使桃園藻礁浮現的翻版。即便藻礁有碳元素定位數千年歷史的鐵證,和海洋學界泰斗戴昌鳳的調查論證,網軍至今仍積非成是,持續跳針錯誤的謬論,沒有證據卻假裝有,理不直也敢氣壯。

風浪與溫度,是珊瑚成長的重要變數。基隆外木山的珊瑚,許多種類的軸孔珊瑚長得低矮平坦以抵禦風浪;高緯度因低溫而生的非造礁珊瑚,相較於一般人熟知的熱帶造礁珊瑚,其生態系也很不同。在相同的物種之外也有些不同的物種,這些生態寶庫的奧秘正待我們去研究調查,而不是以人類的自大就輕易毀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國會議,去年底確認二○三○年前,各國至少需劃設卅%陸地和海洋保護區,也就是30X30目標。桃園大潭藻礁因三接計畫的染指,無法劃設為保護區。基隆外木山的漁業保護區,若允許大型填海造陸的破壞性四接工程,政府30X30的國際承諾,將淪為一場騙局。

   
痛風馬拉松 愈跑愈不健康
黃煜/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 郭�/聯合報
新冠疫情解封後,各項運動賽事也恢復往昔生機,包括各種路跑賽事。近日有公部門在離島主打的「痛風馬拉松」引起不少跑友回響,這種吃喝玩樂的路跑賽事確實易引起共鳴,只是與國際潮流及國家政策背道而馳,需要審慎思考。

首先,許多路跑賽事的補給站,原意是為了避免跑友在長時間運動後的水分或電解質流失,因此需要適時提供補給;過往確實也有些賽事主打「普渡式補給」以吸引跑友參與,而不少熱情鄉親也會提供在地物產豐富跑友的味蕾。但從運動及健康的觀點,運動過程攝取過多食物或養分,對身體其實是負擔,毫不健康。事實上,國際知名馬拉松賽事的補給可以用樸實來形容,泰半都是適合運動的飲料或易消化的水果和麵包。

第二,鑒於氣候變遷加速地球暖化,淨零碳排議題迫在眉睫,低碳永續旅遊已是進行式,各種環保或是永續認證之行政作為更是如火如荼進行;但「痛風馬拉松」可說是碳排大戶,光是補給食材可能造成的碳排放量,包括食材及本身運送、料理方式,包材和廢棄物處理及事後運送等,雖說跑友吃得痛快,但造成的環境衝擊則是由在地居民概括承受。

第三,近年來國內路跑賽事產業鏈成員積極推動環境永續工作,包括制訂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規範制定、賽事碳足跡計算、辦理環境永續論壇、加強賽事產業鏈溝通,以及結合路跑社團倡議環境永續等;同時,許多企業贊助路跑賽事時也會融入低碳作為。諷刺的是,中央政府的觀光部門呼籲企業及民間力行環境永續,但地方觀光部門卻大肆宣傳「痛風馬拉松」,此一場景形同「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雙標作為難以服眾。

此外,政府推動產業的作為,理應重在政策規畫、導引民間資源投入並提供跨部門行政協助,以減少民間企業的營運作業成本。以路跑賽事為例,從道路使用權限、道路狀況維護、賽事交通管制及賽事環境維護等,都需要不同行政部門協助;政府部門對此應規畫一站式的行政服務,以鼓勵更多賽事辦理單位結合企業贊助資源來推廣路跑賽事,不僅減少公帑支出,又引進民間資源。事實上,行政部門如將業務重心放在「編列預算」及「發包作業」,此種廉價的行政思維與現今追求共融的永續發展,是扞格不入。

路跑賽事一直都是宣傳主辦城市特色、帶動在地商機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時代演進,觀念與作為都應與時俱進;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降低環境衝擊,不僅可以讓賽事永續發展,也讓未來世代保有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砍林種電 欠原鄉一個交代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聯合報
五月廿二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剛過,當天林務局與民間團體合辦論壇,表揚投入優秀企業與單位。論壇不但沒有最能代表台灣生物多樣性特色的原住民角色,誇口大談「投資自然」沒幾天,聯合報便專題披露,數千公頃平地造林地即將種電,這一刀已先砍向原鄉花蓮鳳林。

一樹一生態,平地森林對淺山、城郊生物多樣性的好處無須多言。民國九十一年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即是認為平地地區因經濟發展蓬勃及利用多元化,致綠化面積不足,須加強厚植森林資源,保護(留)綠資源避免多樣性喪失,同時提高碳吸存、儲備未來用材,故著手推動「平地景觀造林計畫」。

二十年前政策已有生物多樣性、淨零與增加國產材等思維極為先進,但現在竟走回頭路,幾句「林相不佳」、非「環境敏感地區」就決定砍樹種電,沒有任何檢討與究責,何其荒謬?

