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聯合報社論/一筆官邸電費,反映閣揆治理國政風格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26 第58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果然是「任性」政府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筆官邸電費,反映閣揆治理國政風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大選勝出關鍵在經濟
民意論壇 大法官成太上立法機關
廢死釋憲案 保護誰的生命權
打炒房特調 應去苦回甘
大喊居住正義 卻少提降房價
避電價飛漲 應檢討儲能與氫電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果然是「任性」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今天將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要打造全民戰備韌性。會議前夕,中共搶先公布「台獨勢力」資通電軍駭客,下馬威意味十足;賴總統隔天反嗆「外來勢力」,台灣絕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兩岸網攻諜戰虛實莫辨。賴總統逞口舌之勇,兩岸硬碰硬,台灣將兵凶戰危,外界還看不出國家「韌性」,先看到總統「任性」。

兩岸陰晴不定取代春暖花開,陸客團剛到金門踩線,大陸財政部當天就宣布中止台灣卅四項農漁產品免關稅;台灣也不遑多讓,賴總統選前說想邀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吃晚餐,敞開雙臂歡迎陸客來台旅遊;選後則稱不容許外來勢力侵略併吞,要讓獨裁者不敢輕舉妄動,賴總統的兩岸政策首鼠兩端。

賴清德前天參訪福摩薩學院還大讚民間籌備的「諾亞方舟」,表示哪天中國發動武力攻打台灣,洪水真正來的時候,大家可以守護心愛土地。但賴總統強調「備戰以避戰」,靠實力確保和平,民眾卻只覺得台灣更瀕臨戰爭邊緣;洪水來臨前,民眾確實需要諾亞方舟,才能逃離政治水災。

賴清德對外抗中保台、對內決戰藍白,帶頭以韌性之名、行任性之實。民進黨「在路上」競選廣告,前總統蔡英文已劇透,「賴清德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凶」;如今國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蔡英文說的是真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筆官邸電費,反映閣揆治理國政風格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電價審議會登場前夕,行政院長卓榮泰放話立法院不通過撥補台電千億預算就漲電價,閣揆官邸卻被爆兩個月電費高達十五萬元。卓榮泰強調,五二○後沒用官邸,直到六月下旬整修完畢,才進官邸開過幾次會、住過幾天,用電異常會請人檢查。但相對於小生意業者抱怨電價好貴,就被綠營網軍出征,官邸花人民納稅錢繳電費毫不手軟,這不只是百姓點燈被罵、州官放火沒事,更不免讓人質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

其實,閣揆官邸電費驚人,並不是新鮮事,多年來媒體三不五時就有報導。扁政府曾有入住官邸的閣揆,兩個月電費高達七十七萬元;馬政府有幾位閣揆沒住官邸,只住隨扈,電費最高曾到廿二萬元;卓揆也未入住,全民還是要為他埋單兩個月十五萬元的電費。監察院過去曾作調查,檢討吃電原因,然而就是積習不改。

閣揆面對官邸吃電怪獸的態度,還反映其行事的風格。行政院長官邸電費,幾乎是每屆立委質詢的「必考題」,就如主計長在立法院會被問到市場菜價一樣,是政院備詢的基本作業。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官邸電費被質疑,但不像毫無準備的卓榮泰,吳敦義可是備好了歷年官邸水電費狀況,證明自己是最省水電的閣揆。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還在時代力量時,也不時拿官員電費質詢。但這種考古題,卓榮泰顯然毫不在意,才讓在野黨拿來大做「比特幣挖礦」、「養北極熊」等文章,更質疑連官邸電費都管不了,談什麼節能減碳大計畫。

金華官邸其實是老建築,多數閣揆都未入住,卓榮泰也一樣,用電驚人,關鍵在衛安人員等使用異常。閣揆日理萬機,像官邸用電這種近身雜事,就要委由相關人員有效管理,否則「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不但社會觀感不佳,大官拿老百姓納稅錢浪費電到這種地步,還要和老百姓討論電費調漲,更要老百姓掏錢來救台電,大筆一揮就是上千億追加預算,這怎麼說得過去?

