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趣聞】喜花如/大溪地與煎餅磨坊 | 喜花如/聯合報 | 當原住民遇上客家人,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一場婚禮萌生不少笑話。先生身上流著布農族的血液,父母親分別是基督教與天主教;我則是四分之一的賽德克,又是拿香拜拜、四分之三的苗栗客家人。結婚之前,總「聽說」原住民都是以幾頭豬作為聘金,會把豬大塊切好分送給親友。當我父親開口的聘金是六六大順的鈔票,我忍不住擔心會不會送來六十六隻豬,好險婆家 ...... | | | 【父母心情】楊璧華/孝親費拿不拿 | 楊璧華/聯合報 | 女兒回家過年時,閒聊中提到某位同事好可憐,每月薪水全數孝敬他母親,然後再由母親發零用錢。我和老公一聽相視而笑,我們這一輩,當年誰不是把薪水全交給父母管理的?只是現在還有如此傳統的父母嗎? 我在同學群組裡提到這件事,意外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A說她每月收兒媳一萬元,畢竟同住同吃,白天還幫忙帶孫子,收這些孝親費應該不為過。B說她也是跟孩子們各收一萬元,但都幫他們存起來 ...... | | | 【生產再發現】米花、諶淑婷/產婦的英雄之旅 | 文/米花、整理/諶淑婷/聯合報 | 還記得四年前生產的那個夜晚,先生在我陣痛時不斷按摩我的脊椎兩側,減緩我的疼痛;在我體力透支時,讓我靠著他的肩膀休息;看我生產到半夜,他於心不忍地躲到房間暗自垂淚。第一次生產的我,熬夜生孩子生到隔天晚上,我們家的大寶才自然產出。 我在產後回想起那長達二十四小時的陣痛過程,仍是感到溫暖,並且願意再來一次。而先生能在我生產時如此同理產婦,並且清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