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剛過,5月的稻田在微風吹拂下,綠波油亮,我來到桃園楊梅區的上湖里,這裡也是2014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中以台農71號拔得頭籌的女農黃怡君的家。她和公公婆婆三個人,共同守護著自家兩甲多的農田。今年的稻作依然值得期待,隨著時序,緊接著稻禾就會抽穗,準備孕育稻子,預估7月中旬,稻穀金黃飽滿時,就可以收成一期稻作了。
桃園米是這兩年的常勝軍,2013十大經典好米,桃園縣的農友就占了三席;2014全國名米產地八個冠軍鄉鎮,桃園也拿下三個第一,氣勢旺盛,刷新北部大穀倉的金字招牌。
桃園有其先天上的優勢,地理以台地與丘陵為主,遍布供農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曾有「千塘鄉」的美稱。今年中南部因為缺水而導至部分休耕,桃園因為有石門水庫做後盾,水資源迄今豐沛無虞。
有水斯有田,怡君家的灌溉用水來自石門大圳,流經蓄水養魚的埤塘,再引入田間,用養魚的水來灌溉農田,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食物鍊。田裡的台農71號是益全香米的學名,擁有獨一無二的香味與甜度,發源自台中霧峰,但同樣的品種,在不同的農友,不同的種植環境之下,孕育出不同的結果,這正是品嘗台灣米最讓人樂此不疲之處。怡君在公公陳其富的指導下,在楊梅種出了公認最好吃的香米。
香米不好照顧,加上楊梅地區風大,偏偏香米的稉細、葉嫩、易倒伏,但是陳其富種了20年的香米,熟悉它的生長,不怕各種挑戰,他為香米培育健康種苗,選擇最適當的溫度插秧,調節植株的密度,甚至為香米築起了防風林,天天巡田,定期檢驗。陳媽媽說,這個品種的米特別香甜,連蟲也愛吃,平均產量比其他品種低,但它不只煮飯時香,連割稻,烘稻也有香味,身在其中,往往忘了疲勞。
香米外觀短圓飽滿,烹煮時,米與水的最佳比例約一比一點二,才會煮透。熱食涼食兩相宜,降溫後的香米飯,甜度和口感更佳。怡君也曾經用香米做吐司、用糙米做米漿,風味與眾不同,為傳統米食注入年輕新點子。
為了讓米保持最佳狀態,她堅持新鮮現碾,穀倉裡存放著尚未脫穀的米,有親友預訂糙米或白米,再根據需求碾米,因此,新鮮美味。
身為資深飯桶,我偏好小農米,他們踏實誠懇,絕不混米,把種稻當做一生使命,專注於生產的每個環節。但是,很多好米,地產地銷,都會區的消費者在超市只能買到二等米,很多高級餐廳吃不到令人滿意白米飯,直接向農友訂或向各地農會訂購,反而能夠真正享受白米飯的好滋味。小農米不見得會有漂亮的包裝,自行碾米沒有分級,可能有些許稻殼摻雜,但瑕不掩瑜,依舊是我心目中值得推薦的真心好食。
我推薦的米
黃怡君:0920-939193
楊梅區農會:0963-3539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