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聯合報社論/國會改革轉進釋憲,賴清德勿自斷後路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24 第574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要治國了,才來借腦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會改革轉進釋憲,賴清德勿自斷後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凝聚下一階段能源政策共識:減碳
民意論壇 從基隆山崩到花蓮土石溢流… 加強災害監測 別等事後補償
核三轉光電 有如捧金飯碗討飯
既稱不缺電 麥寮與協和應除役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自清潔服務員的裝備談仁與禮
陸懲獨 「缺席審判」台灣官員?
川普班師回朝?美政壇山雨欲來
憲政人民生死事 賴別奧步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要治國了,才來借腦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賴清德競選時不斷宣稱「準備好了」,稱要帶領國家走正確的路;但就任至今,卻看不出他做好治國準備。且看,眼前台灣問題一籮筐,如勞健保面臨破產、能源結構歪斜、貧富差距嚴重;賴總統放著不管,卻要增設三個委員會來凝聚各界意見,這像準備好嗎?

說來好笑,賴政府內不少新官,就是他在副總統時代結交的「讀書會」成員,因受賞識而被延攬入閣。誰知這還不夠,他還要把那些未能入閣的學界業界、甚至已在政府機構服務的人找來,再縱橫交錯組織成三個委員會。彷彿非要這樣「大頭大腦」的委員會加持,才顯得自己的決策頭上有光。

賴清德喜歡組織「讀書會」,當然是好事。然而,那是備位元首閒閒無事時的自我充實時光,為的就是有朝一日「登基」,可以點亮智慧建設家國,紓解民瘼。但眼前蔡政府留下的問題那麼多,例如缺電跳電天天發生,賴政府卻執意關閉核三,然後假意聲稱要研究氣候變遷對策。

再如少子化嚴重造成關校減招,勞健保岌岌不保,勞動部長何佩珊竟說「財務撥補就是一種改革」。若此話有理,那麼經長郭智輝為何大唱反調,聲稱不支持政府撥補台電?這些「清德讀書會」出來的人,為何素質如此參差?

該治國的時候,才發現書讀得不夠,還要到處「借腦」,也太遲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會改革轉進釋憲,賴清德勿自斷後路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藍白聯手否決行政院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所提的覆議案,接下來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和民進黨立院黨團都將聲請釋憲,國會改革戰場轉進憲法法庭;國會改革的命運以及未來政府如何運作,將繫於憲法法庭的裁決。不過,釋憲做得太過火,破天荒府院黨監四路齊發,加上藍綠全台宣講,青鳥藍鷹纏鬥,民進黨當家鬧事,國家機器總動員,社會全面開戰,賴政府施政更困難。

行政院覆議失敗,是當前國會結構下可預期的結果,行政院仍然提出覆議,一是不適應國會變天,傲慢難改;二是表明反國會改革立場,絕不妥協;三是覆議失敗閣揆不用下台,有恃無恐;四是維持政治動員能量,操作對立。但在賴清德總統成立三大委員會,預示打造「大總統/小閣揆」的權力格局之際,立法院否決行政院的覆議,恰是矯正憲政機關運作偏失的重要一步。但府院黨監全面發動釋憲,鼓動青鳥全台翻攪,寧願讓社會持續對立,國政繼續空轉。

賴政府執政滿月,蹉跎躑躅,一事無成,就是因為精力都用在反國會改革。仰承賴清德意旨,站在對抗立法院第一線的行政院長卓榮泰,理不直氣不壯,只能為覆議而覆議;看看卓榮泰□倒反覆的表現,令人擲筆三嘆!

例如,行政院很早就說要覆議,但對審查程序與條文內容的質疑,卻充滿錯誤訊息,被批評是造謠。卓榮泰還沒看過條文內容,答不出哪裡窒礙難行,就要提覆議,被批評是侮辱國會。尤其卓榮泰高舉七大理由,製作臉書圖卡,送到立法院的覆議公文書卻縮水成六項理由,還說臉書PO文代表那時候的心情,更被批評是欺騙民眾。原來政院覆議看心情,閣揆貼文不算數,處理國家政事如此草率,憲政機關互動如此兒戲!

