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2015台灣智慧製造產業成長14% 物聯網供應鏈競爭改打叢林戰


【跟我學日語—基礎報】提供寒暄問候、感謝、致歉、願望等日文情境對話,讓你在各種場合下做出適當的應對。 【信誼奇蜜0-3歲育兒報】提供育兒教養資訊、和孩子共處的好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多元教養育兒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01 第1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2015台灣智慧製造產業成長14% 物聯網供應鏈競爭改打叢林戰
   
法規訴訟 《營業秘密系列》競業禁止約定與不可避免揭露原則
   
深入報導 香港首富李嘉誠全面自中港撤資 真的只為利益考量?
   
研發創新 等機遇、找機會:台灣生技業如何出奇致勝?
   
智財管理 台灣大廠西進中國 需先做功課 - 避免商標反向混淆
   
 
2015台灣智慧製造產業成長14% 物聯網供應鏈競爭改打叢林戰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產業過去向來以全球資訊電子的武器彈藥供應者自居,但在物聯網時代,客戶、應用端眾多且分散,出貨數量從數百萬顆變成十萬顆,產品/模組/元件種類規格既多且雜,不再有所謂的「標準品」概念,這些都並非大部份台灣ICT業者所擅長。因為物聯網戰開打後,已經不是平原戰,而是叢林裡的游擊戰,武器戰法都和過往完全大不同!

資策會在今年8月期間進行一項「台灣ICT產業於智慧製造發展現況與需求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廠商認為製造業轉型是必要,從2010年起的「勞資成本」、「缺工問題」,是加速台灣業者轉型的關鍵。而台灣製造業廠商轉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良率、降低人力與耗能成本、擴大工廠使用空間。受訪廠商認為,現階段最需要「大數據、感測器」的導入;最需要政府協助「提供技術情報資訊與預算補貼」。

2015年3月為止,全球56個主要國家與地區智慧型手機平均持有率為60%,2020年聯網裝置將成長至250億台,聯網生活型態更進一步轉化為雲端大數據。IDC也曾預測,2015年台灣將正式從物聯網實驗階段走向實踐階段,不只將出現有更多製造業投入物聯網生產與開發,進而將帶動台灣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從2013年246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461億美元。今年台灣的物聯網市場會以智慧製造產業為主,預估將成長14.1%。

圖一、2012∼2019年全球主要聯網裝置出貨量

資料來源:MIC,2015年9月

MIC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沈舉三分析,物聯網出現後,徹底改變原有的市場遊戲規則。

首先是物聯網點對點的橫向經濟模式,這種淘汰中間人過程的「零邊際成本效應」,讓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與配銷幾乎完全免費,造就免費商品與服務湧現,首當其衝的就是電子媒體產業、出版印刷產業、音樂產業。

其次,物聯網將帶動「產消合一」,讓消費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從大量製造轉為大眾製造,隨著自造者時代來臨,3D列印有助於降低製造成本與提升生產效率。若能打破現有產業供應鏈之間的組合型態,可以期待物聯網將帶來巨大的新興應用機會;不過談到最佳商機,還是在於終端客戶的應用及服務。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42期:2015台灣智慧製造產業成長14% 物聯網供應鏈競爭改打叢林戰

 
《營業秘密系列》競業禁止約定與不可避免揭露原則
陳宜誠╱揚昇法律 主持律師
簡單來說,「競業禁止約定」就是要雇主花錢買下員工未來不從事本行的損失,而工作自由具有憲法位階,法院當然應該要從嚴審查。對於高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來說,這種約定就像「金手銬」條款,偏偏在台灣,競業禁止約定似乎都只對雇主有利,這是怎麼一回事?.. …

 
香港首富李嘉誠全面自中港撤資 真的只為利益考量?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最近香港首富李嘉誠全面自中港撤資一事,在大陸、香港、以及海外華人社會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李嘉誠不管是在香港或是中國大陸,都具有指標性的作用,就如同郭台銘、張忠謀等企業家,對台灣社會具有指標性作用是一樣的。商人將本求利本來就是很正常的行為,但李嘉誠自中港兩地全面撤資,真的只是單純的為了逐利,還是有其他更重要的考量?

其實李嘉誠在2年前已開始陸續拋售其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資產,當時也引起了撤資及公司遷冊的疑慮及傳聞,但李嘉誠當時曾信誓旦旦的表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絕不會將註冊地遷往別處。我的家在香港,「長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遠不會離開香港。即使日後出售業務都只是商業考慮,跟「撤資」沒有關系。」但事隔才一年多,長和系在2015年初合併重組後便變相遷冊,重組後公司改在開曼群島註冊。雖然李嘉誠表示自己一直都在不同的地方多元化投資,而遷冊只是為了做生意方便,不用作太多聯想。但令人好奇的是,長江實業成立於1971年,換句話說,在香港註冊運作了40多年,生意作了40多年,為什麼突然就變得不方便,需要遷冊呢?