何況,政府推動節能節電,更應該以身作則。在賴卓體制下,看得到一大堆能源轉型偉大目標,就是看不到一點自我行動的深度節能作為;經濟部長郭智輝還喜歡教人民節約用電,院長官邸卻用電如流水。這種只有口號、沒有行動,甚至心口不一的政府,當然得不到民眾信賴。

這種風格如實反映在賴政府身上。從賴清德總統到卓榮泰,都口口聲聲要團結國人,但從無任何實際行動,既無意將朝野關係降溫,也沒誠意與在野黨溝通。立法院修法提高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行政院不覆議也不遵守;立院決議公糧價格調整,農業部同樣不理不睬;立法院退回總預算重編勢所必然。卓榮泰維持溫文作風,但政院實質反應是什麼也不改、什麼也不讓,政治僵局就讓賴清德來擔當,全然沒有行政院長的角色。

至於衛福部長邱泰源自爆總統致電罵環境部長,暴露出總統逾權、閣員互打的亂象,卓榮泰也只有顧左右而言他,最後在立法院演出院長和兩部長「牽手」秀,卻不敢面對憲政運作亂成一團、實際政務無所作為的窘狀。

賴政府不願意面對總統國會雙少數的事實,我行我素,不如所願,就挾青鳥裹脅,或指導釋憲,反制立法院,把所有責任推給在野黨。行政院長身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在整個混戰亂局裡卻全無角色,只能聽命於總統,連到國會報告備詢,也彷彿只是個擺設。不過,也許不能太過苛求,連自己官邸都管不好,那能打理千頭萬緒的國政?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大選勝出關鍵在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大選,人人關心,但是因為差距過小,而且互有勝負,所以不容易預測,尤其是普選票領先不能作數,還是要看選舉人團的總數,特別是關鍵州是否領先。2016年希拉蕊的普選票,大贏川普近300萬票(2.1%),但選舉人團票卻少77張,與總統寶座擦身而過。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賀錦麗以49%勝過川普的44%,領先5個百分點,代表是一個新里程碑;同一時間CBS新聞民調也顯示,賀錦麗以52%的支持度,勝過川普的48%;這些結果大體上與其他近期全國民調一致,可以看出,賀川電視辯論後,賀錦麗勝出的印象,開始逐漸穿透選民的認知。

之所以5%差距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賀錦麗超越了「希拉蕊障礙」,更超越了拜登,今年7月拜登退選前的民調中,川普以45%領先他2個百分點,而由賀錦麗替代之後,雖然全國民調超越川普,但領先幅度一直只有不到2個百分點,如今幅度達到5個百分點。

美國的選舉向來以國內議題為主,外交議題次之,而經濟議題又是重中之重,過去幾年,美國通膨非常嚴重,曾達到9.1%的歷史高點,一般百姓苦於民生壓力,民調也顯示,僅19%選民認為目前的生活要比拜登2021年上任時要好,大多數都認為此刻的生活水準較差。

川普陣營認為只要強打「美國人這四年過得比以前要差」,強調拜登經濟學的失敗,就夠民主黨受的了,而賀錦麗是拜登團隊的一員,她也難辭其咎。可是經濟學家卻指出,整體成長和就業數據顯示,經濟狀況正在改善中,而隨著賀錦麗強調中產階級經濟,以及與拜登政策保持距離,美國人對經濟情況的認知,開始出現了改變。

首先,根據《金融時報》每月追蹤選民對經濟觀感的民調顯示,賀錦麗開始追上川普,甚至在8月份更以42%,勝過川普的41%。如今,認為美國如今經濟衰退的比率只有33%,而美國明年會經濟衰退的比率也只有28%,換句話說,一般人觀感在轉變中。

最後的推力,來自18日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2碼、50個基點,這個幅度超過市場預期,而且年底還會有兩次降息的機會;對此,兩黨各有政治解讀,民主黨與賀錦麗認為,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因為這會減低中小企業的貸款壓力,讓中產階級與工薪家庭受益,而中低收入者正是此次賀錦麗最看重的票倉;共和黨的川普則認為此次大幅降息,顯示聯準會受民主黨政府控制,在「玩政治」,也證明當前經濟狀況非常糟糕,潛台詞就是大選必須「換人做」。