卓榮泰同意行政院不是憲法解釋單位,卻以「毀憲亂政」形容立法院提的法案;他承認讓立委行使調查權、聽證權是進步的展現,卻以「國會擴權」號召青鳥反制;他知道可以只針對部分條文覆議,卻以全部覆議全盤否定國會改革的努力,甚至不認其中近半是民進黨團版本。

豈止對民進黨現在版本翻臉不認,對民進黨過去相同提案也決絕鄙斥。卓榮泰和民進黨團更稱,過去民進黨提案有違憲之虞,所以沒有通過。聽得民進黨大老林濁水大呼震撼!林濁水諷刺說,卓大院長意思是說,當年提案釋憲修法的陳水扁、謝長廷、林佳龍和顧立雄等等,一個個都是憲法白痴!林濁水不知,賴清德和卓榮泰還要大法官再次認證現已充斥賴政府內閣的憲法白痴。

現行憲政架構下的總統、行政、立法關係,已向總統嚴重傾斜。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如果完全執政,總統還可掌控國會。蔡英文時期就讓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閣揆還帶頭霸凌國會。賴清德設三大委員會,變成太上閣揆,更擴大總統—行政—立法的權力差序格局。而國會改革藉由國情報告及問答減少總統有權無責現象,又通過監督制衡改善閣揆有責無權問題,適可改正憲政機關運作的失衡。否則卓榮泰自詡「除國防、外交、兩岸外,做最終決策的人當然是行政院長」,永遠只是閣揆的阿Q勝利。

賴清德上任以來,頻催戰鼓,但戰兩國、戰國會,四方啟戰,接連受挫。接下來戰釋憲,目前大法官全由蔡英文提名,其中近半數屆退,是對賴清德最有利的戰場。但如果賴清德沒收國會改革,也毀掉健全民主憲政的契機,施政更陷泥淖。賴清德若不想四年毀於一旦,務必審慎評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凝聚下一階段能源政策共識:減碳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賴政府上周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等三大任務編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出任該委員會的副召集人。今年以來,童子賢多次發表支持核能言論,與他前幾年的立場有明顯差異。同時間,經濟部長郭智輝從他上任前、上任之初對核能的開放態度,轉變成未將核能視為當前的選項。郭與童都是接近賴清德總統的重要人士,他們的言論以及引發的爭論,都凸顯了我國還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凝聚下一階段的能源發展共識。

目前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延續前總統蔡英文過去八年的施政,其能源轉型方案是核退綠進,要在明年底前實現天然氣發電、燃煤發電與綠電占比為5:3:2。雖然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期限尚未來到,但前任經濟部長王美花已承認上述目標無法在明年底達成,原因是用電量超乎當時擬定政策時的預期。八年前,蔡政府未預料到晶圓代工、電動車與AI的發展,會讓用電量大增,且AI的浪潮才剛開始,郭智輝也坦承2028年以後AI的用電量確實值得關注。除了低估了國內用電成長,蔡政府能源轉型的另一個軟肋是碳排。

核三廠一號機預計下月除役,核三的二號機明年除役後,我國核電即將歸零。當年蔡政府的設想是用20%的綠電取代核電,然而這樣的設想並無法降低碳排量。過去八年我國火力發電占比居高不下,抑制碳排的表現仍差,雖然蔡政府已提出了2050淨零路徑,但產學界普遍認為實踐的可能性低;更令人擔心的我國在國際重視的2030年減碳中期目標上的表現,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今年稍早的一場論壇上即警告,台灣過去15年溫室氣體排量只增無減,除非2030的排放量可降低一半,否則政府無法在2050年達成淨零。

相較於2050的淨零大限,2030才是台灣更需關注的眼前挑戰,這也是童子賢「2030焦慮」的核心,如果台灣與全球都無法在2030年前落實減碳的計畫,則地球升溫將無法逆轉,將進一步加劇氣候變遷的危機。童子賢多次強調不要把討論焦點放在「擁核」或「反核」上,而是要看哪一種能源組成能最有效的控制碳排,用意即在此。

國內的反核高峰出現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在2014年反核四運動中達到高點,此趨勢基本上與國際相同。近年國際上對使用核能的態度上已有轉變,關鍵就是上述的減碳時間壓力。去年採用新技術的芬蘭歐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上線發電;最快下個月,全球最大的日本柏崎刈羽核電廠可望重新加入供電行列。這些國家內部的反核爭論並不低,但最終能讓核能加入供電的原因均在於核能有助降低碳排,並在穩定供電與電價上達到一個平衡。

