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福部因為「博愛座」爭議而擬將之更名為「優先席」的此刻,醫護同仁們面對不滿看診付費沒有優待、不耐久候、不滿醫療方式等個人需求的患者,有意無意隨口以沒有「醫德」暴粗口,而心有不平。這明顯對眾多在健保制度下的血汗醫護人員,有極大的偏見與打擊。因此重新省思「醫德」的時代意義,是醫病雙方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全民健保以有限資源包山包海,節約支出以達成政策目標 。多數民眾則習於方便可近,並視醫療服務為理所當然,將醫療保險逐漸轉為社會福利概念。看診遇不如意對待,動輒以沒「醫德」批評醫護人員,實為不當之舉。
「醫德」應是全人類醫界的共識,是人類生命存續的關鍵,不應成為個人批評醫界的藉口。例如近日掛號費的調漲,乃反應數十年來未隨物價調整的差距,根本與「醫德」無關,民眾不要誤會。
「醫德」不是義務,而是一種教養、一種自我期許、一種自我的職業尊重、一種禮貌及一種文明!這是醫病雙方都無法勉強的。
沒有換位思考的人,無法想像沒有合理待遇的醫療人員在疲累不堪時,被要求「做功德」的心中感受。
自從有待改善的全民健保實施,醫界面對且承擔了空前壓力,在專業及實務取捨上面對改變及挑戰。健保每年的預算編列不足以公平滿足醫護工資,專業價值遭貶抑。不平則鳴,醫界也有權爭取公平給付,這也無關「醫德」。
「醫德」的定義,並非僅為滿足患者對醫療內容的想像,而是秉於專業判斷,在合理使用醫療資源的前提下,正確且及時的給予醫療處置,並且預留緊急應變的彈性空間。
簡言之,醫療需具備高度專業化的技能,不能與一般服務業等量齊觀。醫者更不能在長期過勞的情況下工作。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醫者對病人的體諒、包容、溫暖和關懷,應該也是廣義的醫德。期許病患也是最美的風景,應對有禮,彼此尊重。在就診一來一往中,看見人性的美好。這種積極性的醫療文化,才是為台灣醫界奠定國際競爭力的基礎。
同時也別忘了,「醫德」無關政治,也高於政治,不得假藉「醫德」為政治服務,說到底,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罷了。
對於一小撮真正的「醫德」敗壞者,就讓我們用難以苟同的良心譴責,希望他們即時改邪歸正。
當世人爭議「醫德」已逐漸消失的當下,讓我們重視「禮義廉恥」這人我關係的規範。在醫療界如此困難的時刻,也請民眾不要把「醫德」視為理所當然。
若上位者只考慮眼前的利害,沒有正視制度缺陷所醞釀的隱患,正在吞噬原本立意良善的醫療體系,亦不在制度上改弦更張,那麼「醫德」只是天上偶然才會掉下來的禮物,不會天天都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