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五年三月一日至二十日
深信正法,
厚植善念,
恆持付出,
以善以愛守護人間。
臺灣正面臨嚴重乾旱,水庫即將見底,農地休耕,民生用水不足;人人期待天降甘霖,能紓解旱象。
水是人類的大生命、地球的大生命,一旦無水,萬物生命就乾枯了;人人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惜水如金。
古早人說:「好天要積雨來糧。」不只乾旱時惜水,平常生活中就要培養節約的習慣,惜福愛物、降低欲望,珍惜大地一切資源。
地、水、火、風、空,這「五大」乘載眾生、滋養生命、成熟萬物——雨水滋潤草木,森林吐新納垢,土地洋溢生機,自然界萬物相生相長。依止在這片美好的天地間,要有反哺之心——調和己心,不破壞大地,還要珍惜、善用自然資源,回報天地之恩。
要順應天理,也要遵循人間道理,莫暢一時之快而為所欲為;若行為脫離正軌、逆了道理,會陷入許多危機。
各行各業守在崗位上善盡本分,社會才能順暢運轉,才能滿足人人生活中食、衣、住、行所需,所以要感恩眾生恩,也要回饋人群。若人人能事事感恩、彼此互愛、疼惜萬物,社會上洋溢善的氛圍,天時、地利加上人和,人間就能祥和平安。
平安是福,
平安且有能力助人,
是「福中之富」。
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三月中旬在日本舉行。其實最根本的減災,是調和人心——心,能少欲知足;身,能力行環保。人人調順身心,大自然就能調順。
二○○八年五月納吉斯風災重創緬甸,鄰近的馬來西亞慈濟人肩負起賑災任務,將近七年來持續關懷;這分長情大愛感動了當地人,發心立願成為緬甸的慈濟種子,定期關懷照顧貧病鄉親。
三個多月前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大水患,當地慈濟人投入賑災重建,換成緬甸人來幫忙。為支持馬來西亞慈濟人賑災,他們捧著愛心箱下鄉,走在田埂上,村民彼此招呼相偕來捐款。一位農民說,以往下大雨就淹沒田埂路,慈濟人來鋪路造橋、甚至蓋學校;今年稻米豐收,也來自慈濟過去致贈的稻種,所以他要回饋。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地球上人人都是生命共同體,莫因國界、種族之別,而隔絕、分別你我;人人互助互愛,才能減輕災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非這一年多來,有近萬人感染伊波拉病毒而喪命,疫情最嚴重的三國是: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幾內亞。
面積約臺灣兩倍大的獅子山共和國,六百多萬人口中多數是窮人,國內醫療建設落後、物資缺乏,已有一萬一千多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超過三千六百人死亡。透過新聞畫面,看到當地醫院環境簡陋,病患只能躺在破舊床墊上或坐在地上,隔離病房也僅有布簾相隔;實在讓人心疼。
臺灣與西非距離遙遠,當地也沒有慈濟人,加上又是疫區……要伸援,困難重重。
感恩因緣出現——在獅子山共和國援助多年、且在當地設有醫院的美國希利國際賑災基金會(Healey Foundation),以及天主教明愛基金會(Caritas Foundation)與慈濟合作,提供物資給獅子山共和國,協助照顧社區醫療站及隔離中心病患。
不忍病患躺在潮溼地上,慈濟準備了福慧床與環保毛毯,再加上香積飯為他們補充營養;這批物資已在元月起陸續海運到當地。慈濟也聘請出生獅子山共和國的美籍人士史蒂芬•豐巴先生擔任專案負責人,回國服務同胞。
希利基金會總裁及執行長,三月三日專程來臺與慈濟簽署合作備忘錄。他們參觀慈濟志業體,感受到祥和溫馨的氣氛,也了解慈濟從事國際賑災的真誠與人文,承諾將用尊重的態度,把物資送達病患手中。
這是超越宗教藩籬、跨越國界的人道援助;希望這分愛的能量,能幫助獅子山共和國的病患紓解苦難。
普天之下多苦難;有心靈煩惱之苦、有身體病痛之苦、有人身心俱苦,還有天地不調引發的災難之苦、人心不調造成的人禍之苦……慈濟成立近四十九年來,致力於救貧救苦,面對這麼多苦難蒼生,只能不斷把愛延伸出去;更希望啟發人心,讓人人心中愛的種子萌芽。
平安是福。身在平安之地,還有能力幫助苦難人,更是福中之富。當人人愛心匯聚,達成救人使命,也富足了自我生命。
時時問心:是否無愧?