回到台灣,能源議題是少數不牽涉到兩岸政治攻防的話題,但卻是政黨攻防的熱區,民進黨過去以反核路線起家,前黨主席林義雄是核四封存的關鍵推手。然而,世界局勢的發展已變,減碳是當前台灣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善用我國核電已有的基礎,在未來十年至20年間讓核電扮演邁向淨零的關鍵角色,同時間配合氫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台灣還是有機會達成2050淨零目標。

台灣反核與擁核者之間的鴻溝很難在一夕之間填平,但如果雙方都能將減碳視為優先目標,則彼此必然能找到一個交集,這也是童子賢近月來不斷發聲的出發點,賴政府必須正視。前總統蔡英文的能源轉型政策將在明年底落日,賴政府在能源議題的主客觀環境上都必將走出自己的路,但我們不能等到明年後才來探索台灣能源轉型的下一步,而是今天就要想辦法凝聚共識,走向確實可行的減碳路徑。

   
民意論壇
從基隆山崩到花蓮土石溢流… 加強災害監測 別等事後補償
許繼隆/應用地質技師、執業律師(/聯合報
端午節前基隆潮境公園路口的台二線公路崩塌,以及近日花蓮和仁隧道南口大清水溪橋砂土溢流,分別造成人身傷害與財物損失。公路與鐵路接連發生地質災害,不由得讓人心頭一震,看似無關的兩起事件卻有著共同的特徵:基隆台二線邊坡崩塌處位於「岩屑崩滑高潛勢及落石高潛勢區」範圍內,大清水溪則屬「土石流潛勢溪流」;基隆山崩時無雨,花蓮砂土溢流發生前的累計雨量為零,事故當下之時雨量僅二點五毫米;事發前,基隆台二線邊坡設有防護網,花蓮和仁隧道南口則設防止落石的明隧道;兩處均無即時監測告警系統且都不幸地發生事故。

很明顯,政府相關單位早已預警此兩處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公路或鐵路管理單位亦有「預見」,於事前設置防免災害發生之保護設施,卻未料到在無雨或雨量未達警戒值下,竟然發生了地質災害。經由接連兩起事故可以了解,雨量大小雖可預警地質災害的發生,但絕非唯一指標,仍須藉由即時監測系統及早告警才是上策。

至於鐵、公路事故發生之後,罹災或受害的旅客卻有著不同的兩樣情。台鐵乘客依照鐵路法第六十二條第二項,可以迅即獲得補償;公路旁駐足的人、車、遊客,就只能依國家賠償法向公路管理單位提出國賠申請。可能是公路網綿密,倘公路有類似鐵路法的補助,政府財政恐難負擔,是以目前只能由車主投保汽車天災險,或遊客自行投保意外險,以分擔風險。

當然,災害預警系統依「地質災害潛勢」之高低程度不同,而有設置監測儀器疏密之不同,並非因此取代「災害潛勢分析」。尤其台灣島位處板塊邊緣,地理環境上,屬於山坡地及山地者占全島面積七成以上,地質構造上多為節理發達而使地層破碎,地質災害頻仍,足以預見。不過,現今科學進步,監測系統可減免災害事故發生,政府與其將預算用於事故補償,更應該將預算投入於防免事故發生。亡羊補牢猶未晚也,近來的公路與鐵路地質災害幸未造成人命損失,乃不幸中大幸。藉由以上兩起事故分析,期待政府能有更多充足的準備。

   
核三轉光電 有如捧金飯碗討飯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聯合報
報載核三廠除役後,部分廠區將設置光電廠,提供太陽光電,讀後真是心中淌血。

核三廠兩部機,每部機裝置容量九五一萬瓩,每年可發電七十五億度,兩部機共可發電一五○億度。核三廠總面積三五四公頃,現在台電規畫以五十五公頃設置光電場,每年發電五千八百萬度。核三廠目前每年發電度數為設置光電場後年發電量之二六○倍。

假設核三全廠區三五四公頃都滿布太陽能模組,每年可發電三點七億度。但目前核三廠兩部機只占廠區很小一部分,核三廠址建設六部核能機組綽綽有餘。若核三廠增建機組,並採用與核四廠相同的先進機組,每個機組裝置容量一三五○萬瓩,每年發電一百億度,四部機組每年可發電四百億度;加上目前兩部機,六部機可發電五五○億度,約可提供目前台灣每年用電的二成,更是核三廠滿布光電模組每年提供三點七億度電的一五○倍。