雖然目前情況對賀錦麗有利,距離投票還有六周,還是有變數,其中包括美國政治上有名的「10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由於美國選舉通常在11月第一個星期二,如果在10月爆發足以影響候選人的重大事件,候選人不會有太多時間扭轉局勢。這類突發事件,也許是外交危機,也許是醜聞,總之讓不利的一方,沒有足夠的時間回應。

不過美國愈來愈多州採行提前投票,有三個州,包括明尼蘇達、南達科他、維吉尼亞,已經於9月20日展開提前投票,至少十個州的郵寄選票已可開始寄送,接下來幾周內還會有更多州跟進。2022年期中選舉,有將近一半的選民在正式投票日前就已經投票,專家認為今年可能會維持這個趨勢,所以即使有「10月驚奇」突發事件,這些提前投下的選票也已經進入了票櫃,對結果的影響也不是這麼大了。

不過民調也許有誤差,賀錦麗此刻的優勢,可能在幾天當中就會蒸發,暫時落後的川普也在緊緊追趕,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知道結果。

   
民意論壇
大法官成太上立法機關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憲法法庭就「廢死刑」雖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但在該等條件的限制下卻猶如實質廢死。對此,國民黨立委翁曉玲除表示死刑的存廢應交由立法政策決定,大法官做的解釋未必能完全拘束立法院外,國民黨也將推動其提案的「憲法訴訟法」修法,以提高大法官做成判決的人數門檻。由於大法官此項判決與民眾對死刑的認同感相距太遠,立法院即應多下功夫制衡已成太上立法機關的憲法法庭。

類此解釋憲法的權力雖源自於美國的司法審查權,但美國法院掌有此權卻並非憲法所明文賦予,故也遭致係「篡竊」而來的憲法權力。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McCloskey更曾指出,一八○三年馬歇爾首席大法官開創的司法審查權,「歷史的偶發事件和差勁的邏輯正可說明其起源」。

大法官過去曾在釋字第一九四、二六三及四七六號解釋中涉及了死刑問題,但至少還將「生命權」混同為憲法第十五條明定的「生存權」。這次大法官針對死刑存廢的判決,卻僅提到「憲法保障的生命權」,連依據憲法第幾條都不提了。此情形印證了美國前大法官法蘭克福特所說,人民被誤導以為大法官是根據憲法說話,但在許多重大案件上,大法官判決的論理只是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依據憲法。

美國所有法官都有權解釋憲法,但必須係在具體訴訟案件審判中,因認為據以判決的法令違憲而必須拒絕適用,並無權宣告法令無效或向未來失效,而這也是基於遵守最低限度的權力分立原則。不過,美國法官須遵循「判決先例」的傳統,法官判案時不再適用已被附帶宣告違憲的法令,而讓此等法令實質失效。

然而,美國國會對最高法院宣告法律違憲的判決並非僅會順從,他們也會試圖制定新法律來翻轉。例如,一九九一年國會即通過一項民權法案,修正或推翻了最高法院於一九八六、一九八七、一九八九及一九九一年做出的九項判決。雖然這些法律仍可能在訴訟案件中又被宣告違憲,但美國大法官判決時仍會看民意的趨向。

事實上,馬歇爾首席大法官在一八○四年就曾在給「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及同僚大法官蔡斯的信中提到,國會仍可以立法來否決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見大法官以違憲為由拒絕適用法律,並非制憲者的原意及理論上的當然。不僅如此,美國最高法院到了在一九六二年的「巴克爾案」、一九六九年的「包威爾案」和一九七四年的「美國政府控訴尼克森案」中,於逐漸累積其制度性的聲譽後,才宣稱其判決要高於各州、聯邦國會及行政部門的決定。

我國憲法法庭制度移植自德國,使大法官誤以為可正當地指導立法,甚至還以太上立法者為職志。然而,大法官並不像德國憲法法院法官是由國會以絕對多數決選出,故也當然缺乏指導立法和造法的民主正當性。

因此,除了立委翁曉玲的主張值得推動外,也該思考提高立委同意大法官任命通過的門檻。

   
廢死釋憲案 保護誰的生命權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二○一一年,挪威汽車炸彈與槍襲造成七十七死與九十六傷,凶手布雷維克僅遭判處廿一年監禁。這是真人道或假人道?西方那般值得大法官欽羨嗎?