無愧於心,
就要守護道心,
隔離惡法,堅定善法。
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物質欲望淡薄、喜歡離群索居,總是身著陋衣在荒郊野外修行;他不去有錢人家托缽,總是向貧窮人化緣,希望給予種福田的機會。這種修行方式引人質疑。
有一天他來見佛,佛陀看他全身邋遢、年歲又長,請他在僧團專心修行。迦葉尊者感謝佛陀關心,也秉告佛陀——除了衣、缽,他身無長物,以天地為家,從不擔心沒得吃、沒得住,也與人無爭,感到無比輕安自在。
不同於一般人以物質匱乏為苦,佛陀肯定迦葉尊者堪忍一切,不受人、事、物影響,定心專念修苦行,從中體會到禪悅法喜;故尊重他的決定。
佛陀告訴弟子,迦葉尊者如此清淨、不放逸的修行態度,真正能延續佛法慧命。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守戒,能防非止惡;心定心靜,才能產生清明的智慧。
佛陀成佛前,也有魔軍來擾亂,但他心能靜定,終於降伏了魔軍。成佛後,曾遭遇他人障礙、誣陷,但佛陀以「因緣果報」看待,不浪費時間與人爭辯、增加對立,也不會沈浸在煩惱痛苦中,而是以甘願心面對。
現代網路科技發達,善用能增長智慧、利益人間;若沈迷在虛擬世界中,對各種言論信以為真,就會亂了心,甚至聞聲起舞。人心如果不安、不平,社會就難以安寧。
莫將視野縮在小小的洞�,要開闊心胸與眼界;還要以法水滋潤心地,掃除內心無明、不平,才不會釀成心靈災難。
出家五十多年來,我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守護著自己的身、口、意,不使有絲毫偏差。但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需要會合愛心人一起付出;所以我對每一位慈濟人一再強調「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希望人人守好戒律,沒有絲毫偏差。
慈濟人的無私大愛,以及願意盡形壽、獻身命付出的心,無庸置疑。然而,人人都還是凡夫,難免有習氣,導致行事有瑕疵,或是不圓融。
慈濟是修行團體,每位慈濟人要謹記「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恆持「戒、定、慧」,時時觀照起心動念,虔誠反省、懺悔,及時修正瑕疵。
對的事,不只做就對了,還要再精進,做得更好。慈濟不是十全十美,但願意盡心盡力。
深心信解,
守護清淨身口意,
感恩逆增上緣。
迷者在苦中作樂,覺者在苦中說法。佛陀不斷來回娑婆世界,為苦難眾生說法,希望人人聞法覺悟,自度度人。
聽聞佛法,首先要「信解」。就像移植樹木,若時間不夠長、根還沒有深入土地,樹體不穩,風一吹就倒了。同理,對法一知半解,就容易人云亦云,讓信心動搖。信根一旦動搖,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起疑,使道心退轉,甚至自斷善根。
信根若深,契法無礙。以堅固的信心接受正法,信根扎穩,根深柢固,就不會受外境左右。
信願堅定之外,還要起感恩心——感恩逆境提醒自己,要更精進修行。
菩薩道是難行道。慈濟人志行菩薩道,以利益人群為目標,不論遭逢任何困難,都要殷勤前行,堅定不動搖;遇到再大的逆境,都要維持心的清明,才不會被無明煩惱籠罩。
世間事難以盡如人意,要時時問心——是否無愧?只要問心無愧,就要守護道心;不只要隔離惡法,還要堅定善法,專心向善。
就如種子入土,被石頭或雜草壓住,難以萌芽;受無明覆蔽,心地乾燥,智慧資糧就會枯竭。佛法能撥開無明雜草、移除沈重頑固的石頭;以清淨法水自我灌溉,時時勤耕耘,去除無明雜草,使心地回歸純淨,才能長養福慧資糧。心中有法,就能心平氣和、心安知足,不受煩惱障礙。
●
佛典中記載一段故事——
一位比丘靜坐時,忽然聽到一陣低沈的聲音由遠而近,他環顧四周,發現一條蟒蛇在他身旁。
比丘大驚。蟒蛇開口說話:「請不要驚惶,我不會傷害你,我只是想聽你說法。」比丘靜下心來問:「你為什麼會變成蟒蛇呢?」
「你聽過阿耆達王嗎?」蟒蛇問。
比丘回答:「我知道,他常善心布施,很護持佛法。」
「我就是阿耆達王。」
「怎麼可能?」比丘說,阿耆達王經常布施,造立佛塔無數,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以此善行,理應往生天界,怎會墮落為蟒身?」
蟒蛇回答:「在我重病臨終之前,侍衛日夜來伺候我,當時天氣炎熱,他為我搧風,扇子不小心掉到我的臉上,我非常生氣,氣絕命終。往生後就變成蟒蛇。」
比丘感嘆,即使造無數功德,一念瞋怒,就墮落為蟒蛇身,「這就是因緣果報啊!」
修行,最重要是照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隨境而起瞋恨、怨怒心。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一念瞋心,可能釀成大災;心靈的無明火,會燒毀整片功德林。
慈濟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發心立願菩薩道;然而入人群修行,要能不受眾生習氣染著,鍛鍊出殷實的定力與智慧——心靈靜、寂、清、澄,謹守戒律、方向不偏;無論遭遇什麼境界,都要安忍,堅定守護初心;照顧好身、口、意,莫增添人我對立。
民心良善是國本、是社會祥和的基礎,也是人間幸福的基本;一旦國家動盪,無論貧與富,人人都難以安居樂業。愛的能量不能只靠少數人,需要人人共同的善念與身體力行,才能成就。
期待人人培養愛心,也維護社會的善與愛——人人一起做好事、說好話、結好緣,伸出雙手利益眾生、呵護大地。
請大家多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