長實及和黃在重組後分別成為2家「新」公司:長和及長地;長和主要經營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電訊、零售、基建及能源等業務,而長地則主要負責地產業務。香港主要的華資地產公司,包括�痚穧a產、新世界、新地、�痗屆B以及會德豐等等,都是以香港為公司註冊地;而同為地產公司的長地,為什麼要選擇「比較方便做生意」的開曼群島來註冊呢?

從1997說起

有不少分析家認為李嘉誠將事業重心轉至歐洲,在英國大量投資是因為他高瞻遠矚,一早就看出大陸房地盤會萎縮,經濟會衰退,這種分析未免太事後諸葛;其實,要分析李嘉誠全面撤資的行動,除了經濟考量,政治因素也不能忽略。

在1980年代《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後,「港人治港」的口號隨即浮現,但當時一般人不太了解當中的「港人」是那一種港人?那一些港人?其實,大陸政府要的是精英治國,所以當時看重的是香港的華人商業領袖,當時的說法是對香港上層社會人士的一種「招安」政策,而李嘉誠也是當時精英「招安」政策的目標之一。到了97之後,這一群社會上的精英在無形中負起了使香港安定及繁榮的重任。

香港商人的政治立場可以大致分為2類,一類是在中共建立政權之前,已非常堅定的支持中共,如霍英東家族,而另一類則是本來立場是親英國政府的,但後來轉為支持中共,像董建華和李嘉誠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類「親共」商人的主要差別是,前者立場很堅定,親共態度從一而終不會動搖,但後者態度則是會因政治情況發展而有所搖擺。

梁振英的當選

雖然李嘉誠態度親中,但卻絕不是為了利益而盲從的商人。他對中共刻意扶植出來的特首人選梁振英就非常不滿,在2012年香港特首選舉時,明知中共屬意梁振英,但仍然堅持己見投自己喜歡的唐英年,並在媒體公開表示投票給了唐英年,不會為梁振英站台。梁振英的親中及他「唯中是從」的態度,不少香港企業家都很反感,澳門賭王何鴻燊在選舉前甚至直言,如果梁振英當選他就從香港撤資。巧合的是,在梁振英於2012年 7月就任香港行政長官不久,李嘉誠就開始了拋售中港資產的動作。

佔中行動的影響

另一件可能影響李嘉誠撤資的事件就是2014年9月爆發的「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和平佔領中環」為的是向北京政府爭取真正的普選。早在2014年8月,李嘉誠曾公開談及香港政改議題,他表示「爭取民主的努力,每一步,也不會是徒勞無功的任務」,「我深信,在中華民族的民主進程中,必定有我們香港人智慧的風采。」他還表示現時社會對政制有不同意見、訴求及擔心,他認為是文明社會正常現象。並說,儘管各界就政改問題有「一團矛盾」,亦應「堅堅決決向前走」。但李嘉誠對香港政改的部分言論遭中共官方媒體刪除。此外,新華社更於2014年10月25日在其網站上刊載英文報道,批評李嘉誠等部分香港企業家並未明確表態其是否支持「雨傘革命」、也並未積極響應北京當局之號召,但該英文報導在七小時後即被新華網撤下。

其實在佔中正式爆發之前,以李嘉誠為首的一批香港富商曾到北京訪問,希望大陸政府能維護香港穩定,希望陸方能居中調停,企圖說服大陸政府在2017年的普選問題上讓步,避免「佔中」運動的爆發。會面的結果顯然是徒勞無功,而「佔中」活動也隨即爆發;接下來,在佔中結束之後不久,李嘉誠於2015年初就宣布把公司註冊地遷出香港。

從李嘉誠陸續拋售中港資產的時序及當時發生的政治事件觀之,可以合理的認為李嘉誠的全面撤資,絕不是單純的為了求利,政治環境的不穩定似乎有更直接的關係。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瀏覽《北美智權報》第142期

訂閱《北美智權報

 
等機遇、找機會:台灣生技業如何出奇致勝?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生技產業在台灣雖然已經逐漸開花結果,但若要成為經濟的支柱,具備與資通訊產業等量齊觀的國際競爭力,不管產業界或市政府都得要再加一把勁才行。今年九月初行政院訂立了五年後生物經濟產業產值3兆元的規模,更點名製藥業得打掃出3家世界級的公司。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台灣應該怎麼做?