事實上,平地造林政策從民國九十一年起推動至一○一年底停止受理新植申請為止,造林面積近一點四萬公頃,其中台糖佔一點一萬公頃。根據農委會平地造林盤點結果,認定「具有棲地、生態價值」(不知如何判定),維持現有林木面積,台糖為三三八三公頃,私有農地為一四七一公頃。換言之,農委會已默許台糖留下三成林木即可,遠比私有農地留下五成林木還低,台糖造林績效顯有問題,但是台糖是不是已經領取了全部的專款補助費用?

若不是經由聯合報報導,外界不會知道農委會標準竟然是「每公頃林木蓄積量廿五立方公尺以下」,遠低於平地造林計畫預期效益所稱,每公頃蓄積量一五○立方公尺,以及林務局所調查生產性人工林平均二二○立方公尺。如在民營企業,績效達成率只有一成五,保證一級主管全部要下台。但台糖不用,因為他有最無能的長官經濟部,還有最寬鬆的督導單位林務局,完全不需要為「林相不佳」負責,也不必歸還所領補助。

平地造林補助台糖超過百億元,依給付法源「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第十六點:本要點所定造林直接給付所需經費,由主管機關循預算程序辦理。受預算法第六十二條規範,應專款專用,不得任意流用。給付要點更規定:國營事業機構依平地造林申請造林費用,應向主管機關提出…,依主管機關核定之計畫書辦理;經主管機關認定有第十三點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如荒廢造林、檢測不合格等),…停止補助造林費用。有法規、有權責,更有命造林人返還已領取之造林費用機制,是誰在縱容台糖?

台糖諸多土地為日據時期掠奪而來,花蓮鳳林、光復等地農場多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倘若一點一萬公頃台糖平地造林地能成林成材,不但有機會發展原住民碳林業,增加森林碳匯,提高國產材自給率,也有助於落實氣候正義。但正因為平地造林政策失敗,給了台糖、光電一個不合時宜的商機。犧牲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換取微不足道的光電利益,也錯失了實現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契機。台糖愧對國人,林務局、農委會、經濟部呢?

   
打浩克過當? 應是逮現行犯過程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新/聯合報
日前中壢分局轄區發生台版浩克大鬧超商案,兩名警察奉派前往處理,最後落得浩克血流滿面、遭民眾搶拍上網的局面。民眾一派認為警察沒錯,另一派認為警察執法過當。我以為爭議事件不能光從結果來判斷,而應該從過程來看結果。

我仔細看了已被上網的監視錄影畫面四片,警察處理過程大約是:警察趕到現場後,兩人拉住浩克的各一隻手,但浩克突然攻擊兩名警察,各警察分別被擊中頭部或背部五下及六下,警察顯然不敵浩克凶悍,分頭逃竄,並伺機噴出辣椒水,浩克雙手揉眼往外走出。浩克於出店門時可能是辣椒水生效,跌坐在門口,但仍模糊地說:「我要殺了你們。」此時畫面出現一警以鐵製警棍敲打浩克頭部,一連敲打兩下,及上身十下,並吆喝「手反背、手反背」,浩克手反背後,另一位警察上前將浩克雙手銬上,銬上後,警察並沒有再攻擊浩克。最後看到被反銬手銬的浩克,正面跌坐於店門口,血流滿面、怵目驚心,警察正用衛生紙替其止血。

僅注意到最後流血及警察敲打浩克的人,大約會認為:警察打人、執法過當;也有律師以為,警察敲打浩克不是正當防衛,因為浩克已沒有攻擊行為。但我卻注意到,警察遭浩克追打,以及敲打浩克之後的上銬動作,因為這正是警察逮捕現行犯經常會出現的過程。蓋因警察處理糾紛,經常會有不服勸導或取締的民眾,此時警察不得已一定要動用武力制伏氣憤的民眾。有些事後諸葛說,警察應該耐心勸導,等到支援人手趕到再抓人,但這看在報案民眾的眼裡,不像執法,倒像是警察在「怠工」了。

也有人認為,浩克被制伏後,警察即不可再毆打。問題是何時可以認為浩克已經被制伏?我認為應以是否上銬為準。上銬之後隨便放人,警察要吃縱放官司,上銬之後嫌犯掙脫逃跑,要吃脫逃罪的官司,因此以「是否上銬」,作為是否制伏的判斷標準,最容易辨認。我從影片上看到,上銬之後的警察並未再毆打浩克,警察真有執法過當嗎?若認為浩克放棄抵抗即是「已被制伏」,那是沒有看到浩克突然攻擊警察的狠勁,也很難讓現場警察不必擔心浩克會突然反撲。