大家可能會懷疑政府真會這麼傻,如此浪費土地?還真有先例。目前全國最大太陽光電場在彰濱工業區,該案占地一四○公頃,總裝置容量十萬瓩,每年發電一點三億度。

但之前台電曾規畫在彰濱工業區建設四部八十萬瓩火力機組(共三二○萬瓩),十年未能通過環評,胎死腹中,最終移為太陽能發電場。彰工四部機組每年可發電二四○億度,幾為今天移作太陽能發電量的二百倍。小小台灣,有多少寶貴土地可揮霍?

與核電火電比較,不論太陽光電或風電的能量與密度都極低,差距超過百倍。

報載童子賢十分氣惱花蓮鳳林曾嘗試把台糖種植的森林砍掉以建置光電;但童子賢可能不知道,屏東一八五號縣道是全台最大人造林,台糖種樹上萬公頃,差點被全部砍伐「種光電」。光電與農爭地、與漁爭地,折騰美麗寶島,難怪台大農經系教授曾以「國在山河破」描述此一現況。

核三廠址明明可以提供台灣二成電力,現在非要廢核,改為發電效益不及核電廠百分之一的光電,可謂捧著金飯碗討飯。

   
既稱不缺電 麥寮與協和應除役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聯合報
近日經濟部在其臉書及LINE群組發布短片說明:「二○二四年新上線機組比除役發電容量更大」,並拜託大家分享給親友!

然而細看經濟部影片中的圖卡,會發現二○二四年除役機組,竟只放「核三一號機」及「麥寮二號機」,而刻意漏列民間強烈呼籲「如期除役」的「麥寮一號機」、「協和三、四號機」及「通霄四、五號機」。

依一一一年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麥寮一號機」預訂今年六月除役,「通霄四、五號機」及「協和三、四號機」預訂今年十二月除役,且協和電廠環評資料載明:「…新燃氣一號機…預估將延至一一六年至一一七年商轉…既有三、四號機仍維持於一一三年底停止運轉…」。

若將經濟部漏列機組一併計入,今年除役機組包含:核三的一號機九十五點一萬瓩;麥寮一、二號機共一二○萬瓩;協和三、四號機共一百萬瓩;通霄四、五號機共七十七點二萬瓩,除役容量合計三九二點三萬瓩。

今年新上線的燃氣機組包含:興達一號機一三○萬瓩;大潭九、七號機共二○三點六六萬瓩、豐德(森霸)三號機一一○萬瓩,新增氣電容量共計四四三點六六萬瓩,仍高於同年除役量;且還未計入新增的再生能源、儲能等。

就算民間高度關切的「協和三、四號機」及「麥寮一號機」今年如期除役,新增電量也會大於除役電量,經濟部公帑製作的宣傳影片,卻刻意漏列此資訊,實有誤導之嫌。

過去經濟部曾以「協和除役」及「北北基桃近一千萬人用電需求」等理由,力推大潭三接開發。其後,為開發協和四接,竟把北部電網再切割為北西、北東,主張大潭電廠屬「北西」,無法長期支援「北東」,北北基數百萬民眾被切割出去。

此外,經濟部日前「新上線機組比除役發電容量更大」文宣,以大潭九號機發電量大於麥寮二號機以說明電力充足。若「北西」大潭電廠可填補「中部」麥寮電廠除役缺口;就近填補七十公里外「北東」協和電廠除役缺口,顯更無難度才對。

既然今年新增燃氣發電量,大於包含「協和三、四號機」及「麥寮一號機」在內的所有原訂今年除役機組,該三部機組理當如期除役,勿以任何藉口延宕。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自清潔服務員的裝備談仁與禮
郭瓊瑩/聯合報
國家領導團隊上路了,全民關注的是各部會職位與人選名單,部分關注的是政策、方針與國家發展願景;而例外少數人關注的是那些永遠不會在檯面上、公共視線上的基層人員的福祉與未來。

無論是仍保有君主制或現代民主制的國家,在任何節慶大典中仍是會秀其雍容貴氣的排場行頭,包括專機、專車…之各種配備。而媒體亦一路跟風錦上添花,甚而加油添醋;這些或許均是呈現國富、國力的一種象徵。惟在同時,人民仍很期待把高抬的頭謙柔下望,與「政治」、「權利」、「財富」有長距離的社會基層對話。

