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發標準時,目標是打造一套完美的解決之道——像是一輛藍寶堅尼跑車,或是一把史特拉底瓦里提琴——以便之後能大量製造。每個環節都必須設計來完成一件獨特的事,而且每個環節都必須與其他環節天衣無縫、直覺且完美地連結在一起。你得將最終的結果想像成一件曠世傑作,無論你的產品只是瓶簡單的洗碗精,或是像串流音樂那麼複雜的新方式。
關於標準的重要性以及其如何帶動規模擴大,可口可樂可說展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有7種不同的系統在支持著可口可樂多年來令人激賞的成長:
1配方——打從1869年起它就被鎖在保險庫裡,且一直沒被更動過。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喝到的可口可樂味道都是一樣的。
2可口可樂的手寫商標——它是以1880年代深受記帳員喜愛的史賓賽手寫體寫成,自1923年以來始終不變。
3可口可樂的署名浮雕瓶——這是1915年市場競爭下的結果,自此誕生了這款難以仿效的瓶身。
4華氏36度——這是可口可樂設定的品嘗溫度,公司亦要求產品必須以此溫度保存。(譯注:約攝氏2.2度)
55美分的價位——可口可樂自1886年至二次大戰後維持這個價格達70年。固定價格簡化了業務,也將品牌建立了起來。
6了不起的行銷手法——比方早期發放的免費樣品折價券,便是設計來促使民眾口耳相傳,或是透過有力人士行銷。可口可樂的廣告打從1890年代以來就率先採納一句標語,在所有廣告上重複使用。
7特許經營模式——這讓可口可樂在不花費鉅資的情況下,便將營運版圖擴張開來。它之所以能發展為如此龐大的企業,靠的就是與全球逾250家獨立裝瓶商之間的合作關係,正是這些付了權利金的廠商將產品送到口渴的消費者手中。這種模式讓可口可樂在躋身為全球知名品牌的同時,仍舊保有很強的當地色彩。
1886年創立的可口可樂就是靠上述這7種系統的力量快速成長。1919年,一個投資集團以2500萬美元將它買下,並安排勞勃.伍拉夫擔任總裁。伍拉夫出身自汽車產業,在可口可樂興起一股標準化的風潮。可口可樂還曾頒布一系列涵蓋所有業務層面的指南,甚至設立過標準化委員會來檢視遵行狀況。
由於標準化運作得格外出色,可口可樂因而能在數年內躍升為百萬品牌。標準化最後也儼然成為該公司持續成長的要素,僅靠拓展規模是辦不到的。
【以上內容摘自最新出版的《大師輕鬆讀》NO.589 可口設計可樂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