台灣長期賴以維生的資通訊產業,正面臨內外交迫的關鍵轉型期,未來台灣的產業命脈在哪裡?答案是生物經濟。

從西元兩千年前後開始,發展生技產業就是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十多年來陸續推動了兩兆雙星計畫、生技起飛鑽石方案。到了2014年,應用生技、醫材、製藥產業的營業額已經達到台幣2886億元,比2005年的1600億元成長了80%,生醫產業的公司家數也已經突破1600家(圖1),成果其實相當顯著。

圖1:歷年我國生醫產業營業額與公司家數

資料來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行政院第3462次院會會議,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15/8/20

2020年,生物經濟產業產值將上看3兆元

在今年九月初的行政院「2015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之後,政府也定調了生技業未來五年的產業策略與目標。在新一輪的政策規劃中,生技產業(Biotech, BT)被擴大成生物經濟(Bioeconomy, BE),其內涵也從製藥、醫療器材、健康照護三大領域,再把農業生技與食品產業容納進來。到2020年時,行政院設定的目標是生技產業的產值能達到5000億元,而整體生物經濟產業規模的目標則是3兆元,至於2025年時更能成長到4兆元(圖2)。

圖2:未來五年生物經濟產業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行政院第3462次院會會議,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15/8/20

在生物經濟產業的範疇裡,扮演領頭羊角色的製藥產業責任相當吃重,被賦予了五年內總產值超過100億、打造出三家具國際品牌的旗艦公司的重責大任。目標雖然遠大,但是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在國際藥廠有豐富藥物開發經驗的張念慈卻認為,在新藥開發這條路上,台灣現階段還在只能「等機遇、找機會」,而且如果不能把四個關鍵障礙掃除,恐怕也將離成功越來越遠。

「人才、題材、智財、錢財」不到位,生技業發展最大隱憂

張念慈觀察,心血管/代謝、癌症、神經系統病變以及抗感染四大疾病領域,是目前全世界製藥產業全力發展的兵家必爭之地,以台灣當前的實力,想要參與其中的競爭勝算不高,只能夠被動等待機遇出現;唯二還能一搏的,有疾病人數少、大藥廠不見得願意投資的孤兒藥(orphan drug),以及華人基因中常見的特殊疾病,例如肝炎等。但他同時也發現,台灣的新藥產業在人才、題材、智財、錢財這四個面向,都離國際水準還差上一截。

首先是人才。張念慈強調,台灣生技產業缺乏的並不是研發人,而是能夠參與國際整合、找到好的投資人與研究方向、帶領整個團隊走完新藥開發的領導人。「這樣的人在台灣極度缺乏」,他警告,有好的領導人絕對是發展新藥的第一步,「但是這樣的人才我們不但不多,甚至還在漸漸流失中!」

如果人才到位,下一步就是要找尋好的研究題材。在新藥開發的領域中,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研究方向浮現,其中可能絕大多數都不是台灣的學術機構所產生;如何從中選擇有市場潛力的技術投入就是一門學問。但另一方面,如果看到了好的題材,往往就得跟其他人一起競爭授權。「這個時候,如果你自己過去的藥物開發經驗不夠,或者資本市場沒辦法支持你,人家也不會願意跟你談下去」,張念慈強調,好的題材與好的人才其實環環相扣,「如果你的經驗不夠,搞不好連找題材的管道都沒有!」

第三項,也是常常被產業界忽略的是智財。智財指的不只是專利數量,而是藥物開發機構對於研發後續投入的維護力道。張念慈提醒,新藥開發公司在智財的策略上不能只靠從學研機構而來的原始發明,因為藥物開發的時程實在太長,新藥開發公司在轉移某項藥物技術、並且實際開始臨床測試時,專利期限可能已經過了五、六年;再等到臨床試驗完成,藥物終於核准上市,專利保護的獨賣期也剩沒幾年了。因此,他提醒新藥開發公司在接手新技術後,一定要用自己的研發能力加以增強和延長保護期限,才能確保未來的獲利。

有了對的人才、好的題材、完善的智財之後,唯一欠缺的就是錢財。張念慈觀察,台灣的資本市場中其實不缺錢,但大部分都是散戶,「對新藥公司來說,我們真正需要的還是smart money,了解這個產業,願意支持我們往前走的投資人。」

整體來看,張念慈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規模都不大,不管在募資、吸引人才上都很容易受限;他建議產業界應該思考用併購來擴大規模,甚至是由政府來主導生技業的合縱連橫,這樣台灣的生技業才有實力出國打仗。

 
台灣大廠西進中國 需先做功課 - 避免商標反向混淆
Jacky Chang/IH專利工程師
美國知名品牌New Balance於2015年4月24日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敗訴,侵犯他人商標「新百倫」,需賠償9800萬人民幣,此案同時成為了該法院有史以來賠償金額最高的知識產權判例。 New Balance雖為後註冊商標,但New Balance企業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遠遠超過本案之原告-「新百倫」,看到國際大廠被中國開鍘後,台灣廠商西進怎能不更小心?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