這些場景每日常見,多數人卻是視而不見。有時出差特早出門,清晨會見到一些年長的清潔服務員在清掃街道,很多看似瘦弱(未必年邁)男女皆有,一人推著簡陋的工具車、粗糙如骨董的竹掃帚或棕掃帚、用沙拉桶改裝的畚斗、穿著一件鮮豔有反光線條的背心,無論颳風下雨、烈陽,慢慢地、默默地工作著。

有的戴著簡陋的不防水帽子、有的戴著套上反光帶的竹斗笠,而那整整一套清潔工具和五星級大飯店或國際機場服務人員的工具推車相較,宛如世紀之隔,「將就」絕不會出現在上層官員的配備中。曾在台北市申請世界設計之都時,最令我感動的設計不是炫麗的照明、街道家具與各區之花花草草裝置,卻是一組設計團隊所設計之「清潔服務員」的系統裝配。

透氣的工作服、防紫外線的工作帽、防被割傷的工作手套、晴雨冬夏不同的外套、系統性設計的工具箱與輕巧的推車,還有工作站整齊有序的工具置放櫃、更衣室、沖洗室,以及有鎖的置物櫃…這些基本配備早已是世界先進國家對待基層工作員(清潔服務員)之必要。

近來更看到日本街道鋪柏油的施工人員其背心裝有兩個迷你風扇,只因氣候變遷在大熱天下鋪馬路必須協助其有效散熱,避免中暑。溫寒帶的警察、巡邏人員與熱帶亦不同,夏有短褲、冬有羽絨衣褲、gore-tex外套,更遑論保家衛民的消防人員。

人民會尊重領導人的格局、氣質與安全配套,但與差之千里之基層人員的必要工作配備亦同等重要。我們的警察人員制服質料不夠挺、不夠因應各種天候條件,執法形象自然不夠有形象尊嚴。即便在南非看到清水溝、掃馬路的清潔人員,其服裝設計與配備仍會令人對其「工作尊嚴」之尊重。

在日本亦見公園清潔人員穿著整齊西裝騎著自行車到公園管理站後換上整潔有神的「工作服」,修剪樹木、掃地、拔草…作業中清晰見證上位者(或國家政策)對下之平等尊重,以及與君主同級關注的形象設計。履行誓言,此似乎才是領導者應展現倡議落實之「仁」、「禮」格局與器度,期待之。

(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陸懲獨 「缺席審判」台灣官員?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六月廿一日下午突然舉行記者會,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並宣布即日起實施。由國台辦舉行記者會的理由,是因大陸刑法第一○三條的「分裂國家罪」及「煽動分裂國家罪」將「積極」適用於台灣,故須向台灣踐行「公布」的法治程序後生效實施。

事實上,台灣人楊智淵在二○二二年八月即因涉嫌觸犯大陸刑法第一○三條而在大陸遭捕。大陸宣稱的理由是他長期鼓吹台獨理念及成立「台灣民族黨」台獨組織,並以推動台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為目標,大肆鼓噪「公投建國」。翌年四月,楊智淵成了遭大陸以其刑法中「分裂國家罪」起訴的第一位台灣人。

大陸刑法對構成分裂國家罪及煽動分裂國家罪的要件寫得很簡略,過去雖有「疆獨」和「藏獨」遭以此罪判刑,但基於兩岸為分治的法理現狀及考量台灣的法治素養,另須將因台獨而觸犯該罪的構成要件再予明確化。這次已經於五月二十六日通知省市級各相關機關「據以遵辦」,再以記者會向台灣公布的「意見」,可視為對大陸刑法一○三條適用於台灣地區之構成要件的「統一解釋」。

賴蕭剛當選正副總統不久的元月十七日,大陸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中就發出「國家安全機關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的文章。該文除強調國安機構將「精準打擊遏制台獨」外,也提及國安部於二○二二年八月首次以涉嫌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依法追究了台獨分子刑事責任,且文章中還配上楊智淵被捕時的相片。

因此,這件「意見」很可能在「獨到最高點」的賴蕭當選後即醞釀研擬,而且國安部可能即是主責機關。同時,「意見」中所定台獨構成分裂國家罪的行為要件,除可從楊智淵案來理解其態樣外,其他則多是政府行為才可能觸犯之罪。

