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騰一時的「花崗國中營養午餐事件」暫時落幕,在各方關切下,最終花崗國中「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還是對鐵木洛帝老師做出懲處,但從原先的「記大過」改成「記過」,原先認為該師「刻意捏造虛構事實、詆毀學校及縣府」、「不足為人師表」,對老師「涉嫌毀謗」將保留法律追訴權的花蓮縣政府,似乎也沒有後續行動,就連當事人鐵木老師也在個人臉書表示「Po文造成學校與縣府之困擾,本人深感抱歉」、「希望事情到此為止,並還給學生一個單純的學習環境!」
離奇的是,就在本案關係人紛紛噤聲、宣稱事情到此為止時,三位《蘋果日報》花蓮地方記者卻宣布退出花蓮縣記者協會,該協會理事長也在17日宣布辭職,整起事件顯然不如花蓮縣政府說的那樣單純。
▎消失的教育處與抗議的記者
都說花崗國中營養午餐事件「真相只有一個」,不過,是如花蓮縣政府政風處、花崗國中調查報告指出的,鐵木老師「刻意捏造虛構事實、詆毀學校及縣府」,午餐菜量並未減少?或是如同蘋果日報記者王文傑9月16日的報導:「班上學生無人動過餐盒的白菜」、「照片是真的,絕非捏造」、「班上學生都可以證明」?真相依舊莫衷一是。
在花蓮縣政府火速結案,相關人封口不談下,「白菜門」的真相已難以拼湊,但比起消失的白菜,花蓮縣政府究竟扮演什麼角色,恐怕更值得關注。
本次事件最讓人不解的,不只是花崗國中校方前後反覆的說法,花蓮縣政府在第一時間派政風處官員到校,並由政風處長對全案發言,做為地方教育主管機關的花蓮縣教育處反而完全消音,實在啟人疑竇。
更值得關注的是,實地對本案進行多次採訪報導的《蘋果日報》花蓮地方記者王文傑,已於日前宣布退出花蓮記者協會,原因是為了聲援被打壓的同業,捍衛記者採訪的自由、專業與獨立性,以及抗議記者協會無法捍衛新聞專業,究竟哪個「公部門」打壓記者採訪?怎麼打壓?花蓮縣政府在這當中扮演什麼角色,遠比消失的白菜更值得持續關注。
▎懲處確有可議
事件演變至今,之所以出現各說各話的局面,很大原因是重視形象的花蓮縣政府將鐵木老師的爆料當作是「找碴」,這對將免費營養午餐視為重大教育政策,且極度重視媒體傳播的傅�蜞m縣長,無疑是不能忍受的事。
於是,被爆料老師點名的副縣長徐祥明當天中午即與秘書長顏新章、政風處副處長盧韋宏等人前往花崗國中,縣府政風處也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就連傅�蜞m縣長也在公開場合痛陳營養午餐事件及網路霸凌嚴重傷害縣府形象、抹剎縣府團隊用心。
在這樣的氛圍下,儘管學生在第一時力挺鐵木老師,花崗國中家長替鐵木老師求情,也有不少媒體做出與官方不同的報導,但花崗國中還是做出記過一次的懲處。
然而,真相真如花蓮縣政府、花崗國中對外說明的那樣嗎?萬一不是呢?學生會如何解讀這次的事件?只要得罪了有力人士,就算說了真話,也會被懲處?或是,只要乖乖聽當權者的話,就可以明哲保身、化險為夷?
話說回來,就算鐵木老師po文內容未全然屬實,是否就達到非懲處不可的程度?又要如何懲處?都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結案,違反比例原則的懲處,難道有助平息爭議?
▎還記得「傅?萁聯絡簿」嗎?
花蓮縣政府上下處理此次營養午餐事件的手法,反映出傅�蜞m團隊對於維護縣府形象的急切,然而,就輿論反應來看,將爆料老師定罪的花連蓮縣府與花崗國中,似乎沒有站得上風。
這樣的結果很難不讓我們聯想到2年前的「傅�蜞m聯絡簿事件」,當時花蓮縣的國中小作文簿、家庭聯絡簿及作業簿,共計十餘種簿本,竟然全都以縣長傅�蜞m和學生的合照當封面,縣府教育處自以為得計,但輿論卻為之譁然。
「傅�蜞m聯絡簿事件」的荒謬在於,路人皆知以此技巧拙劣的造神手法,勢必引起輿論強烈反感,花蓮縣政府承辦官員卻甘冒不諱,果不其然,當年網路上就出現許多將傅�蜞m變身成金正恩或「麥當勞叔叔」的KUSO版本,可以說是最糟糕的置入性行銷。
此次「白菜事件」,花蓮縣政府顯然沒有記取教訓,過程中縣府是否對學校下指導棋?是否意圖影響媒體報導?用這種方式維護執政團隊形象,究竟是加分?減分?答案還不清楚嗎?(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河馬: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
王道一:看懂預算,才知道公立學校其實很貴
戴興盛:請不要粗暴對待觀光資產──評花蓮193縣道拓寬案
丘美珍:小題大作的德式日常思考
張正:今年中秋不放假
獨立評論@天下
當前傳播環境急速崩壞,公共論壇空間日益萎縮。《天下雜誌》有感於媒體公器社會責任,於2013年推出「獨立評論@天下」,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理性思考與公共論辯的空間,讓民主社會與自由媒體最重要的公共論壇機制得以維繫。目前已有超過百位專欄作者駐站,每日提供最新時事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