日昨,我國廢死釋憲前,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反對廢死。結果,憲法法庭避開民意地雷,表面上合憲,但設下多重障礙,例如,要求「全體法官同意」。

有大法官認定死刑違反憲法的「保障生命權」,那受害者的生命權不該被保障嗎?大法官把個人好惡當憲法嗎?其認為死刑只是報復,則是偏見,否則公義的一面呢?希哲柏拉圖認為,公義是統攝所有其他德行的「全德」,如自然法則,人際對稱的道德意涵是「我們均一樣」,反映於做人的黃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法官自己不欲遭殺吧?維護罪犯人權對無辜大眾的人權更妥當嗎?英哲波普倡導寬容,但他也警告限制,因需保衛寬容的社會以免受不寬容者的攻擊。奧國心理學家弗蘭克主張「美國東岸有自由女神,西岸應豎立責任女神」以制衡。死刑犯的人權自由重要,他的責任義務呢?為何大法官眼中只有罪犯的權利?

第二,生命權不得任意剝奪?為何受害者的生命權可隨罪犯剝奪?罪犯剝奪別人生命,公權力要他負責只是平等。

第三,話術。為何律師能為任一方辯護?例如,宣稱:「不能論斷一個人就是什麼樣。他不是絕對的『壞人,只是做了一件壞事的人』。」就某角度而言,當前大法官有雙重標準:對罪犯高舉人權大旗;對受害者視而不見。或說但見罪犯(與廢死意識形態者)笑,那聞死者(與其父母手足)哭?

第四,大法官「權力腐化」。憲法訴訟法第卅九條:「對於憲法法庭及審查庭之裁判,不得聲明不服。」擁有這麼大的權力怎可不「謙卑再謙卑」而是「己意再己意」?亞里斯多德說:「弱者總是擔心正義和公平,強者則對此兩項不屑一顧。」大法官深知己握強權,卻罔顧公義,又受意識形態綁架或當權者牽扯,其強權實為文明之恥。

   
打炒房特調 應去苦回甘
李家儂/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聯合報
國內房市投機者與囤房行為推動房價居高不下,央行為避免房市過熱及潛在泡沫風險,十九日推出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市降溫調控,但也有人擔憂「錯殺無辜」,央行總裁楊金龍前天表示會提配套方案。

央行這次新政策聚焦於收緊貸款成數與寬限期,並擴大適用範圍,試圖抑制房市炒作行為。但這杯「房市降溫特調」究竟是甜還是苦?它將如何影響市場與經濟?

甜味:穩定房市、打擊投機

這次政策的亮點,在於對多戶持有者及投機者的限制。根據規定,自然人名下若已有房屋,申請第二戶貸款的最高成數將從六成降至五成,而第三戶以上及高價住宅的貸款成數則由四成調降至三成。此外,這次的貸款限制適用範圍已擴大至全國,不再局限於特定熱區,大幅增加投機炒房者的資金壓力,進而降低炒作,抑制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

房市長期以來因投機者推動而導致供需失衡,無自住需求的炒房行為搶奪了原本屬於首購族和無房族的資源。此次政策的另一個目標,便是將資源優先分配給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購房者。透過取消首戶房貸寬限期的安排,無自住需求的投機者將被迫承擔更多資金壓力。

房市過熱往往與金融體系內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當市場資金過度集中於房地產領域,若房價突然回落,銀行系統可能面臨大量不良貸款風險。此次政策透過嚴格限制公司法人與多戶購屋者的貸款條件,實際上是對整體金融體系進行風險管理。當投機者逐步退出房市,房價走勢更加穩定,銀行系統的風險也會相應降低。

苦味:壓抑房市流動與購房

儘管該政策對抑制投機行為有顯著的效果,但對部分有自住需求的購房者而言,政策帶來的「苦味」也同樣明顯。此次管制中,自然人第一戶購屋貸款不得享有寬限期,這意味即使是首次購房者,資金壓力也將增加。對於中產家庭或有換屋需求者,貸款成數的降低可能會抑制其購房意願。