換言之,中共此一法律戰是要「準確」針對民進黨政權及其外圍組織人員。如僅透過「解釋台灣地區有關規定」,圖謀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就構成了犯罪。另如對外進行官方往來、軍事聯繫等,圖謀在國際社會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或利用職權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媒等領域大肆歪曲、竄改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亦然。

台灣媒體多關注台獨分裂國家的行為可判死刑,但其實還須構成大陸刑法第一一三條所定「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或「情節特別惡劣」的情形,這可能要達到發動獨立戰爭的地步。此外,大陸於二○一八年新增的「缺席審判」制度,也在「意見」中詳作「正確」適用的說明,或許預示不久後將出現第一個台灣現職官員遭「缺席審判」的案例。

兩岸關係走到這一步,說明台灣在野勢力無法阻遏執政者違反憲法。從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對此僅回應大陸對台沒有司法管轄權,連要求民進黨遵守憲法都說不出口,「意見」反而意味了中共現階段積極幫台灣捍衛一中憲法。

   
川普班師回朝?美政壇山雨欲來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聯合報
美國今年十一月總統大選前的兩次候選人辯論,第一場預定在美東時間本月廿七日登場,現任總統拜登所以願意與前任總統川普辯論,顯然是由於選情不佳;從去年十月開始拜登民調多居落後狀態,尤其在上次大選全贏的六個關鍵搖擺州也疲弱不振,意圖在並無勝算的辯論中扭轉頹勢。

美國政界也多不看好拜登,共和黨方面早就摩拳擦掌,多個主要智庫於大半年前就積極規畫川普班師回朝後的人事與施政方案;例如長期以來被視為保守政策和思想的孵化器,並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傳統基金會」,即打算將「川普主義建制化」。該基金會總裁在接受訪問時說:「川普執政第一年的教訓是,初衷雖好,但起步太慢。基金會和盟友相信,這種情況絕不能重演。」他說明一項「二○二五計畫」作為保守派接任總統的過渡藍圖,旨在鞏固行政部門的權力,將下一任共和黨總統從不利於保守派權力的體系中解放出來。

在內政方面,重點是優先減少阻礙保守創新的聯邦人力規模,頒布行政命令,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審查,取消有社會主義傾向僱員的就業保障,迅速聘用理念一致的人員並加快保守政策的實施。這包括透過行政命令推翻其認為現任政府的錯誤政策。認為總統有權控制整個行政部門,包括目前運作相對獨立的機構,例如司法部,才是對憲法的正確理解。

同時在外交政策上,不應優先考慮國際上任何其他地方,而要想到在美國遇到的許多需要鉅額經費的問題;例如公開反對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計畫,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武力威脅,是導致俄烏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戰略上違反了以實力尋求和平的原則。

民主黨方面自然不希望看到拜登落敗、失去政權,但也必須面對很大機率會發生的現實,紛紛未雨綢繆;一個由民主黨官員、進步活動人士、監督團體和一些前共和黨人士,即於最近組成龐大聯盟,他們擔心川普重新掌權後的激進變革,包括利用司法部報復他的對手、派遣聯邦軍隊進入民主黨城市進行大規模驅逐、建造巨大的營地來關押被拘留的非法移民、更容易解僱公務員並以效忠者取代他們,以及擴大和集中化執行力,種種舉措將會對美國人民甚至民主構成嚴重威脅,因而須及早準備,並採取非同尋常的先發制人行動。

這些行動包括起草潛在的訴訟,以防川普當選後實施大規模驅逐出境非法移民;聘請新審計人員,以抵禦川普第二屆政府對他們動用國稅局的任何企圖;民主黨管理的州政府甚至正在儲備墮胎藥物。二○二○年時,隨著有關種族正義的抗議有時演變成騷亂,川普曾起草、但從未簽署一項命令援引「叛亂法」,該法授予總統緊急權力,可以在國內領土上使用聯邦軍隊恢復秩序。此後他建議下次即使地方當局沒有尋求援助,他也會在民主黨管理的城市部署軍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正準備對「叛亂法」提出訴訟,認為該法從未被用來壓制抗議和辯論。