我認為由過程來看,警察敲打浩克十二下,應該是逮捕現行犯的過程,而不是執法過當。更不是「假借職務上的機會犯傷害罪」,蓋因「假借」一定是「原有犯意剛好利用」機會,倘若只是執行職務時的一連串行為就要認為是假借,那是過度嚴苛了。□

   
執法避爭議□應修倫理
李景明/資深警官(花蓮市)/聯合報
中壢一名健美男子在超商咆哮揮拳鬧事,甚至將前來處理的警察打到腦震盪;不過,該員警後續卻對並無攻擊狀態的朱男連續揮擊警棍成傷,事後員警及其上級主管也因「執法過當」遭到記過懲處,員警甚至遭移送地檢署偵辦,如此結果也引來網路正反二極的討論。

美國在二○一四年曾發生白人警察開槍打死沒有武器的年輕黑人,引發民眾抗議,更引發公眾對警察不當執法的信任危機。這事件後也引來美國各界探討「警察倫理」。事實上,警察人員於執法時,除應嚴守法律規範之「外王」外,更須對警察倫理之「內聖」有所遵奉。

但什麼是「警察倫理」?首先,倫理學一門研究善與惡、對與錯,分析、評價並發展規範行為道德標準的學問;其次,警察執法時,除按照法律規定外,尚須考量倫理學一般原理原則而形成規範,即警察之倫理決定,務使此決定既能依照法律執法,亦能合情與合理,甚至當警察執法時之法律出現倫理兩難困境時,能正確取捨執法作為。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探討警察的倫理教育及倫理規範,而偏偏這是警察養成教育及體制所欠缺的。

綜觀各大學及技職教育均可見倫理學學分,也都重視倫理與將來所從事工作應注意之界線與困境下的抉擇,以避免將來實際面對狀況時的無所適從。但吾人不禁要問警大與警專的倫理教育是否落實?警政又是否訂定適合警察場域該有的倫理規範以為執法圭臬?建議警察高層應確實檢討警察教育的倫理學分與工作規範的建立。

   
面對失智□沒人是局外人
蘇緯政/大學講師(新北市)/聯合報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將是政府未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超過五千五百萬人,預估二○三○年將增加至七千八百萬人,二○五○年更可能高達一點三九億人。此外,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相關所需成本為每年一兆美元,二○三○年預估將增加一倍。

就台灣而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十三人即有一位失智,八十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五人即有一位失智。推估未來廿年,每卅分鐘就新增一位失智者,失智人口持續攀升中。

「剛才不是問過了嗎?」「怎麼又忘了?」失智者常重複做同樣的事、問相同的問題、忘記說過的話,有時會叫錯親人名字、情緒起伏不定、鬧脾氣或謾罵、生活習慣改變,偶爾會忘記家在哪、找不到回家的路、忘記關瓦斯爐而引起火災、外出發生交通事故、產生幻覺等。因此,家屬、照顧者得面對長期的擔憂、挫折或壓力;甚至,弱勢家庭因資源缺乏,較易衍生令人遺憾的家庭悲劇。

讓所有的年長者都能生活得有品質、有尊嚴、更健康、更幸福,政府責無旁貸。

首先,透過學校教育或舉辦各種宣導活動,加強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去標籤化並消除歧視;再者,鼓勵民間團體、社區鄰里、商家協同積極發展失智友善社區,政府補助相關經費,建置防跌、安全的友善公共空間,並安排失智者及家屬共同參與課程或活動,提供諮詢、日間照顧、喘息服務、照顧訓練等,讓失智者能在熟悉的社區鄰里就近協助、關懷與照護,減輕家屬與照顧者的壓力。

此外,落實更完善的失智照護服務、醫療與支援系統,強化診斷、治療、照護網絡的品質,成立更多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家屬有關失智症的診斷後服務、預防、照護課程,善用科技與多元網路平台,建構防走失、快速通報、失蹤協尋系統及智慧輔具等,並協助家屬能安心上班與照顧家庭。

對失智者有更多的了解、包容與尊重,多一些同理心、傾聽、陪伴及互動,適時並主動給予協助、關懷,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

面對失智,沒有人是局外人。打造以人為本的「失智友善台灣」,刻不容緩。

   
如何找到心儀工作?過來人給2方向:這條件最好
日前一位上班族對工作感到迷惘,指出自己雖然是國立科大商學院畢業,但對數字不敏感,無法擔任業務或銀行櫃員,擔任了會計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離職後已經待業一年了,她不禁疑惑「大家是怎麼找到不討厭,或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此,過來人認為「準時下班、收入穩定」最好。

面試時不要再說"That's all"
準備好轉職的請注意了!轉職面試不比初入職場,犯錯空間更小、專業要求更高。面試結束前有人會說 No. That's all. (沒有了,就這樣)很多人覺得反正都說完了,不必補充。但聽在面試官的耳裡,意思是「沒啥可說、乏善可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