房地產與建築、裝潢、金融等產業密切相關,房市調控將不可避免對這些行業產生連鎖反應。當貸款條件收緊,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萎縮,對於依賴房市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衝擊尤為顯著。

此外,房地產貸款縮減後,銀行的相關業務也將受到影響,金融業的部分收入可能面臨下降壓力。一些投機者或會在房價下跌的預期下拋售房產,進一步導致房價下滑。

甜苦交織:政策效應的兩面性

這次央行的「房市降溫特調」雖然能夠有效抑制投機行為,促進房市健康發展,但其潛在的苦味也不可忽視。整體來看,政策的實施可能短期內打擊市場流動性,影響部分群體的購房能力,並對房地產相關產業帶來壓力。然而,從長期角度來看,這項政策有助於減少房市泡沫風險,為無房者創造更多機會,並保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房市政策的設計,始終是一場平衡術—在抑制投機行為與維持市場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此次央行推出的第七波房貸管制政策,是針對市場過熱的必要措施,未來,如何根據市場反應進行微調,將成為這杯「特調」是甘甜回甘、還是苦澀難耐的關鍵。

   
大喊居住正義 卻少提降房價
王健安/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暨/聯合報
近期立院新會期審預算的聚焦之一是,二○二二至二五年累計的租金補貼金額,相當於四年加總的社宅興建工程款,皆約八百餘億元,進而衍生大撒幣式的住宅政策是否妥適等議題。國土署則強調,租金補貼是住宅三大政策之一,具減輕居住負擔效益,政策間互相輔助不衝突。

賴總統在競選時承諾,會在蔡前總統住宅三箭中的建廿萬戶社宅、健全租屋體系等基礎上,推動「協助百萬租屋家戶」計畫;一百萬戶的社宅及八十多萬戶的租金補貼,再加上近期爭議雖多但實施達十餘年的青安貸款,這三者為近十年台灣住宅政策的發展主軸。

筆者建議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下,應由經發會作宏觀成果對比,做為未來住宅政策預算分配的修正基礎。該會討論「居住正義」子議題時,顧問建言「目前居住政策多屬打房思維,但政策應通盤考量各面向的前因後果,盼要有多角度思維以減輕年輕人負擔」。筆者認同多元通盤考量,但也要問,接下來如何落實在預算編列上?並認為「聚焦打(炒)房」的評論有商榷餘地。

一是彙整近年相關政策爭議,新青安的寬限期等設計大幅提升購房需求,造成銀行放款資金高度集中於不動產業,而有危及金融穩定之虞。至於直接興建的社宅,一直都有數量不夠、租期過短等抱怨,此又衍生內政部後續研議「廿年使用權社宅」等新政策。至於政府,則有社宅興建進度緩慢之難,細究原因又有通膨、用地取得不易,據此行政院亦通過「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至於租金補貼,仍屢傳補貼額多流入房東的口袋,徒增租金上漲。

上述爭議,不正應由跨部會就土地、財政等資源作通盤考量?以筆者團隊研究,單就成本支出,社宅耗費最鉅,而得到補助的(人)戶卻相對偏少。至於購屋與租金補貼,雖常被批評是綁選票的大撒幣工具,但均(人)戶得到的名目財務補助卻最多,執行的行政成本支出相對較低。因此政策應通盤考量各面向。

二是,筆者對「目前居住政策聚焦打(炒)房」妥適性的不同看法。其實,目前政策並沒有「完全」聚焦在房價之上,然而「房價過高」就是目前各種政策執行是否有效的癥結點之一。舉例來說,新青安政策側重需求面購屋者的補貼,卻不追究「降房價」之基本工作,正凸顯了聯徵統計資訊的房貸趨勢:貸款期間越來越長、貸款金額越來越高,買到的面積卻越來越小。

再者,高房價下,使台灣的房租收益率長期偏低,這不正是擁屋者重短期的投資增值收益,輕長期的租金收益率,進而忽略租屋品質改善,使租金補貼效益被質疑的主因?關鍵的改革房產稅制(含持有稅與交易稅等),不正是抑制高房價的核心利器?此亦呼應學者顧問質疑會議部分建議有利益之私。