由美國兩派人士的攻防,可見許多人一直警告,川普如果再次當選,對美國與世界將非常危險,所言非虛。事實上,包括歐盟各國也都憂心忡忡,紛紛研擬對策。台灣身處美中抗爭夾縫中,更應及早籌畫應變措施,才不致被可能襲來的大浪重創,甚至捲沒。

   
憲政人民生死事 賴別奧步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聯合報
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於廿一日表決,立法院以多數否決行政院的覆議,維持原案。對此,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和立法院民進黨團都將提出釋憲。

事實上,賴清德就任總統月餘,並未推動國家治理!他執意與國會為敵,煽惑缺乏智慧的「青鳥」和不太會上網搜尋資訊的老年同溫層選民。

特別是在十九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上,對國會改革魚目混珠、倒打藍白兩黨的說法,實已失去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賴清德說,民進黨二○一六年重返執政後,對國會改革的承諾,是建構一個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所提廿項承諾已完成十七項,可歸納五大成果,包括:一、國會頻道再進化,打造透明的國會;二、議事資料大公開,完成公開的國會;三、國會場域無障礙,建構全民的國會;四、資訊取得零距離,形成數位的國會;五、國會識讀普及化,建置教學的國會。

上述自誇的成果,實在讓人見笑!因為那些多不實在,也都不是國會功能的核心改革。特別是議事資料大公開,完成公開的國會這項成果,更是睜眼說假話。人民記憶仍新的疫苗採購、混蛋合約、小吃店快篩案、晶片身分證案,有那一個不是遮遮掩掩的?

賴清德承接蔡英文的總統及民進黨主席職位,但至今並未對蔡英文於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所說,民進黨若執政必將推動「實踐世代正義」、「改革政府效能」、「啟動國會改革」、「落實轉型正義」及「終結政治惡鬥」等五項重大政治改革,表示任何的態度與主張。

在「實踐世代正義」方面,蔡英文說:「年輕人的處境越來越困難,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年輕人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薪水,房子貴到買不起,照顧長輩和小孩的費用,成為生活的重擔」。

在「改革政府效能」方面,蔡英文說:「我的政府,會是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我的政府不只會溝通,我還要求它要公開透明」。

在「啟動國會改革」方面,蔡英文說:「民進黨不會因為有機會執政,就排斥國會的制衡。國會對行政部門的監督力量,一定要有力而專業,讓行政立法的民主制衡關係,能夠相輔相成」。

在「落實轉型正義」方面,蔡英文說:「在我擔任總統後,會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蔡在二○一六年八月一日雖有道歉,承諾會恢復平埔族群的權利,但平埔族群的議題,就如西拉雅族代表Uma Talavan(萬淑娟)所說的,被掃進「最陰暗的角落」。

在「終結政治惡鬥」方面,蔡英文保證說:「民進黨執政,絕不會成為政黨惡鬥的亂源。就算民進黨在國會能夠單獨過半,我們也不會整碗捧去」。

八年多來,蔡英文當時所提的五項重大政治改革,全部自打耳光,食言而肥。

憲政人民生死事!賴清德坐擁民進黨主席與總統職位,若不能針對蔡英文及民進黨違背五大政治改革信諾、毀敗憲政情事真切反省,卻仍不顧國計民生的玩弄覆議、釋憲、罷免等政治對抗手段,對憲政行使種種奧步,則台灣人民分裂自亂,兵凶戰危、經濟苦難的日子,將會接踵而至!

   
不同的總統給台股不同的格局
今年的五二○,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典禮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關係,股市盤中一度下跌一五六.二九,但收盤仍小漲十三.一六,賴總統的五二○,台股站在二一二七一.六三,這是一個很高的位置,接下來,賴總統如何帶領台灣再創新格局?這個會是賴總統充滿高難度的挑戰,台股站在兩萬點,大家要有什麼樣的新思維?

在地質奇景中閱讀浩瀚海洋 「女王的書店」看書看海看女王頭
野柳地質公園中形狀各異的奇岩伴著女王頭,彷若一群武士護衛著女王,眾星拱月,讓旅人駐足神往,於今女王不只擁有忠實守護的衛士,她的後花園還有一間「女王的書店」。造訪野柳奇岩美景與女王合照,還可以吹著海風,一邊閱讀《野柳:阮ㄝ故鄉魔鬼岬》等書籍,讓旅人更深刻感受台灣海洋文化的自然人文風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