國土署宣稱「政策間互相輔助不衝突」,應調整為「各執行工具既是互補也有競爭」。政策工具涉及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購租屋補貼各有其適用的需求對象,但高房價下自會使年輕人「被迫」往租金群移動。「降房價」是藏在各種住宅工具與問題的核心,歷次大選「居住正義」口號喊得震天響,「降房價」卻鮮少有形諸於政見主文中。儘管已開發國家普遍都有房租太高、買房太貴的共通問題,然仍期許政府應建立多元而明確的評估指標,以指引未來住宅政策的資源分配。

   
避電價飛漲 應檢討儲能與氫電政策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聯合報
日前報上有一則重要新聞,但似乎沒有引起太多關注。該新聞報導經濟部長郭智輝約見離岸風電三之一期、三之二期得標業者,明確表示,國產化若涉及「不可抗力」及「不可歸責」事由,將朝通案原則、個案審查方式,給予業者協助。外界解讀,此舉形同對三之一、三之二期國產化大鬆綁。

這則新聞背景為何?政府極少在工程標案決標後更改遊戲規則「圖利」得標廠商,這是公務員大忌。但此次政府退讓倒是不得不爾。

這次政府政策大轉彎完全是因為受到國際壓力。蔡政府一上任即力推以綠電取代核電的錯誤政策倒還罷了,但錯上加錯,異想天開,未經過審慎評估,即決定在推動離岸風電之際,同時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經過一番荒腔走板的招標程序,經濟部以全民付出近兆元「學費」代價,推動國內風電產業,經濟部因此遭監察院提出糾正。

蔡政府原規畫在二○二五年完成五七○萬瓩的離岸風電建設。希望在此基礎上,國內風電產業能站穩腳步,「進軍國際」。但不要說進軍國際,在二○二五年後之國內離岸風電標案(即三之一期及三之二期),國內製造廠商仍然需要政府「保護」,方能成為國際風電開發商的下包供應商。所謂政府保護就是政府在招標時,對國產化有硬性規定,迫使國際開發商非在國內採購不可。

但對國內外廠商差別待遇,保護國內產業,犯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大忌。在台灣參與風電投標的開發商多半為歐洲廠商,歐盟就老實不客氣的以台灣違反WTO承諾,在七月底將台灣告上WTO。經濟部原先立場為已招標的三之一及三之二期仍適用原國產化規定,三之三期後之標案取消對國內產業的保護。

經濟部依此立場,在本月與歐盟展開協商。但談判踢到鐵板,歐盟並不接受經濟部三之一及三之二期生米已煮成熟飯的託辭,堅持一切照WTO規定辦理,方有日前經濟部長對已決標的兩期標案國產化規定大鬆綁的決定。既知如此,何必當初?其實民間人士在當年政府強推風電產業之際,老早由簡單SWOT(強項、弱點、機會、威脅)四個角度分析,規勸政府不應一意孤行,強推必將失敗的風電國產化政策。

蔡政府當初承諾二○二六年至二○三五年每年平均增加一五○萬瓩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除因應台灣出口廠商的綠電需求外,也隱含扶持國內風電產業的深意。但大力推動風電加上屆時四千萬瓩的光電,將造成二○三五年不穩綠電滲透率太高的窘境。目前風電國產化面臨極大不確定性,賴政府應利用此一機會,檢討為因應綠電過多,防止棄電而推動之儲能與氫電政策,苦民所苦,避免強推造成電價飛漲,全民幸甚。

   
巴西史上最嚴重空難之一 | 只聽過黑盒子?航空CVR, SDR是什麼?
近日,巴西聖保羅州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空難。空難事件往往引起全球關注。每次發生空難,不僅牽動著遇難者家屬的心,還會引發社會對航空安全的討論。帶你認識幾個「空難」議題在新聞中出現的高頻單字,幫助你加速理解相關報導。

食品添加劑恐危害兒童 加州禁售
美國加州議會8月29日通過「加州食品安全法案」,最快將在2027年起全面禁止公立學校提供任何含有紅色40號、黃色5號、黃色6號、藍色1號、藍色2號,以及綠色3號等色素的食品或飲料,因為這些食品添加劑可能危害學童的學習能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